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之乡的趣味,中国十大螃蟹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7

大家好,关于河蟹之乡的趣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国十大螃蟹之乡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洪泽湖螃蟹节在哪开
  2. 关于秋蟹的诗句
  3. 有关天津民俗的诗歌

一、洪泽湖螃蟹节在哪开

时间:10月18日上午9:00—11:30,下午15:00-16:30

2.“蟹”逅泗洪——泗洪县金秋 *** 推介暨经贸洽谈会

时间:2012年10月19日9:00—11:30

时间:2012年10月20日14:30—16:30

时间:2012年10月20日16:30—18:00

地点:北京等地 6.蟹行天下——泗洪大闸蟹推介暨 *** 系列活动

时间:2012年10月19日9:00—11:30(专家品鉴)

2012年10月19日14:30—17:00(专题讲座)

时间:2012年10月21日9:00—11:30

8.蟹王争霸——蟹王蟹后争霸赛暨拍卖义捐活动

时间:2012年10月19日9:18—11:18

9.蟹韵之美——泗洪大闸蟹 *** 征集及摄影书画大赛活动

时间:2012年10月28日9:00—11:00

二、关于秋蟹的诗句

1.描写秋天螃蟹肥美的诗句有哪些

1、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释义:螃蟹的蟹螯就像金液般鲜嫩,糟丘可以视为蓬莱仙境。

2、骨清犹似含春霭,沫白还疑带海霜。

出处:唐·陆龟蒙《酬袭美见寄海蟹》

释义:螃蟹的壳上还似乎带着春日的露水,吐出的白沫好像是海水的霜花。

3、漫夸丰味过蝤蛑,尖脐犹胜团脐好。

释义:大家都夸奖螃蟹的美味赛过蝤蛑,尖脐的还要比圆脐的更好。

出处:宋·黄庭坚《次韵师厚食蟹》

释义:海馔配上糟蟹非常肥美,江水酿成的酒非常醇美。

5、稻熟江村蟹正肥,双鳌如哉挺青泥。

释义:这个季节稻子熟了江村的螃蟹正是肥美,两只蟹螯 *** 青色的泥里十分生气。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 *** 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薛宝钗的《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衡芜讽和螃蟹咏”,大观园中姐妹们共聚海棠诗社,席间吃了螃蟹,于是宝玉、黛玉和宝钗兴致,便各作了一首螃蟹咏。

其一(贾宝玉)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脐间积冷谗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其二(林黛玉)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 *** 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

----------------------------薛宝钗的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衡芜讽和螃蟹咏”,大观园中姐妹们共聚海棠诗社,席间吃了螃蟹,于是宝玉、黛玉和宝钗兴致,便各作了一首螃蟹咏。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脐间积冷谗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重阳开满菊花金,病起支床惜赏心。

紫蟹霜肥秋纵好,绿醅蚁滑晚慵斟。

眼窥薄雾行殊倦,身怯寒风坐未禁。

沈醉又成来岁约,遣怀聊作记时吟

大文学家欧阳修更是不甘寂寞,在病中仍不能忘怀肥美的螃蟹,《病中代书奉寄圣俞二十五兄》一诗可见:

忆君去年来自越,值我传车催去阙。

是时新秋蟹正肥,恨不一醉与君别。

今年得疾因酒作,一春不饮气弥劣。

饥肠未惯饱甘脆,九虫寸白争为孽。

一饱犹能致身患,宠禄岂无神所罚。

乃知赋予分有涯,适分自然无夭阏。

昔在洛阳年少时,春思每先花乱发。

萌芽不待杨柳动,探春马蹄常踏雪。

到今年才三十九,怕见新花羞白发。

颜侵塞下风霜色,病过镇阳桃李月。

兵闲事简居可乐,心意自衰非屑屑。

日长天暖惟欲睡,睡美尤厌春鸠聒。

北潭去城无百步,渌水冰销鱼拨刺。

经时曾未著脚到,好景但听游人说。

官荣虽厚世味薄,始信衣缨乃羁绁。

故人有几独思君。安得见君忧暂豁。

公厨酒美远莫致,念君贳饮衣屡脱。

郭生书来犹未到,想见新诗甚饥汤。

少年事事今已去,惟有爱诗心未歇。

君闲可能为我作,莫辞自书藤纸滑。

少低笔力容我和,无使难追韵高绝

绀甲青筐染菭衣,岛夷初寄北人时。离居定有石帆觉,

河蟹之乡的趣味,中国十大螃蟹之乡-第1张图片-

失伴唯应海月知。族类分明连琐王吉,形容好个似蟛蜞。

病中无用霜螯处,寄与夫君左手持。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

*** 杯应阻蟹螯香,却乞江边采捕郎。自是扬雄知郭索,

且非何胤敢餦餭。骨清犹似含春霭,沫白还疑带海霜。

强作南朝风雅客,夜来偷醉早梅傍。

--------------------------------------------------------------------------------

湖田十月清霜堕,晚稻初香蟹如虎。扳罾拖网取赛多,

篾篓挑将水边货。纵横连爪一尺长,秀凝铁色含湖光。

蟛蜞石蟹已曾食,使我一见惊非常。买之最厌黄髯老,

偿价十钱尚嫌少。漫夸丰味过蝤蛑,尖脐犹胜团脐好。

充盘煮熟堆琳琅,橙膏酱渫调堪尝。一斗擘开红玉满,

双螯啰出琼酥香。岸头沽得泥封酒,细嚼频斟弗停手。

西风张翰苦思鲈,如斯丰味能知否?物之可爱尤可憎,

尝闻取刺于青蝇。无肠公子固称美,弗使当道禁横行。

--------------------------------------------------------------------------------

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

如今饤在盘筵上,得似 *** 乱走无。

-------------------------------------------------------------

原创我是没有啦不过我有古代名家描写秋天螃蟹的语句:

农历八月,天气渐凉了。桂花飘香,金菊竞放,游荡在河汊湖荡里的螃蟹也到了一年中最为肥美的时节。在风雅的古人眼里,这时节最潇洒更具诗意的,莫过于手把螃蟹,面对一轮皎洁的秋月,在后园子里饮酒看花并分韵作诗了。

*** 先生有句关于螃蟹的名言:“之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这话有些道理。螃蟹不仅长相古怪怕人,而且那坚硬的外壳如同铠甲,不是勇士焉能想到吃它的肉呢?不过,在之一个人因为吃螃蟹而成为勇士之后,第二个乃至第N个吃螃蟹者,便只可以是食客了,至多他们之间有雅与不雅之分罢了。

螃蟹确也是一种有诗意的东西。大约自魏晋以来,秋日里吃螃蟹便成了一种时尚和风雅的象征。《世说新语》中就明明白白地写道:“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大约打那时起,吃蟹、饮酒、赏菊、赋诗,遂成了名士秋天里的 *** 韵事。

《红楼梦》中,曹雪芹也在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花了不少篇幅来描写吃螃蟹并赋诗的雅事:小说先写李纨和凤姐伺侯贾母、薛姨妈剥蟹肉,又吩咐丫头取菊花叶儿桂 *** 儿熏的绿豆面子来,准备洗手。谈笑之际,平儿要拿腥手去抹琥珀的脸,却被琥珀躲过,反抹在凤姐脸上,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贾府里的多情 *** 宝玉就说:“今日持蟹赏桂,亦不可无诗。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呢?”没想到的是,宝玉的那首咏蟹诗写得很糟糕,倒是此后薛宝钗那一首,“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的绝唱”,那诗写道:“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理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 *** 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而今农业养殖技术发达,螃蟹不仅秋天里肥美,一年四季都又肥又大,有的竟夸张得有些让人生疑。在这样的前提下,人们吃螃蟹也就成了一种过气的时尚。君不见如今稍像样的餐馆里,哪家的菜谱上没有香辣蟹之类的大路菜呢?至于品蟹时作诗,那也早已是一种古老的不可复生的行为了。

依我看来,食螃蟹之所以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并不真的在于它的味道就有多么美好,因为当今好吃的东西多的是,但像螃蟹这样历 *** 而不衰的,也真是罕见得很。吃螃蟹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事情,需有极好的闲情逸致。如果是一个饿了三天的人,那他在一盘上好的香辣蟹和一碗煎蛋面之间,一定会选择后者。这样,吃螃蟹就有了一个前提:不饿而食。即是说,只有在不饿的前提下,食客们才可能从容地将螃蟹肉费力地从它那坚硬的壳里弄出来(实际上弄半天,也不过只够吃一嘴罢了)。丰子恺写他的 *** 时就曾回忆说,他老人家的一大爱好便是就着一只螃蟹喝上几个时辰的黄酒。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食螃蟹,其意原本也不在螃蟹的,而是在于那份可供渲染的优雅或自命优雅。所以,现在有些人想泡美眉的时候,往往会打 *** 对人家说:“晚上我请你去吃香辣蟹嘛。”好像一只香辣蟹在手,人就可以立即小资起来、白领起来似的。

明末文人张岱曾写过一篇关于螃蟹的短文,大谈自己年轻时的风雅:“食品不加盐而五味全者,为蚶,为河蟹。河蟹至十月与稻粱俱肥,壳如盘大……掀其壳,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团结不散,甘腴虽八珍不及。一到十月,余与友人兄弟辈立解会,期于午后至,煮蟹食之,人六只,恐冷腥,迭番煮之。从以肥腊鸭、牛乳酪,醉蟹如琥珀,以鸭汁煮白菜如玉饭。果蓏以谢橘,以风栗,以风菱。饮以玉壶冰,蔬以兵坑笋,饭以新余杭白,漱以兰雪茶。由今思之,真如天厨仙供,酒醉饭饱,惭愧惭愧。”

张岱早年为贵公子,锦衣玉食,晚年却国破家亡,披发入山。在几乎饿死的晚景里,这先生仍然津津乐道于早年的螃蟹盛宴,令人叹息。任何一个年代,嗜奢之风若真如此横行,鲜有不亡之理。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李白

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苏轼

咏蟹皮日休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咏蟹李贞白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如今饤在盘筵上,得似 *** 乱走无。

贾宝玉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林黛玉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薛宝钗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 *** 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糟蟹陆游旧交髯簿久相忘,公子相从独味长。醉死糟丘终不悔,看来端的是无肠。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陆游

抖擞三江动水晶,长戈铁甲舞沙浜。

威风八面朝天阙,舌剑唇枪论纵横。

无肠公子任横行,自恃双栖介甲兵。

不识人间真况味,何怜佐酒待君烹。

重阳宴上一佳烹,想尔当初气纵横。

铁甲坚螯何凛凛,而今谁与论英雄。

1、《咏蟹/咏螃蟹呈浙西从事》唐代:皮日休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还没有游历沧海就知道蟹的名声,它的肉上长着骨头,长相奇特无比。

不要说它没有心肠,它哪里怕什么雷电,大海龙王那里也是横行无忌。2、《九日水阁》宋代:韩琦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池畔的堂馆已经坍塌,古老的台阁一片荒凉,我在此地殷勤接待嘉客,共同度过这美好重阳。

虽然惭愧古旧的园圃秋色疏淡,就像我老去的面容一样,但请看一看晚年的气节,正如盛开的 *** 散放清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而又芬芳。

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近年来豪饮的兴致衰败难以勉强,只有高吟诗歌的才力还十分健旺。

3、《月下独酌四首》唐代: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 ***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花丛中摆下一壶好酒,无相知作陪独自酌饮。

举杯邀请明月来共饮,加自己身影正好三人。月亮本来就不懂饮酒,影子徒然在身前身后。

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我唱歌月亮徘徊不定,我起舞影子飘前飘后。

清醒时我们共同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但愿能永远尽情漫游,在茫茫的天河中相见。

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三月里的长安城, *** 明媚,春花似锦。

谁能如我春来独愁,到此美景只知一味狂饮?富贫与长寿,本来就造化不同,各有天分。酒杯之中自然死生没有差别,何况世上的万事根本没有是非定论。

醉后失去了天和地,一头扎向了孤枕。沉醉之中不知还有自己,这种快乐何处能寻?无穷的忧愁有千头万绪,我有美酒三百杯多。

即使酒少愁多,美酒一倾愁不再回。因此我才了解酒中圣贤,酒酣心自开朗。

辞粟只能隐居首阳山,没有酒食颜回也受饥。当代不乐于饮酒,虚名有什么用呢?蟹螯就是仙 *** 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

姑且先饮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4、《咏蟹》唐代:李贞白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

如今饤在盘筵上,得似 *** 乱走无。眼睛像乌龟,脚像蜘蛛。

不能正面迎人。现在在盘子里,像在 *** 中一样。

5、《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宋代:周邦彦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

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

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

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

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秋景萧条,客子秋心寥落,正如杂草凋敝穷竭至极的台城。

身处异乡又正逢晚秋心中悲中逢悲,更添伤感。傍晚的雨生起寒意,蟋蟀的呜声似劝人机织,间歇听闻到闺房中的女子正在赶制寒衣之声。

暑去凉来,撤去花簟,铺上罗裀,织有花纹图案的竹凉席。纵然夏日所用已收藏、疏远,但还留得当时清夜聚萤照我读书之綀囊。

綀音疏,一种极稀薄之布。我在荆江停留的时间越久,老友相对,离别后的思绪无限,无边怀念汴京之故人,情绪、兴致辗转周折,登临高处,唯有求得一醉,借酒消愁。

训漉酒竹器,把蟹端上筵席来下酒。忽见夕阳西沉,纵然酩酊大醉,但仍无计逃愁。

三、有关天津民俗的诗歌

提起民间歌谣,谁不会说上几首呢?古代的如“阿房阿房亡始皇”、“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等,现代的如“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公鸡喔喔啼。你拍二,我拍二,二只小兔子练画画……”等等,都广泛流传。歌谣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愿望和抒情达意,用简练押韵的诗歌语体来口头传播的民间文学样式。歌谣能充分反映出民风民情、底层呼声。歌谣属于“语言等口头传统文化”类别,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中 *** 谣的历史很是久远。

而“天津地方歌谣”,最能够鲜明生动地反映出天津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本质。它是忠实记录天津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城市“活化石”,是了解天津历史、文化、 *** 、经济、社会形态、民众生活、城市发展的形象教材,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文化财富。

天津本是一座 *** 城市。金代把这个地区命名“直沽寨”。元朝设“海津镇”,明永乐皇帝赐名“天津”,并设三“卫”修筑天津城。明朝在津的屯种军士大多是江淮籍贯,后多有齐鲁燕赵百姓迁入,形成天津“人杂五方”状况。天津人口主要由盐、渔、漕、军、商、官、工等几大部分构成,天津又经历了城市发展、朝代更迭、列强入侵、闹义和团、日侵沦陷、人民当政等不同时期,所以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天津地方歌谣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独有的地域色彩。

和平区位于天津市的中心,租界文化、市井文化、商贾文化、码头文化都在和平区交相荟萃。天津文化的先进 *** 、 *** *** 、包容 *** 、多元 *** 等诸多特点也能在这里体现。所以我们有责任将天津民间歌谣的保护工作承担起来。

我们搜集到的天津地方歌谣,有数百首之多,最早诞生于明朝,较晚则诞生于现代。它们属于民间集体创作,在群众口中代代流传,很难考证出具体作者,这些歌谣曾在天津城乡产生过很大的社会影响。

天津地方歌谣大体可分为:“劳动歌”、“时政歌”、“风物歌”、“市井谣”、“谐趣歌”五大类,每大类中又可细分出若干小辑。

在“劳动歌”中,最能体现天津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是盐歌、三条石工人歌和六号门搬运工的劳动号子。盐民歌谣离市中心较远,就不去说它了。位于天津老城厢附近的三条石则是天津及华北地区的工业摇篮。“三条石,青石板,一铺铺了二里远。方便了李鸿章,累死了采石汉,乐坏了铁厂的王老板。”此谣交待了三条石地名的来历。另有《三条石,三宗宝》、《学徒苦》、《进了铁工厂》等歌谣,生活气息浓郁,细节真实感人,生动地反映出三条石工人当年的艰苦劳动和生活。

1900年庚子事变,天津是义和团反抗八国联军的重要城市。我们收录的一批义和团歌谣,如“男练义和拳,女练红灯照,砍了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 *** 子楼,灭了 *** 子教。杀了洋 *** 子,再跟大清闹。”琅琅上口,反映出底层人民敢于反抗侵略者的斗争精神。在这期间,外国列强在天津强行设立了九国租界地,仅和平区的区域里(当年可不叫和平区),就 *** 、英、法等国建立了国中之国。租界既给天津人民带来了灾难和耻辱,同时不可否认,也带来了城市文明管理的理念,促进了天津向现代化大都市的迈进。譬如反映比利时商人在天津修建有轨电车的歌谣,就有多首,如:“四条马路架电线,白牌电车围城转,红牌蓝牌到老站,黄牌花牌去海关,绿牌电车西开教堂转一转。”还有:“电车公司西南角,投资建厂比国佬。按班发车喊编号,铃铛一响出来了。两条轨道一根线,两间小屋满街跑。二分三分一张票,小铜喇叭叫声高。”生动地记录下当时津沽大地出现有轨电车这一新生事物带给市民的深远影响。

提起“天津卫,三宗宝”,人们都会想到是“鼓楼、炮台、铃铛阁(在此读“稿”音)”。但还有其他的三宝呢:“天津卫,新三宝,永久,南开,大公报”(永久指永利、久大碱厂,南开指学校)。“天津卫,三宗宝,范公、幼梅、孙菊老”(指严修、赵元礼、孙菊仙三位名流)。还有更逗的呢:“天津卫,新三宗宝:磨剪子磨刀吹洋号,三轮车的蹬子往后倒,万国桥能起又能落(读“涝”音)。”万国桥即现在的解放桥,法国人修建,能够升降开启,为的是方便过船。您瞧,连走街串巷磨剪子的普通手艺人都赶时髦,使用上了从西洋进口的乐器小号来招揽生意,难道我们不能从中窥视到西风东进后所产生的社会变化吗?

“风物歌”类里的一百多首歌谣中,短的三五行,长的数百句,几乎篇篇有特点,首首有味道,内容繁多,格式多变,精彩纷呈,美不胜收。听了,会让人对天津那时的城乡概貌、历史沿革、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市井民俗等有一个形象、全面、立体的了解。如《天津论》:“天津卫,好地方,繁华热闹胜两江……”,描述乾隆年间津沽的五行八作、各色人等,歌谣中有情节和细节,宛若评书。“论”在这里不指理论,系地方方言,“讲述”的意思。《天津地理买卖杂字》诞生于清末民初,“直隶省,天津卫,都督衙门保卫队。官钱局,商务会,交通银行现洋兑……”讲说天津街巷地名、买卖商家、名人趣事、休闲娱乐、土特产品等,有描述,有点评,“三、三、七”的句式,几百行的篇幅,几乎是一气呵成,极具艺术魅力。宛如天津旅游指南。还有《天津卫风情》、《皇会论》等,这些歌谣类似诠释天津的“小百科全书”。“杂字”和“论”的文本,系天津独有的歌谣形式,这在全国其他省市是见不到的。

“市井谣”又细分:“饮食谣”“工匠谣”“乞丐谣”等。像“饮食谣”中卖 *** 糖的吆喝歌谣,在天津流传很广。 *** 糖系天津地方小食品,有几十个品种。您听这种宣传:“买我的 *** 糖来呀……您冒酸水儿,打饱嗝儿,吃了我的 *** 糖就管事儿。小孩儿吃了不淘气儿, *** 吃了多认字儿,老太太吃了抱孙子儿,老头吃了不拄棍儿!”买他一块 *** 糖含在嘴里能起这么大的效果吗?根本不可能。但小贩的吆喝让您心里舒坦,充满了人间关怀和温馨气氛。

天津人生 *** 风趣,幽默,爽朗,爱逗哏、耍笑,不管谋生多么艰辛,总能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找出乐子,给平凡的生活增添亮色。在“谐趣歌”类中,有近百首童趣歌,内容丰富多彩,清新有趣,文体不拘一格,两字句、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三、三、七”字格式等,针对着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一辈辈流传下来。像《胡诌歌》、《扯闲话》等,故意将话说反说错,在欢愉的气氛中,以锻炼孩子们的反映能力。在 *** 的谐趣歌中,有相当部分是开玩笑、挖苦人、揭短儿、或用人的某些生理 *** (如秃顶、聋、哑、盲、瘸等)进行善意的逗乐以及绕口令、反正话等歌谣。另外像“四大红”、“四大欢”等一组歌谣,用精短的四句格式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归类提炼,极为精辟传神,充满了智慧和趣味!而篇幅较长的《百日虫》、《蚂蚱出殡》等歌谣,极具故事 *** 、知识 *** 、谐趣 *** ,读来琅琅上口,妙语联珠,让人格外喜欢。谐趣歌、风物歌等都是天津歌谣中独有的类别,具备了天津地区特有的文本形态、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审美价值不可小觑。

其他还有像《刘二姐拴娃娃》、描述混混儿(即天津卫的地痞)的歌谣等,都很鲜明地讲述了天津地区的历史景况和民风民俗。由于天津是著名的北方曲艺之乡,市民通俗文化十分发达,天津歌谣在演变传承中有很多也与时调、鼓词、数来宝等曲艺表演艺术血脉相通。

总之,天津地方歌谣思想内容向上,幽默风趣,知识 *** 强,信息量大,真实地反映了某个年代的天津状况,忠实地记录了历史遗迹,并带有经验型总结;而在艺术表现上,则充分反映了天津地方话的特点,粗犷、有力,句式大多采用“三、三、七”字,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便于传唱和记忆。与南方歌谣的区别十分明显。天津歌谣绝大部分是过去时代的产物,具有不可再生 *** 和不可替代 *** ,现正面临着当今电子化、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强烈冲击,很有可能失传,所以非常有必要进行保护、研究和传承。

原 *** :

关于河蟹之乡的趣味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中国 蟹之乡 趣味 十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