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镲之乡?民间锣鼓队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7

大家好,锣鼓镲之乡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民间锣鼓队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锣鼓镲之乡和民间锣鼓队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高沙锣鼓位于哪儿
  2. 锣鼓的著名锣鼓
  3. 还有哪些地方的特色鼓

一、高沙锣鼓位于哪儿

高沙锣鼓:民间击打音乐的一种。因流传于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西鹅村高沙屯而得名。曲目内容广泛,始于缅怀历史,祭奠先祖,后经不断演绎、充实,逐渐发展可表达祭祀、婚嫁、庆贺丰收、庆典等多种表演形式流承至今。共有10个板(曲),分别为:一帆风顺、二度梅开、三羊开泰、四季招财、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 *** 过海、久长世界、十全十美。打击变化多端,节奏鲜明,气氛欢快热闹。演奏场面尤为壮观,带有明显福建闽南地区的民俗风格。

“高沙锣鼓”历史渊远流长,据其祖谱记载,系源于3000多年前商朝一代忠臣比干的后裔。后由周武王赐于“林”氏。明朝万历年间,林氏家族的其中一分支从福建南靖县迁至广东。清朝期间再转迁到今天高沙屯,现已有九代人历史。之一代“高沙锣鼓”在林合世的开创下,演奏了近300年,深受当地群众所喜爱。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高沙锣鼓”曾 *** 柳州市参加全区民间文艺汇演,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2006年元月7日,被正式列入柳州市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作为民间艺术的“高沙锣鼓”,它既有远古民间生活情趣,反映过去的祭祀习俗的独特 *** ,同时又明显带有外地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并还融合了当地乐曲文化。演奏起来虽没北方鼓的粗犷豪放,也没“两广”的大鼓大锣。但它却通过独特的敲打技艺,采用拟声、状形、达意、传情、描事等手法来反映生活情趣。节奏轻重缓急,交错使用,完全能给人一种如同涓涓细流,轻轻絮语;又忽然一种狂风疾雨,电闪雷鸣的强烈音乐艺术感受。深刻表达了他们热爱生活,爱好和平,敢与艰难抗争的坚毅 *** 格。

“高沙锣鼓”和许多民间艺术一样,师承口头心授世代流传。自我保护的能力本身十分脆弱,加之诸多客观因数的出现,已是面临着艺人年龄老化、后继无人、发展 *** 、保护措施无力、受众群体日益减少等濒危状况。目前,柳州市有关部门及柳南区 *** 已积极作出保护计划,尽全力抢救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锣鼓镲之乡?民间锣鼓队-第1张图片-

“高沙锣鼓”在整个柳州锣鼓民间打击乐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优秀的民间音乐,它从几百年前流传到西鹅高沙屯,几经波折,至今仍存在于当地群众中并受到大家的喜爱,这与它具有较高的价值分不开的:

作为民间艺术的高沙锣鼓,它既有古代民间生活情趣,反映过去的祭祀习俗和庆贺丰收的独特 *** ,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当地和外地的文化,又有本土和外地乐曲融合的共存 *** 。对于我们研究客家音乐的艺术内涵和一个民族的迁移史、发展史,了解当地的民间生活习俗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长期以来,“高沙锣鼓”在当地都大受欢迎,它的使用范围也由过去仅限于本族内祭祀、怀念先祖的活动,扩展到日常生活的婚嫁、节日庆典中,有时冬闲下来,人们也要兴高采烈地打起锣敲起鼓,以庆丰收。因此,“高沙锣鼓”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重要的群众文化形式,不仅本村本屯,有时外乡外埠也来邀请参加喜庆、礼俗活动,对该村(屯)乃至柳州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促进人们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它以鼓为主,配以各种乐器,既表现远古深沉文雅,又反映现实欢快热闹,“高沙锣鼓”通过对生产、生活客观事物的细致观察,采用拟声、状形、传情、达意、描事等手法来反映生活,给人一种极高艺术享受。

1、独特的韵味“高沙锣鼓”虽然没有北方鼓的粗犷豪放,但却有自己的独特韵味。它的敲法变化多端,节奏复杂,鼓点有十余种。其中常用的有十种:“一帆风顺”、“二度梅开”、“三羊开泰”、“四季发财”、“五子登科”、一直到“十全十美”等。其情绪有时如涓涓细流,轻轻絮语;有时又如狂风疾雨,电闪雷鸣。在乐器的击打声中表现出浓郁闽南地区音乐的显著特征。

2、鲜明的节奏“高沙锣鼓”虽然没有旋律,但却以声响和节奏见长。在各地打击乐器的密切配合中加强节奏的变化,轻重缓急,交错使用,从平缓到激烈直至推向0。它没有两广地方的大鼓大锣,声音也没有广东狮子鼓的厚重轰鸣,但使用的桶鼓平鼓、小镲小锣,语言细腻, *** 格平和,没有大起大落的起伏,而是在细微的变化中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林极朋,男,1936年出生,柳南区太阳村镇西鹅村高沙屯农民。少小喜欢锣鼓,一直没有机会。1956年才开始学做鼓手。其祖父正是当年广东“八宝会”成员之一。后随祖父从广东加应州(今天的梅县) *** 至广西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西鹅村高沙屯。他从小耳濡目染,因而特别喜欢这一民间艺术。并与村上的几位爱好者成立了“高沙锣鼓”业余文艺队,常在农闲,祭祀、举办婚嫁时候一起吹吹打打。凭着他们独特的演奏表演形式,很快享誉柳州龙城内外。1958年,自治区成立时,他们 *** 柳州市参加文艺汇演,荣获第二名。可惜的是“ *** ”期间“高沙锣鼓”被作为“四旧”禁演,直到进入2000年后,在几个老朋友的鼓励和当地 *** 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才重新成立了一个锣鼓队,并正式 *** “高沙锣鼓”。如今他还在不断的钻研、创新、学习,决心把这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传授给年轻下一代。

二、锣鼓的著名锣鼓

1、豫西锣鼓以灵宝的亚武天锣、齐天圣鼓、程村女子锣鼓、湖滨区威风锣鼓最为著名。

2、亚武天锣可行进表演亦可站场表演,它阵容庞大,雄壮激烈,激昂感人,以气势见长。

3、齐天圣鼓常用于站场表演,乐曲结构灵活,鼓点多变,鼓手在表演中摹拟猴子种种机智灵巧、滑稽可爱的动作,边演奏,边舞蹈,大抵一组猴鼓乐队为15人,猴王一人,打锣击鼓,显得异常活泼热闹,引人入胜;程村女子锣鼓动作优美,充分发挥女 *** 特长,鼓点流畅自如,热情奔放,多为行进表演;湖滨区威风锣鼓,气势恢宏,讲究队列变幻,多为站场表演。

4、陕西西安杨陵区杨村乡上川口村是中国西北享有盛名的锣鼓生产专业村,该村锣鼓加工业从18世纪开始,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20世纪末,这一传统手工业在上川口村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更好时期,个体 *** 作坊遍布全村,一度出现了“女人会烧火,男人精铸铜,老人善做鼓,青年跑经营”的红火场面。

5、上川口村,全村常年生产加工锣鼓的农户就有23家,部分农户的工厂也已经像刘志斌的宏达鼓业厂一样具有一定的规模了。如今,上川口村生产的锣鼓与湖北武汉、江苏苏州、四川成都生产的锣鼓乐器齐名,被誉为中国铜鼓乐器加工的四大名家。

6、陕西韩城是锣鼓之乡,在2010年9月16号举办了中国·韩城“司马迁杯”首届全国锣鼓大赛。

7、韩城西塬村韩城行鼓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在国内外出席演出,参加2008年的 *** 会,2010年的世博会

8、以表演时仰面朝天,成骑马蹲裆式,模拟蒙古 *** 的神姿。气势恢宏,酣畅淋漓的鼓姿,强劲刚烈的鼓点,似黄河咆哮,如万马飞奔。敲到得意处,鼓手们失去常态,如醉如痴,狂跳狂舞,醉鼓醉镲是韩城行鼓的更佳境界。

9、韩城行鼓还有桥南村的女子锣鼓队,全部为女子的队伍吼舞呐喊中巾帼不让须眉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还有哪些地方的特色鼓

1、象脚鼓是傣族古老的民族乐器。因鼓身似象脚而得名,广泛。象脚鼓还受到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2、傣族大鼓由鼓身、鼓皮、鼓圈、鼓卡和鼓棰等部分组成。在怒江下游保山傣族地区称之为“光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称之为“光边”。另有“两面鼓”、“ *** 皮鼓”之称。

3、因鼓身细长而得名。又称花鼓。瑶族拍击膜鸣乐器。瑶语称郭咚郭、槁。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及其湘、桂、粤毗邻之广大瑶族地区。

4、 *** 族长鼓又称“杖鼓”。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公元4世纪时,细腰鼓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而后又东传 *** 。在我国 *** 族人民中广为流传。

5、蜂鼓是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细腰鼓,其式样和演奏 *** 与 *** 族长鼓相似,两者同出一源。为壮族的一种古老击乐。常用于民间歌舞伴奏。

文章分享结束,锣鼓镲之乡和民间锣鼓队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标签: 锣鼓队 锣鼓 民间 镲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