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成语典故苑(邯郸成语典故大合集)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16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邯郸成语典故苑这个问题,邯郸成语典故大合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邯郸有哪些典故
  2. 邯郸成语典故数量是多少啊
  3. 成语之都
  4. 邯郸成语典故苑基本资料

一、邯郸有哪些典故

1、在成语形成的过程中,与邯郸这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在汉语全部万余条成语中,竟有1584条之多出自邯郸。

2、在汉语言文字当中,有一种非常简洁、独到的词语表达方式——成语。它以人们长期以来概括出的、一般由4个字组成的词组或短语,来精辟地表达出某种意思。它大概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简洁明了,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主要是出于人们表达上的习惯,琅琅上口,比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另一部分则蕴涵着特定的历史典故,讲一个具有传世或警世作用的历史故事,来揭示深刻的社会现象或道理。成语是汉语文字艺术中的瑰宝,特别是后一部分,其所蕴藏的文化含量,已远远超出了文字的范畴。

3、在成语形成的过程中,与邯郸这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在汉语全部万余条成语中,竟有1584条之多出自邯郸。而且这些成语大部分属于有历史典故的部分,比如“围魏救赵”、“胡服骑射”、“完壁归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将相和”、“毛遂自荐”、“纸上谈兵”、“一言九鼎”、“背水一战”等,这一非常奇特的历史文化现象,映衬出邯郸文化底蕴的厚重。

4、邯郸有许多因成语典故而得名的文物古迹,比如学步桥、回车巷、黄粱梦吕仙祠、毛遂墓等,到那里不仅能欣赏历史遗存,而且能感悟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弘扬成语这一语言文字艺术的奇葩,邯郸在市区内修建了一座“邯郸成语典故苑”,邀请著名书法家将100多条成语典故书写、篆刻于奇石、碑林、亭台之上,成为文化旅游的一大特色

二、邯郸成语典故数量是多少啊

1、在成语形成的过程中,与邯郸这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在汉语全部万余条成语中,竟有1584条之多出自邯郸。而且这些成语大部分属于有历史典故的部分,比如“围魏救赵”、“胡服骑射”、“完壁归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将相和”、“毛遂自荐”、“纸上谈兵”、“一言九鼎”、“背水一战”等,这一非常奇特的历史文化现象,映衬出邯郸文化底蕴的厚重。

2、邯郸有许多因成语典故而得名的文物古迹,比如学步桥、回车巷、黄粱梦吕仙祠、毛遂墓等,到那里不仅能欣赏历史遗存,而且能感悟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弘扬成语这一语言文字艺术的奇葩,邯郸在市区内修建了一座“邯郸成语典故苑”,邀请著名书法家将100多条成语典故书写、篆刻于奇石、碑林、亭台之上,成为文化旅游的一大特色

3、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到家乡。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4、这是一个流传的很广的故事。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邯郸,同事们见到我都开玩笑说,看你又不会走路了,是不是又去邯郸了呀?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了。流传的广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个故事在今天的启示意义。如今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倾向严重,忽视了自身的特点,结果学得不伦不类。

5、在邯郸市区中心地带有一座学步桥,传说燕国少年就是在这里学邯郸人走路的。现存的石桥建于明代,已不再通车,围绕石桥修建成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广场,把学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后代,广场还刻立了许多碑文,讲述着邯郸的历史,还有一个不规则雕塑上面刻了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条目,寓教于乐,很有意思

6、在邯郸老市区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街道里,有一处非常短小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尽失,但是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7、这是一个曾经入选中学课本的故事。战国时,赵国文官蔺相如出使秦国御敌有策,使得价值连城的和氏美玉完璧归赵,又赴渑池会舌战秦王,维护国体尊严,被封为上卿,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心中不服,扬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一次两人乘坐马车相遇与窄巷之中,蔺相如顾全大局,让自己的马车退出窄巷避让廉颇,致使廉颇深受感动,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从此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这个故事也很快演变成成语,表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接受对方惩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错误勇于承认,勇于接受处罚,就能够获得他人的原谅,征得别人的尊敬。现在,这是个应用得非常广泛的成语。

三、成语之都

中国成语典故之都,是河北省邯郸市2005年10月26日中国文联和中 *** 间文艺家协会在邯郸举行命名颁牌仪式。

漫步在邯郸的街头巷尾,随处都能见到成语典故,邯郸学步雕塑(学步桥)、胡服骑射雕塑、荀子雕塑、罗敷雕塑、武灵丛台、七贤祠、回车巷、 *** 箭岭等等,无不让你感到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据介绍,八月,中国文联和中 *** 协的专家评审组对邯郸市申报“成语典故之都”工作进行考察。专家认为,从成语数量、历史沿革、发生地和流传程度上,邯郸的成语典故在全国首屈一指,称之为成语典故之都当之无愧。

成语典故文化是邯郸十大文化脉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胡服骑射”、“邯郸学步”、“黄粱美梦”、负荆请罪等许多历史典故脍炙人口。

和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有一千五百多条,还有众多的成语典故遗址景观。为使成语典故文化发扬光大,邯郸市将之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做了大量整理、保护、开发、利用、普及工作。

专家认为邯郸是一座露天博物馆,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与边塞之风韵、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瑰宝。

作为一种凝练的高品位文化,邯郸成语典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应做好成语典故基础 *** 研究探讨和历史遗迹的保护开发,进一步发扬光大这一特色文化。

邯郸成语典故苑(邯郸成语典故大合集)-第1张图片-

邯郸成语典故苑:邯郸成语典故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赵苑公园内,占地6.8万平方米。它建于1996年,是邯郸市委、市 *** 为弘扬邯郸历史文化而建。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和园林特色,1999年被河北省委、省 *** 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邯郸成语典故苑基本资料

邯郸,这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早在春秋时期就载入史册,战国时期作为赵国都城,见证了158年的辉煌。作为河北省最古老的城邑,邯郸的建制可以追溯到春秋初期,那时它已是一个人口繁盛的城市。作为古代五大都城之一,与长安、洛阳等并列,其繁荣经济与深厚文化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苑将这些古赵文化的精华,通过艺术形式如碑刻、园林景观展现。人工湖温明湖与碑林长廊、壁画长廊、石刻园雕、亭台楼榭等构成和谐的布局,如湖中有岛、亭中有碑,形成诗意盎然的环境。大门仿秦 *** 格,门楣上的凤鸟象征着赵人的先祖文化。广场上的铸铁大鼎,展示了成语“一言九鼎”的寓意,而铁鼎的铸铁材质则寓含赵国法治精神。"胡服骑射"主题碑,用邯郸磁州窑砖料,象征邯郸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精神。

湖上走廊,九曲长廊环绕湖畔,其中的将相亭讲述着蔺相如与廉颇的友谊,壁画生动呈现了历史事件。"胡服骑射"、"毛遂自荐"、"赵奢执法"等成语,通过艺术形式深入浅出地传播历史智慧。墨宝轩则展示书画艺术,而沿途的石刻与造型碑则直接诠释成语含义,如“难至节见”和“价值连城”。

铸箭炉和碑廊分别展示了赵武灵王的军事 *** 和邯郸成语的白话注解,其中"温明湖"名字的由来也富有历史韵味。造型碑区和园中园区则通过各种形状的碑,直接展现成语的哲理。最后,萁豆亭的"煮豆燃萁"故事,揭示了骨肉相残的悲剧警示。

成语典故苑不仅是邯郸历史文化的缩影,也是现实生活中道德教育和审美享受的源泉。这些成语故事影响深远,对现代社会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是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象征。

成语典故苑位于邯郸市 *** 箭岭公园内,占地6.8万平方米。它建于1996年,是邯郸市委、市 *** 为弘扬光大邯郸历史文化而建。由于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园林特色,1991年被邯郸市委、市 *** 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被河北省委、省 *** 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OK,关于邯郸成语典故苑和邯郸成语典故大合集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邯郸 典故 成语 合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