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黄河恐龙之乡,广东恐龙之乡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合川玛门西陇和黄河故乡为什么被称为镇馆之宝
是合川马门溪龙、黄河古象。是两种古生物的化石。
马门溪龙化石1957年在四川的合川(现属重庆)发现,是中国发现的更大的蜥脚类恐龙。该化石从头顶到尾尖长达22米,身高为7米,颈部长达9米,接近身长的一半,活着的时候体重达50吨。马门溪龙主要以多汁水生植物为食。生存于中生代侏罗纪晚期,距今约1.4亿年,于白垩纪末期灭绝。
合川马门溪龙化石保存保存相当完好,它的脊柱相当完整,有19个颈椎、12个背椎、4个荐椎和35个尾椎骨,后肢和腰部的骨头也保存较好,前肢和头骨是用其他同种标本补充和复原的。合川马门溪龙化石是世界已知的恐龙化石中脖颈最长的蜥脚类恐龙化石。它的 *** 模型曾在世界各国展出,轰动了古生物化石界,也为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该化石原件现存于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是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黄河古象化石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板桥乡。距今约200-300万年。因其挖掘出土于马莲河畔,属于黄河流域,故取名“黄河古象”。古象化石身高4米,体长8米,门齿长3.04米,属于世界上早已灭绝的剑齿象化石。
该化石保存得比马门溪龙化石还要完整。除了尾椎以外,骨骼化石全部保留,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个体保存如此完整的古象化石在我国仅此一例,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从而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也因此成为各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该化石原件标本现在北京自然博物馆陈列展出,国内多地博物馆有 *** 品展出。
二、中国名乡有什么
1、天鹅之乡—— *** 布鲁克( *** )
2、甘草之乡——盐池、同心县(宁夏)
3、玫瑰之乡——永登县苦水乡(甘肃)
4、泥人之乡——高密县聂家庄(山东)
5、陶器之乡——宜兴县丁蜀镇(江苏)
6、西瓜之乡——大丰县金墩乡(江苏)
7、太极拳之乡——温县陈家沟(河南)
8、有色金属之乡——湘南地区(湖南)
9、 *** 之乡——大庸县官力坪(湖南)
10、泥塑之乡——吴川县梅菉镇(广东)
11、燕窝之乡——海南岛万宁县(广东)
12、杉木之乡——融水苗族自治县(广西)
13、油源之乡——镇远(产桐油、菜油)(贵州)
14、弦子之乡——巴塘县(四川)注:弦子,藏语叫“嘎谐”,
三、甘肃省博物馆有恐龙展厅吗
甘肃省博物馆拥有大量的各类收藏品,其中包含了西北地区乃至西域古国的各个时期的珍贵文物和历史遗迹,但是也有史前巨无霸恐龙化石的身影,下面给大家分享具体的介绍。
甘肃省博物馆也有一个“动物园”,不过它承载的可是 *** 万年甚至亿年前的时光记忆。
甘肃省位于 *** 高原、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结构,蕴涵着地质历史时期复杂、多变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
古生物化石就是这些变化的无言见证。
首先要隆重出场的是一个巨无霸——中生代爬行动物——恐龙。
进入甘肃省博物馆,三楼有一个大型的恐龙展馆,陈列着 *** 更大的蜥脚类恐龙——马门溪龙。
马门溪龙,1947年在兰州海石湾发现恐龙化石,根据发现的骨骼化石推测,它是目前 *** 更大的蜥脚类恐龙。
恐龙身长可达22米,高近4米,颈长9米,体重可达40吨一一50吨。推测为水陆两栖生存,生活在距今约1.4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一天要吃掉的食物,不是干旱的黄土高原稀疏的植被所能提供的,所以亿万年前的甘肃省所在地西北地区一定是气候湿润、森林密布、湖泊沼泽遍地,与今天的地形气候肯定是天壤之别。
紧随其后出场的虽然不是巨无霸,但也是一个庞然大物——新生代哺乳动物——黄河古象。
古象化石身高4米,体长8米,门齿长3.04米,是目前世界上个体更大、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化石,距今约200- *** 万年。1973年出土于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板桥乡。
这具大象化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而成。
师氏剑齿象是一种特大型的剑齿象,它的身躯远远大于现今存活的 *** 象、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
黄河古象虽然在地球上早已灭绝,但是通过古象化石我们依然能一睹它高大霸气的身影。
甘肃省博物馆集中陈列了620多件各个时期的化石标本, *** 反映了20亿年来甘肃大地上漫长的生命进化历程。
是一个 *** 了古生代无脊椎动物、中生代爬行动物、新生代哺乳动物等珍惜动物化石的超级“动物园”。
站在这些已经灭绝的巨 *** 前动物面前,赞叹之余定会引发思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四、中国十大恐龙
中国十大恐龙:黄河巨龙、顾氏小盗龙、中华龙鸟、太白华阳龙、巨型山东龙、马门溪龙、棘鼻青岛龙、许氏禄丰龙、师氏盘足龙、黑龙江满洲龙。
黄河巨龙是 *** 壮的恐龙,等于10头大象。2006年,在河南省汝阳县三屯-刘店一带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恐龙化石点30余处。
其中一具恐龙化石,长度有18米,光一根脚趾就有20厘米长,前肢较长,肩部高度为6米,肩宽达3米; *** 高度为5.1米,臀宽达2.8米,而头部高度则有8米左右。
顾氏小盗龙是目前发现的之一批会飞的恐龙,正型标本全长仅约77厘米,食 *** 为肉食。躯干相对较短,仅为后肢长的44%~50%,尾比身体长;其以桡骨具突出的二头肌结节、前肢第Ⅰ指很短、单一胸骨平且大、耻骨强烈弯曲、胫骨拱曲等可与赵氏小盗龙相区分。
顾氏小盗龙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其身体上除了发育着绒羽状羽毛外,在其前、后肢及尾后部还发育着非常长的扇形飞羽或尾羽。
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年内1.4亿年的早白垩世。1996年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它的化石。开始以为是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为“中华龙鸟”,后经科学家证实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
它的最初骨架大小有1米左右,前肢粗短,爪钩锐利,利于捕食,后腿较长,适宜奔跑,全身还披覆着一至原始绒毛。研究发现,中华龙鸟全身覆盖着黄褐色和橙色相间的羽毛,而尾巴则是橙白两色相间的。
太白华阳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原始剑龙,体长4.3米,其主要特点是头大而厚重,呈三角形,颈子较短,前肢大大短于后肢,但四足着地行走。背部两列骨板比较小,形状多变,尾端具两对板状尾刺。
现有标本陈列在自贡恐龙博物馆以及重庆博物馆中,这具标本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完整剑龙骨架。
巨型山东龙属于恐龙类中的鸟臀目恐龙,是19 *** 年8月在山东诸城吕标乡的龙骨涧发现,从头到尾有15m长,站起来有8m高,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体形更高大的鸭嘴龙。
特点是嘴宽而扁,很象鸭喙。头骨长,顶面较平,头后部较宽,齿骨牙列较长,有六十个齿沟。以两腿行走,前肢相对较小,后肢粗壮,趾间有蹼,并有一条很长的大尾巴。
中国发现的更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在宜宾市马鸣溪渡口发现其化石,经科学鉴定,属蜥脚类亚马目。此属动物全长约22米,体躯高将近7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数亦多达19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
另外,颈部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部可达12.1米)。与颈椎相比,背椎、荐椎及尾椎相对较少。
棘鼻青岛龙是一种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身长为6.62米,身高4.9米,在鼻骨上相当靠后的地方长着的一条带棱的棒状棘,很像独角兽的角,从两眼之间直直地向前伸出,它不善于奔跑,又缺乏自卫 *** ,只适合在淡水湖泊生存。
其化石被发现于中国山东省莱阳市的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内,是中国发现的著名的有顶饰的鸭嘴龙化石,也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完整的恐龙化石,是中国之一具早、完整的棘鼻恐龙化石骨架。
许氏禄丰龙是原蜥脚下目恐龙的一个属,生存于侏罗纪早到中期的中国西南部。化石标本发现于中国的云南省禄丰,是中国所发掘古老的恐龙之一,与欧洲西部三叠纪晚期岩层中所发掘的板龙极为神似。
它体形轻巧,长约4至5米,有小而不太伸长的头骨,眼眶圆大,尾巴健壮,手和足的之一指特别发育,口中上下至少有25颗牙齿,这些牙齿形状与树叶相似,前后边缘有微小的锯齿。
我国发现的早的巨龙形类恐龙是师氏盘足龙,同时这还是在我国发现的之一只蜥脚类恐龙。盘足龙的头骨和圆顶龙的比较接近,都属于比较粗壮而高的类型,而且鼻孔也很大,牙齿也都属于粗壮的勺形齿;但是盘足龙的头骨比圆顶龙的要长一些。
盘足龙的颈椎很长,而且数量很多,有十七个,估计长度超过体长的一半。师氏盘足龙体长达到10到11公尺,是中国所正式命名的之一只蜥脚类恐龙。
黑龙江满洲龙是鸟脚亚目、鸭嘴龙科、满洲龙属的一个种。植食 *** ,体长约8米,生活在中生代的白垩纪晚期。化石发现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境内发现的之一具恐龙化石。从1915年至1917年 *** 地质学家连续到我国进行了三年的大规模考察和发掘,采集到一批恐龙化石。
他们把采到的化 *** 行了修理,并配上三分之一的石膏模型,把这些化石装架起来,陈列到彼得堡地质博物馆里。研究认定,这是一种鸭嘴龙,高4.5米,长约8米, *** 地质学家把它命名为满洲龙。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