五味异功散?四君子汤和异功散区别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下厨房 11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五味异功散,以及四君子汤和异功散区别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什么是四君子汤、五味异功散、理中汤、平胃散
  2. 中医的五味异功散的组成和功用是什么
  3. 异功散简介
  4. 中草 *** 名方:异功散的功效与作用

一、什么是四君子汤、五味异功散、理中汤、平胃散

四君子汤[组成]人参12白术15云苓15炙甘草8 [功用]益气健脾。通常结合其它 *** 方使用,防止虎狼之剂伤正气。 [现代应用]常化裁运用于慢 *** 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脾胃虚弱者。 [启示]古代中医用 *** 时比较注重悉心呵护脾胃,脾胃好则正气盛, *** 就容易驱除病邪。现代医生治疗炎症时惯重用清热解毒 *** ,往往一方剂中有八、 *** *** 材为清热祛邪 *** ,往往病人的病情很难得到控制。其实治病讲究治标,更要考虑治本,找到病之根本而对症下 *** ,病才能根治。治疗乙型肝炎同属一个道理,肝、胃同治才算高策。 [方解]本方由理中丸衍化而来,只是去干姜,加入云苓而成。本方中四味均属于平、温 *** 材,不热不燥,补中有泻,补而不滞,平补不峻,诸 *** 合用能使脾气足而气血生化有源,脾健运而湿气得消。 [加减法]如果病人兼有气滞,则加入陈皮6木香9春砂仁9;兼有痰湿者,加入法夏10;兼肝血虚者,加白芍12当归12;如果脾气虚寒,配干姜6肉桂末4[衍化方剂](1)异功散由四君子汤加入陈皮所得,有着芳香醒脾之功,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兼气滞证。(2)六君子汤由四君子汤加入陈皮、法夏。六君子丸为 *** 房最常见的中成 *** 之一,家庭必备也。其着重于健脾化痰止呕,适合于脾胃虚弱兼有痰湿之证。(3)香砂六君子汤由六君子汤加入木香、砂仁,当然选用阳春砂仁效果更佳。本方剂能疏理中焦气机,温化寒邪,健脾理气止痛,适用于治疗气虚痰饮、或饮食内停、或寒邪入侵中焦之证。(4)七味白术散由四君子汤加入木香、藿香、葛根而成,功效为和胃止呕,清热生津。五味异功散[组成 *** 物]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生姜、大枣。 [主治效能]小儿病后衰弱,元气未足,食欲不振。 [运用经验]凡病后之儿童服之可促进食欲及恢复元气。理中汤[组成 *** 物]人参、甘草、白术、干姜。 [主治效能]治胃中寒腹痛、呕吐、泄泻、不饮不食、胸痹、胸痞痰多、自汗、脉虚弱、舌苔白腻者。应用于慢 *** 腹泻、慢 *** 胃炎、胃下垂、小儿自家中毒症、恶阻、胃溃疡。 [运用经验]此方能兴奋胃机能,促进乳糜管之吸收作用,增进食欲,及止痛。可以应用于急慢 *** 胃肠加答儿,胃弛缓等症。对急 *** 肠胃炎之衰弱无热者及小儿自家中毒症之预防和治疗亦具良效。平胃散平胃散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陈皮、厚朴、甘草组成,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为燥湿运脾之常用方。对湿浊中阻脾胃,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者,尤为合适。方中苍术燥湿运脾升脾气,厚朴行气化湿,陈皮理气安中降胃气,甘草调和诸 *** ,全方合“治湿先顺气,气顺湿自消,治胃在运脾,脾运胃自健”之义,共奏脾升胃降,平运胃气,调中治安之效。临床常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恶心呕吐,嗳气吞酸,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怠惰嗜卧,体重肢痛,常多自利等症。

二、中医的五味异功散的组成和功用是什么

1、【来源】《小儿 *** 证直诀》卷下。

2、【异名】五味异功散、钱氏异功散(《保婴撮要》卷十五)。

3、【组成】人参(切,去顶)茯苓(去皮)白术陈皮(锉)甘草各等分

4、【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个,同煎至100毫升,空腹时温服。

5、【主治】脾胃虚弱,中焦气滞,饮食减少, *** 溏薄,胸脘痞闷不舒,或呕吐泄泻。现用于小儿消化 *** 属脾虚气滞者。

三、异功散简介

目录 1拼音 2概述 3《小儿 *** 证直诀》卷下方之异功散 3.1异功散的别名 3.2处方 3.3制法 3.4功能主治 3.5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3.6摘录 4《医学正传》卷八方之异功散 4.1组成 4.2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4.3功能主治 5《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异功散 5.1异功散的别名 5.2组成 5.3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5.4功能主治 6《重楼玉钥》卷上方之异功散 6.1异功散的别名 6.2组成 6.3制法 6.4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6.5功能主治 7《圣济总录》卷十八方之异功散 7.1组成 7.2功能主治 7.3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7.4制备 *** 8《圣济总录》卷六十五方之异功散 8.1组成 8.2功能主治 8.3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8.4制备 *** 9《圣济总录》卷六十八方之异功散 9.1组成 9.2功能主治 9.3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9.4制备 *** 10《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方之异功散 10.1异功散的别名 10.2组成 10.3功能主治 10.4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10.5制备 *** 10.6附注 11《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刘氏家传》方之异功散 11.1组成 11.2功能主治 11.3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11.4制备 *** 12《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张氏家传》方之异功散 12.1组成 12.2功能主治 12.3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12.4制备 *** 13《种痘新书》卷三方之异功散 13.1组成 13.2功能主治 13.3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13.4制备 *** 14《种痘新书》卷四方之异功散 14.1组成 14.2功能主治 14.3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15《杨氏家藏方》卷二十方之异功散 15.1组成 15.2功能主治 15.3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15.4制备 *** 16《保婴撮要》卷七引汤氏方之异功散 16.1组成 16.2功效主治 16.3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16.4制备 *** 17《续本事》卷三方之异功散 17.1组成 17.2功能主治 17.3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17.4制备 *** 17.5附注 18《片玉痘疹》卷三方之异功散 18.1组成 18.2功能主治 18.3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18.4运用 19《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之异功散 19.1异功散的别名 19.2组成 19.3功效主治 19.4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19.5运用 19.6制备 *** 20《揣摩有得集》方之异功散 20.1组成 20.2功能主治 20.3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21《保命歌括》卷十一方之异功散 21.1组成 21.2功效主治 21.3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21.4制备 *** 22《症因脉治》卷四方之异功散 22.1组成 22.2功能主治 23《广嗣纪要》卷十一方之异功散 23.1组成 23.2功效主治 23.3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23.4制备 *** 24《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吴氏集验方》之异功散 24.1组成 24.2功能主治 24.3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24.4制备 *** 25《中国医学大辞典》引《疫痧草》方之异功散 25.1异功散的别名 25.2组成 25.3功效主治 25.4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25.5制备 *** 25.6附注 26《证治准绳·幼科》卷一方之异功散 26.1组成 26.2功能主治 26.3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26.4制备 *** 27《点点经》卷一方之异功散 27.1组成 27.2功能主治 27.3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28《万病回春》卷七方之异功散 28.1组成 28.2功能主治 28.3异功散的用法用量 28.4运用 28.5制备 *** 29参考资料附: 1古籍中的异功散 1拼音

yì gōng sǎn

异功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六首。

五味异功散[1](《保婴撮要》卷十五)。

人参、茯苓(去皮)、白术、陈皮、甘草各等分[1]。

人参(切,去顶)茯苓(去皮)白术陈皮(锉)甘草各等分

《小儿 *** 证直诀》卷下方之异功散功能温中和气[1]。主治吐泻,不思饮食,小儿虚冷病[1]。

功在健脾理气。治脾胃虚弱,中焦气滞,饮食减少, *** 溏薄,胸脘痞闷不舒,或呕吐泄泻。现用于小儿消化 *** 属脾虚气滞者。

每服二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二枚,水煎,食前服[1]。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个,同煎至100毫升,空腹时温服。

木香、当归(酒洗去芦)、桂心、白术(麸炒)、茯苓、陈皮、厚朴(姜制)、人参、肉豆蔻(面裹煨)、 *** 、半夏(汤泡七次)、附子(泡)各三分[1]。

五味异功散?四君子汤和异功散区别-第1张图片-

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1]。

《医学正传》卷八方之异功散主治厥阴病,舌卷卵缩,时发厥逆[1]。

异功散为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卷一,即《外科正宗》卷一方记载的神应异功散的别名[2][1]。

木香、官桂、当归、人参、茯苓、陈皮、白术各一钱,半夏、 *** 、肉豆蔻、附子、厚朴各五分[2]。

加生姜五分,大枣三枚,水煎,不拘时服[2]。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异功散功能温补脾肾[2]。治溃疡阴盛阳虚,发热作渴,饮沸汤而不知热,手足冷, *** 溏,脉虚无力[2]。

异功散为方剂名,出自《重楼玉钥》卷上,即《重楼玉钥》卷上方记载的人中白散的别名[3][1]。

白霜梅、枯矾各二钱,煅人中白五钱,冰片二分[3]。

先用韭根、松萝茶煎浓汁,乘热以鸡翎蘸洗患处,去净腐血见鲜血,再敷此 *** ,若烂至咽喉者,以竹管吹之[3]。

《重楼玉钥》卷上方之异功散主治痘疹而致的牙疳,黑臭腐烂出血者[3]。

天麻(酒渍,焙)1两,赤箭1两,松黄1两, *** 臼1两, *** 香(研)1两,羌活(去芦头)1两,款冬花1两,枫香脂(研)1两,天蓼花1两,侧枯叶1两,苍耳1两,苦参1两半,何首乌(炮,去黑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防风(去叉)半两,蔓荆实(去浮皮)半两,藁本(去苗土)半两,牛膝(切,焙)半两,地骨皮(去土)半两,甘草(炙,锉)半两,乳香(研)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丹砂(研)半两,萆薢半两,木香半两,虎骨(酒炙)半两,当归(切,焙)半两,天南星(炮)半两,干蝎(炒)半两,乌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雄黄(研)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芎半两,白僵蚕(直者,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鸡舌香(研)半两。

《圣济总录》卷十八方之异功散主治大风疾涂 *** 后。

每服1钱半匕,腊茶或米饮调下,每日3次。

陈粳米1升(生姜半斤,捣自然汁浸,焙干),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蜜炙)2两,诃黎勒(煨)3枚(小者),槟榔(锉)1枚,甘草半两(半生半炙,锉)。

《圣济总录》卷六十五方之异功散主治久咳嗽。

每服1钱匕,食后米饮调下,每日3次。

《圣济总录》卷六十八方之异功散主治 *** 。

五更鸡鸣时,打鸡子清调和稀糊,匙抄服;若服1两人参尽甚好,不尽,半两亦可。服讫却卧。

黄牛角(角思??)1枚(碎),蛇蜕皮1条(白者),猪牙皂荚5梃(锉),鲮鲤甲半两。

《圣济总录》卷一四一方之异功散主治五种痔疾,肠风泻血,外痔内痔;及脱 *** ,下部四边有努肉如乳。

先用胡桃肉1枚,分作4分,取1分,临卧时细研如糊,温酒调下,便睡,先引出虫;至五更时,用温酒服 *** 散2钱匕,至辰时更1服。虽患年久,不过3服愈。

上入瓷瓶内,黄泥封固,候干,先以小火烧令烟出,后用大火煅令通赤为度,取出摊冷,为散。

犀灰散(《传信适用方》卷三)。

藿香、白术(炒)、人参、白茯苓、陈皮、木香、肉豆蔻(面裹,煨)、甘草各等分。

《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刘氏家传》方之异功散主治胃气不和,脏腑泄泻,不思乳食;或(口冗??)奶呕逆。

盆消1两,甘草(炙)6钱,诃子肉半两,白僵蚕半两,贯众半两,马勃半两,蛇蜕(点油醋,慢火炒黄)半两,硼砂1两,玄精石1两。

《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张氏家传》方之异功散主治缠喉风,痄腮,喉闭,及咽喉一切患。

每服1字,以芦管吹喉内;缠喉风,每服半钱,以磨刀水调下;寻常置舌根下。

白术1两,茯苓8钱,黄耆1两,当归(土炒)8钱,陈皮4钱,半夏4钱,木香4钱, *** 3钱,豆蔻6钱(去油),诃子(煨,去核)5钱,肉桂(去皮)5钱,人参1两。

《种痘新书》卷三方之异功散主治痘疮虚寒泄泻,灰白不起,咬牙寒颤。

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半夏、厚朴、茯苓、 *** 、木香、豆蔻、附子。

《种痘新书》卷四方之异功散主治小儿脏寒,痘疹不能发毒而腹胀,痘淡白,脉微缓。

浮小麦不以多少(拣净,炒令焦,薄纸衬于地上放冷)。

《杨氏家藏方》卷二十方之异功散主治盗汗不止。

每服3钱,用煮软猪嘴薄切数片,临睡捏 *** 吃;不食荤者,用白汤点服。

泽泻3钱,猪苓(去皮)3钱,陈皮2钱半,白术5钱,茯苓5钱,人参5钱,辰砂1钱。

《保婴撮要》卷七引汤氏方之异功散功在止渴,消暑,生津,补脾胃。主治小儿脾胃虚寒,泻痢兼呕,或腹中作痛。

牡丹3钱,芍 *** 3钱,白芷3钱,干姜3钱,当归半两,陈皮(去白)半两,官桂半两,玄胡索半两,乌 *** 半两,川芎半两,苦梗半两。

《续本事》卷三方之异功散主治妇人血冷气痛,心胸烦闷,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头目昏疼,寒热往来,状似劳倦。

每服2钱,加生姜3片,酒、水各半盏,煎至7分,温服;初生产时,每日3次,7日后渐减次数,至10日。

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炙)、陈皮、山 *** 、莲肉、木香、青皮、诃子(面包,火煨,取肉)、泽泻、升麻、车前子(炒)。

《片玉痘疹》卷三方之异功散主治小儿元气下陷,痘疹光壮而色灰白,里虚作泻无后重者。

大枣、莲肉、糯米为引,水煎,空心服。

泄而作渴,加麦冬、干葛、花粉、乌梅;寒甚而泄不止,加干姜(炒)、 *** 。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白扁豆、薯蓣各等分。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方之异功散功在温中和气。主治小儿吐泻思食,及小儿虚冷病。

每服2钱,用水6分,加生姜2片,红枣1枚,煎至4分服,不拘时候。

虚冷泄泻,加附子;风证,加天麻;痢,加 *** 。

潞参1钱,白术1钱(炒),云苓1钱,陈皮5分,制草5分,蔻米5分(研)。

《揣摩有得集》方之异功散主治小儿脾胃虚寒,吐泻不食。

人参、白术、白茯苓、陈皮、苍术、香附、抚芎、神曲各等分,炙草减半。

《保命歌括》卷十一方之异功散功在补脾胃。主治诸郁。

白术、人参、陈皮、白茯苓、炙甘草、木香、诃子、肉果。

《症因脉治》卷四方之异功散主治脾元不足,有痢无积,久不愈者。

人参、白术、白茯、炙甘草、陈皮、当归、黄芩、柴胡各等分。

《广嗣纪要》卷十一方之异功散功在补脾和胎。主治妊娠疟久。

黄柏皮3钱(以蜜涂,火炙5次),白矾1钱(飞过),鹰爪黄连1钱半,脑子半钱,麝香1字,荆芥穗半钱,甘草半钱(蜜炙3次)。

《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吴氏集验方》之异功散主治痔漏下疳,连(月刄)疮,面上伽摩罗疮,脑疽,恶毒脓血不止,腥臭,生虫疮。

先以荆芥、黄连、黄柏皮、白矾、百 *** 煎、川椒木、葱各少许,以水10碗,煎至7碗,用盆盛之,盖盆面小窍,就疮口熏之,水温洗疮净,以净软绢片拭干,以前 *** 干撒于疮口。

斑猫(去翅足,糯米炒黄,去米)4钱,血竭6分,没 *** 6分,乳香6分,金蝎6分,玄参6分,麝香3分。

《中国医学大辞典》引《疫痧草》方之异功散功在吊泡拔毒。主治烂喉风,喉闭,双单喉蛾。

用寻常膏 *** 1张,取此散如黄豆大,贴项间;患左贴左,患有贴右,患中贴中。34时起泡,用银针挑破即愈。凡阴证起泡更速。

共为细末,瓷瓶收藏,封口,切勿走气。

拔疔散、咽喉异功散(《疡科纲要》卷下)。本方方名,《中 *** 成方配本》引作“贴喉异功散”;《疡科纲要》有冰片。

龙骨(煅)2钱,薄荷叶2钱,蛇床子2钱,轻粉半钱。

《证治准绳·幼科》卷一方之异功散主治脐中疮。

腹皮2钱,当归2钱,木通6分,乳香3分,没 *** 3分,沉香3分,木香3分, *** 3分,甘草3分。

《点点经》卷一方之异功散主治酒病初发,形如感冒,被医误治,三焦大痛。

当归1钱,川芎1钱,人参(减半)1钱,黄耆1钱,白术(去芦)1钱,白茯苓(去皮)1钱,诃子(煨,取肉)1钱,大附子(面包煨,去皮脐)1钱,半夏(姜汁炒)1钱,厚朴(姜汁炒)8分,肉桂8分,小 *** 7枚。

《万病回春》卷七方之异功散主治痘疮寒战咬牙,痒塌泄泻;胃虚里热干呕。

四、中草 *** 名方:异功散的功效与作用

1、【来源】《小儿 *** 证直诀》卷下。

2、【异名】五味异功散(《保婴撮要》卷十五)。

3、【组成】人参(切,去顶)茯苓(去皮)白术陈皮(锉)甘草各等分

4、【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个,同煎至100毫升,空腹时温服。

5、【主治】脾胃虚弱,中焦气滞,饮食减少, *** 溏薄,胸脘痞闷不舒,或呕吐泄泻。现用于小儿消化 *** 属脾虚气滞者。

关于五味异功散,四君子汤和异功散区别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四君子汤 区别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