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楠之乡在哪里,金丝楠为什么没有市场了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9

大家好,关于金丝楠之乡在哪里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金丝楠为什么没有市场了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七洞沟旅游景区-白马沟 *** 在哪里
  2. 话说乐山之壁津楼
  3. 金丝楠木房子在湖北哪里

一、七洞沟旅游景区-白马沟 *** 在哪里

1、七洞沟旅游景区-白马沟的 *** 位于四川省宜宾 *** 宁县古河镇幸福村。

2、白马沟是七洞沟旅游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其名字来源于明代的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周洪谟。周洪谟在京为官回乡省亲时,经常在此拴马,因此得名白马沟。沟长3公里多,位于绵溪河大峡谷东岸。这里不仅是周洪谟的读书之地,还是东汉崖墓群分布最集中的地方,近30个崖墓高高低低分布在红色的砂 *** 壁上。

3、白马沟内修建了760米长的游览步行道,将绵溪河边的游览步行道、七个洞崖墓群连成旅游环线。通过时光索桥,游客可以轻松地跨越峡谷,体验白马沟的壮丽景色。

4、七洞沟旅游景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是一个AAA *** 旅游景区,拥有绵溪河大峡谷漂流、东汉七个洞崖墓群、时光索桥、稀世植物桫椤群落等众多景点。此外,这里还有“金丝楠”物种基因库、东汉古寺飞泉寺、洪谟沟、红岩沟、沙仙沟、胭脂沟、象鼻沟等七条溪沟,以及胭脂湖和绵溪湖等景观。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漂流、健康养生、东汉考古、洪谟研究等多种活动。

二、话说乐山之壁津楼

等我走过许多城市以后,蓦然回首,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标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昆明的大观楼等等。每一座楼都写着不一样的历史,看过听过读过她历史的儿女,不管以后去了哪里,都会循着她的标志找到回家的路。那标志如一盏盏亮起的夜航灯,五彩斑斓美好着我们脚下的土地。

我的家乡一一乐山,古称嘉州,算得上是一座名城。她的建城历史悠久,周边有峨眉山,近旁有凌云山麓的乐山大佛,这些都是世人熟悉的。而有一幢楼,名字叫做“壁津楼”,她曾经在中国的历史地理中大放光彩, *** 许多著名的文人 *** 客为她留下无数的诗篇。

壁津楼的存在和消失见证了一句成语:沧海桑田。今天我就来讲讲这幢楼的故事。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集,据说源自公元前一千多年,那个时候属于春秋战国,其中有一首脍炙人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歌说那些长得漂亮的水鸟选择水边陆地互相嬉戏,一如 *** 便有帅哥追逐。水边绿洲,成为人类居住首选。乐山人居住的城市,最早应该上推到汉代,遍布乐山市中区的汉代崖墓证明了这一点。

那个时候,岷江河与大渡河的交汇处在凌云山与乌尤山之间的麻浩,而不是今天的萧公嘴。治水的李冰父子正因为两河交汇引起水害,便在两山之间开凿出一条人工河,对河水进行分流。今天尚挂在乌尤山上的四个大字,“中流砥柱”,反映了那个时候的水流冲击方向。

由北往南的岷江和由西向东的大渡河在麻浩汇合,夹角处,形成一 *** 冲积平原,站在高处看去,嘉城如凤。《乐山县志》云:“凤洲,即今之佛前坝,通称大佛坝。前清初年坝之上游尚有育贤坝。文庙在焉,今成泽国矣。”也就是说,明代末年、清代初期(大约1 *** 0年前后),乐山古城的繁华地段还在大佛坝上。两江汇合处,城南有乐山古城最重要的壁津渡口,河对岸是麻浩,通往五通井研方向。

乐山城的网红打卡地,今天已经淹没在水下,我们只能从历朝历代文化人的记述中去寻找。

公元707年,边塞诗人岑参当了乐山 *** ,“官舍临江口,滩声人惯闻”。房子处于两江汇合,听着涛声入眠成了习惯。那时,凌云山的海通和尚正在四处募捐,未来的乐山大佛还得等六年才动工。

骑马奔波征战“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的诗人,“忽如 ***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到小城乐山,事情不多,去往公堂的台阶都长出草来。诗人每天看着凌云山的倒影侵入门槛,睡梦中被滩头水声唤醒。

岑参的诗提供了那时凤洲,后来大佛坝最早的城市布局,当时的市 *** 和官员住的地方,临近码头渡口,正好在两江汇合处。从此以后,两江汇合处一直与官衙联系在一起了。

之一次提到乐山有江楼的首推大诗人杜甫,那是公元759年前后。他在《狂歌行、赠四兄》写道:“今年思我来嘉州,嘉州酒重花绕楼。楼头吃酒楼下卧,长歌短咏还相酬。”这首诗,郭沫若认为与岑参的风格相近,怀疑是岑参留在乐山的作品。唐代立国2 *** ,一直到山西汾阳人薛能来做 *** 的公元866年,江楼依旧,“江楼一望西归去,不负嘉州只负春。”

乐山大佛的基建周期冗长,凿建了九十年,建成后的弥勒佛正对着大佛坝,湖南诗人齐己,大约在公元900年前后写给时任乐山刺史欧阳彬的诗中说:“大象影和山面落,两江声合郡前流。”大象指乐山大佛,再次说明了官舍、办公的地理位置。

地处两江汇合处的官舍,什么时候建起了楼?眉山苏洵三父子1059年乘船出川路过乐山留下的诗句。有许多信息,苏洵:“系舟长堤下,日夕事南征。”已经有河堤防洪水了。苏轼有写给乐山收税官郭纶“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津在所有的词语解释中,就是渡口的意思,收税官很辛苦,从早到晚守着税亭检查过往船只。

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提到壁津楼,已经是公元1075年,这一年,成都人范镇路过乐山,留下“云埋雪岭铺银界,日射金仙照碧津。”造屋修高楼,在宋代已蔚然成风,早前1044年,湖南岳阳楼在知军滕宗谅主持下重修岳阳楼,邀请大文豪范仲淹写了一篇传世散文,文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人士大夫情怀,传诵至今。

时间到了南宋,诗人陆游来乐山主持工作,他的诗 *** 现了荔枝楼,后人考证在凌云山东坡楼下,“碧瓦朱栏已半摧,”近代毛西旁与和尚遍能对此意见一致。还有望云楼,万景楼,诗人雨中喝酒要登楼,“江近时时吹白雨,楼高面面看青山。”所谓白雨,乐山土话,一边出太阳一边下雨,是出菌子的季节。还有一个西林院,这西林院值得注意,陆游诗中说:“一邦尽对江边像,试比西林总不如。”并在句末注明,“院门对大像最正。”说明大佛坝上正对大佛坐像有个寺庙叫西林院,建于唐代,由宰相裴彻题写寺名。

很多很多年以后,到了近现代,有个 *** 国外的老板来乐山投资,他选择大佛坝一角,修了个观佛楼,还从虾蟆口嘉州宾馆架了跨江索道,估计也是读了陆游的诗句想到的招数。可惜时间有问题。

28岁做乐山 *** ,此人是南宋蒲江人魏了翁,从小聪明绝顶,几岁便入学,过目不忘日读千言的神童。15岁即对大文豪韩愈品头论足,有《韩愈论》传世。1199年考中进士,知嘉定府,新官上任。你看他写给同年进士张方的词:“握手道旧故,抵掌论人才。”羽扇纶巾,书生意气。“船棹汉嘉口,更尽渭城杯。凌云山色,似为行客苦伤怀。横出半天烟雨,锁定一川风景,未放客船开,想见此楼上,阅尽蜀人才。&# *** 43;&# *** 43;”(张太傅方送别璧津楼再赋)。

从魏了翁写《壁津楼记》我们方知道,壁津楼是1202年左右由游仲鸿修建的。名字是陈谦取的,语出《水经注》。估计修好不久遇上大洪水,仅仅三十年,魏了翁眼中“楼无所存”。于是,魏了翁遵上司之意,在原址重建壁津楼,并扩建加高,上为楼,下为堂。

遗憾的是魏 *** 只在乐山呆了不到两年便回家守制去了,没有来得及大展更多拳脚。

魏了翁喜欢实干,史书上说他任职之地兴利举才,打击奸吏,以身作则不怕权贵,量才授职,颇有声绩。思想上,魏了翁师承朱熹学说,又把陆九渊的思想折衷进去,提出“心即天,心即理”,心是万物的主宰,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哲学家之一。

从魏了翁在壁津楼喝酒为朋友送行,大佛坝上可攀、可玩的地方还多,北宋大文豪黄庭坚,曾来乐山游玩,留下许多故事。后人便在大佛坝“州南江外三里”,修了涪翁亭纪念。那时的古城乐山,东对凌云乌尤,两条大江汇流穿过,西对峨眉。1291年杭州诗人汪元量《嘉定府》“郡楼着眼蜀天宽,分得巴江水一湾。大小峨眉相对立,梨花山接海棠山。”诗中的郡楼就是官修的壁津楼。

木结构的房子,不管如何,终究抵不过风霜雨雪, *** 天灾,再加上三五年七八年周期 *** 的洪水。如果还加上偷工减料,损坏、维护,移地重建都是常态。这是所有名胜古迹的命运。

地处乐山城南,面对乐山大佛的壁津楼,大红大紫的岁月是在明代的成化年间(1473至1487),以浙江余姚人魏瀚出任乐山知州的12年最引世人关注。先不说他们围绕壁津楼的诗酒唱和,仅举几例:

“危楼百尺枕江城,驻节登临灏气生。”

“两江澄碧映层楼,楼外玻璃万倾秋”。颜正。

“危楼高处与天齐,此日乘闲试一跻。举手却疑探月窟,奋身真若蹑云梯。”吴智。

“四川天府地,三胜在嘉州。杰构临江浒,虚名委道周。&# *** 43;&# *** 43;运随黄道转,江合壁津流。淸浮明月阁,高拟摘星楼。”魏瀚,《壁津楼步高陵韵》

“壁津楼下魏公堤,几度凭高望眼迷。&# *** 43;&# *** 43;陈谦已去留遗迹,崔颢重来觅旧题。”潘谦。《壁津楼》

这些生活在明代成化年间的文人士大夫遇上了好时光。历史学家认为,由朱见深担任皇帝的二十三年时间,他 *** 冤假错案,体察民情,励精图治,算得上明君。

大凡国泰民安的日子,人们总是在各方面都有所进步。以景德镇的陶瓷生产为例,明代成化年出品的斗彩鸡缸杯,一种用于喝酒的杯子,竟然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技艺,成为后世一直模仿,从未超越的极品。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对明代两个时期的物品崇拜有加,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2014年 *** 苏富比拍卖行,曾以2.8亿元港币的 *** ,拍卖出一个成化斗彩鸡缸杯,现在这个杯子存放在上海西岸艺术品保税仓库,杯子的所有人是上海收藏家刘益谦。这是题外话。

1473年,浙江余姚人魏瀚从四川崇州调来乐山。一上任便大展拳脚,先抓教育,顺便印了一本唐代诗人岑参的诗集。接着把文庙从经常被水淹的大佛坝旁边的育贤坝迁至高标山下,在魏瀚的力主下,文庙终于有了大的格局和气象。

紧接着就是治水,那是古代官员的首要工作。魏瀚吸取过去大佛坝、育贤坝治水失败的原因,广泛征求当地治水高手的意见。从壁津楼往西,一直延伸到 *** 湾方向。先是在河道中往下深挖 *** 尺,放上坚硬的来自铜山(大渡河上游)的木头,形成类似木柜的结构。这里所说的铜山木,我怀疑是桢楠木,又叫金丝楠,那是乐山周边的特产。明代 *** 北京,支撑大殿的栋梁就是来自于屏边中都镇一带。木柜里面放入大石,密密匝匝,横竖如栉,上面再放上石块,依然横竖相间,层层叠叠。很多年以后,采砂取河卵石的人多有从故河道中挖出类似乌木的宝贝, *** 成家具卖大价钱。

河堤的宽度在3.3米以上,用今天的眼光可以通行汽车了。高四仞,相当于6.4米,将近四个成年人的身高。河堤长三百九十八丈,大约一千二百多米。堤上遍种柳树,取其根系发达固土连石。魏瀚仍不放心,又在河堤外河道中置入基石支撑。整个工程用的木头、石灰、铁制品以数十万计,施工除了比较专业的千人之外,属下八个县中监狱中巳判刑的犯人, *** 提供油盐鱼肉,经过两年多精心施工,大功告成。后人尊称魏瀚主持修建的这一段河堤叫魏公堤,与杭州西湖的“苏堤”相提并论。

壁津楼也趁机得以重建。新楼依然建在大堤之上,下半部分由坚硬的堤岸组成,类似于骑墙的城楼。当然,占地面积是河堤的数倍。内接城区,越过河堤,从大量的诗句文章去分析,壁津楼的高度不少于三四十米,飞檐翘壁,结构精巧,巍峨耸立在城市之南,面对大佛姥爷,背对峨眉仙山,左右观江,浩浩汤汤,这在古代是很壮观的一幢高楼。有明代弘治年间的秀才发出感叹,这么壮观的江楼,必须要有唐代李白的才华方能写出配对的文字:

“故人西辞黄鹤楼, *** 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上面我提到的部分描述壁津楼的诗句,正是魏瀚 *** 来到乐山工作,各方人士写下的部分作品。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找乐山市市中区编史修志办公室出版的两本书,《乐山历代文集》、《乐山历代诗集》。大凡写乐山,都离不开这两本大作。编辑皆是巳故的毛西旁先生。

时光如流水。历史走到明代泓治十年(1497),也就是魏瀚主持修好魏公堤,重建壁津楼二十多年后,湖北人毛骙来乐山当教育局长,在他眼中“壁津楼枕双江渚,&# *** 43;&# *** 43;登临极目思悠悠。”

到了1528年,乐山几个很有出息的人物,史称“嘉定四谏”。他们对皇帝不尊礼制,和其他一百多位官员,包括新都状元杨慎,提了反对意见被废官定罪。壁津楼依然象一坐温暖的灯塔,召唤安慰着坚持传统祖制的乐山儿子程启充、徐文华、彭汝实、安磐。

“壁津渔火照江城,城下滩声彻夜鸣。”这是杨慎写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从云南到乐山看望一同落难的几个朋友,他留在乐山城南壁津楼的诗句。“寒笛莫吹杨柳曲,故园回首不胜情。”

如果从岑参到乐山任职住在城南官舍算起,唐、宋、元、明,中间还有一些小朝代,过去了将近八百多年,乐山古城的壁津楼见证了中国历史文化最辉煌的岁月。她的消失是沧海桑田的见证。

明代万历年后期,已经见不到壁津楼的所有文字了。浙江永康人姚汝循担任乐山 *** ,他的诗中巳经没有城南的只材片瓦,古城巳经从大佛坝退到萧公嘴。“楼前新涨迥浮天,把酒登楼思渺然。&# *** 43;&# *** 43;孤舟渔火炊寒渚,萧寺昏钟起暮烟。”这时候的楼,叫南楼,旁边是萧公庙。

从此,乐山古城的历史,以萧公庙为支点,向西,是丽正门、育贤门、望洋门、莱薰门&# *** 43;&# *** 43;,向北则是安澜门、凌云门、紫气门、天禄门、涵春门&# *** 43;&# *** 43;。

到了清代中后期,大渡河水肆无忌惮,主航道形成两条,一是沿着明代末期建设的城墙,二是在大佛坝之南,大佛坝逐渐堆积,形成许多成带状的沙滩河中坝。

2020年8月的一场滔天洪水,居住在大佛坝的民众被安全转移,大佛坝成为一座空坝。据说,以后的大佛坝将作为旅游热点去开发,诞生一 *** 了无生趣的仿古建筑。真有那么一天,壁津楼也许会 *** 。那幢已经消失的古楼,将成为新的城南旧事。

再说几句题外话, *** 初期,乐山在瞻峨门外城下修了个西城公园,修了幢楼命名为“碧津楼”,现在乐山凌云山往麻浩路上,有一建筑也叫壁津楼,先是做饭馆,现在不知道干什么用了。那是1978年左右由乐山文化馆的黄高彬、罗伯衡先生主持修建的, *** 选在过去川主寺的位置。皆与古代壁津楼不可同日而语。这就好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叮咚井因修路被 *** ,然后随便找个地方挖个坑,旁边立上叮咚井的牌子一样的别扭。

当然,他们的初衷也是纪念曾经屹立于乐山城南大佛坝的壁津楼吧。

(备注:本文所有材料都参考自唐宋元明清时期文人雅士留下的诗文译读。)

三、金丝楠木房子在湖北哪里

1、金丝楠木房子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州自治州林博园内。该民居为明清建筑,木料全部为珍贵的金丝楠木,更大年轮的金丝楠木距今已有 *** ,民居中有30余根更大直径为50厘米左右的金丝楠木柱,总共用的木料达到100余方,整栋房子有150余平方。

2、湖北恩施林博园位于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整栋金丝楠木民居通过湖北恩施林博园进行抢救 *** 保护,房屋被移至该馆珍稀林木救护基地。

3、金丝楠木在民间价值极高,有寸段寸金之说,该栋明清时期的民居价值千万以上。专家介绍,整栋民居为金丝楠木结构,且历史久远、保存完好,在全国实属罕见,有极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

4、金丝楠木是楠木中品质更高的门类,因为资源珍稀且生长极为缓慢。自古都是皇家文化符号的象征,被称为“皇帝木”。

金丝楠之乡在哪里,金丝楠为什么没有市场了-第1张图片-

5、楠木其色浅橙黄略灰,木 *** 温润平和细腻通达,纹理淡雅文静,有的显现山水或虎斑纹。其中有极致之美者小叶桢楠,即金丝楠,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灿若云锦,其高贵华美,摄人心魄。

6、楠木之至美者,向阳处或结 *** 物山水之纹,木质坚硬耐腐,生长缓慢,而其生长规律又使大器晚成,生长旺盛的黄金阶段需要上百年,成为栋梁材至少两百年以上。主要产于四川是中国独有的珍贵木材,是国家级保护物种。明清宫廷皇家用材在四川、贵州等地采集。

7、以上内容参考:新华网——湖北恩施发现明清整栋金丝楠木“土豪房”价值千万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金丝 哪里 为什么 没有 市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