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乡名将介绍(中国之一长寿之乡)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1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长寿之乡名将介绍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长寿之乡名将介绍以及中国之一长寿之乡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 名将蔡廷锴的资料
  2. 萧天石人物简介
  3. 谁知道大顺(李自成)有什么名将

一、 *** 名将蔡廷锴的资料

1、【蔡廷锴】( *** 2--1968)字贤初, *** 2年4月15日(清光绪 *** 三月十九日)出生于广东省罗定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 务农,兼做裁缝和兽医。蔡廷锴童年就帮农活,9岁入塾,11岁丧母,12岁辍学,即随父做裁缝、学医。蔡 *** 格倔强,贫困的生活,使他对旧社会更是具有反抗精神。12岁时,他听乡亲讲述刘永福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的故事,深受感动。当听到清 *** 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行径时,心甚愤恨,爱国主义思想逐渐萌发。

2、为寻找生活出路,加上存在当兵卫国的朦胧思想,蔡廷锴于1909年投入广东新军。1911年10月武昌 *** 后广东 *** ,蔡转入广东省卫军,后经辗转,1918年到李耀汉肇军的陈铭枢营当排长。1919年肇军解体,陈铭枢营改属于护 *** 林虎部,蔡被选入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学习一年。

3、1 *** 0年 *** 返广州重组 *** 军 *** ,派邓铿组建粤军之一师,陈铭枢部被编为粤军之一师第四团,蔡任团本部掌旗官,后调任排长。邓铿对粤军之一师训练甚严,对士兵进行现代军事技术、 *** 常识、社会知识和工业生产教育,蔡在该师受到熏陶和锻炼,并加入 *** 共,军事 *** 认识与日增进。1 *** 1年,蔡参加 *** 桂军沈鸿英的战斗,升上尉连长。1 *** 2年5月, *** 督师北伐,蔡参加攻克赣州的 *** 。6月,陈炯明叛变,次年1月蔡参加驱逐陈炯明,重占广州的战斗。4月,沈鸿英进攻广州,之一师奉命 *** ,5月占肇庆,蔡以战功升少校连长。1 *** 4年,升为营长。1 *** 5年初,蔡营与之一师各部入桂,打败沈鸿英,旋出发东江。之一次 *** 陈炯明刚告结束,立即从东江回师广州,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在与南北军阀的征战中,蔡廷锴成为骁勇善战的军官。

4、1 *** 5年7月, *** *** 在广州成立,粤军之一师扩编为 *** *** 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陈铭枢任第十师师长,蔡廷锴营编属第十师第二十八团。是年冬,蔡营作为 *** 邓本殷的先锋,在南征中起很大作用。

5、1 *** 6年7月, *** *** 军出师北伐。蔡廷锴升任第十师二十八团团长,率部参加攻克平江、武昌等战役,勇猛苦战,立了战功,是“铁军”的一支有生力量。后第下师扩充为第十一军,陈铭枢任军长,下辖蒋光鼐的第十师和戴戟的第二十四师,蔡升任二十四师副师长。

6、1 *** 7年初, *** 与武汉 *** 对立,陈铭枢、蒋光鼐、戴戟先后离开武汉投靠 *** ,蔡廷锴调升第十师师长。 *** “四一二” *** 后,武汉 *** 出师河南,继续北伐。蔡师在河南 *** 奉军,配合兄弟部队攻克临颖、开封。7月汪精卫在武汉 *** 后,蔡跟随叶挺部队行动,参加了八一南昌 *** ,被委派为 *** *** ,第十一军副军长兼第十师师长,任左翼总指挥,率师南下。但因阶级和认识的局限,不赞成 *** 的主张,所以在南下时,便脱离了 *** 部队,把第十师开到赣东铅山。不久,蒋光鼐来铅山,回任十一军副军长,蔡率部随蒋入闽。

7、此后,蔡廷锴在 *** 麾下,不断参加了新军阀之间的混战。

8、1930年,蒋蔡两师参加 *** 对阎锡山、冯玉祥、桂的中原大战。8月17日蒋蔡两师扩编为第十九路军,蒋光鼐为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廷锴为第十九路军军长。

9、1931年初, *** 调十九路军入江西,参加对 *** 苏区的第二、三次 *** “围剿”,8月在高兴圩的战役中,十九路军受到红军严重打击,伤亡3000人,蔡本人经冒死抵抗才得以生还。

10、日军发动“九一八战争”,占我东北,全国一致要求团结 *** 。10月,十九路军陆续从江西调赴沪、宁,十九路军总部和六十一师驻南京、镇江,六十师驻苏州、常州等地,七十八师驻淞沪、南翔等地。

11、1932年1月,日本 *** 不断派兵来沪,并进一步制造事端,甚至无理要求十九路军撤退30公里。 *** 这政部长何应钦及张静江先后劝蔡廷锴撤兵,蔡表示反对,认为十九路军驻地是中国 *** ,殊无撤退之理,我十九路军守土有责,万一日军胆敢来犯,决定迎头痛击。1月23日,蔡与蒋光鼐在上海召开了十九路军驻沪营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抵 *** 军的各种部署。24日,蔡又至苏州召开十九路军驻苏高级将领紧急会议,表明 *** 决心。虽然 *** *** 一再妥协退让,日军仍于1月28日夜悍然向闸北一带进攻,十九路军立即奋起抵抗,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 *** 爆发。

12、1月29日,蒋光鼐、蔡廷锴等向全国发出通电,表示守土有责,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家而 *** ,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十九路军全军官兵在广大群众的鼓舞、支援下,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坚守阵地,不断击退日军的猖狂进攻。蔡以大无畏的胆略,在枪林弹雨中亲临前线督战,激励士气。当时敌我兵力悬殊,十九路军全军约三万人,加上2月中旬来援的张治中第八军,计共只有4万多人。日方经不断增兵约七八万人,配有大量大炮、坦克、飞机、战舰。但十九路军从1月28日至3月1日坚守上海,凭着民族精神,与敌血战33天,前仆后继,死伤约万人,经历了闸北巷战、吴淞要塞战斗、八字桥战斗、蕴藻浜战斗、江湾与庙行战斗、浏河战斗等战役,使日本侵略军受到重创,死伤万余名,四度更换指挥官。最后,由于 *** *** 坚持对日不抵抗政策,不再增派援兵,3月1日日军在太仓浏河 *** ,十九路军 *** 撤离上海,退守到嘉定等地。蔡廷锴、蒋光鼐等于3月2日通电全国,表示决本“弹尽卒尽”之旨,不与暴日共戴一天。日军经过十九路军严重打击,侵占上海的阴谋终不能得逞。经过英、美等国“调停”,中日双方于3月3日宣布停战。5月5日, *** *** 和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13、十九路军淞沪 *** 是我国对日作战从未有过的大捷,振奋了全 *** 民的 *** 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新篇章。蔡廷锴由于指挥淞沪 *** 功勋卓著,被海内外誉为“ *** 名将”、“民族英雄”。

14、蔡廷锴 *** *** 不抵抗政策,坚持 *** 的立场,引起 *** *** 的不满,蒋于5月6日令十九路军3个师分别调往江西、湖北、安徽“剿共”,蔡等据理反对。蒋乃改令调往福建,冀图在与红军的作战中使十九路军消亡。蔡于9月任十九路军总指挥。

15、蔡廷锴等率十九路军入闽后,在 *** 的催迫下,利用福建红军主力入赣作战之隙,次第占领了闽西、闽北苏区不少地方。1933年秋,红军主力由江西 *** 福建,先在闽西连城等地歼灭十九路军七十八师约3个团,继在闽北歼灭两个团,并围困廷平、顺昌、将乐、等县城,威胁福州。蔡认识到进攻红军是中了 *** 的计谋,反蒋 *** 和“剿共“决不能并行,毅然决定把“反蒋 *** *** ”的方针改为“反蒋 *** 联共”,立即采取积极步骤与 *** 红军联络,于9月下旬实现停战。10月26日,他们还与中华苏维埃 *** 国临时 *** *** 和红军签订了《反蒋 *** 的初步协定》,使事变发动时无西顾之忧。11月20日,“中国全国人民临时 *** ”在福州召开,李济深为 *** ,蔡廷锴任人民 *** *** *** 、人民 *** 国之一方面军总司令兼十九路军总指挥等职。 *** 迅速集中十几万大军向福建进攻。十九路军众寡悬殊,又孤立无援,福建事变于1934年1月失败,十九路军完全解体。

16、蔡廷锴于福建事变失败后,出洋游历欧、美、澳洲一年,考察各国的军事 *** 经济。他以爱国主义 *** ,向侨胞和各国友好人士宣传 *** 主张,介绍淞沪 *** 和福建事变,抨击 *** *** 的对日不抵抗政策。1935年7月,他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在 *** 组织“中华民族 *** 同盟”,以争取民族 *** ,推倒南京 *** *** ,建立人民 *** ,组织联合战线,武装 *** 为已任。他们还创办《大众日报》。

17、“七七事变”后,全 *** 民奋起 *** ,蔡廷锴爱国心切,赶抵南京共赴国难。但 *** 仅委以 *** 会特任参议官这一虚职。11月,蔡在南京被车撞伤,回罗定休养。1939年他先后出任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所部驻桂南、粤西。11月日军在防城、龙门等地 *** ,进攻南宁,蔡廷锴调任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从年底至翌年初,在桂南会战中,指挥桂南及广东南路各部对敌作战。7月,二十六集团军改为粤桂边区总司令部,但所辖部队皆调离,只剩些游击队,蔡成无兵司令,无法实现 *** 抱负,乃于9月辞职。以后几年,蔡以特任参议官虚职闲居桂林。1944年8月回归罗定后,与谭启秀等组织 *** 游击队,打击日军。

18、 *** 胜利后,为反对 *** 的 *** 和内战政策,蔡与李济深、何香凝、李章达等于1946年3月在广州正正式组织“中国 *** *** 促进会”,以实现 *** *** ,建立 *** 、 *** 、 *** 、幸福的新中国为目标。

19、新中国成立后,蔡廷锴当选之一、二、三届 *** 常务 *** 会 *** ,还担任中国 *** *** *** 会第二届 *** 常务 *** 、第三、四届 *** 会副 *** ,对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很大努力。抗美援朝中,他被推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会常务 *** ,并前往 *** 慰问 *** 军民。

20、1968年4月25日,蔡廷锴在北京病逝。

二、萧天石人物简介

萧天石先生(1908-1986)生于湖南邵阳县龙山乡文山村,晚年自号文山遁叟。新道学 *** 人物。先生致力于研究和发扬中华道学,竭尽了毕生的精力,被海内外赞誉为“刊万世不刊之书,传千圣不传之学”,是公认的在20世纪研究与弘扬中华道教养生学者。

*** 作品:《道海玄微》《禅宗心法》《道德经圣解》

一九○九年,一岁。生于湖南省邵阳县龙山乡文山村。

一九三○年,二十二岁。入军校。

一九三三年,二十五岁。军校毕业,随即弃武从文,创办国防半月刊与东海书店于南京。

一九三六年,二十八岁。七月,出版《世界伟人成功秘诀之分析》一书。

一九三七年,二十九岁。春,创办兴华日报。

一九三八年,三十岁。十一月,创办大江出版社,欲出版其荟萃所学之《今古楼全书》。

一九三九年,三十一岁。在成都期间,任职军校之南怀瑾时相过从。旋以袁焕仙与南怀瑾师弟之介,得识光厚老禅师。

一九四一年,三十三岁。《孙子战争理论之体系》与《大学中庸贯义》两书。

一九四二年,三十四岁。光厚传以净土禅法与天台宗法,并嘱其遍参道家名师,访求延生续命之术,先生遵行其言,因而走上发扬道家文化之路。

一九四三年,三十五岁。偕南怀瑾遍访僧道,参学北派真诀。

一九四四年,三十六岁。出任四川省灌县县长,而道教圣地青城山在其属下,逐自天师洞之李八百丈人得其南宗真传;复由易道士心莹而得尽窥藏经楼之秘籍,并携出青城 *** 及其它多种不传之钞本。

一九四八年,四十岁。任和平日报副社长。

一九四九年,四十一岁。四月底,先生渡海来台初居台北。

一九五二年,四十四岁。初创 *** 出版社。

一九五四年,四十六岁。四月,所编订之《世界名将治兵语录》出版,自序云:「本书材料之收集,前后费时虽达十余年之久,全力以赴者亦达年余。」

一九五六年,四十八岁。出版《道藏精华》之一集,以后陆续出版至第十七集,费时二十余年。

一九六一年,五十三岁。冬,为出版《 *** 丛书》数种,南君怀瑾撰「 *** 六成就法前叙」等四文为之一一引介。

一九六三年,五十五岁。十一月,出版其《道家养生学概要》一书,是书为因应读者要求、针对道藏精华丛书所作之概括介绍。

一九六五年,五十七岁。是年,其老子圣义阐微、道德经圣解初稿成。

一九六六年,五十八岁。秋后,出版禅宗丛书之《雍正御选语录》与《心灯录》,南君怀瑾撰序。

一九七四年,六十六岁。出版其《道海玄微》一书,先生自言「本书为新道学之启蒙书」。

一九七五年,六十七岁。春,所着《禅宗心法》出版。

一九七六年,六十八岁。南君怀瑾成立「老古文化公司」。

一九七九年,七十一岁。七月,先生之《道德经圣解》出版,是书自初稿之成,至今己十四年,实为专精力久之作。是年冬,《道藏精华》 *** 出齐,凡精装七十五_,或平装一○四_。

一九八六年,七十八岁。萧公在兵荒马乱的年代_集保存道书丹经,费尽心血,极其来之不易。后萧公在 *** 的故宫地下室搜索收集道书丹经三年,在空气不流通的地下室劳累过度,终脑溢血而离开人世,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事业。十二月下旬,先生仙逝。

萧天石(1909-1986)号文山_叟,湖南邵阳人氏。幼治儒业,穷研经史;长究武学,深擅韬铃;终参道佛,潜心玄妙。曾于南京、长沙、成都等地创办出版社、书店及报刊 *** ,后移居 *** 。著辑有《今古楼全书》、《孙子战争理论之体系》、《大学中庸贯义》、《世界名将治兵语录》、《道家养生学概要》、《老子圣义阐微》、《道德经圣解》、《雍正御选语录》、《心灯录》、《道海玄微》、《禅宗心法》、《道藏精华》等,主编《中国子学名著集成》百册,全书所收儒家108种、道家58种、阴阳家9种、法家6种、兵家7种、农家1种、杂家19种,总类之部共收101种,此100册书全部捐献全世界500大图书馆收藏。

三十一岁,得挚友南怀瑾及其师袁焕仙先生之介,师光厚老禅师,习净土禅法与天台宗法,又遵师言,遍参道家名师,访求延生续命之术,志求发扬道家文化。三十三岁,著《孙子战争理论之体系》、《大学中庸贯义》。三十五岁偕南怀瑾遍访僧道,曾参岷山派罗门,师礼罗春浦真人,而得 *** 夷先天道秘旨;又从二仙庵无名子道人,学得北派真诀。三十六岁出任四川灌县县长,遂自天师洞之李八百丈人得其南宗真传;复由易心莹道士而得尽窥藏经楼之秘籍,并携出青城 *** 及其他多种不传之钞本。

四十四岁创“ *** 出版社”。四十六岁,编订《世界名将治兵语录》。四十八岁出版《道藏精华》之一集,以后陆续出版至第十七集,费时二十余年。五十三岁出版《 *** 丛书》数种,商诸南怀瑾君,南氏逐撰《 *** 六成就法前叙》等四文为之一一引介。五十五岁出版其《道家养生学概要》,为近代道学划时代之巨著。五十八岁出版禅宗丛书之《雍正御选语录》与《心灯录》,劳南君怀瑾撰序。六十六岁其《道海玄微》出版,先生自言“本书为新道学之启蒙书”。六十七岁所著《禅宗心法》出版。一九七六年,南怀瑾成立“老古文化公司”。七十一岁,先生之《道德经圣解》出版,《道藏精华》亦 *** 出齐,凡精装七十五册,或平装一○四册。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下旬,先生仙逝,老友南君怀瑾特自美国亲撰挽联曰:“著伟人成功秘诀而扬名,退步学神仙,蓬岛归真君去也;在华阳锦里相识而定交,伤心失益友,重洋痛哭故人稀。”

此书乃萧天石先生早年成名之作,为必读之人生修养名著,也是中国人的成 *** 名著,包括修养学、领袖学、御人学、谋略学、处世学。其主旨是在使人能籍此而其发展潜能,开拓其伟大的事业,培养其崇高的品德,创造其无 *** 前途。本书以揭示中国文化人生修养的原理原则为经,以具有历史 *** 世界伟人成功的史实为纬;而予以综合贯通之, *** 修理之;依此原则则是对人对事与安身立命的修养典范,而且父可以之教子,兄可以之教弟,上级可以之教下级,朋友可以之互相砥砺。也是一部必须随时参究揣摩,身体力行的书,是一部由青年到老年,皆可一生受用无穷的书。全书广征博引,取材丰富,并有不少罕见的珍贵资料。全书分为:修养原理篇,领袖道术篇,御人秘诀篇,谋略原理篇,处事原理篇等五大卷。总108节,近30万字。大32开,软精装,封面200克铜卡,内文60克双胶。

萧天石不朽之名著,卷首为〈老子圣意阐微〉,中卷为附文,下卷为附参文。采用河上公81章法,每章除了注释考证81篇以外,分章“圣解”,以张其“圣意”,总计为150章圣解,圆融百家,截断众流,开千圣心传,传不传之绝学。融通三家而合百流,圆融无碍,字字皆是活法,而不死于文字章句训诂义理下也。全书百余张节,无不神来之笔,以为天地之遗文,泻尽天地:乾坤原理、宇宙原则、自然原理、循环原理、无为原理、天道原理、相对原理、玄同原理。近23万字。大32开,软精装,封面200克铜卡,内文60克双胶。

本书为萧天石先生之杰作,其穷究道藏秘典数十年,在解放前就足迹踏遍名山洞府,参访各派名师,将之所得,撰著斯编,泻前人所未知,发前人之所隐;依之不但可真正知道强身健体,养生长寿,且可探究传统养生学之彻底底蕴,明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破大家对传统养生学之迷雾,其内容多被一些道学家抄袭引用,其书之出版直可弥补中国道学养生之空白以及助学术之正本清源。全书分五大章一百多节,约22万字。大32开,软精装,封面200克铜卡,内文60克双胶。

中国文化一贯提倡内圣外王之道,标明人人皆可为尧舜,但是如何是内圣的修养,而不为富贵功名纷其心、不为贫贱威武屈其节、不为荣辱死生易其心?全书分五大章,分别为:一,内圣修养心法阐微;二,儒家圣脉内圣心法;三,道家内圣修养心法;四,道家人生修养之更高境界;五,玄宗心法要旨。约6万字。大32开,软精装,封面200克铜卡,内文60克双胶。

本书为萧天石先生不朽名著,为其二十多年发扬新道学之道集,其所述之道

家丹法,直溯羲黄老庄,融贯三家,会通百派,而独标一帜,浩瀚 *** ,莫可与京!历代言圣功言神化而至于最上乘道者,千古无第二人。

全书凡六卷,约33万字。每卷均可 *** 成书,即可作为养生书读,亦可作为哲学书与文学书读,其文字优美,立意清新,开卷有益!

大32开,软精装,封面200克铜卡,内文60克双胶。

学庸二书,承尼山之心传,宏圣学之要旨,以明明德为首务,以天命率 *** 为圣阶,以止至善为指归,而以中庸为道统;复以内圣诚正为始体,以外王治平为末用。然而汗宋以来,大多注者专在枝节上寻义理,从字句上求考证,训诂考据之争辩不休,大义微言之纷疑莫绝!本书字约4万字。大32开,软精装,封面200克铜卡,内文60克双胶。

萧天石先生半生走马,经历传奇。幼业儒,嗣后又投笔从戍,学万人敌,习纵横术,攻帝王学,事君人南面之术者久之。少时既以《世界伟人成功秘诀之分析》与《大君 *** 学》二书,名扬海内外。兵圣孙子之学,自是其最有心得之学之一,发兵学之要义,阐古今兵家之极则,此《孙子战争论》实无出其右者。本书言简意赅,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内容分为:孙子战争论释共十三篇;又附孙吴兵略问答,凡三十节原则;又附将才要略等。约12万字。大32开,软精装,封面200克铜卡,内文60克双胶。

萧天石先生兵学名著。分之一篇,战争原理十四编;第二篇,统帅原理二十七编;第三篇,用兵原理二十四编;以及附辑一,孙子考证;附辑二,名将修养八德。约9万余字。大32开,软精装,封面200克铜卡,内文60克双胶。

以学术权威盛誉四十年于海内外之萧天石先生,撰述《禅宗心法》,并指点《六祖坛经》心法,自能“独具一只眼,突破万千关!”而震撼禅林也;本书附辑:历代诸佛与历代禅师心法简辑及《禅海十珍》。字约12万。大32开,软精装,封面200克铜卡,内文60克双胶。

南怀瑾:“言当代青年修养诸书之冠”

余友萧天石先生,英姿挺拔,才气纵横,早于二十余岁,即有鉴于此,乃著《世界伟人成功秘诀之分析》一书,以为讽世而寓雅。自此书问世以后,举国上下,竞读而研习之者,遍于朝野,而著者亦因是书之作,名满宇内。旋因国变东来,隐居海隅,复秉其二三十年之经验阅历,再加修整再版二十次之原书,完成此一巨作,即可想见其内容之丰富与体验之确切矣!所论进德修业之言,虽主儒思想,亦多有出入于佛老之间,确为别有会心之处,其言人生修养与乎世道士风之高见,亦确为当代言修养诸书之冠。

萧子天石,诵遍四部之书,而旁及乎内典,沟通儒道之邮,而折中于孔子。放弥卷藏,胸罗宇宙至道,允文允武,手握将相韬略,弃庙堂而乐山林,嗜研几而事著述,今天下之黄石公也!《世界伟人成功秘诀之分析》立论准据,悉本孔老薪传,而旁搜远绍古今中外学术,圆融清湛,得未曾有,明礼达用,独步当代。由于其习静有年,定中生慧,阐发蕴奥,直入尼山苦悬之室;而发为应用,又能治儒、道、法、兵、纵横诸家于一炉,铸世间世出为一体,泄天机以拯人群,说妙法而挽浩劫,慧剑所指,魔伏万方,智囊一开,决胜千里。世有欲作天可汗及帝者师其人者乎?请合掌皈依,一诵萧子之书。

《道德经圣解》——道千古之大道,书千古之奇文

萧天石不朽之名著,其150章圣解,无不言言见谛,直澈天人;圆融百家,截断众流。“开二 *** 来,未闻之道;下二 *** 来,未下之笔”。融通三家而合百流。以之修道、养生、尽 *** 、经世、乃至于治平天下,无用不宜!以之变理阴阳、旋转乾坤、化育万物、参赞天地,皆圆融无碍,神用无穷。全书无不神来之笔,以写天地之遗文,泻千圣不传之宇宙玄机。近26万字。

《道家养生学概要》——缩全部道藏为一书,握万卷丹经于一手

萧天石之道学杰作,其穷究道藏秘典数十年,足迹踏遍名山洞府,参访各派名师,尤将其独得之密、未刊之秘籍,撰著斯编,泻前人所未泻,发前人之所未发;依之不但可强身健体,养生长寿,且可超凡入圣、明中国道家文化之博大精深。虽为道家学术概要,实揭三家之上乘密旨。书附青城不传之秘功。25万字。

《道海玄微》——上承羲黄老庄之道脉,下点百派万流之心灯

萧天石之道学巨著,为其二十多年发扬新道学之传道集,其所述之道家丹法,直溯羲黄老庄,融贯三家,独步古今,会通百派,而独标一帜,浩瀚 *** ,莫可与京!历代言圣功言神化而至最上乘大道者,千古无第二人。其所泻千圣不传之密旨,直可使人“超天地而独存”。文字优美,立意清新,开卷有益!35万字。

《人生内圣修养心法》——内圣外王之道,千圣心传之法

中国文化一贯提倡内圣外王之道,标明人人皆可为尧舜。立德、立功、立言此三不朽事业如落在道德境界、功利境界、学术境界上,举凡贤人君子、英雄豪杰、帝王将相、学人名士等能自以其所成,卓而有所立,足以鸣世者皆之,实则仍落在凡俗境界中。8万字。

《大学中庸贯义》——承尼山之心传,宏圣学之要旨

学庸二书,承尼山之心传,宏圣学之要旨,以明明德为首务,以天命率 *** 为圣阶,以止至善为指归,而以中庸为道统;复以内圣诚正为始体,以外王治平为末用。然而汉宋以来,能圆通圣意,上达人天者,实寥若晨星矣。萧天石先生,以深厚之学养,文约意精地准绳两千余年之故纸,显孔门心学与 *** 之圣意,力而贯通,为使世人知圣道与圣学乃易知易行之事,庶几可用为存心养 *** 、立身处世之圭臬,以续圣脉于万一耳!本书5万字。

《禅宗心法》——独具一只眼,突破万千关

萧天石先生,撰述《禅宗心法》,指点《六祖坛经》心法,自能“独具一只眼,突破万千关!”而震撼禅林也。14万字。

《孙子战争论》——发兵学之要义,阐兵家之极则

萧天石先生半生走马,经历传奇。幼业儒,嗣后又投笔从戍,学万人敌,习纵横术,攻帝王学,事君人南面之术者久之。少时既以《世界伟人成功秘诀之分析》与《大君 *** 学》二书,名扬海内外。兵圣孙子之学,自是其最有心得之学之一,发兵学之要义,阐古今兵家之极则,此《孙子战争论》实无出其右者。14万字。

《世界名将治兵语录》——纳百家之言,立兵法之旨

萧天石先生兵学名著,勾玄提要,采摘精华。上述两部兵学名著乃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军政两界之必备教材。10万余字。

《道藏精华》——自宋以来,空前之一部道藏精华与道家学术名著。

为当代道学权威文山_叟萧天石先生所精心审订主编,于1956年 *** *** 出版社开始出第1集,至19 *** 年已出版17集共计75册。1974年版第1册卷前有萧天石写于1973年之序曰:"特广搜海内外秘藏珍藉,以及散存名山之孤版钞本等,穷数十年之力,严为审订鉴别考证删节,取精撷华,造刊书凡六百七十五种,列为道藏精华。陆续分集出版,以广流通,而续圣脉。"1973年后,《道藏精华》仍陆续出版新集,旧集再版时有的还增加新书。故实收道书超过675种,达800余种。《道藏精华》收书以丹经和道教哲学著作为主,广录各种丛书,而且多收善本、秘本。其中书目以明《道藏》外道书为多,藏外道经又以明《道藏》后新出道经为多,同时包括近现代人及萧天石本人的著作。所收的珍本或孤本道书,甚有价值。

所录不但为万卷道藏中之精华,且尤多自明清以来未收入藏之上乘丹经与孤本佚籍,为一般学人及藏书家所罕观者,因能补道藏书之不足。其搜罗之广博、内容之精湛、版本之名贵、选刊之谨严,堪称四绝。凡所采录,无不吉光片羽、珍侔星凤,实可称为千古以来道藏精华之冠冕。查我国道藏书,为集道家道教及神仙家学术思想大成之唯一文库,其中丹道派典籍,向为绝不公开流传之秘典,以往恒万千金难得一睹。故古哲曾谓:“洞真语录三千卷,不是神仙不许看。”又谓:“元珠密语金丹注,具是人间未见书。”其名贵可知矣。凡欲深究道学之玄微、丹鼎之秘奥,及欲从事超凡入圣、超圣入神之圣功修养,却病延年、长生不老之命功 *** ,与欲探究“道家别传”之学的内容及其哲学思想 *** 者,便不可不人手一编也。本书全十七集,外集两种,共六百余种,所选录古本、孤本、钞本秘籍,共达八百余种,注释集解者,则达千余家,多与修道、哲学有关,诚堪称为空前未有千古不朽之钜编。

三、谁知道大顺(李自成)有什么名将

1、田见秀,字玉峰,李自成登基后封泽候。

2、田见秀也是李自成起兵的老兄弟,所谓老八队的人。据说此人 *** 格仁厚,信佛。李自成收尾时,受命守西安,应百姓所求不肯把存粮烧毁,资

3、富池口兵败,田见秀负重伤未死。亲兵把他从 *** 上寻回,主仆几人出家,驻锡湖南黔阳,号玉和尚。高夫人至九莲坪后,曾派人找到他。但

4、玉和尚以身体太弱为由,没有再出山。

5、玉和尚是身体不行,还是心死了?

6、刘宗敏,明末李自成农民 *** 军主将。陕西蓝田人,一说米脂人。锻工出身。

7、崇祯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农民军在陕西潼关遭明军合击,他与李自成率余众18人骑突围,隐至商洛山。次年再起。崇祯十三年助李自成

8、突围巴西、鱼腹诸山,入河南灾区,声势大振。十六年任权将军。次年,农民军兵分南、北两路,东渡黄河,直趋京师。后宗敏协助李自成率

9、北路军经大同(今属山西)、宣府(河北宣化),至北京城下。三月十七日夜,指挥北路的农民军攻占外城。十九日,攻克京城。崇祯于煤山

10、李自成进北京后,实施“助饷”政策,设立“比饷镇抚司”,以刘宗敏、李过主之。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

11、,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甲申核真略》)。

12、5月17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召集军事会议,拟派大将刘宗敏出兵山海关。刘竟顶撞说,大家都是做贼的,凭什么你在京城享受,让我去前线卖命

13、?李自成无奈,只好率队亲征。刘宗敏不好再推托,随李自成讨吴三桂。

14、5月26日,大顺军向山海关猛攻,吴三桂拼死抗拒。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山海关,攻入京城,农民军 *** 撤退。清顺治二年(1 *** 5),他在通山(

15、今属湖北)作战中被清军俘获杀害。

16、李岩,又名李信,河南杞县人。在历史上李岩与红娘子之事仍 *** 证。

17、李岩是杞县富户之子,杞县连年灾荒,李岩开自家粮仓赈灾。崇祯13年,李自成轻骑走河南,李岩在堂弟李牟的介绍下投靠李自成。

18、李岩入伙后,就劝李自成“尊贤礼士,除暴恤民”,行均田免赋,编童谣处传唱:“吃 *** ,穿 *** ,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19、此时河南饥民如大旱之望云霓,“惟恐自成不至”,“从自成者数万”,一时士气大振,所向披糜。

20、崇祯17年,李自成破北京后,刘宗敏、牛金星等陶醉于胜利之际,将士耽于享乐、沈湎酒色。李岩曾进谏四件事:一是李自成退居公厂,待清

21、理六宫后由百官迎进大内;二是追脏宜分三等;三是各营兵马不得借居民宅,严肃军纪;四是宜早登极(郭沬若《甲申三百六十年祭》),其

22、中提出严肃军纪和招抚吴襄、吴三桂父子重要建议,闯王置之不理,刘宗敏甚至强掳陈圆圆,逼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23、后李自成与吴三桂决战于一片石,败于多尔衮之铁骑下,终走西安。逃亡途中,大顺朝丞相牛金星诬陷李岩回河南是要 *** 称王。崇祯17年李

24、岩惨遭冤杀,史载“令金星与岩饮,杀之”,军师宋献策不辞而别。次年,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而亡。

25、贺锦(?~1651),县内四家村人。明末农民 *** 军将领。闯王李自成部下的制将军。“贺锦洗甘州,保护万家巷”流传至今。

26、贺锦年轻时嗜好赌钱,喜弄枪棒,破败了家产,被本家兄弟驱逐,流落在甘州(张掖)街头乞食,因他壮年行乞,人们都认为他好吃懒做,

27、又加他 *** ,甘州人很讨厌他,远远看到他来就闭门躲开了。有的还骂些难听的话,甚至放出恶狗去咬他。贺锦很难讨要上东西,就萌生

28、了有朝一日要杀尽甘州人的意念。甘州长寿街万家巷有个姓万的 *** 婆,寡居无子,乐善好施,一天看到贺锦连日不得食,又感伤寒,连病带

29、饿,晕倒在巷口,不觉动了恻隐之心,就把贺锦扶到灶房里,端出半锅冷米汤,未及生火,贺锦夺锅豪餐而下,出了一身冷汗,伤寒因之痊愈

30、。贺锦将养数日,万 *** 资助衣服、盘缠、吃粮,劝他到别处谋生。贺锦对她很是感激。后来陕甘大旱,贺锦随流民 *** 。不久,聚众数千人

31、,自为一部,号称左金王,荥阳大会时,名列十三家之一。会后贺锦驰骋中原,流动作战,成了“革左五营’’的骁将之一。崇祯十五年(1 *** 2

32、年)与李自成联合,任制将军。崇祯十六年(1 *** 3年)李自成攻占西安后,为减少后顾之忧,派贺锦率20余万大军西征。他在西 *** 中,各路官兵

33、慑于李闯王的声威,望风归降,很快攻取兰州、庄浪(永登)、凉州(武威)、山丹等军事重镇。洪水营抚标中军哈维新据城固守,战死。继而进

34、逼甘州。甘州巡抚都御史林日瑞,总兵官马犷,副将郭天吉带领军民抵抗,贺锦轮番攻打,月余不下。当时正值数九寒天,适逢大风雪,雪拥

35、城根。贺锦联系内应,乘夜在城墙下堆雪成坎、踏雪登城,挥军呼啸而上,崇祯十六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攻进了甘州城。入城后,尽行屠

36、杀林、马、郭等官绅及其家属,城中军民死伤4.7万人之多(《明史》夸张不实),唯长寿街因万家巷万 *** 对贺锦的周济之恩,才幸免于难,

37、独得保全。永历五年(1651年),从一功由黔入蜀,为孙可望阻击,战死。

38、李自成 *** 失败后,四家村贺家,为免遭株连,将姓“贺”改为姓“郝”。

39、 *** 守素,坊镇乡灵泉村人,生卒年不详。父母早亡,20岁左右辍学。农闲赶毛驴往返于陕北贬盐。

40、一次,驴、盐被盐吏没收,身遭拘押数日,返乡不成,自投李自成义军“老八队”。屡建战功,升至“威武将军”,封“载侯”,镇守兰州。

41、闯王失败后,与李过、高一功等率部由西北南下,随高夫人归明抗清。直到清康熙二、三年(1663—16 *** )间,南明降清,武帝失败后, *** 守

42、素同刘宗敏、郝摇旗(后名郝永忠)、刘体仁等在川、鄂、陕交界处继续抗清。后在湖北郧阳、房山的武当山以西至陕西镇安、山阳边界潜伏

43、落户,人称“十三家”。灵泉村后巷南边中间分支祠堂有自成大顺 *** 所赐“开国元戎”匾,挂于门首(今已不存)。

44、牛金星(约1595-1652),字聚明(一说字启东),原籍河南宝丰县石桥乡大牛庄。自小天资聪颖,满腹文才,常抱经邦济世之志,二十余岁

45、中秀才,天启七年(627年)中举人(明朝嘉靖举人)。约崇祯十年(1637年),因与王姓亲戚起衅被诬陷以抗税革去举人,充军卢氏当差服役

46、崇祯十三年(1 *** 0年)冬,李自成率农民 *** 军抵达豫陕边境,因仰慕牛金星高才,就千方百计寻找他,开导他认清形势,共图大业。牛金

47、星最终下定决心,带领全家老少加入了 *** 军。

48、牛金星参加义军,向李自成建议:“可刑杀,赐饥民,收人心”,他的博才多学,精于计谋,很快得到李自成的尝识和重用,成为义军的一

49、名重要谋士。按照牛金星等人主张的北进计划, *** 军于1 *** 1年正月,一举攻克军事重镇洛阳,活抓了福王朱常洵,并火烧福王府,散发了王

长寿之乡名将介绍(中国第一长寿之乡)-第1张图片-

50、府大量金钱与粮食,使广大饥民得到赈济。义军占领襄阳后,改为襄京,金星为之建政设官。同年十月,义军“据河洛”之势已定,金星同众

51、谋士设定“取天下”的战略战术。崇祯十七年(1 *** 4年)正月,自成入陕,以西安为西京,国号大顺。这时,金星为天佑阁大学士(丞相)。

52、帮助自成建政设宫,筹划进军北京。1 *** 4年3月19日,农民 *** 军打进北京,李自成在牛金星、刘宗敏等文武官员陪同下,从大明门进皇城,行

53、至“承天之门”(今 *** )时,李自成对“承天之门”四字匾额 *** 一箭说:“如能 *** 天下,则一箭射中四字中心。”据说一箭射出,射中

54、“天”字下稍偏一点,未能正中。牛金星贺道:“ *** 下,当中分天下。”李自成投弓大笑。3月29日,义军占领北京,崇祯自溢,明朝灭亡。

55、进京后,金星整日忙于筹备登基大典,建 *** ,设科举,迎来拜往,未能对时局作出正确决策,以致清军入关,自成阻击失败。4月29日,李自

56、成在清军先头部队已进入北京近郊时,匆匆在武英殿举行即位大典,由已授为天佑阁大学士的牛金星代行祭天礼。4月30日,义军 *** 撤出北京

57、。退兵路上,自成杀李岩,更导致将士离心,在清军追击下,节节失利。清顺治二年(1 *** 5年)夏,李自成从西安退至湖北,死于通山县九宫

58、山。义军败后,金星藏在降清后任湖广黄州知府的儿子牛佺的官署中。

59、约在顺治九年(1652年)金星病危,嘱佺曰:“负弥缝之巧,得不膏荆棘,可幸。要,不可恃之,吾死,必葬香山之阳,闭之教子勿再出”

60、。佺遵嘱,葬金星于香山之阳,即致仕旋里。

61、袁承志(?-1651年)明末家民 *** 首领,辽东巡抚袁崇焕之子,崇祯三年(1130年)崇焕被冤杀於京师,其为崇焕部将左辅救出。投王嘉胤。

62、四年四月王死,代领其众。至八年(1635年),有众数万,为“十三家”首领之一。崇祯十一年, *** 军普遍受挫,多受抚降明。他与贺一龙

63、、马守应、刘希尧、贺锦等转战至英、霍山区,坚持斗争,号“左革五营”。十四年与张献忠联合。十五年,李自成 *** 军席卷河南地。又率

*** 、部附自成。大顺 *** 建立,受封制将军。顺治二年(1 *** 5年)与李锦、高一功等入湖南,联合南明永历帝共同抗清,因受南明朝廷排挤、歧视

65、。随高一功退入广西。八年,由黔入蜀途中,遭孙可望阻击,牺牲。

66、袁宗第,字汉举,是李自成部下主要将领。以李氏主要人马来自陕西绥德、米脂一带看,此人肯定是那一方人氏。

67、袁宗第手持钢鞭跨下骏马,是南原突围十八骑之一。后来商洛养兵的主力。这条汉子生龙活虎, *** 格鲜明。

68、袁宗第后他绵候,再以后,袁宗第成了夔东十三家军的一支,似乎与李来亨结盟而不受其统辖。16 *** 年李来亨阖家 *** ,他在此前几个月败亡

69、南原突围时,宗第二十九岁。那么他最终败亡时应五十五岁。

70、李过就是李自成的亲侄儿李锦,李自成牺牲后,他的部下一致推选他的侄子李过做首领,改名李锦,继续和清军进行斗争,李自成死后大顺军余部陷

71、于 *** ,各部分别在刘体纯、郝摇旗、李锦、高一功带领下,向长江以南转移。清朝多次招降,都被拒绝。他们向唐王 *** 表示愿意共同抗清

72、。唐王在福州听说,大为振奋,命何腾蛟督师湖广,坐镇刘体纯、郝摇旗营,堵胤锡总制李锦、高一功军。李锦赐名赤心,高一功赐名必正,

73、晋封侯爵,挂 *** 将军印。他们的 *** 赐名忠贞营,李自成夫人高氏(在高一功军中)封为贞义夫人。郝摇旗赐名永忠,授援剿左将军。何腾

74、蛟将农民军整编为13镇,组成10余万人的抗清大军。

75、大顺军联明杭清后,湖广的抗清力量骤然增加,很快便掀起了南明杭清运动的之一次 *** 。

76、顺治二年冬,忠贞营战败之后退入广西。忠贞营退入广西后,水土不服,疫病流行,李锦等人相继去世,部队严重减员,加上内部矛盾和永历

77、小朝廷 *** 争的影响,内部发生了 *** 。高一功等失望之余,离开了永历小朝廷,回到夔东地区,自谋发展。

78、高一功,明末陕西米脂人。李自成妻弟。崇祯十六年(1 *** 3)任大顺军襄阳卫左威武将军。撤出北京后,与李过在陕北抗击清军。顺治二年

79、(1 *** 5)李自成遇害,随李过与堵胤锡议和,联明抗清,南明授御营前部右军,挂 *** 将军印,封列侯,赐名必正。永历三年(1 *** 9),李过

80、病死,他统领其军,率部由庆远(今广西宜山)往贵州转移,途中遭孙可望袭击阵亡。

81、宋献策(?——1 *** 5),永城人。他苦读书,学识渊博,尤精通“术数”,以“术士”为生,长期云游四方,为人占卜吉凶祸福。

82、明崇帧十四年(1 *** 1年)四月,宋献策由宝丰举人牛金星推荐,到李自成农民军中。他出谋献策,才智非凡,深受李自成的敬重,凡战役战斗计划必先向他征求意见。一次,宋向李说:“流入顺河干,陷于十八滩,若要上云天,起自雁门关。将军开始 *** 就是马上称王,定国号为闯,已经验证了这种说法。现在按‘起自雁门关’一语,将军 *** 就是从现在开始啊!”李自成闻之大喜,拜他为军师。宋精于奇门遁甲及图谶等术,李自成信若神灵。宋根据明王朝 *** *** ,即借术数指出其“国运将终”。为了更快地建立农民 *** ,树立李自成的威望,他又提出“十八孩儿当 *** 器”的口号。此一口号的提出和宣传,对于动员争取群众,鼓舞农民士气,孤立明王朝统

83、崇祯十四年十一月,农民军攻取南阳。李自成依宋献策计,采取迂回战术,使明将杨文岳疲于奔命。崇祯十七年(1 *** 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 *** 。宋献策助李自成商定谋略,设官守土,除暴安良,被封为“开国大军师”。二月,李自成挥师东渡黄河,进军北京,所向无敌,月余兵临城下。此时,宋献策向李自成奉献谶语:“孩儿军师孩儿兵,孩儿攻 *** 教赢,只消出了孩儿阵,孩儿夺取北京城。”李自成遂点强壮童子5000人,发械参加攻城。城周围云梯林立,孩儿兵手持短刀,如同猿猴四面登城,锐不可挡,守城官兵惊慌失措。

84、进入北京后,牛金星、刘宗敏等陶醉于暂时的胜利之中。牛金星不听宋献策的规劝,大批任用降官。刘宗敏对降官实行酷刑拷烙的追赃政策。宋又借天象示警上疏李自成说:“天象惨烈,日色无光,亟应停刑。”李自成采纳了他的建议,得宽赦者1000余人。

85、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吴三桂 *** 清兵人关,农民军失败。李自成撤离北京向西安进发,一败于定州,再败于真定,损兵折将,将士离心。李自成死后,宋献策和刘宗敏等农民军领袖继续战斗,行至湖北九宫山,宋被清军俘杀。

86、李来亨(?~16 *** ),中国清初抗清农民军将领。陕北人。少年时即参加李自成农民军,被李自成侄李过收为养子。顺治二年(1 *** 5)李自成牺牲后,李来亨跟随李过、高一功等大顺军主将联明抗清,转战于湖南、湖北、广西、贵州等省。李、高相继殉难后,李来亨毅然摆脱南明永历 *** 的羁绊,率领数万部众自贵州进入川、鄂边境,同先期到达的郝摇旗、刘体纯部会师,并联合当地其他反清武装,组成了夔东十三家军。李来亨选定湖北省兴山县的茅麓山作基地,屯耕山田自给,十三家军很快扩大到几十万人,成为当时主要的抗清力量之一。十五年,十三家军在李来亨、刘体纯带领下,两次 *** 重庆,有力地支援了李定国大西军的抗清斗争。康熙元年(1662),清廷调集三路大军, *** 夔东十三家军。李来亨等指挥将士奋勇作战,屡败清军。此时,各地抗清武装先后失败,郝摇旗、刘体纯、袁宗第等先后阵亡。李来亨孤立无援,只能据守险峻的茅麓山。康熙三年八月,清军利用叛徒引路,乘雾从后山偷袭,由于力竭矢尽,李来亨举家 *** ,十三家军覆没。

87、郝摇旗(?——16 *** )原名郝永忠,因枭悍,举旗冲锋,又称其绰号为郝摇旗。有一次农民军在作战中情况十分不利,在官军的猛攻下死伤惨重,阵地已经开始动摇。郝摇旗从高迎祥身边掌旗官的手里夺过来“闯”字大旗,在马上不住地摇着大旗,狂呼着向官军的阵里冲去。那些正惊慌动摇的农民军将士一看见“闯”字大旗向前冲去,都跟在后边狂呼着向前冲杀,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伟大力量。转眼之间, *** 的局面完全扭转,把官军杀得落花流水。从此以后,大家给他起个绰号叫郝摇旗。

88、他不是李自成的嫡系将领,而是高迎祥亲手提拔起来的一员 *** 。郝摇旗空有一身绝世武功,却始终不被李自成重任,他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好酒贪杯,因此而酿成过大错,而且在李自成的义军被困潼关南原时,面临全军覆没的险恶关头,为了轻装突围,竟横心拔剑,追杀爱妻牛氏。上演了一出《郝摇旗杀妻》的故事,因此李自成和高夫人一直都不喜欢郝摇旗。一直到李自成死了以后,郝摇旗才熬出了头,他和一只虎李过是大顺军后期最重要的将领。郝摇旗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在军中受歧视,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与清军交战于天池寨,不敌被俘,被押解到巫山县城,后奉清廷旨意于16 *** 年(康熙三年)十月十二日在该地杀害。

*** 、顾君恩(?~1 *** 5):明末李自成 *** 军将领,湖北钟祥人,多谋略,为李自成谋士。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新顺 *** 后,他主张先取陕西作基地,再略定三边,经山西攻取北京,被李自成采纳。崇祯17年(1 *** 4),李自成攻入北京后,顾君恩被任为吏 *** 侍郎,文谕院院长。1 *** 5年被李自成杀害。

关于长寿之乡名将介绍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标签: 长寿 名将 中国 介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