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萧县艺术之乡诗 赞美家乡的诗句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3

今天给各位分享赞美萧县艺术之乡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赞美家乡的诗句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萧县天门寺诗文
  2. 赞美安徽宿州的现代诗句
  3. 回环诗 会文诗

一、萧县天门寺诗文

1、在萧县天门寺白马王墓南侧的峭壁上,有一首独特的回文诗,其文字的魅力令人惊叹。这首诗全文如下:

2、前来翠霭积烟村,兴触诗人醉洒樽。悬涧水声琴入韵,列屏山景画留痕。

3、泉飞带雨穿虹架,树曲盘崖抱石吞。天接路高登步步,烟云起落碧当门。(其一)

4、反向阅读,这首诗又呈现出另一番韵味:

5、门当碧落起云烟,步步高登路接天。吞石抱崖盘曲树,架虹空雨带飞泉。

6、痕留画景山屏列,韵入琴声水涧悬。樽酒醉人诗触兴,村烟积霭翠来前。(其二)

7、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无论正读还是倒读,如果删除每句的前两个字,它依然是一首完整的回文诗。这展现了作者赖以平的卓越文采,他用这首诗赞美了天门寺周围的秀丽山水,使之成为了 *** 时期萧县的佳话。这首诗堪称回文诗中的瑰宝,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意境,至今仍被后人仰慕和传颂。

8、  今天门寺在萧县东南戴村,是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属于历史遗产、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重点风景区。现在殿堂20余间,供有 *** 玉佛6尊及各种佛象40余尊颇具规模。

二、赞美安徽宿州的现代诗句

关于宿州的诗句 1.在宿州有哪些古代名人

丰厚的文化底蕴,美丽的自然风光,必然会孕育出一代代 *** 风云的威王 *** 和“峨冠博雅”的饱学之士。闵子骞、子张、赵孝、桓潭、陈胜及追随其 *** 的骁将葛婴、朱鸡石,“竹林七贤”中的两位文学家巨子刘伶、嵇康、勇贯三军“鹤立鸡群”的嵇绍、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戴逵、戴禺页、、薛综、恭莹等,五代后梁开国皇帝朱温、被唐明皇封为辟邪将军的钟馗、明朝开国贤后马秀英、段祺瑞的文胆智囊徐树诤、倾向 *** 坚持进步的 *** 将领李明扬等各领一代 *** 。

今天的宿州市依然人才辈出,一代巨匠刘开渠为中华雕塑之泰斗;画家萧龙士为白石 *** 之高足,吴燃、卓然、梅纯一、欧阳龙、薛志耘、郑正等丹青高手为世人所注目。著名书法家刘惠民、尉天池、李百忍、孟凡青也是艺声远播。

著名哲学家孙叔平;社会学家邓伟志;作家 *** ;著名新闻工作者郑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炳淑;著名 *** 表演艺术家杨在葆、刘士龙、欧阳儒秋也都在各自的艺术领域中卓有建树,使桑梓生辉父老自豪。今天萧县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国画之乡”,砀山为“武术之乡”,宿州市被誉为“书法之乡”和“马戏之乡”。

2.宿州";八景";谁人知

宿州八景为:睢阳古道,符离晓渡,徐园芳树,谯楼暮鼓,闵墓松风,烟寺晨钟,香灵叠翠,扶疏余韵。

1、睢阳古道,指从彭城到墉桥的汴路。睢阳,古代县名,今天河南省商丘县。

宿州睢阳之间,有一条宽广的驿道,宿州东门外设睢阳驿。睢阳驿为宿州四驿之中心,驿道两边植杨柳,沿途设驿站,五里一屯十里一铺,每驿备有马匹,来回传递官文,它是历史上重要的交通要道。

古人有诗曰:揽辔睢阳道,山川感慨中。饭牛多隐逸,逐鹿几英雄。

柳剩堤边绿,尘消陌上红。符离谁住马,月照 *** 空。

2、符离晓渡,符离,即宿州市城北二十里的古符离,北临濉水。为了方便行人,清乾隆年间,宿州知州张开仕请求在濉水上修驿站,配置了船只桥兵,以渡行人。

一时符离渡口形成万人争的繁华场所。每当清晨,雄鸡报晓,濉河两岸人声鼎沸,车马喧阗。

形成一道难得风景线。古人有诗曰:谁唤符离渡,苍茫送客舟。

野烟低水面,初日上滩头。两岸人声聚,中流浪影浮。

前村鸡唱晓,黄叶一鞭秋。 3、徐园芳树,徐园,明朝徐王墓地。

在墉桥夹沟镇龟山左山右。徐王姓马,排行 *** ,人称马二公。

明太祖高皇后马氏之父。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追封为徐。

洪武四年,在墓前建庙,庙前立华表二根。庙西南为祭祀署,每年祭祀七次。

永乐九年,即公元1409年,明成祖北巡,途径宿州,亲为祭祀。永乐九年重修徐王庙。

永乐十五年又赐亲王祭奠。墓 *** 围墙九里三步,内围墙一里,墓户九十三。

围内树木参天,葱郁蔽日,古人称“徐园芳树”。古人有诗曰:寝殿巍然在,园高树树芳。

恩波缘马后,汤沐赠徐王。竹影摇风翠,松花带雨香。

符离谁吊古,墓上几斜阳。 4、谯楼暮鼓,宿县旧衙前院,有谯楼。

明清时期,每当黄昏来临之际,谯楼上晚霞似火,暮色苍茫,给人种神秘的感觉;在夜幕降临时,谯楼鼓声响起,震荡夜空,船遍四野,此即“谯楼暮鼓”。古人有诗曰:叠叠衙前鼓,听来暮色幽。

霜风催画角, *** 动谯楼。响振三更梦,声传四野秋。

渔阳同感慨,挝破古今愁。 5、闵墓松风,闵墓,是春秋是闵子骞墓。

在墉桥区闵贤集,有春秋闵子衣冠 *** 。墓前有闵祠,墓旁植松二百余株,苍松雄劲,自作风涛,像龙游低吟,故有“闵墓松风”之称。

闵子古松位于祠堂的正 *** ,高约16米,胸径1.5米,树龄约 *** 0年,枝如擎伞,身生绿苔,斑驳陆离,使人看了大有历尽沧桑之感。相传,闵子少时受后母 *** ,但他却以德报怨,孝敬后母如故。

因而孔子赞扬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问于具父母昆弟之言。”赞扬说好的德行就像青松一样,四季常青,光照日月。

闵子骞听了老师的话,很受激励,就在故里植柏以砥砺品行情 *** ,受到当时人们的广泛赞扬。明朝尚书李化龙,拜谒徐王路过这里,写诗赞颂到:闵子祠堂官道西,芦花满地草萋萋。

阶前几棵青松树,不是慈鸟不敢栖。清人李心锐谒祠有诗云:墓门风扫处,松老作龙吟。

节 *** 臣气,声传教子心。芦花空洒泪,汶水自流音。

德行齐颜氏,千秋俎豆歆。古松象征着闵子的精神,有闵子松风之说,构成宿州市八景之一。

如今,古松犹在,青春长存,且自作松涛,枝如游龙唱吟,每每向前来吊祭的人们,颂扬着闵子的孝道及高尚的情 *** 。闵子骞的美名也因此响彻大江南北,淮河两岸,不断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1991年,当地群众出于对闵子的敬仰,自筹资金重修闵子祠堂,三进院落焕然一新。墓前立碑,墓地松柏峥嵘,直指苍穹;墓西望花沟,荷叶叠翠,荷花映日,洗须池、洗墨池水流淙淙,是游览的好去处。

今人苏九如先生有诗云:闵墓古松下,诗人多咏吟。颂歌几圣世,启示后人心。

芦絮传佳话,德行著孝音。遗迹今尚在,千古万民歆。

又有诗云:独傲一枝云上天,中华千古孝为先。思情乌鸟立松上,怎叫纨绔不汗颜。

6、烟寺晨钟,烟寺,墉桥区夹沟镇北镇头寺。又名“大龙泉寺”。

寺院内苍松翠竹,树木葱茏,有珍珠泉自院内流出,与山半腰的呵泉合流,浇灌着数百亩香稻米。每当清晨,寺钟初鸣,僧人焚香诵经,古寺上空,烟雾缭绕,钟声悠悠,显示出一个极其幽静的境界,游人至此不觉心旷神怡,有留恋忘返之情。

古人有诗曰:红尘飞不到,古寺锁秋烟。塔影浮空界,钟声试晓天。

敲残僧带梦,惊醒鹤参禅。谁向云中诉,悠悠断复连。

7、香灵叠翠,香灵,即今天淮北香山(原为宿州市)。香山层峦起伏,翠柏苍劲,景色清幽。

山南麓有香山庙,晋太康五年创建,唐、宋、元、明、清多有重建,并修建石碑多方。古人有诗曰:峥嵘凌碧落,山势聚相灵。

雨涤螺痕翠,云穿乌到青。青烟团古寺,老树锁古亭。

乘月来峰顶,扪天欲摘星。 8、扶疏余韵。

墉桥区 *** 大院后墙上,有扶疏亭。扶疏亭建于宋朝,几经毁坏几经重建,最后建成古式中高两低,殿堂五间。

据《宿州志》记载:宋朝苏轼任徐州太守时,赠送给宿州太守墨竹一本,宿州太守把它们刻在石头上,并建了一座亭子,取名为“扶疏亭”。元朝时亭子毁于兵燹。

到了明朝弘治年间,宿州知府曾显,专门安排此事,并亲自 *** 作。在荒草中搜寻地残碑两段,重建了扶疏亭,为了永久的记忆,他把残碑镶进了亭子。

宋苏轼《应制举上 *** 书》:“伏维明公才略之宏伟,度量之宽厚,学术之广博,声名之炜烨,冠于一时,而振于百世。”

宋司马光《送石昌言知宿州》诗:“炜烨符离守,中流簇鼓旗。”

宋司马光《处州缙云县尉张君墓志铭》:“苑被嘉木,炜炜其华。”

唐寒山《诗》之一○四:“富儿会高堂,华灯何炜煌。”

宋沉括《梦溪笔谈· *** 二》:“时见有帘帏,灯烛炜煌,皆莫知何处。”

唐温庭筠《鸿胪寺四十韵》:“锡宴得佳致,车从真炜煌。”

宋林景熙《会严陵邵德芳同舍邀宿玄同斋道旧有作》诗:“市槐梦忽醒,乔柯落风雨。何人斧为薪,遗根尚依土。缅怀赤炜初,郁若翠蛟舞。”

宋魏了翁《送赵编修大全知眉州》诗:“炎炜烁穹昊,火云助其蒸。”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晨兴步北林,萧散一开襟。复见林上月,娟娟犹未沉。

片云自孤远,丛筱亦清深。无事由来贵,方知物外心。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雾交才洒地,风逆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5.《县内水亭晨兴听讼》唐.钱起

晨光起宿露,池上判黎氓。借问秋泉色,何如拙宦情。

磨铅辱利用,策蹇愁前程。昨夜明月满,中心如鹊惊。

负恩时易失,多病绩难成。会惜寒塘晚,霜风吹杜蘅。

6.《晨兴寄赠窦使君》唐.武元衡

江陵岁方晏,晨起眄庭柯。白露伤红叶,清风断绿萝。

徇时真气索,念远怀忧多。夙昔乐山意,纵横南浦波。

有美婵娟子,百虑攒双蛾。缄情郁不舒,幽行骈复罗。

为予歌苦寒,酌酒朱颜酡。世事浮云变,功名将奈何。

清晨坐虚斋,群动寂未喧。泊然一室内,因见万化源。

得丧心既齐,清净教益敦。境来每自惬,理胜或不言。

亭柯见荣枯,止水知清浑。悠悠世上人,此理法难论。

8.《池上清晨候皇甫郎中》唐.白居易

9.《晨至南亭呈裴明府》唐.许浑

南斋梦钓竿,晨起月犹残。露重萤依草,风高蝶委兰。

池光秋镜澈,山色晓屏寒。更恋陶彭泽,无心议去官。

带月饭行侣, *** 关塞长。晨鸡鸣远戍,宿雁起寒塘。

云卷四山雪,风凝千树霜。谁家游侠子,沉醉卧兰堂

4.宿州在什么地方啊那个地方怎么样啊

宿州位于安徽省的最北端,东接江苏,北连山东,交通便利,沟通南北,素有“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之称。

宿州物产丰富,砀山酥梨、萧山葡萄、灵璧石都是其中的名优特产,以灵璧钟馗画、宿州乐石砚为 *** 的 *** 更将宿州的人杰地灵衬托地淋漓尽致安徽宿州市名胜、古迹宿州市扶疏亭在宿州市市区内、原古城北城墙上。宋苏轼为徐州知州时,曾画墨竹本,赠于宿州知州,并附有画竹诗:“寄卧虚寂堂,月明浸疏竹。

冷然洗我心,欲饮不可掬。”苏轼去世,宿州知州将画与诗镌于石,构亭储之,名曰扶疏。

取“竹影扶疏”之意。元末毁于兵火。

明弘治间(1488-1505),宿州知州曾显重新筑亭,且将墨竹段残碑嵌置亭壁。明清两代屡加修葺。

亭内歌颂苏轼的碑刻甚多,为皖北名胜之一。福音堂在宿州市大河南街东段。

为一近代 *** 式典型建筑群。建于清代末年。

整个建筑坐南朝北。东西长70米,南北长77米,占地面积5390平方米。

由大门厅、男客厅、女客厅、大礼拜堂、小礼拜堂、牧师楼、宿舍区等组成。大礼拜堂为福音堂中心建筑,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中国古典殿堂型式,上为重檐四坡屋顶,中为木质构架屋身,屋身由木柱支撑,木柱下为石质台基。

为淮北地区保存较完整的教堂建筑群体。徐王墓在宿州市夹沟乡。

龟山之左、丰山之右。徐王,本姓马,名不详,因排行第二,俗称马二公。

明太祖朱元璋马皇后之父。明前即葬于此。

洪武二年(1369年)追封为徐王。洪武四年在墓前建庙和祭祀署。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朱棣北巡,道经宿州,亲往祭祀。永乐九年,重修墓。

永乐十五年,成祖再次来祭。崇祯四年(1631年)重修享殿。

殿在清末毁于兵火。“徐园芳树”历来为古宿州名胜。

褚兰汉画像石墓在宿州市褚兰集西南1公里、墓山孜北坡。当地俗称“九女坟”,实为东汉建宁四年(171年)胡元壬的合葬墓。

1956年发现、清理。墓有两座,均青石建筑。

一座有画像石15块,一座有画像石6块。陈涉吴广 *** 旧址在宿州市大泽乡涉故台。

台似覆斗形,长67.6米,宽65.5米,面积4427.8平方米。北高南低,台上树木成荫,现建有涉故台小学及钟楼。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涉、吴广同被秦征发的“闾左”900人前往渔阳(治今北京密云西南)戍边,途经大泽乡,遇雨受阻过期,按秦律过期者 *** 。陈、吴即率众“为坛而盟”, *** 押送军官,陈自立为将军,吴为都尉,举行了中国历史上之一次农民大 *** 。

古盟台在宿州州东北解集镇南、拖屋河畔。春秋鲁哀公十二年(前483年),鲁国遣使臣子贡、吴国遣使臣太宰噽, *** 鲁、吴两国在此会盟。

双方共筑土台,举行会盟仪式,故名盟台。传说鲁国使臣子贡留恋此地风光,寓居较久,故将附近山名曰“子贡山”,当地人俗呼为“贡山”。

后人曾在此台上建庙,以纪念鲁、吴二国使臣。萧县皇藏峪在萧县城东南22.5公里山中。

为淮北地区著名风景区和避暑胜地。原名黄桑峪,因峪内长满黄桑树而得名。

相传秦末刘邦(汉高祖)曾藏匿于此,遂更名皇藏峪。四周崇山峻岭,古木参天,林深处有一古寺名瑞云,传为北宋端拱二年(9 *** )建,历代重修。

寺依山而起,院深如海。寺旁有皇藏洞、拔剑泉、仙人床、美人洞、观景峰、九龙窝诸胜迹。

皇藏峪周围有林地3100亩。天门寺在萧县东南20公里天门山中。

元至正年间(1341-1370)建,明宣德年间(1426-1435)修。原有殿宇 *** 战争时毁,建国后重修20余间。

四周层峦起伏,嶙峋怪石。泗县余家台 *** 文化遗址在泗城西14公里的瓦韩乡。

文庙大成殿在泗县泗城镇。释迦寺在泗县。

砀山县燕喜台在砀山县城郊。又称宴喜台。

唐李白与邑令刘砀山秋夜泛舟燕喜厅池,饮酒赋诗于此。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游砀山,县令刘某于燕喜台设宴招待。

李白写下《秋夜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诗:“明宰试舟楫,张灯宴华池。文招梁苑客,歌动郢中儿。

月色望不尽,空天交相宜。今 *** 泛海,只待长风吹。”

《江南通志》载“台上有石刻‘宴喜台’三大字,相传李白笔。”明建邵普宅在砀山县。

*** 寺在砀山县城关镇芒砀路东侧。薛显墓及碑在砀山县赵屯乡。

毛程铺石桥在砀山县赵楼乡。灵璧县垓下在灵璧县东南古沱河北岸。

又称古垓下聚。楚汉战争最后决战于此。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率诸侯兵30万,追击西楚 *** 项羽,兵分三路, *** 垓下。韩信十面设伏,张良又令各营夜奏楚乐,楚兵闻之,军心涣散,项羽与美人虞姬对饮帐中,悲歌慷慨。

虞姬 *** ,相传项羽跨上乌骓携虞姬首级突围而去。虞姬墓在灵璧县城东7.5公里、宿(州)泗(县)公路旁。

墓前一石碑,横额刻“巾国千秋”,两旁刻“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 *** 向黄昏。”今建有墓园,有 *** 手书门额。

三、回环诗 会文诗

1、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

2、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3、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4、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5、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 *** 踏径游。

6、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7、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8、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9、徐霞客(1587-1 *** 1),中国明末杰出的旅行客、地理学家、文学家。

10、他自小酷爱山水,好读史地书籍,而厌恶八股。从史地书籍中,他了解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向往绮丽的大自然。“平生只负云山梦”,立志涉九州登五岳。

11、徐从 20岁到 53岁的三十多年中,在母亲和妻子的支持下,先后游历了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北、北京、湖北、河南、山西、陕西、广东、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但他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从未在任何名胜古迹,或幽谷洞穴中留下只言片句,但在崇祯元年( 1628年)游历广东时,在高州河边的观山古寺的壁上留下一首鲜为人知的绝妙的回文诗。

12、崇祯元年,二月 *** 徐霞客离开家乡江阴,游历闽广。三月十二日进入福建。福建的崇山峻岭,深洞幽谷叫徐霞客流连忘返,但九月份进入广东后,自然景观叫他非常失望。十月二 *** 来到广东高州河边的观山古寺进香,看到悠悠的绿水,苍翠欲滴的密林,艳丽的晚霞,飞翔的沙鸥,唱晚的渔舟,使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不加思考地在寺庙的壁上,题了一首诗:

13、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

14、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湖碧映台。

15、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

16、游径踏花烟上走,溪流远棹一篷开。

17、诗后题上了自己的名字。刚题完,只见本寺方丈深施一礼,说道:施主真是好文笔,此诗叫鄙寺顿时生辉呀。闻此言,徐霞客羞得面红耳赤,急忙用袖拭去徐霞客三字,一边拭一边说:“涂鸦之作,涂鸦之作,惭愧!惭愧!”此时方丈上前一步托住他的胳膊,说道:“施主且慢,你看,多么绝妙的一首回文诗呀,从前往后,顺读和仄押韵,即景生情。反读:

18、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 *** 踏径游。

19、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20、台映碧湖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

21、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22、对仗工整,虚实结合,特别是“ *** ”、“仙亭”真乃神来之笔,老衲多年想为本寺题一首诗,可惜我才疏学浅,一直未能如愿。今天幸遇施主,真乃三生有幸。”徐霞客说:“拙诗有失本寺大雅,与自然之美,差之千里,有失本寺形象。”说罢,拂袖便拭,方丈抱住徐霞客再三劝阻,徐霞客才作罢。但是提出两个条件,( 1)拭去徐霞客三字以免以后叫人笑话( 2)不许寺中对任何人说起此诗是我所作,方丈欣然应许。

23、这首回文诗和观山古寺一样,历经时代风雨,饱经世代的变迁,但仍以它独特的魅力,令游览者拍手叫绝。但此诗的作者却成为一个谜,鲜为人知。

24、《赏花》由来——苏小妹遥寄回环诗

25、六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

26、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27、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到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28、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如下一首:

29、苏氏兄妹也派人将他们的诗作送与秦少游。

30、同上面的《赏花》有统一格式的又两篇,感觉也很不错

31、“园丁栽植树成材筑玉台高优质木”

32、其二、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四时山水诗》:

33、除了上面的格式,另付几首其它格式的回文诗,也别有韵味.

34、一、广东高州县观山寺壁上刻有一回文诗:

35、二、宋代李禺有回文诗《两相思》:

36、三、湖北咸丰县有一首《万柳堤即景》回文诗:

37、四、津人曹鸿年也有一首回文诗:

38、--------------------------------------------------------------------------------

39、--发布时间:2006-3-22 20:39:20

40、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41、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42、途路隔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43、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子。

44、聚愁乱絮惊飞雨,雨飞惊絮乱愁聚。

45、代朱杏孙有一首《虞美人》词,词本身是回文,同时又能标点为七言律诗,亦可倒读,可资欣赏。词云:

46、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47、倒读也是调寄《虞美人》,但韵脚变了:

48、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49、由于字数、格律 *** ,如此回环诵读皆可成文的诗词颇不多见,可见作者构思之巧了。

50、--------------------------------------------------------------------------------

51、--发布时间:2006-3-22 20:40:11

52、含笑兰园、吟绿轩、追云居、同心兰园

53、风荷唱蛙夏鸣暑,满园珍奇带笑含。

54、融融日暖春江曲,弦管和咏吟绿轩。

55、鸿孤傲野秋夜月,居云追梦蝶翩翩。

56、同心克寒冬剪雪,兰品精粹国威扬。

57、扬威国粹精品兰,雪剪冬寒克心同。

58、翩翩蝶梦追云居,月夜秋野傲孤鸿。

59、轩绿吟咏和管弦,曲江春暖日融融。

60、含笑带奇珍园满,暑鸣夏蛙唱荷风。

61、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62、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63、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65、写出了镇江金山寺月夜泛舟和江天破晓两种景致。

66、顺读、倒读意境不同,可作为两首诗来赏析,如果顺读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的话,那么倒读则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倒读诗文如下:

67、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68、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69、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70、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71、构思奇特,组织巧妙,音顺意通,境界优美,值得玩味。

72、野野鸟鸟啼啼时时有有思思春春气气桃桃花花发发满满枝枝莺莺

73、雀雀相相呼呼唤唤岩岩畔畔花花红红似似锦锦屏屏堪堪看看山山

74、秀秀丽丽山山前前烟烟雾雾起起清清浮浮浪浪促促潺潺源源水水

75、景景幽幽深深处处好好追追游游傍傍水水花花似似雪雪梨梨花花

76、光光皎皎洁洁玲玲珑珑似似坠坠银银花花折折最更好好柔柔茸茸

77、溪溪畔畔草草青青双双蝴蝴蝶蝶飞飞来来到到落落花花林林里里

78、鸟鸟啼啼叫叫不不休休为为忆忆春 *** 光好好杨杨柳柳枝枝头头

79、春春 *** 秀秀时时常常共共饮饮春春浓浓酒酒似似醉醉闲闲行行

80、春春 *** 里里相相逢逢竟竟忆忆游游山山水水心心息息悠悠归归

81、有思春气桃花发,春气桃花发满枝。

82、满枝莺雀相呼唤,莺雀相呼唤岩畔。

83、岩畔花红似锦屏,花红似锦屏堪看。

84、堪看山,山秀丽,秀丽山前烟雾起。

85、山前烟雾起清浮,清浮浪促潺源水。

86、似雪梨花光皎洁,梨花光皎洁玲珑。

87、玲珑似坠银花折,似坠银花折更好。

88、更好柔茸溪畔草,柔茸溪畔草青青。

*** 、双双蝴蝶飞来到,蝴蝶飞来到落花。

90、落花林里鸟啼叫,林里鸟啼叫不休。

91、不休为忆 *** 好,为忆 *** 好杨柳。

*** 、杨柳枝头 *** 秀,枝头 *** 秀时常。

93、时常共饮春浓酒,共饮春浓酒似醉。

94、似醉闲行 *** 里,闲行 *** 里相逢。

95、相逢竟忆游山水,竟忆游山水心息。

96、心息悠悠归去来,归去来休休役役。

97、野野鸟鸟啼啼时时有有思思春春气气桃桃花花发发满满枝枝莺莺

98、雀雀相相呼呼唤唤岩岩畔畔花花红红似似锦锦屏屏堪堪看看山山

99、秀秀丽丽山山前前烟烟雾雾起起清清浮浮浪浪促促潺潺源源水水

100、景景幽幽深深处处好好追追游游傍傍水水花花似似雪雪梨梨花花

101、光光皎皎洁洁玲玲珑珑似似坠坠银银花花折折最更好好柔柔茸茸

102、溪溪畔畔草草青青双双蝴蝴蝶蝶飞飞来来到到落落花花林林里里

103、鸟鸟啼啼叫叫不不休休为为忆忆春 *** 光好好杨杨柳柳枝枝头头

104、春春 *** 秀秀时时常常共共饮饮春春浓浓酒酒似似醉醉闲闲行行

105、春春 *** 里里相相逢逢竟竟忆忆游游山山水水心心息息悠悠归归

106、有思春气桃花发,春气桃花发满枝。

107、满枝莺雀相呼唤,莺雀相呼唤岩畔。

108、岩畔花红似锦屏,花红似锦屏堪看。

109、堪看山,山秀丽,秀丽山前烟雾起。

110、山前烟雾起清浮,清浮浪促潺源水。

111、似雪梨花光皎洁,梨花光皎洁玲珑。

112、玲珑似坠银花折,似坠银花折更好。

113、更好柔茸溪畔草,柔茸溪畔草青青。

114、双双蝴蝶飞来到,蝴蝶飞来到落花。

115、落花林里鸟啼叫,林里鸟啼叫不休。

116、不休为忆 *** 好,为忆 *** 好杨柳。

117、杨柳枝头 *** 秀,枝头 *** 秀时常。

118、时常共饮春浓酒,共饮春浓酒似醉。

119、似醉闲行 *** 里,闲行 *** 里相逢。

120、相逢竟忆游山水,竟忆游山水心息。

121、心息悠悠归去来,归去来休休役役。

122、红笺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欲断肠。

123、风叶荷残惊梦蝶,戍边回雁寄情郎。

124、丈夫将妻子的来诗反复读着,竟也读出首新七绝:

125、郎情寄雁田边戊,蝶梦惊残荷叶风。

126、肠断欲翻新句锦,恨深空写短笺红。

127、原来此诗顺读、倒读均可成为细腻感人、构思奇巧的诗篇。

128、倒读也成一首五言律诗。请你理解上诗的意思,再将其背出,然后不看原诗,倒背出来。

129、作回文诗已属不易,用回文填词谱曲更胜一筹。有《卷帘燕儿落》:

130、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131、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132、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133、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 *** 香。

134、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135、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赞美萧县艺术之乡诗 赞美家乡的诗句-第1张图片-

136、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137、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138、回文是利用汉语的词序、语法、词义十分灵活的特点构成的一种修辞手法。用在诗中叫回文诗,用在词中叫回文词,用在曲中则叫回文曲,回文诗有多种形式,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环复回文”等。

139、玉连环也是回文诗的一种,它是由8个字首尾连与环形,每四个字一句,或左或右以任何一字为起端,皆可成文。比如唐代吕岩创作的玉连诗《洒》“神坏德伤,身荒国败”8个字就能组成16首诗,现举一例:

140、宋代是回文诗创作的鼎盛时期。一代文豪苏轼曾在梦中作过两首诗与茶有关的回文诗,诗前有序,记载了一个大雪初晴的梦境。在梦中诗人以雪水烹煮小团茶,并有美丽的女子唱着动听的歌,诗人边饮茶边作诗:

141、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

142、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其一)

143、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144、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头晴窗。(其二)

145、这是两首通体回文诗,可以倒读出下面的两首,极为别致。

146、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

147、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玉颜酡。(其一)

148、窗晴头碾小团龙,活火新瓯浅焙红。

149、江涨雪融山上日,缸倾酒尽落花空。(其二)

150、在我的家乡萧县天门寺白马王墓南侧绝壁上也有一首回文诗,全文是:

151、前来翠霭积烟村,兴触诗人醉洒樽。

152、悬涧水声琴入韵,列屏山景画留痕。

153、泉飞带雨穿虹架,树曲盘崖抱石吞。

154、天接路高登步步,烟云起落碧当门。(其一)

155、门当碧落起云烟,步步高登路接天。

156、吞石抱崖盘曲树,架虹空雨带飞泉。

157、痕留画景山屏列,韵入琴声水涧悬。

158、樽酒醉人诗触兴,村烟积霭翠来前。(其二)

159、此诗是 *** 时期萧县两任知县赖以平所作,高度赞美了秀丽皇藏山水。然而称奇之处不仅因为它是通体回文诗,而且正读、倒读时各删去每句前两字,就成了下面两首回文诗;堪称回文诗中的绝品。

160、路高登步步,起落碧当门。(其三)

161、醉人诗触兴,积霭翠来前。(其四)

162、后人仰慕赖以平的文采,将这首回文诗刻到了绝壁上,至今传为美谈。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萧县 赞美 诗句 家乡 术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