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诗词之乡楹联之乡是哪里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国诗词之乡是哪里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鄂K的 *** 是哪里的
汉川市,湖北省直辖县级市,孝感市代管,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腹地、汉江下游,紧邻华中地区中心城市武汉,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汉川市下辖2街道、14镇、6乡,4农(养殖)场,面积166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0万。
汉川市是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全国更佳楹联文化城市、中 *** 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河蟹之乡,车牌代码为鄂K。
1、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武汉六环线),沪蓉高速公路(G42),沪渝高速公路(G50),G348国道,汉丹铁路,汉宜高速铁路穿境而过。
2、2019年,全市交通设施投资5.81亿元。全市出租汽车拥有量360辆,公共汽车拥有量156辆。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226.69公里,改建、新建公路里程81.97公里。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例达到100%。
二、421127开头的 *** 是哪里的
421127开头的 *** 是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
*** 号码的前六位数字为 *** 码,也叫做行政区划代码,之一位数字 *** 以前的大区制代码,第二位是大区所在省市编码,第三、四位表示地级行政区,第五、六位表示县级行政区。
黄梅县地处湖北省东部、长江北岸,与宿松县、武穴市、蕲春县毗邻,南部与九江市隔江相望,下辖12个镇、4个乡,总面积约有1701平方千米。黄梅县 *** 驻地位于黄梅镇, *** 区号为0713,邮政区码为435500,境内著名景点有五祖寺、四祖寺、挪步园风景区等。黄梅是 *** 禅宗发祥地、黄梅戏发源地,是全国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和挑花之乡。
1、 *** 码:( *** 号码前六位)表示编码对象常住户口所在县(市、镇、区)的行政区划代码。之一、二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第三、四位表示市(地级市、自治州、盟及国家直辖市所属市辖区和县的汇总码)。
2、生日期码:( *** 号码第七位到第十四位)表示编码对象出生的年、月、日,其中年份用四位数字表示,年、月、日之间不用分隔符。例如:1981年05月11日就用19810511表示。
3、顺序码:( *** 号码第十五位到十七位) *** 码所标识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月、日出生的人员编定的顺序号。其中第十七位奇数分给男 *** ,偶数分给女 *** 。
4、校验码:作为尾号的校验码,是由号码编制单位按统一的公式计算出来的。Ⅹ是罗马数字的10,用X来代替10,可以保证公民的 *** 符合国家标准。
三、《千古才情万古对》之郭沫若高才巧对联
1、郭沫若( *** 2—1978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开我国一代诗风的伟大诗人、作家、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楹 *** 家。他原名开贞、鼎堂,四川乐山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迄今为止无与伦 *** “全才”。结撰楹联,贯穿了他的一生。
2、少年时代的郭沫若就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和写作、答对对联的训练。据他关于童年生活的自叙,启蒙之前,母亲就教他背诵唐宋诗词,4岁半入家塾,两三年后老师便教他对对联。开始是简单的两三个字,渐渐地对到5字、7字以上,然后学作试帖诗。由于他聪明颖悟和刻苦好学,使他在少年时代就掌握了对对联的艺术和技巧,并能够即兴题咏,援笔立就,超绝同侪,闻名于当地。加之巴蜀自古为“天府之国”,名山大川,随处可见,才人辈出,史不绝书。郭沫若生于斯土,好境天成,陶溶造化,不仅直接影响他的一生,而且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之中,洋洋乎蔚为大观,可说是其来有尚。
3、郭沫若6岁那年,每天都在私塾里认真练字,写“十十丁午 *** ”之类。有一次,私塾先生钓鱼归来,在评点 *** 写的字时戏写了:钓鱼2字,向 *** 们索对。郭沫若因不久前刚看了木偶戏《杨香 *** 》,灵感忽来,不禁脱口对以: *** 两字。先生又惊又喜,竟禁不住拍案叫绝,把郭沫若吓了一跳。事后,先生常向郭沫若的 *** 称赞说:“此子出口不凡,将来必成大器!”从此,先生便在他们的功课里增加了一项——对课。
4、郭沫若少年时就读的私塾后院有座寺庙,庙里有一棵桃树。一天,私塾先生因事外出,郭沫若便和同学们翻过后院的矮墙去偷摘桃子吃,被寺里的僧人发现,告到先生跟前。翌日,先生正颜厉声质问诸 *** ,意欲严格追查。郭沫若和同学们见先生异常严厉,谁也不敢当面承认。于是,先生在恼怒之下,出了一比责备、挖苦 *** 的出句:
5、吟罢,命众 *** 对出对句,并说只要对出好句,便可免罚。郭沫若听后略一思索,当即对出对句:
6、雍容高迈,且“必定有我”语气坚定,胸怀远大,对句的确不凡,少年才子固不虚也。先生听后,转怒为喜,称赞不已,全体同学也因此而免予惩罚。从此,先生更加器重郭沫若了。
7、郭沫若家乡一带的私塾有一种常俗,即每年中秋节, *** 要给先生送一份礼。这一年中秋节前夕,家里交给郭沫若一吊钱,要他按照惯例给先生送礼,他拿着这一吊钱买书、买吃的东西,竟把一吊钱全花光了。先生不见礼物,心中不快,暗想,过去逢年过节,郭家从未失过礼,这次怎么还不见送礼来?一直等到节后,仍无音讯。先生见了郭沫若,便目视庭院中的数竿翠竹,吟诵半联:
8、意思是说,竹子固然是中空无心,但是遇到骨节处就不是空的了,怎么会空过去呢?显然对郭沫若家中秋节未送礼物来表示不满。郭沫若听出了先生出句的弦外之音和双关之意,这才想起家里让他送礼的那吊钱,便以“松”对“竹”,足对下联道:
9、①旧时塾师逢年过节索礼、收礼之风盛行,民间谓之“束”。民间还流传着很多关于塾师逢节收礼、索礼之类的奇联妙对故事。《雪涛谐史》载,秀才送县学教官节仪三分银子,教官嫌少,出句道:竹笋出墙,一节须高一节。暗示秀才送礼要一次比一次多。秀才不以为然,借宋人卢梅坡《雪梅》诗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句意足对作答:梅花逊雪,三分只是三分。《坚瓠集》载:吴广文自署门联曰:唯其青出于蓝,故减一半;即使梅须逊雪,也该三分。民间又传某塾师想索节仪又羞于启口,出句暗示 ***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泥,泥干水尽。 *** 对以:朝廷刮州府,州府刮县,县刮民,民穷国危。还有一则塾师索礼宴的故事,可归此类。某主人每年七夕要请塾师吃宴,这一年却因故未请。塾师出句提醒 *** :客舍凄凉,恰是今宵七夕。 *** 不能对,归问其父。其父知塾师之用意,代子足对:寒斋寂寞,可移下月中秋。中秋节时,塾师见主家仍无宴请之意,又出句难 *** ,以使其传话: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 *** 不能对,又问 *** 。 *** 心领神会,又代儿子答对: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如何?至重阳,塾师见主人仍无什么动静,气愤地出句再次刁难 *** :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 *** 还是对不出,再去找 *** 。其父看罢塾师的出句,认为先生搞错了,“三杰”乃汉代人,狄仁杰是唐代人。 *** 便以此告于塾师,塾师气哼哼地道:“我实未搞错!你 *** 前唐后汉记得这么清,为何却将一顿礼宴一忘再忘呢?”又传明代“神童才子”丘琼山在广州潘员外家教书期间,结识了潘家 *** ,二人私订终身,被潘员外察觉,将丘琼山辞退了。后丘琼山得中解元,托媒前来潘府求亲,潘员外于大门上贴出半联,既是解释,又是 *** 。丘琼山看后当即挥笔书对,求亲成功。所对一联作:绿竹无心难过节;黄花有意候重阳。
10、意思是说,家里原本是记挂着先生的,也是打算送节钱的,只是我把钱花光了,节已过去了,就像落了籽的干松包一样,空空如也了。先生听了无可如何,但内心却十分赞赏自己这个 *** 的天资和才华。
11、郭沫若的家乡有个叫徐品三的恶棍,乡亲们每一提及此人,就无不恨之入骨,少年郭沫若却不畏 *** ,针对其“品三”2字,作了一副对联:
12、无点 *** 不算块;没边梯子有点悬。
13、 *** 是 *** 之一。“品”字恰好像3块没有点数的 *** ;“三”字好似梯子上的3个横档,但没有两边支撑的边柱。此联构思新颖,别出心裁,是对恶棍的辛辣嘲讽。
14、郭沫若的回忆录《少年时代》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1907年,郭沫若在四川嘉定上中学堂。中学堂的监学丁平子等几个先生不学无术,却又异常自负,因而不仅在 *** 中不得人心,而且连老名士辈也厌恶至极。有一次,丁平子等6人一同游高标山的万景楼,题写了一副对联,挂在万景楼上:
15、六秀才同游一日;万景楼从此千秋。
16、这种旁若无人、自封为“老子天下之一”的口气激起了民愤,连一贯以温诚敦厚著称的王畏岩先生也激愤异常,这位老先生提笔将丁平子等6人题写的对联略改数字,变成:
17、六秀才只通六窍;万景楼遗臭万年。
18、并毫不隐讳地注明:“改窜者王畏岩”。人皆有七窍,说“只通六窍”,尚余一窍,意即“一窍不通”,极其诙谐,因而风传一时,人们称赞不已。
19、 1911年10月10日,资产阶级 *** *** 人发动武昌 *** 成功,接着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湖北、湖南、江西、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光复”,17省 *** 会议推举 *** 任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 *** 临时 *** ,宣告了清王朝的灭亡,这就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辛亥 *** 。郭沫若时年20岁,在成都高等分设中学堂读书。这一年的年假,他回到乐山沙湾镇故里,一连为四邻编撰春联二三十副,热烈歌颂辛亥 *** 的胜利,表达他炽热的爱国 *** 和内心的狂喜。其中他自认为最得意的几副对联是:
20、桃花春水遍天涯,寄语武陵人,于今可改秦衣服;
21、铁马金戈回地轴,吟诗锦城客,此后休嗟蜀道难。
22、国势已变更,冉冉春回,问东君犹名皇否?
23、天心早眷顾,眈眈虎视,嗟西虏其奈我何!
24、极浓重的民族感情,极葱茏的富国强兵之愿,跃然纸上。
25、由于这些春联全是遵嘱替邻人代撰,要符合各家的情况和特点,所以各联的文词和语气各不相同。如:
26、故国同 *** 归来,直欲砚池溟渤笔昆仑,裁天样大纸横书汉字;
27、民权如海潮暴发,何难郡县欧非城美奥,把地球员幅竟入版图。
28、杏花疏雨,杨柳轻风,酒兴浓 *** 饱;
29、沫水澄波,峨眉滴翠,仙人风物此间多。
30、郭沫若少年时代的同学、朋友和亲戚吴耦逖,与郭沫若交往甚密,1911年底去湖南经商。年底,其父病危,他乘船返家时,因船失事落水而死。郭沫若当时在成都高等分设中学堂读书,回乡途中闻讯,曾写《舟中闻雁哭吴君耦逖》诗8首。是年春节,郭沫若一口气写了10副挽联,悼念亡友。其中一副是:
31、鼠肝乎,虫臂乎,前缘未尽今身;红颜白发,泣血千行,骂他造化痴顽,专为人间留恨事;
32、凤泊矣,鸾飘矣,壮志永埋长夜;玄鹤青蝇,放声一哭,痛此竞争时代,又教商战殒健儿。
33、 1915年夏,十七八岁的成仿吾与20多岁的郭沫若同在日本岗山一所大学的预科学校学习,准备考取大学,两人均抱着富国强兵之夙愿,幻想科学救国,郭沫若学医,成仿吾学工,两人又都对文学有很大的狂热,使得他们一见面就很要好。在岗山,他们住在一起,一块到云高去上学,一块登 *** 山,一块到旭川划船,还一块游览了日本四周的栗林园和濑户内海。他们那套小房间里共住了4个人,成仿吾的那间稍大,他们便常聚在成仿吾的这间稍大的房间里,天南地北地交谈。有一天,他们提议对对联,成仿吾先出上联道:
34、这是指散步的距离。郭沫若立刻指着大家对道:
35、在一起的同学们无不夸赞郭沫若才思敏捷。
36、 1 *** 8年,为了逃避 *** 派的追捕,郭沫若 *** 离开祖国,侨居日本,在极困难的条件下,从事古文字研究,与当时在国内燕京大学任教并主编《燕京学报》的容庚先生颇多书信往来,商讨学术问题。
37、 1930年,容庚先生的母亲邓太夫人病逝,郭沫若闻知此讯,曾撰挽联一副,托杭州的亲戚制好,寄到容庚先生的家乡广东东莞。联曰:
38、警耗破鸿蒙而东来,早岁锡熊丸,敬庐陵有母;
39、哀思越岭南以西往,晨昏之鸡黍,倍知颖谷可风。
40、 1934年8月,郭沫若同夫人安娜及孩子在日本千叶县面临太平洋的一个村庄住了10天。8月5日夜,他做了一个奇梦,当天头脑异常沉闷,在下海洗身时,想到古人说的“无风不起浪”一语,于是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一副颇有哲理意味的对联:
41、举世沉浮浑似海;于无风处浪头高。
42、出亡日本期间,他仍不忘祖国安危,并为中日人民的友谊积极工作。1935年10月,他应在日华侨之邀,自千叶县乡间居所到东京,在中华青年会就《中日的文化交流》为题发表了精彩的讲演,会场上座无虚席。郭沫若的渊博知识,使讲演一次又一次获得与会听众的热烈鼓掌。这时,日本 *** 当局收买的几个暗探急了,因为搞不上“ *** ”,于是搞来几袋梨子,一只只抛向讲台和正在讲演的郭沫若,企图搞乱会场秩序,迫使讲演中止,当场就被听得正起劲的爱国华侨和日本友人轰了出去。事后,日本友人问郭沫若对此有何感想,他笑了笑,随即作了一联,以志其事:
43、妄把梨儿充 *** ;误将沫若当潘安。
44、当时日本 *** 分子,多用 *** 等恐怖手段对付 *** 者和进步人士,所以这里有“ *** ”一语;潘安句,是借西晋才子潘安的故事。相传潘安少年英俊,乘车外出,很多姑娘向他抛掷水果,往往满载而归。此联以此作比,表现了他的幽默、诙谐和无畏。
45、 1948年,郭沫若与著名史学家侯外庐同船由 *** 赴北京,途经东北解放区时,侯外庐在沈阳一家古玩店购得一枚图章,上刻“公生明偏生暗”6字,他觉得字虽不多,但寓意很深,富于哲理,颇堪咀嚼。郭沫若见后,爱不释手,连声称道:“有意思,有意思,太好了!”侯外庐见郭沫若如此喜欢,就说:“郭老既然如此钟爱,我就奉送了!”郭沫若说:“我将金盒贮之!”说罢,两人朗声大笑。郭沫若又说:“来而不往非礼也!”侯外庐说:“那就给我题副对子吧!”郭沫若一面欣赏图章,一面说:“就用这图章上的话配一副对联吧!”说完便挥毫作书:
46、公生明,偏生暗;智乐水,仁乐山。
47、侯外庐看罢,高兴极了,说:“这是为人处世的格言啊!”遂将此联珍藏了起来。
48、郭沫若一生足迹遍天下,交友遍全球,所到之处,无不留墨纪念;所遇之人,无不斗对酬唱,至于全国无论东西南北,凡所经历,则必题联题诗,留下了许多文翰珍奇,不仅为祖国的大好河山刻画了壮丽形象,增添了绚丽色彩,尤其把 *** 史事发扬光大,将艺苑佳话垂之久远,其意义远非三言两语所能包容。如挽 *** 一联:
49、平生功业尤拉化;旷代文章数阿Q。
50、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51、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52、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53、写 *** 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54、替有色人种争光,铁中铮铮钦此老;为世界和平努力,东风习习寿期颐。
55、堤外海天催曙色;园中花草颂东风。
56、 1961年,郭沫若到广东佛山参观了民间艺术研究社,并留下了诗句:
57、凭将秋色千张纸,夺取乾坤万象春;神以人灵神已废,而今百姓尽为神。
58、 1962年秋,茅盾也来到佛山参观,也看了艺术社陈列的秋色、灯色、剪纸等民间艺术品,当看了郭沫若留下的诗句,不禁兴致盎然,诗兴勃发,高兴地答应了该社的请求,留下了墨宝。茅公挥笔写道:
59、并在下面落了款,但却故意留出半幅白纸的空白。大家对茅公这奇怪的“半幅题词”一时莫名其妙,茅公却笑着说:“留着自有妙用。”
60、不久,郭沫若第二次来佛山参观,当他看到茅公那“半幅题词”后笑道:“这要考难题了!”说着,他略一思索,便在纸的空白处写道:
61、这与茅公的原句,正好配成一副工整的妙联,上下联相对,用于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非常贴切,这一下,大家才明白了茅公故意空出半幅白纸的用意。
62、 1962年秋,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拾到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见扉页上写着一副对联:
63、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
*** 、再翻一页,是一首绝命诗,署着当天的日子,他看罢非常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结果找到失主是一个神色忧郁、行动失常的姑娘。经了解,才知道这个姑娘名叫李真真,考大学3次落榜,爱情也遭受挫折,于是决心“魂归普陀”。郭沫若听罢,耐心细致地开导她、鼓励她:“这副对联表明你有一定文化水平,不过下联和横披太消沉了,这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姑娘点点头。他当即提笔将对联改为:
65、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
66、姑娘看后感佩不已,当即向郭沫若表示,要永记教诲,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
67、广州白云山听涛亭的亭柱上有这样一联:
68、旭日朝霞红雨乱;天风海水白云闲。
69、情景交融,颇有意趣。原来这副对联是郭沫若与古大存合对的。
70、1963年,古大存登白云山时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是:
71、大家觉得这句诗颇能表现白云山的风韵,便把它挂在白云山松涛里的“听涛亭”楹柱上,并按照平仄关系作为下联,向游客公开征上联。时隔一年,尚未征到理想的对句。19 *** 年,郭沫若游白云山时,见到了古大存的下联,便根据他对白云山四周景色的观察,对出上联:
72、上下联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妙趣天成,别有意趣,令人赞叹不绝。
73、这些奇联妙对及其故事,既是郭沫若胸襟抱负、思想情 *** 和精辟见解的艺术结晶,也是他高深的艺术修养、艺术技巧的体现,连同他在其他许多领域的贡献和建树,共同构成了他珍贵而又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74、其实郭的才情不错,但要说思想情 *** 怎么好,就不敢苟同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