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见识少的成语这个问题,形容浅薄无知的成语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形容见识少的成语
1、矮人观场: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2、不学无识: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3、不因一事,不长一智: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同“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4、才蔽识浅:蔽:塞而不通。才能蔽塞见识浅陋。
5、才多识寡:才:才识。识:见识。寡:少。天资高,但见识少。
6、尺泽之鲵:尺泽:一尺见方的水面;鲵:一种小鱼。小水洼中的小鱼。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7、村姑田妇:农村少女与种田的妇人。指乡下见识不多的女人。
8、斗筲之人: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9、多嘴献浅:指胡乱说些没见识、不起好作用的话。
10、管见所及:管见: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
11、管窥蛙见:管窥:从管中看物。比喻所见者小;蛙见:井蛙之见。比喻见识狭隘,看问题短视。
12、管蠡窥测:窥:从小孔中看物。从竹 *** 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片面,见识短浅。
13、寒腹短识:形容人知识贫乏,见识短浅。
14、蟪蛄不知春秋:蟪蛄:蝉的一种,也叫寒蝉、伏天儿,春生夏死,夏生秋死,因此知春而不知秋,知秋则不知春。比喻见识短浅。
15、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碰野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16、款启寡闻:款启:见识狭小。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17、井蛙醯鸡:醯鸡:昆虫名,即蠛蠓,漏唤常用以形容细小的东西。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二、比喻“眼界小 见识少”的成语是什么
比喻“眼界小见识少”的成语有:
1.孤陋寡闻:[gū lòu guǎ wén]
意思: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造句: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请问什么是“退伍军人症”?
2.才多识寡:[cái duō shí guǎ]
意思:才:才识。识:见识。寡:少。天资高,但见识少。
造句:西晋嵇康才多识寡,好善暗人,是以遇踵会之祸。
3.以锥刺地:[yǐ zhuī cì dì]
意思:用锥子刺地来测量地的深浅。比喻见识浅陋,所知甚少。
造句:他的演讲没有预期的好,尤其是他以锥刺地的见底,吸引不了听众。
4.才蔽识浅:[cái bì shí qiǎn]
意思:蔽:塞而不通。才能蔽塞见识浅陋。
5.少见多怪:[shǎo jiàn duō guài]
意思:见闻少的人遇到不常见的事物就觉得奇怪。后常用来嘲笑见识浅陋的人。
造句:你把自己称作少见多怪的乡下姑娘?
三、比喻孤陋寡闻见识少的成语
1、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2、才多识寡才:才识。识:见识。寡:少。天资高,但见识少。
3、少见多怪少见:见识少。见闻少的人遇到不常见的事情就觉得奇怪。多形容见识浅陋。
4、以锥刺地用锥子刺地来测量地的深浅。比喻见识浅陋,所知甚少。
5、才蔽识浅蔽:塞而不通。才能蔽塞见识浅陋。南朝梁·江淹《萧重让扬州表》:“臣才蔽识浅,非集誉于乡曲;荣降宠臻,乃假翼于皇极。”
6、斗筲穿窬筲:竹器,容十二升。斗筲:喻人气度狭小,见识浅陋。穿:穿墙。窬: *** 。
7、管见所及管见: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
8、少见多怪少见:见识少。见闻少的人遇到不常见的事情就觉得奇怪。多形容见识浅陋。
9、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郄,通“隙”。
四、形容知识少的成语
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下面我带来的形容知识少的成语。
1、愚昧无知:形容又愚笨又没有知识。
2、少见多怪:见闻少的人遇到不常见的事物就觉得奇怪。后常用来嘲笑见识浅陋的人。
3、多嘴献浅:指胡乱说些没见识、不起好作用的话。
4、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5、井底 *** :指井底的癞 *** ,比喻没有见识的人。
6、用管窥天:从管子里看天。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7、牖中窥日:牖:窗户。隔着窗子看太阳。比喻见识不广。
8、耳目闭塞:比喻少见寡闻,对于世事情况了解甚少。
9、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郄,通“隙”。
10、不识一丁: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12、尺泽之鲵:尺泽:一尺见方的水面;鲵:一种小鱼。小水洼中的小鱼。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13、一般见识: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14、蜀犬吠日: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15、管见所及:管见: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
16、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17、井蛙醯鸡:醯鸡:昆虫名,即蠛蠓,常用以形容细小的东西。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18、凡夫肉眼:比喻缺乏观察人的眼光。也比喻平凡的见识。
19、不识大体:大体:关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从大局考虑。
20、不学无识:指没有学问,缺乏见识。
21、蠡测管窥:蠡:瓢;管:竹管;窥:人小孔缝隙里观看。用瓢来量大海,从竹管的小孔看天空。比喻见识片面狭窄,看不到事物的整体。
23、以管窥豹:用竹管看豹,只能见其身上的一斑。比喻目光狭隘,见识短浅。
24、不文不武: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25、才疏学浅:疏:浅薄。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26、斗筲之人: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
27、目不识丁: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29、不识时务:时务:当前的形势和潮流。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30、杜默为诗:杜:杜撰、臆造。杜默:指孤陋寡闻。孤陋寡闻,随意杜撰之诗。
31、挈瓶之知:挈瓶:汲水用的瓶,它装不了多少水。比喻知识浅薄,不能深明事理。
33、燕雀之见:比喻浅薄的见识。
34、矮人观场: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36、目不知书: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同“目不识书”。
37、孤陋寡闻:陋:浅陋;寡:少。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38、浮而不实:形容知识浅薄,基础不扎实;形容作风浮泛,不深入不踏实。
39、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40、寒腹短识:形容人知识贫乏,见识短浅。
41、辽东白豕:辽东:地名,在今辽宁省东南辽河以东;豕:猪。比喻少见多怪。
42、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43、蠡酌管窥:用瓢量海水,从竹 *** 看天。比喻见识浅薄,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片面。
44、浅见寡闻:浅见:肤浅的见解;寡闻:听到的很少。形容见闻不广,所知不多。
45、以锥刺地:用锥子刺地来测量地的深浅。比喻见识浅陋,所知甚少。
46、瓮天之见:瓮天:坐在瓮中观天,见天不大。比喻短浅的见识。
47、井中视星:从井里看天上的星星。比喻眼光短浅,见识狭隘。
48、不晓世务:不知晓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49、不识之无: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51、款学寡闻: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短见薄识、不识一丁、坐井观天、多嘴献浅、愚昧无知
出处:《马陵道》楔子:“庞涓久后得地呵!此人是个短见薄识、绝恩绝义的人。”
翻译:庞涓以后会出人头地,但此人是个短见薄识、绝恩绝义的人
白话释义: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诗薮·六朝》:“而云古无类书,此真一丁不识之无知妄作也矣。”
翻译:而说自古没有这类书籍,这真是一个字也不认识就敢无知妄作啊
白话释义: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
出处:《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翻译:坐在井底看天,说天空小,其实是自己见识短浅。
白话释义:指胡乱说些没见识、不起好作用的话。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这一定有多嘴献浅的人,对那强人说我在大门前看他起身,与街坊妇人说话。”
五、见识少的成语有哪些
1、尺泽之貌:尺泽:一尺见方的水面;:一种小鱼。小水洼中的小鱼。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2、一般见识: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3、蜀犬吠日: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4、管见所及:管见: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
5、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成语(拼音:chéng yǔ,英文:idiom)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 *** 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 *** 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惯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古代汉语词汇 *** 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关于见识少的成语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