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长春稻谷之乡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稻米之乡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长春松花江大米怎么样
长春市位于松辽平原中部的松花江流域,土质肥沃,降水丰沛,盛产优质水稻,松花江大米闻名全国,长春市充分发挥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稻米产业,拉动经济发展,把稻米产业做成长春的名片。
作为长春松花江大米的主产地之一,德惠市岔路口镇位于德惠市的东北部,东依美丽的松花江畔,四面环水,土地肥沃,自古被誉为“鱼米之乡”。
传说中,位于北纬40度——45度之间的长春,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最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还曾经是东北之一个 *** 夫余国的王城;也曾是渤海国的重镇与重要的商业中心,清王朝的龙兴之地。此后,长春松花江大米便开始出现在紫禁城的御膳房里,皇亲国戚的餐桌上。
到了近代1931年前后,吉林省曾派出100多名农业种植技术专家专门到 *** 和日本等地学习种植技术。一年后,100多名专家学成归来,并利用所学技术在德惠市试种,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水稻也随之在德惠市开始大面积种植。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传说在翻天覆地的巨变中虽已无从考证,但长春松花江大米却被后世人广泛播种,代代传承。
日前,长春松花江大米上海运营中心在江杨北路农产品(000061,股吧) *** 市场揭牌,“吉林馆”开馆,标志着长春松花江大米正式进入上海市场。上海市民将可以吃到正宗的长春大米。
据悉,长春松花江大米上海运营中心位于江杨北路农产品 *** 市场干货交易区二楼入口处的吉林馆内,占地面积近300平方米。
据长春市 *** 局长鲍文明介绍,作为长春松花江大米等农产品在上海首设的 *** 销售中心,“吉林馆”重点销售松花江稻花香大米、梅河口市生态有机大米、姜家店贡米和延边绿色优质大米,以及28种吉林特有的各种高科技杂粮和生态山货、菜干等。
吉林省是产粮大省,经过多年的发展,玉米早已成为一张“黄金名片”。2014年,作为全省的 *** 、经济、文化中心,长春市开始了一次大米的农业产业化、品牌化探寻,吉林省粮食经济的又一张“白金名片”—长春松花江大米耀然面世。
长春松花江大米施行品牌战略,一路南下。短短半个月,从松花江到珠江再到黄浦江,长春松花江大米一路“飘香”,吸引百余家媒体报道,引来一批批经销商、 *** 商和投资商抢签多个万吨级采购大单,可谓名噪一时,蜚声“三江”。
此外,长春市粮食行业协会还与上海市粮 *** 业协会签订了粮食产销战略合作协议,长春市粮食行业协会稻米分会与上海黑吉贸易签订了首批10万吨优质大米产销合作协议。
处于东北腹地的吉林 *** 春市,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形成了长春松花江大米特有的品质,历史上曾是清朝贡米之地,如今更是东北优质大米的主要生产基地。
松花江蜿蜒绵长,黑土地沃野千里。长春位于北纬40——45度之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世界上来说,这是最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长春地域辽阔,土地肥沃,黑土层厚达0.6-1.0米。土质多为黑土、黑钙土、冲积土、草甸土,有机质含量高,氮、磷、钾等营养丰富,在全国属于优质水稻土,最适宜优质水稻生产。
长春在气候特征上属温带 *** *** 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在水稻生育期内,日照时间每天长达13至16小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水稻出穗后更高气温一般不超过30℃,不易出现高温效应;同时由于气候相对冷凉,病虫害发生程度轻, *** 用量低,确保了绿色无公害大米的品质。
松花江是长春市九台、榆树、德惠、农安四县(市)灌溉的之一大水系,由于水质没有污染,富含多种营养元素,长期以来为长春松花江流域的优质米生产创造了优越条件。
什么样的大米才是好大米?千颗粒重22g到25g;出饭率1:1.5;蒸饭后软、香、弹;凉后还不会生,软硬恰到好处,既软糯又劲道。不就菜就能吃上好几碗。
这样的米需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长春,位于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地处全球三大黑土区之一,素有“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天下粮仓”的美誉,是“中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城市”;所辖四区一县(榆树、农安、德惠、九台、双阳)均进入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行列。
在松花江流域的黑土地,以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质,成就了水稻生长的优越条件。这些大米全部达到无公害大米标准,已有19家企业的31个标识产品达到绿色大米、有机大米的标准。
长春种植的水稻为温带粳稻,大面积种植吉粳88等部颁一级优质水稻品种。稻米 *** 丰盈,横断面近于圆形,呈透明或半透明,质地硬而有韧 *** ,煮后柔软可口,米香味浓,口感在粳米品种中较为突出,同时营养丰富,富含钙、铁、铜、镁、钾、硒、锌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B、氨基酸等,是东北地区大米中的极品。
从传统播种到技术创新,为优化长春松花江大米带来了质的变化。域内知名的农业科研院校奠定了科技创新的基础,从优质品种的研发、种植技术的创新、病虫害的低毒防治、优质水源的选用,到稻米的精深加工等方面,不断推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措施,使长春松花江大米达到国际优质大米的标准。
长春松花江大米达到了无公害大米的标准,有19户企业的31个标识产品分别被认定为标准更高的绿色大米、有机大米。其中,绿色大米的年产量已达到20万吨、有机大米年产量达到5万吨。
一粒粒 *** 、一亩亩粮田、一江湍流不息的松花水,养育了中国更好的水稻;几分深情,无限责任,一次政、企、农的戮力合作,打造出中国好大米——“长春松花江”。长春松花江大米带着款款深情,和整座城的大米文化,盛装走进广州,与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魅力之城结下良缘。170家经销企业闻讯而来,中国经济导报、南方日报11家媒体17名记者,对此进行关注。
虽然还未到新稻米收割的时间,位于岔路口镇的百顺米业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从没有去皮的稻米到晶莹剔透的大米,足足要经过15道工序。稻谷-初选-清理-去石-砻谷-谷糙分离-糙米精选(厚度分级)-多级轻碾-白米分级-多级抛光-白米分级-白米精选(长度分级)-色选提纯-包装-入库。
“稻米进入提升机后首先来到圆桶初清筛,粗清理米中的杂质;再进入振动清理筛去除水稻表面的小杂质;接着进入去石机清除所有杂质、砻谷机去壳、立式砂辊米机打油皮、白米分级回转筛清除碎米、光电色选机清除霉变粒……15道工艺加工完成后,即可按类别装袋投入到全国各地市场销售。”工作人员介绍,生产车间利用两条国内更先进的稻米加工生产线,全部采用电脑自动化控制,利用机械化代替人力,年加工能力可达12万吨,日产量达300吨。
二、我的家乡的长春优秀作文
1、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整理的我的家乡长春优秀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最甜家乡水,最美是乡音”。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我爱长春,它美的纯粹、美的朴素、美的真实、美的自然。当然,在众多的家乡美景里,我最喜爱长春的南湖公园。
3、首先,从北门进入南湖公园,我们能看见高耸的长春解放纪念碑,纪念碑是在1988年的10月18日建造的,它的建造旨在向为解放长春、建设长春做出贡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纪念碑像一名军人似的,挺拔地站立在蓝天之下,阳光下的纪念碑格外庄严肃穆。看着纪念碑,我想到那些 *** *** ,如果没有那些 *** *** ,就不会有今天的长春,也不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
4、再向前走,经过林荫小路就来到了荷花池,一眼望去能看见一片片翠绿的荷叶,层层叠叠,挨挨挤挤,好像在嬉戏,它们为池塘里的青蛙撑起了一把把大伞,小蝌蚪在阴凉的池塘里 *** 自在地游着,想快一点长大跳到荷叶上玩耍。荷叶上面点缀着一些荷花,有粉色的,淡粉色的,还有白色的。它们有的像大姐姐一样落落大方地开着,还有的像小 *** 一样害羞的含苞待放。瞧,那一株特别爱打扮自己,穿着白里透粉的蛋糕裙,亭亭玉立的,特别引人注目,很多人用相机拍它,用画笔勾勒它,但它却从不骄傲,只是坚定地站立着。它们美丽却不妖娆,芬芳却不浓烈,挺拔却不依附,不正是周敦颐笔下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谦谦君子吗?
5、走过荷花池,再沿着堤岸往前,我们到了风雨四亭。它们被白色的栏杆围绕着,四个亭子互相呼应,不紧靠,也不分离,就像长春的人们,热情又谦逊,爽朗又善良。风雨四亭的顶是红色的,红顶旁边的那条边是绿色的,还有四个翘起来的角,看起来有一丝古代建筑的韵味。漫步到亭子中间,目之所及是清澈的湖水和碧绿的柳树,依依垂柳,徐徐清风,让人不忍离去。微风拂过湖面,湖水荡起层层的涟漪,空气中湿湿的水汽打在脸颊和睫毛上,我轻闭双眼,深深呼吸,沉醉在这迷人的景色里。
6、我爱南湖公园,我更爱我的家乡长春。人生旅途漫漫,家乡美亦永留心间。
7、朋友,你们知道我的家乡在哪么?我的家乡在东北的长春。
8、家乡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南湖公园。那里有高大挺直的树,还有波光荡漾的湖,大大小小的荷花在荷花池里生长着,在向前走一点,你便会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不远处有很多人在钓鱼,于是我也买了渔具,专心致志地钓鱼,不久后我发觉鱼竿在动,使劲一抬钓到了一条鱼。
9、长春每年都有农博会。我兴致勃勃地参加了今年的农博会,农博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你听说过猪笼草吗?听说猪笼草还可以吃各种虫子,于是我买了一株看看它是否真的吃昆虫吗?让我们拭目以待……这里还有很长的常豆;像拳头大的南瓜;更大的西瓜可以装下我……农博会里有好多稀奇的你不知道的植物和动物呢!希望明年的农博会你也能来参加体验一下!
10、这就是我的'家乡长春,欢迎五湖四海的宾朋前来做客!
11、朋友们来过我的家乡长春吗?没来可真遗憾了,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美丽的长春。
12、长春是 *** 城、汽车城、文化城,长春还有末代皇帝的伪皇宫。长春四季明朗,只有在长春才可以深刻体会到四季变化。春天的长春被绿色装点,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夏天的长春五颜六色的花儿争艳,百鸟齐鸣。夏天的长春天气还算炎热,但用风扇就可以解决,比较环保节能。秋天的长春,到处是金 *** , *** 的落叶,金灿灿的玉米,红色的枫叶也来装点和美化长春,蓝色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好像在欢迎他乡的您来长春做客。冬天的长春更具特色,它给最节约的松树做了一件银白色的外套,天气在零下20度左右,马路俩侧都是冰雕灯,夜晚时五光十色,特别美丽。在南湖还有许多冬泳爱好者,净月潭滑雪场里更热闹, *** 了很多中外滑雪爱好者。冬天在长春室外过冬,在室内可以过春天,因为室内有暖气。
13、听我介绍完长春,对长春多少有些了解了吧。欢迎你们有机会来我的家乡做客。
14、我的家在东北长春市,那有一个既美丽又漂亮的滑雪场,叫净月滑雪场。它不仅仅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游客,还称为长春三大风景区呢!
15、一进去就有一棵高大的松树,笔直比直地站在哪儿,像是给游客们指路的风向标。树上盖满了雪,真像一个美丽的小姑娘穿着雪白的衣裳,风一吹,就翩翩起舞。周围还有几棵小树,上面的雪已经盖满了整棵树,风一吹,小树就用力的抖动,好把身上的沉重的雪抖下来。
16、最有趣的当然是那壮观的冰雕了!冰雕有雷锋的头像,他远远的望着天空,像是在向和他一样乐于助人的人打招呼。让我疑惑不解的是,有个圣诞老人的冰雕,为什么要做圣诞老人的冰雕呢?难道是为了纪念圣诞老人吗?还是为了逗小朋友开心?每次到这儿我就沉默不语。
17、我爱家乡的净月谭滑雪场,更爱我的家乡。如果你冬天来长春,我一定会带你去滑雪场玩个痛快!
18、人们常说,哪好也不如家好,的确是这样,在我心中,我的家乡-长春,无疑是更好的。它四季分明,它有许多美誉,“汽车城”、“ *** 城”、“光电之城”、“科技文化城”、“大学之城”、“森林城”、“雕塑城”,它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
19、我爱家乡的四季。春天来了,小草醒了,柳树绿了,夹道的桃树吐芽开花,散发着幽幽的香气,到处充满着生机,充满着希望。夏天来了,绿树葱葱,遮天蔽日,暖风和煦,不愧为避暑的好地方。秋天来了,树叶沙沙作响,满目橘红,天空碧蓝,一缕缕清风扑面而来,你会情不自禁地说:“啊,好凉爽!”令人心旷神怡。在我的眼里,家乡的四季是最美的。
20、我为家乡而自豪。家乡---长春,宛若一颗镶嵌在中国东北平原腹地的明珠,在不足二百年近代城市历史的发展变化中,俨然已成为一座日益 *** 繁荣富强的国际化大都会。
21、它是“汽车城”,这个称谓一点不为过。中国之一家现代化汽车制造厂---长春之一汽车制造厂就诞生在这里。企业拥有中、重、轻、微、轿、客多品种、宽系列、全方位的产品系列格局,与德国、日本等国家合作生产出奥迪、高尔夫、宝来等许多知名品牌轿车,经营市场实现了从单 *** 内市场经营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经营,销量全国前列,让人赞叹不已。对我这个“汽车迷”来说,能生活在这座被誉为“中国底特律”的汽车城,感到很幸运,很自豪!
22、它是“森林城”。长春的绿化居于 *** 大城市之冠,市区绿化覆盖率达接近80%,夏季绿树成荫,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冬季银装素裹,玉树琼枝,一派北国风光。“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拥有 *** 更大的人工森林,宛如长春一片巨大的“肺叶”使长春人就像生活在森林中一样,这里有更好的阳光、空气和水。
23、我的家在东北长春,从地图上看,我们的国家就像一只雄伟的大公鸡,而我的家乡就位于这雄伟的公 *** 头部位,更像 *** 的眼睛,炯炯有神。说到东北,给人的之一感觉就是天蓝、地黑、人朴实;东北四季分明,春有世人皆想寻找的冰凌花,夏有雷雨隆隆声,秋有硕果累累的稻谷压田间,冬有白雪皑皑铺天地。
24、长春是一座有许多名胜古迹、也有许多历史故事的城市。最有标志 *** 的地方有:伪皇宫、人民广场的人民 *** 、净月潭森林公园、南湖公园和汽车厂。
25、提到伪皇宫,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对,那是我们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住处。人民 *** ,顾名思义,那是为了纪念 *** 英雄们所立下的纪念碑。净月潭森林公园是 *** 更大的人工森林公园,我们能在蓝天下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全仰仗于这更大的天然氧吧释放出来的氧气,让我们长春保持蓝天白云。被春姑娘之一个唤醒的冰凌花也是在净月潭的大山中,每年都有许多人为寻找春天的气息而来到我们长春净月潭公园寻找美丽的冰凌花。
26、我的家,就住在南湖公园旁,夏天来了,南湖公园就成了我们的后花园,白天三五好友一起去放风筝,看那湖水中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野鸭成群在湖水中安逸的戏水捕鱼,到了晚上朋友们在广场上和着音乐跳着花样跳绳。
27、长春也是汽车之城,举世闻名的红旗轿车就是在长春生产制造的,我的爸爸也参与了红旗轿车的生产制造。
28、长春在我心中,我爱我的家乡长春,我为大长春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长春人过春节的习俗与北京人有哪些异同之处
1、小年祭灶神(16张)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祭灶祭灶,是一项在中 *** 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 *** ”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 *** 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 *** 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 *** 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蒸花馍(19张)一同来到人间。灶 *** 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 *** ,只有灶 *** 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 *** 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 *** 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蒸花馍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 *** 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写春联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神联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贴春联(20张)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 *** 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 *** 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 *** 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扫尘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贴年画(19张)有的传统习惯。室外屋内,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 *** 净净迎新春。“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2、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日子。由于农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这一天常常不论是二十九还是三十,习惯上都被称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夜(守岁)的习俗,表示从农历本年的最后一天守到下一年的之一天。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 *** ,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置天地桌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接神习俗。天地桌是一个临时 *** 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主要为接神使用。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要对 *** 大酬劳一次。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受祀的偶像大都是临时 *** 的,如“百分”,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 *** 。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6张)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算盘声和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 *** 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 *** 状态, *** *** 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看春节联欢晚会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古有的习俗,但进入80年代后,由于电视的普及,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盛宴”,每年全球都有超过十亿人通过电视或者互联网收看春晚。守岁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 连年年有余(5张)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接神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 *** ,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踩祟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接财神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表示欢迎财神降临,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要说些吉利话,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之类的口彩。另外,有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胡子,身上背黄布袋,装扮财神爷的模样,后面跟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散发财神爷像,以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等一堆讨吉利的话,直到主人欢欢喜喜地接过财神爷像给他们分些钱,这些人才连声道谢,更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的户家。
3、放爆竹(11张)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之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年、月、日三者的开始。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拜年新年的初一,男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占岁压岁钱(17张)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饮屠苏酒屠苏酒是一种 *** 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 *** 屠苏酒的 *** 是: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至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时饮屠苏酒, *** 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4、正月初二(北方地区为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回娘家(15张)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祭财神(北方)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5、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谷子生日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小年朝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贴“赤口”在中国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格式:“公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正月初三日当对神前香火前门钉断四方男女赤口贼盗火星一切祸灾归天大吉大利”),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送年”一般晚上举行送年仪式,是送诸神和祖先回天。
6、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两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古时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祭财神(南方)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 *** ,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送穷正月初五“送穷”,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 *** (穷神)。穷 *** ,又称“穷子”,相传穷 *** 乃颛顼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 *** 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开市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股票市场也是在这一天开市。
7、正月初七是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送火神(20张)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熏天”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一种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吃七宝羹七宝羹是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 *** 、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送火神在山东半岛,正月初七这天还要“送火神”,孩子们选一根两米左右的木棒,用麦秸将其绑住,这就是所说的“火神”。黄昏时分,在家门口点着“火神”的一端,孩子们抱着“火神”的另一端跑向离家较远的地方,直到燃烧殆尽为止。这个活动寓意于将“火神”送出家门,一年之内家里没有火灾,平平安安。
8、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顺星顺星又名祭星。正月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槛、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中国结(16张)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祭星结束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放生祈福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说:“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蚌,罗堂前,僧做梵语,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着落屋上,移时乃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罟笋饵所希至。”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9、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天界更高神只玉皇大帝生日,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更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更高神, *** 至高无上的“天”。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10、十,谐音“石”,因此初十为石头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11、元宵节(20张)“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好了,关于长春稻谷之乡和中国稻米之乡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