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高产农业之乡,以及桃产业乡村振兴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国家批准的大枣之乡都有哪些
1、宁阳大枣:山东大枣最出名的还是山东省 *** 市宁阳县葛石镇,被称为中国大枣之乡。宁阳大枣闻名于世,以其枣大极其甜而闻名,南宋文天祥写诗赞美宁阳“桑枣人家近,蓬蒿客路长”。
2、枣庄大红枣:枣庄素有“女娲圣地,万亩枣乡”之称,并且枣庄所产红枣均产自丘陵山区,无水源灌溉,无专人管理,真正有机的自然成熟无 *** 优质红枣。
3、稷山板枣:华夏稷山板枣距今栽植已有上 *** 的历史,素有“皮薄、肉厚、核小”著称于世。2009年,在国家 *** 、中国农科院、中国果蔬流通协会等单位评选稷山板枣为中国十大名枣之首。
4、太谷壶瓶枣:中国十大名枣之一,是新疆和田玉枣的母种,因地域范围有限且品种优良而被移植。
5、阜平大枣:阜平大枣属婆枣,是全国700多个品种中干食最为优良的品种之一。
6、行唐大枣:行唐大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行唐是 *** 古县、红枣之乡,是我国红枣文化的富集区。
7、阿克苏红枣:阿克苏红枣从生产技术、果品品质、高产高效丰产枣园等各方面都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在新疆打造的“中国枣园”中,阿克苏实验林场被誉为“中国枣园中的枣园”。
8、若羌灰枣:若羌红枣有四 *** 的历史,古时品种少,当地人把红枣视为最珍贵的果实。若羌“情香的”红枣经新疆农业名牌产品认定 *** 会,评选认定为新疆农业名牌产品。
9、和田红枣:新疆和田地区的和田红枣。和田红枣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极高。人们称赞枣是“天然的维生素丸”。
10、清涧狗头红枣:清涧县红枣栽培有四 *** 历史,以老舍古乡王宿里村 *** 枣林为证。1995年被国家 *** 第六部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
二、农业的行业有哪些
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畜 *** 等行业,在这些行业里,又分为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农作物种植、蚕桑种养殖、 *** 材种植、饲料作物和绿肥种植等。
2、农业种植技术分别有露天栽培、大棚栽培、无土栽培、设施农业、立柱式栽培、墙体栽培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已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了。
3、农业生产种类有很多,比如自给农业、密集农业、商品农业、粗放农业、设施农业、城市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集约农业、有机农业等。
三、南岭乡的经济综述
南岭乡一九七八年在经济体制上实行公社 *** 所有,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体制。公社和大队分别向生产队每年提取公共积累总数的百分之五和百分之十,作为公社积累和大队积累,由公社和大队使用。 *** 体制上实行政社合一, *** 政一员化领导, *** 主任一人当任。
一九七八年全公社包括赛罕大队共9个大队,131个生产队。总农户4247户。全社总耕地面积977703亩,其中当年粮豆种植面积 *** 986亩,产量672940公斤,人均307公斤。比上年增产1824050公斤,增产25%。油料等经济作物面积4508亩,产量402650公斤。在粮豆作物中,水稻面积25677亩,产量408500公斤,单产159公斤。旱稻面积1386亩,产量621600公斤,单产45公斤。玉米面积蓄5791亩,产量977200公斤,单产62公斤。各种杂粮13597亩,产量3333350公斤,单产25公斤。小春粮豆面积22685亩,产量716750公斤,单产32公斤。大豆面积1374亩,产量55900公斤。
一九七八年农村总收入1515760元,人均69元,比上年增收333145元,28.2%.在经济总收入中,农业收入1369840元,占总收入的90.3%;其中粮豆折款1278680元,占收入的84.3%。林业收入48 *** 9元,占总收入的3.2%; *** 收入22293元,占总收入的1.5%;副业收入74984元,占总收入的4.9%。
一九七八年全公社茶叶总面积2223亩,已摘面积969亩,干茶产量1400公斤。生产队联办茶厂7个,从业人员222人,年收入合计7316元。全公社放养紫胶376亩,干胶产量2450公斤。水果面积931亩,产量合计42625公斤。
一九七八年实大牲畜8662头。其中黄牛7207头,水牛1460头,骡马19头。年内 *** 163头。山羊516头。大畜属集体所有。生猪存栏12363头。其中集体养409头。年内 *** 和宰杀肥猪2680头。
一九七八年社办畜牧场1个,从业人员7人,当年收入1200元。
一九七八年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业为主,粮食业为主。林.牧.茶.胶虽属确定的支柱产业,但资金投入有限,发展缓慢。
一九七八年农作物各种自然面积2357亩,损失产量124000公斤。是历史以来灾情较轻的一年。
一九七八年完成上交国家农业税(公粮) *** 000公斤,订购粮490050公斤。社员人均实有口粮227公斤。
一九七八年全公社推广施用化肥174吨,其中,氮肥43吨。种高产样榜田1400亩,台地2225亩。
一九七八年是 *** 之后全国掀起农学大寨 *** 的一年,公社 *** 委层层召开会议,认真惯彻执行 *** 和上级的各项指示精神。组织公社机关和所属单位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农业学大寨运动。抽调机关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到各大队生产队,和社会员群众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冬春两季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发利用一切水利资源,组织群众挖沟渠,筑坝塘等,千方百计想办法扩大灌溉面积。同时组织群众开新田,挖台地,改造低产田等。工作组长期住扎在各生产队,从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到春耕栽播,夏季锄草田间管理,直到秋收秋种任务完成。工作组不但参加集体劳动,而且要负责指导社员群众推广使用化肥, *** 和化学锄草,推广伏良品种,种高产和示范样榜田地等,同时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问题,一九七八年粮豆总产和总收入都超过历史更高年的一九六五年。
一九七九年南岭公社通过学习和传达贯彻 *** ***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调整了部分生产规模,允许社员群众实行季节 *** 小片开荒,调动了社员群众集体生产的积极 *** ,推动了集体生产。生产队规模调整后,由原来的131个调整为294个。根据三中全会精神,允许社员群众开垦集体放荒的小片土地(小片开荒)和在田边地角种植粮食,蔬菜等。广大社员为了抡节令,起早贪黑大搞小片开荒。一九七九年全公社社员小片开荒9872亩,主要种植粮食和瓜豆菜等。
根据三中全会精神,取消了公社和大队每年向生产队提取的公社积累。并减免了部分山区贫困生产队的农业税(公粮)负担,受到广大社员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全乡农业税金额由原来的46777元,减少到19979元,减少57.2%,其中有37个生产队全免。
一九八0年全国农村实行体制 *** 。南岭公社全面贯彻执行 *** 各项方针政策,认真落实社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社机关和大队干部深入到各生产队,帮助社员群众把土地和大牲畜等生产资料落实到户。通过落实,全公社9个大队,249个生产队。4298户,22937人,劳动力合计11563人。承包耕地98191亩,其中水田25598亩,旱地72593亩,划定自留地33473亩(包括饲料地)。承包粮豆总产量5593650公斤,农业税公粮80100公斤,定购粮356000公斤。作价变卖社员的大牲畜8444头。
一九八0年社员开垦地种植粮食 *** 82亩,户均6亩。产量1265450公斤。集体种植和社员家庭种植粮豆总产7368600公斤,比一九七八年更高年产量增加63 *** 00公斤,增9.5%。其中玉米面积35901亩,产量1825900公斤,是历史上玉米种植最多的一年。
一九八一年是家庭联产包责任制实行已后收益的之一年。社员得到自主经营,计划发展,合理安排产业。全社保持粮食稳步发展的同时,开展各种经营发展出经济。全社经济总收入比上年有所增长。
一九八二年是全公社灾情较重一年,水田 *** 1869亩,旱地受害2451亩,因灾损失产量 *** 200公斤。洪灾较重的谦折,芒付和虫害严重的黄回,南现等村,使很多农户造成粮食减产。虽然灾情重。但全公社粮豆总产和经济总收入分别比上年增加6.7%和7.9%。
一九八三年由县上调整,将赛罕大队和下属的28个生产队划归富邦公社管辖。南岭公社下属8个大队,204个生产队。总农户3971户,人口21729人,粮豆面积74150亩,产量5300 *** 公斤,人均244公斤。经济总收入1 *** 6343元,人均76元。
一九八三年按照县人民 *** 的统一步置,全公社进行“两山一地”的划定落实工作。抽调公社机关和各大队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到各生产队实地划定落实。把集体所有的森林分别划定给社员开发经营。通过两山一地的落实,全公社现有森林面积235476亩,划定为国家有林地7 *** 39亩;集体林地划为责任山给社员承包管理的面积114049亩;社员自主经营的自留山4288亩。两山一地的划定落实,根本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护林防火和乱坎乱伐等很多问题,推动了林业生产的发展。
一九八四年是全国农村体制 *** 的一年。我县全面进行设区建乡体制 *** 。将南岭公社改为 *** 前的南岭区,把下属的8个大队改为乡,把生产队改为合作社。
设区建乡以后,全区8个乡,198个合作社。农业人口2172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1人。各乡召开 *** ,选出新的乡长,副乡长。区公所属县的派出机构,实行 *** 政分开,由县委,县 *** 任命 *** 和区长。一九八四年的体制 *** ,新培养选拔了一批年轻,有文化,有知识,能办事的“四化”干部。换下来的一批 *** 改干部,年老体弱,身体带病,没有文化,在新形势下工作比较吃力,让他们退休,安度晚年。
一九八四的体制 *** ,撤消了长达十多年的人民公社 *** 所有的体制,使之成为历史。区、乡、社体制的恢复,充分调动了各级干部和广人民群众的积极 *** 。推动了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改善了上下级之间, *** 群干群之间的关系。
一九八五年省委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增百致富”活动。号召全省各族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力争每个农业人口在年内增加一百斤粮食和一百元钱。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区,乡,社层层召开干部和群体会议,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省委指示精神。并抽调区级机关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到各乡、各社。帮助社员群众订计划,找措施,并把计划措施落实到行动中。
一九八五年全区种植粮豆61857亩,产量5124950公斤,比上年增产98450公斤,人均增4.4公斤,经济总收入3961000元,人均增收85元,虽然未能实现百斤粮食和百元钱,但这次活动打开了广大群众的思路,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一九八六年在上级各部门的支配持下,利用思澜公路开通的有利条件,麻粟和黄回两个乡开始规划开发黑河沿岸土地。首先种植香蕉,菠萝,咖啡和芒果等。后逐年试种推广西瓜,玉米,黄豆和菜类。
一九八七年在区乡两级的统一规划和具体指导下,开办南现黑山茶厂和芒弄邦波茶厂。两个茶厂属合作社联办茶厂。从开垦土地,挖台地开始,移植茶苗,中耕薅锄等都由各社抽劳动力。上级财政扶持资金,群众投工投劳。
一九八八年全县开始撤区建乡,由区公所改为乡 *** 。下属的8个乡为行政村。新建的南岭乡,召开之一次乡人民 *** 会议, *** 乡 *** *** ,乡长和副乡长。原下属的8个乡乡长任为村长。同时设立了乡财政所,新的乡人民 *** 有了自己的财政管理权。
一九八八年体改后,先后召开了 *** 代会,团代会和妇代会。新的各种组织机构开始运行。
根据上级 *** 委的指示精神,全县开展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大稳定小调整工作。南岭乡抽调乡级机关干部和村公所部分干部,组成工作组,先后深入到各村社,认真落实解决各种余留问题。通过这次调整落实,使社员群众思想更加 *** ,推动了各项经济的发展。
一九八八年全乡8个行政村,197个合作社,4502户,总人口230 *** 人,全半劳力9825人。其中从事个体商业和运输的18人。全乡粮豆种植面积66156亩,比八七年减少2632亩。主要是改变过去落后的广种簿收,减少低产作物,退根还林和还牧。开始缩小耕地面积,集约经营,提高单产,全年粮豆总产量5213434公斤,比八七年减产376178公斤,减产6.7%。一九八八年是粮食灾害严重一年,全乡农作物 *** 面积21054亩,因灾害损失产量173610公斤。其中水田和旱地病虫害面积18519亩,是历年来少见的。
一九八八年经济总收入5065568元,比八七年增收841768元,增19.9%。人均219元,比八七年增29元。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六日晚十时发生强烈的大 *** 。南岭乡邻近 *** 中心,造成房屋 *** 和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和家庭财产损失。农田水利设施受到 *** 。 *** 发生后,全乡上下,各级各部门都以 *** 工作为中心,首先抢救伤员,及时就医,对死亡人员作好善后处理。同时着重解决好吃住问题。
一九 *** 全乡各村始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并在农科人员的指导下采用薄膜育秧新技术。全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765亩,平均单产265公斤。从此南岭乡广大农民群众真正认识了杂交稻增产的优点。此后每年都会自觉地到农科部门购买杂交水稻籽种。
一九 *** 全粮豆种植面积65659亩,产量55 *** 731公斤,比上年增产376297公,增产7.2%。经济总收入625362元。比上年增收1139794元,增收22.5%。人均增产16.7公斤,增收50.5元。
一九 *** 施用化肥包括无偿支援部分共483吨,比以前历史更高年多293吨。
一九九0年重点抓茶叶生产,新办的南现黑山茶厂,芒弄邦婆茶厂勐炳龙唐茶厂扩大茶叶种植面积。黄回和勐炳两个茶厂主要对低产茶园进行更新改造。全乡当年新植茶园面积115亩,总面积达到42 *** 亩,茶叶产量28700公斤。黄回茶厂有利利用黑河沿岸热区开发,在思澜公路旁开办了分厂,主要种植咖啡和水果等。同时在独水井开发甘桔基地,准备引种甘桔。
一九九0年芒付村新开办的松香厂正式投厂,当年采脂37500公斤。芒付松香厂属乡办企,个人承包,财政扶持方式建厂的。总收入的百分之十五交乡 *** 。
一九九一年在社教工作组协助下,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群众投工修通芒弄公路。从此南岭乡8个村,村村通公路。加上南岭乡 *** 至思澜公路的开通,南岭的运输业有了更快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大大加快。全乡一九九一年从事交通运输,建筑, *** ,饮食服务等专业人员1 *** 人。经济收入比例不断扩大。在一九九一年的经济总收入中,林业收入701345元,占99%; *** 收入11247 *** 元,占16%;运输,建筑, *** 饮食服务等收入871023元,占12.3%。改变了过去粮食作物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经济格局。
一九 *** 年冬春两季各村大张旗鼓修村社公路,为进一步开发山区有利资源。通过辛苦努力,通公路的合作社从上年的63个增加到91个。一九 *** 年除勐炳和谦哲两个村外,6个村普遍种植杂交水稻。全乡杂交水稻种植面积2096亩,比上年增加1340亩。杂交水稻的种植成功,为南岭乡提高水稻单产,减少山地旱稻面积,解决全乡人民的温饱打下了基础。
一九九三年重点抓黑河沿岸热区开发种植和烤烟生产。麻栗和黄回共种植芒果220亩,香蕉5亩。其他6个村主要推广种植烤烟,全乡试种烤烟63亩,收取烟叶11735公斤。芒付、谦哲和勐坎推广种植油菜新品种下田135亩,收获产量2300公斤。
一九九四年全乡经济总收入突破一千万元的历史记录。全乡农村总收入12171127元,比上年增加4398354元,增56.6%,是历史上增收更大的一年。在经济总收入中,种植业包括粮豆、茶叶、水果等收入8377657元,占68.8%;林业收入包括木材采伐、松香、松籽、紫胶、板栗等收入102362元,占8.7%;畜 *** 收入主要是大牲畜交易收入172 *** 23元,占14.2%,工副业包括商业零售,饮食服务,建筑和运输等收入531329元,占4.6%。一九九四年全乡木材采伐销量大,农民家庭经济收入增加.由于大力开展多种经营,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 *** 的变化。
一九九五年黄回和麻栗两个村部分合作社推广种植甘蔗1684亩,为全乡大面积种植甘蔗打下基础。同时在麻栗开始推广西瓜种植40亩,产量达20000公斤。全乡烤烟种植扩大到191亩,但是烟叶产量由于质量不高而下将,只收取销售2400公斤。
一九九五年乡镇企业(主要指联办厂)收入突破百万元。全乡5个联办茶厂和芒付松香厂总收入1597069元,比上年增加712402元,增80.5%,是历史以来的更高一年。其中5个茶厂增收535402元,增收70.9%;芒付松香厂增收177000元,增收136.2%。
一九九五年全乡灾害面积大,芒付和谦哲洪灾严重,其他各村有病虫害和风雹灾.全乡受害面积4317亩,旱地虫灾和风雹灾2657亩,损失粮食产量 *** 2282公斤。
一九九六年撤消了芒付松香厂,全乡国有林,集体林和社员自留山等的松脂开采权 *** 给浙江省一位个体户承包。从此结束了本乡农民采脂加工的历史。
一九九六年全乡除谦哲村外,7个村大面积推广种植甘蔗,全乡甘蔗面积7328亩,单产3085公斤,总产达2261吨。
一九九六年全乡粮豆总面积52675亩,产量5757143公斤,比上年增产93263公斤,增产16%。经济总收入15726072元,比上年增产13003 *** 元,增9%。粮豆总产人均246公斤,经济总收入人均671元。
一九九六年全乡茶叶种植总面积4479亩其中已摘3877亩,茶叶产量117497公斤是历史更高年。
一九九六经济增长项目主要是甘蔗、茶叶和水果等。逐步改了产业收入结构。一九九七年全乡重点抓甘蔗种植。乡 *** 机关干部包括 *** ,乡长等带头承包土地种甘蔗,乡属机关各单位职工也积极承包土地种植。并用政策措施引进外乡外县人来承包土地种甘蔗全乡种植甘蔗19073亩,当年单产2762公斤,总产达52680吨。西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 *** 亩,产量378000公斤。由于甘蔗面积扩大,经济总收入达到1975 *** 63元,是历史以来的更高年。比上年增加40328 *** 元,增收257%。人均805元,比上年人均增收134元。
1999年,全乡按照县委、 *** 的统一部署,在1984年“大稳定小调整”的基础上,完成了第二轮土地顺延承包工作。本次面积3 *** 12.94亩,顺延承包人口5407户,23539人。第二轮土地顺延承包工作的完成,进一步巩固家庭联产承包的双层经营体制,给广大农民吃了颗定心丸,促进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 *** 。当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67680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9元;粮食产量6770936公斤,人均占有口粮242公斤。
2004年,全乡大规模地开展了以落实农户顺延承包面积,加快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在稳定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30年不变的前提下,加快农户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了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实现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
从1979年允许社员群众实行季节 *** 小片开荒,1980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两山一地”到户,1984年“大稳定小调整”,到1999年第二轮土地顺延承包,再到2004年的“两地两板”流转,都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的明确和落实,每一次的明确和落实又都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 *** ,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会事业的发展。
文章分享结束,高产农业之乡和桃产业乡村振兴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