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长汀 之乡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长汀县简介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长汀 之乡和长汀县简介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长汀古城在长汀的县城还是在长汀的哪个乡镇
这位朋友注意了,我们长汀就有一个乡镇叫古城的。很多之一次来长汀的游客一问长汀古城在哪,之一反映的就是以为要到古城镇去,这是一个误解。其实你们所说的长汀古城,就是长汀县城。因为长汀(汀州府)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唐代至今。
二、福建龙岩 *** 汀县有几个镇和乡
【行政区划】1998年,汀州镇新设商业城居委会;大同镇新设黄麻畲村委会;河田镇新设黄坑村委会。年底,长汀县辖11个镇、7个乡,9个居委会、290村委会。
汀州镇:驻水东街,辖9个居委会(西门街、南门街、五通街、水东街、营背街、西内街、中心坝、东门街、商业城)。
馆前镇:驻汀东,辖14个村(汀东、复兴、赤坑、马坪、严坊、陈莲、东庄、义家、南材、珊坑、黄湖、云丰、小洋、坪埔)。
河田镇:驻中街,辖31个村(上街、中街、下街、南塘、窑下、朱溪、游坊、芦竹、车寮、 *** 、迳背、南冇、蔡坊、上修坊、根溪、中坊、马坑、伯湖、罗地、露湖、下修坊、明光、松林、晨光、寒坊、红中、半坑、南山下、余地、潘屋、黄坑)。
大同镇:驻东关营,辖30个村(师福、高坑、黄屋、荣丰、翠峰、东埔、东街、计升、李岭、红卫、草坪、红湖、印黄、天邻、东关、南里、南寨、新庄、罗坊、红星、新民、七里、利星、光明、建明、新峰、郑坊、七古、镇平、黄麻畲)
古城镇:驻古城,辖17个村(中都、古城、井头、元坑、苦竹、长塅、下增、溜下、黄泥坪、青山、梁坑、马头山、南岩、杨梅溪、元口、黄陂、丁黄)。
新桥镇:驻新桥,辖20个村(三坑口、潭复、石人、江坊、余陂、叶屋、 *** 、新桥、茜陂、岗头、任屋、牛岗、湖口、石槽、廖家、罗坑、樟树下、新店、李家、刘坊)。
童坊镇:驻后龙山,辖24个村(赖屋、青潭、童坊、胡岭、长坝、新畲、林田、横坑、别哩、举林、举河、双桥、下坑、肖岭、马罗、大埔、彭坊、红明、龙坊、葛坪、长春、黄坊、禾生、刘陈)。
南山镇:驻南山,辖21个村(大坪、南田迳、南山、严婆田、大田、大坑、谢屋、洋背、朱坊、廖坊、连屋岗、邓坊、桥下、黄家庄、蔡屋、中复、长窠头、官坊、五抗、塘背、杨谢)。
濯田镇:驻街上,辖40个村(街上、坝尾、中坊、上庙、下洋、巷头、山田、龙田、横田、安仁、李湖、长高、丰口、左拔、升平、水头、羊赤、寨头、莲湖、陈屋、路潭、南安、永巫、梅迳、长兰、美西、园当、塍背、湖头、段上、河东、长巫、刘坊、刘坑头、美溪、水口、同睦、东山、上塘、刘坑)
四都镇:驻同仁,辖18个村(楼子坝、荣坑、溪口、上蕉、渔溪、新华、红都、同仁、圭田、坪埔、羊牯岭、汤屋、红寮、上湖、小金、琉璃、下坪、谢坊)。
涂坊镇:驻涂坊,辖15个村(迳口、马屋、赖坊、涂坊、红坊、溪源、河甫、慈坑、邱坑、洋坑、罗屋岗、元坑、中华、吴坑、扁岭)。
三洲乡:驻三洲,辖8个村(小潭、曾坊、丘坊、兰坊、三洲、小溪头、桐坝、戴坊)。
策武乡:驻策田,辖14个村(策田、策星、林田、当坑、高田、红江、德联、陈坊、河梁、李城、李田、南坑、南溪、黄馆)。
铁长乡:驻铁长,辖4个村(铁长、芦地、张地、洋坊)。
庵杰乡:驻庵杰,辖5个村(庵杰、涵前、上赤、黄坑、长科)。
宣成乡:驻寨背,辖8个村(长桥、畲心、寨背、下畲、兰田、泮溪、溪源、中畲)。
红山乡:驻腊口,辖11个村(腊溪、中坪、苏竹、元岭、童上、红冇、苏陂、山阳、山车、赤土、上坪)
羊牯乡:驻羊牯,辖10个村(羊牯、对畔、吉坑、罗坑头、白头、官坑、余家地、周家地、百坪、百丈)。
2000年,策武乡 *** 驻地从策田村迁移到德连村。2000年底,长汀县辖11镇7乡:汀州镇、馆前镇、河田镇、大同镇、古城镇、新桥镇、童坊镇、南山镇、濯田镇、四都镇、涂坊镇、三州乡、策武乡、铁长乡、庵杰乡、宣成乡、红山乡、羊牯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03121人,其中:汀州镇 55780大同镇 47178古城镇 14215新桥镇 23444馆前镇 14009童坊镇 22719河田镇 50 *** 6南山镇 31903濯田镇 39803四都镇 13865涂坊镇 20694策武乡 21608铁长乡 4708庵杰乡 7203三洲乡 10 *** 6宣成乡 9070红山乡 7841人、羊牯乡 7509人
2003年,长汀县辖11个镇、7个乡:汀州镇、馆前镇、河田镇、大同镇、古城镇、新桥镇、童坊镇、南山镇、濯田镇、四都镇、涂坊镇、三洲乡、策武乡、铁长乡、庵杰乡、宣成乡、红山乡、羊牯乡。2003年末,户籍人口49.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01万人。
2005年,长汀县辖11个镇、7个乡:汀州镇、馆前镇、河田镇、大同镇、古城镇、新桥镇、童坊镇、南山镇、濯田镇、四都镇、涂坊镇、三洲乡、策武乡、铁长乡、庵杰乡、宣成乡、红山乡、羊牯乡
三、长汀县有几个乡镇
截止2019年数据,长汀县辖13个镇、5个乡:汀州镇、馆前镇、河田镇、大同镇、策武镇、古城镇、新桥镇、童坊镇、南山镇、濯田镇、四都镇、涂坊镇、三洲镇、铁长乡、庵杰乡、宣成乡、红山乡、羊牯乡。
长汀县,简称“汀”,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麓,南邻广东、西接江西;自古为闽、粤、赣三省边陲要冲,被誉为“福建省西大门”。
201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0.2万人,与上年持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4%,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县总人口55.14万人。
四、长汀县那个乡镇人口最多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03121人,其中:汀州镇 55780、大同镇 47178、古城镇 14215、新桥镇 23444、馆前镇 14009、童坊镇 22719、河田镇 50 *** 6、南山镇 31903、濯田镇 39803、四都镇 13865、涂坊镇 20694、策武镇 21608、铁长乡 4708、庵杰乡 7203、三洲乡 10 *** 6、宣成乡 9070、红山乡 7841人、羊牯乡 7509人。有蒙古族、 *** 、藏族、 *** 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 *** 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 *** 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1998年,汀州镇新设商业城居委会;大同镇新设黄麻畲村委会;河田镇新设黄坑村委会。年底,长汀县辖13个镇、5个乡,9个居委会、290村委会。
2003年之后,长汀县辖13个镇、5个乡:汀州镇、馆前镇、河田镇、大同镇、策武镇、古城镇、新桥镇、童坊镇、南山镇、濯田镇、四都镇、涂坊镇、三洲镇、铁长乡、庵杰乡、宣成乡、红山乡、羊牯乡。
五、历史文化名城长汀
长汀县(汀州府长汀县)简称“汀”,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麓,南邻广东、西接江西;自古为闽、粤、赣三省边陲要冲,被誉为“福建省西大门”。
长汀,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置汀州,成为福建五大州之一。自盛唐以来的一千多年里,长汀一直为州、郡、路、府治所在地,是闽西的 *** 、经济、文化中心。
汀州为福建省七闽地、八闽府之一,是客家人聚居的之一座府治城市,被誉为客家首府、中国 *** 圣地之一和著名的唐宋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中国烹饪协会颂布的之一个中国客家菜之乡(2004年)、福建美食名城, *** 西岸经济区西部名城。
长汀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与湖南凤凰一起被国际友人 *** ·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城之一”。2012年获“中国十大更具人文底蕴古城古镇”称号。
长汀是历史上客家人聚居更具有 *** *** 的城市,绕城而过的汀江被喻为客家人的母亲河。客家人以坚韧、开拓、革新的精神创建了汀州,带来汀州的繁荣和发展,以后又发展到广东梅州,并扩展到东南亚和世界各地。
汀州成为中国客家的大本营和客家的首府。汀州古城深深地烙上了客家的印痕,洋溢着客家人吃苦耐劳、奋斗不止、开拓革新的气息。
悠久的历史给长汀留下蜚声中外的客家文化:至今,长汀还保留了独具魅力的、有客家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客家服饰文化、客家建筑文化、客家饮食文化、客家 *** 文化和浓郁的客家风土人情。客家山歌、客家美食、客家传统花灯、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船灯、马灯、龙灯、十番、鼓吹、台阁、花鼓等构成长汀客家传统艺术文化的宝库。
2008年1月长汀被评为“中国文化旅游大县”。每年都有大量海内外客家乡亲返汀寻根谒祖,每年秋天举行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
据统计, *** 至少有六十多个常见姓氏的三百多万人口源于汀州, *** 有两百多万客家人传自汀州,明末辅佐郑成功 *** 的重要将领刘国轩是汀州人,清代画坛巨匠上官周是汀州人, *** 的祖先曾在汀州定居,著名爱国人士江庸的祖籍地也在汀州,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写道“五百年前,我的祖先是福建汀州人”。
汀的传统文化由于中原文化的播衍输入,历代外来文化的渗透以及与本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长汀客家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长汀为全国著名的 *** 老区,是红军故乡、红色土地、红旗不倒的地方。长汀具有光荣的 *** 传统。第二次国内 *** 战争时期,长汀是 *** 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 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红色小上海”。
*** 、 *** 、 *** 、 *** 等老一辈 *** 家在长汀从事过伟大的 *** 实践。 *** 的早期 *** *** 、何叔衡在长汀就义。第二次国内 *** 战争时期,长汀2万多名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涌现出了老将军13名,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1932年,之一个福建省苏维埃 *** 、 *** 福建省委、福建 *** 等机构在长汀成立,长汀成为福建 *** 运动的 *** 、军事中心。全县有全国重点保护的 *** 遗址7处,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省级 *** 建筑物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
长汀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诙谐有趣,语言流畅, *** 格明朗。神话传说故事主要有《河龙布雨》、《牛的传说》、《水 *** 朋友》等;人物故事主要有《解晋的故事》、《定光伏虎故事》、《胡瞎哩的传说》、《九斗冇的故事》等。
地方故事主要有《水漫天一楼》、《钱财与人意》、《太平军在汀州》等;寓言笑话主要有《人为财死》、《三个傻哥》等; *** 故事主要有《毛 *** 的故事》、《老伙夫》、《商人不是敌探》、《枪的故事》等。
长汀民间歌谣品种繁多,内容丰富,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长汀客家语言色彩和风格。主要有长篇叙事歌《赵玉林与梁四珍》、《孟姜女》等;中短歌有《手提灯笼送郎归》、《十二月长工》、《苦情歌》、《怨娘歌》、《长工苦》、《讲了要恋就要恋》等,以及大量的 *** 歌谣。
长汀民间谚语大致可分为外来谚语和本地谚语两类。外来谚语大多与各地通用。本地谚语是长汀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经世代流传下来的,具有典型的长汀地方文化特点。
长汀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主要有舞龙灯、踩船灯、高跷、抬阁、打花鼓、花灯、角子灯、十番、长锣鼓、公嫲吹、南词北调、客家山歌、汉剧、楚剧、采茶剧、木偶戏、民间剪纸、根雕、竹编、铁画等。这些民间艺术秉承中原汉族遗风,融合地方色彩,形成特有风格,深受客家人的喜爱。
客家山歌是长汀最广泛流行的民间音乐,是汀州客家文化艺术的结晶。它既融和了粤东、赣南等地山歌的特点,又富于闽西特有的风格,歌词明白晓畅,朴实无华,大多采用比兴手法。
客家山歌,用客家方言对唱,在山野田园间一唱一和、一问一答,或抒情、悠扬、 *** ,回味无穷,或叙事、高吭、激越,一泄无遗。爱情是客家山歌永恒的主题,但情歌不是客家山歌的全部,劳动、历史、传说、儿歌、童谣等等都是山歌表达的对象。
公嫲吹是一首著名的长汀民间器乐曲。它是以演奏乐器中其中二件乐器“公吹”和“嫲吹”命名的。乐器形似唢呐,但比唢呐长三倍左右。“公吹”音色低沉,浑厚,音域宽广;“嫲吹”音色柔和,圆润,清亮。
“公吹”和“嫲吹”之间的关系是纯五度的复调关系。演奏中以“公吹”和“嫲吹”为主要乐器,配以二胡、扬琴、三弦、中胡、大堂鼓、大堂锣、小锣、闹钹等乐器。
“公嫲吹”曲调扣人心弦,振憾人心。时而旋律舒展优扬,似一对老夫妻在回忆过去的美好岁月;时而交替吹奏,互问互答,象这对老夫妻在倾诉各自的心声;时而缓慢低沉,缓缓吹来,象这对老夫妻在抚摸自己的白发,叹息岁月的无情;突然乐器齐鸣,震人魂魄,分明是相依相伴几十年的亲人突然去世后悲愤交加、撕心裂肺的哭声;转而呜咽声声……
“公嫲吹”的作者和创作年代无从查考,由民间艺人历代相传保留下来。“公嫲吹”的曲调内涵及吹奏水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1985年由长汀民间艺人赴省演奏,被评为优秀节目。
长汀客家人的 *** *** ,主要是 *** 、道教、 *** 教、 *** 教4种,而大多数客家人 *** *** 。
*** 传入长汀有千余年历史。之一座佛寺开元寺创于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907年—公元960年(五代时)为长汀 *** 鼎盛时期,北宋时先后有两名高僧伏虎和定光来汀传教。
定光、伏虎圆寂后,僧众尊崇为 *** ,与观音合称“三太祖师”,信徒遍布汀州各县,后传至 *** ,今彰化有定光图佛庙,淡水有鄞山寺,均由汀州 *** 创建。长汀近百年来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农历九月十四日为迎送定光、伏虎的会期,颇为隆重。
1937年汀人本湛和尚创建八宝山峻峰寺,剃度40余名僧尼,接收500余名在家 *** ,闽西各县僧尼多属本湛徒嗣。截止2009年7月,全县有寺庙100多座。
道教传入始于唐代,在唐宋两代颇为盛行,清初顿衰,到清末县内已无正式出家道士。截止2009年7月,仅有少数民间道士活动。
*** 教两次传入长汀。首次为明末崇祯年间,活动10年后停顿。第二次于清光绪年间传入,一直延续,截止2009年7月,存教堂1座。
*** 教于清光绪年间传入,至2009年已有90多年历史。1941—1945年教会最盛。截止2009年7月,存教堂1座。
此外,长汀还有许多民间 *** ,大约可分为四类:一是自然神,二是英雄神,三是 *** 神,四是家族神。汀城东门外的汀州天后宫,初建何时未详,公元1825年(清道光五年)重建,殿宇巍峨规模宏大,在海外颇有影响。
长汀的传统民居建筑是客家建筑文化的另一特色,它继承了中原的宗族府第式的建筑风格,沿中轴线两边展开,层层递进,前后左右对称,布局严谨。
这种民居规模大的可容纳一个家族几十户人居住。有的前设门楼,后有闺阁绣花楼,并建有“美人靠”弧形栏座椅,典雅别致。这类客家民居建筑,以长汀围屋最为典型,它和客家土楼一样,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家族城寨”。
长汀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唐代名宦陈剑,鲁国侯邹应龙,宋代罗彧、罗烈、宋慈,元代罗良,明代马驯、郝凤升,清代黎士弘、刘国轩、上官周、黄仪臣、杨澜、刘家驹、康咏等,都是汀人熟知的历史名人。
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涌现了张赤男、罗化成、 *** 、杨成武、傅连暲、童小鹏等许多 *** *** 的忠诚战士。中国 *** 早期 *** *** 、何叔衡英勇牺牲在长汀。
1995年,长汀县博物馆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设有“汀州客家博物馆陈列展览”、“长汀 *** 历史陈列”、“ *** 被囚处”、“汀州试院旧址”和唐代古柏等参观游览内容。
汀州客家博物馆整个展馆占地700平方米,共分四个展室,展览分为五个部份,之一部份“享誉中华的客家首府”;第二部份“灿烂缤纷的人文景观”;“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世界客属一家亲”;“崛起奋进的长汀”。
汀州试院始建于宋代,庭院式结构,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由门楼、空坪、大堂、后厅、厢房和数幢平房相接组成。该址宋代为汀州禁军署地,元代为汀州卫署址,明、清两代辟为试院,是汀属八县八邑科举应试秀才的场所。清代著名大学者、《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曾来汀主考下榻于此。
院内两棵珍稀罕见的唐代双柏,参天繁茂,蔚为奇观。汀州试院,设有《汀州客家历史陈列》、《福建苏区首府—长汀 *** 历史陈列》、《 *** 光辉业绩陈列》等固定陈列,还适时举办各种专题展览。
客家人创建了汀州,也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走进长汀,只要留意一下这里的建筑、饮食、民风,就不难感受以它独特的魅力。
云骧阁,是典型的南方古代楼阁建筑。它建于唐大历年间,集奇山、碧水、古木、桥梁、楼阁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当时汀州先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艺术。
类似这样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在长汀几乎抬眼就见,随处可及。唐、宋、明、清的古城门,气势恢宏的文庙,雕梁画栋的天后宫,金碧辉煌的庙宇,奇特的双阴塔,唐宋古街区。
始建于唐大历四年,至明清时期,汀州古城墙总长为5000多米,设有12个城门,“枕山临溪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及“佛挂珠”的独特格局。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
现在保存完好的城墙近3000米,将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一起。1996年汀州城墙被列为第四批省级文保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墙已有1200多年历史,始建于唐大历四年。保留下来的城墙将古城门朝天门、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一起,全长一千五百多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储门又名三元阁,建于唐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墙基础由花岗石所砌筑,青砖斗拱,三重递进,总长8.55米,拱门高3.4米,遗有唐代八角复盆式础柱。
双阴塔是唐代古井“八卦龙泉”和宋代古井“学府阴塔”的合称。与地面的塔正好相反,倒置于地底,故称“阴塔”,是中国罕见的古井。1984年12月16日和12月19日,《人民日报》两次发出新华社记者专稿,报道长汀文物工作者发现“双阴塔”。 *** 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骧阁建于唐大历年间,是座典型的南方古代楼阁建筑。它集奇山、碧水、古木、桥梁、楼阁于一体,具有中国园林建筑的鲜明特征,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云骧风月”。1 *** 9年3月, *** 亲手缔造的 *** 苏区之一个县级红色 *** ——长汀县 *** *** 会机关设在这里。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卧龙山位于城区,坐落城北,所以又叫北山。因“四面平田,一山突起,不与群峰相属,如龙盘屈而卧,中分九支,故名卧龙”。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龙山白云”。
卧龙山巅的北极楼、金沙寺建于宋代,楼内还保存“雄镇闽西”四字大匾额。 *** 公布北极楼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汀州府文庙建于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占地1550平方米。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明间为龙凤藻井,次间为井口天花,屋顶为桔黄琉璃瓦封盖,地面铺方形青砖。
汀州天后宫始建于宋代,供奉护海女神 *** 神像。前后殿檐两侧为石雕龙柱。前殿明间三间,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5580平方米。后殿明间正厅为方形藻井,使用双层如意斗拱承托,四角有垂球雕饰。 *** 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朝斗岩风景区位于县城南郊,与卧龙山遥遥相对。山上大雄宝殿内塑有罕见的反坐面壁菩萨,两边对联为:“问菩萨为何反坐,笑世人不肯回头”。是汀州八景之一“朝斗烟霞”。
1933年2月, *** 福建省委在大雄宝殿召开第四次反“围剿”紧急会议。1961年该址公布为之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之一次工农兵 *** 在这里隆重召开,大会通过了一系列重要决议和宣言,宣告成立“福建省苏维埃 *** ”,张鼎丞任 *** , *** 机关设于此。省苏的成立,标志着福建苏区建设进入了全盛时期。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福建省委旧址( *** 旧居)1932年春, *** 闽粤赣省委(福建省委)机关设在这里,内设组织、宣传、妇女等部。罗明、刘晓、陈潭秋、 *** 等先后任省委 *** 。 *** *** 来到长汀后居住在这里。
4月初, *** 、 *** 等在这里召开攻打漳州军事会议。该址原为中华 *** 教会,由礼拜堂、后楼房组成,砖木结构,座西向东,建筑面积 *** 4平方米。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红 *** 院前身——福音医院旧址福音医院原为英国教会医院。由门房、礼拜堂、病房、医疗室、手术室等六幢平房组成,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655平方米。
“八一”南昌 *** 后,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暲为南昌 *** 军和红军医治伤病员。 *** 、陈赓、徐特立、周以粟、伍修权、 *** 等曾在福音医院休养所治病疗养。1933年医院迁往瑞金,正式命名为 *** 红 *** 院。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司令部、 *** 部旧址——辛耕别墅( *** 、 *** 旧居)1 *** 9年3月14日, *** 、 *** 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长汀城,司令部、 *** 部驻在这里。 *** 、 *** *** 也居住在这里。
*** *** 在大厅主持召开了调查会和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在扩大会议上确立了开创 *** *** 根据地的伟大战略计划。
该址为庭院式的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占地面积523平方米。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张家祠( *** 旧居)第二次国内 *** 战争时期,福建省总工会在此设立。 *** *** 到长汀视察工作时住在这里, *** *** 在此召开过工 *** 会。
该址由前厅、后厅及后楼组成,土木结构,建筑面积537平方米。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烈士纪念碑位于县城罗汉岭。1935年春, *** 在转移中经长汀水口小迳村遭敌包围不幸被捕,被囚于汀州试院。同年6月18日秋白在中山公园凉亭(秋白亭)里饮酒后,从容走向刑场,英勇就义于罗汉岭。
1953年在罗汉岭立 *** 纪念碑。1985年修碑时, *** 为纪念碑题字:“ *** 烈士纪念碑”; *** 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 *** 为纪念碑立碑文。1985年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三角豆腐饺是明清以来长汀筵席中的佳肴。此菜 *** 颇为考究,是用豆腐做皮,瘦肉、香菇、冬笋、葱白等做馅,精工 *** 而成。汀州厨师制成的三角豆腐饺,皮白 *** ,鲜嫩甜美,在豆腐菜肴中独具一格,别有风味。
擂茶是客家人独特的风味食品,在汀州同样广泛流传,世代相袭,至今仍在许多乡村保留。擂茶是将适量的大米加进芝麻、黄豆、花生、茶叶以及桔皮等擂制后,熬煮而成由于长汀客家喜欢将大米加进擂茶中,所以又叫擂米茶。
擂茶风味独特,清香,微苦,呈灰绿色,稀糊浑浊,喝起来却十分可口。因擂茶中有部分的中草 *** ,能起到解毒通气的功效,所以客家人不论大人小孩,都以喝擂茶为习俗。
长汀民间烹鸡的 *** 多式多样,以白斩河田鸡最为著名。它以其香、脆、爽、嫩、滑和易脱骨而深受赞誉,为汀州自古以来之名特优佳肴,向来被列为闽西客家菜之首。
其鸡头、鸡爪、鸡翅尖更是下酒好料,俗有“一个鸡头七杯酒,一对鸡爪喝一壶”之说。1986年省闽菜评比中,“白斩河田鸡”荣获地方特殊风味菜点称号。
麒麟脱胎又名“麒麟钻象肚”,为长汀清代官席中之上乘珍品。相传很早以前长汀司前街有个郑姓富户,其家妇女为求多子,常在猪肚内逐层填入小狗和乌鸡媛、白鸽、麻雀、野山参等清蒸服用。
此后做为一种饮食疗法,一直在富户中流传。清朝末年汀郡总镇肖芝美兴办庆寿筵宴时,曾把“麒麟脱胎”列为首菜。1985年麒麟脱胎在福建省闽菜评比中获得“优质菜点”称号,《福建日报》于1986年5月2日曾予报道。
(特色)狗头外露者为麒麟脱胎状,全包者为小象卧产状。味香肉嫩,另有风味; *** 补肾,祛风湿,健脾胃。
皱纱肉俗称“烧大块”,是长汀传统菜肴,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就已列入官席菜谱。皱纱肉皮似皱纱,综红晶亮,色香味俱佳。
荔枝肉是盘菜,据说它来源于“糖醋炸松丸”和“杨梅肉”。早在清朝时,宴席中就已有“糖醋炸松丸”的盘菜,至 *** 初,几乎每席必备。
后来,经过厨师不断改进刀工等烹调技巧,入盘菜型宛如岭南荔枝,即造型美观,香脆酸甜,风味独特。食之,不免使人想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古诗名句。
据《中国菜谱》载:“河田鸡起源于福建长汀县河田镇”。据民间传说,唐开元年间河田鸡选送到长安,每每取胜,列为斗鸡之雄。
长汀米酒娘,素以民间精工酿制,纯天然原料,含有20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酒娘、鸡是长汀食文化园地的两朵奇葩。融鸡酒于一体烹制菜肴,深为来宾青睐。[特色]鸡似醉卧缸中,鸡皮金黄油亮,酒香扑鼻,令人谗涎欲滴。
烧肝花盘菜是长汀传统菜肴。因其味道香脆,为下酒妙品,故流传久远。(特色)色泽金黄,外酥内软,食而不腻。
长汀城乡池溏、水库大多放养鲩(草鱼)、鳙(大头鲢)、鲢、鲤等,每日都有鲜鱼上市。而人们更爱吃草鱼,因其汤鲜肉嫩,老少皆宜。
《长汀县志·物产志》记载:鲩,即草鱼,似鳟而大,形长身圆,肉厚而松,其种来自九江,邑人蓄之池塘,以草饲之,故俗称草鱼。
生焖草鱼自清末以来为婚喜贺庆、华厦落成等宴席的主菜。
河田温水鱼以肥、鲜、嫩著名。相传温水鱼起自明代,里人发现温泉下游有一种鱼,圆扁无鳞,肥大色美。钓上岸来在地上蹦跳片刻,全身即显出丝丝血痕,在锅中稍煮即熟,鲜嫩无比。
于是人们便在温泉下游挖池,试放鱼苗养殖。细心观察,多数幼苗适应环境,发育正常,半年中竟长成肥美大鱼。后又养殖鲩(草鱼)、鲤、鲢等,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长汀豆腐干是闽西“八大干”之首,始于唐开元年间,采用传统工艺科学 *** 加工 *** ,配以肉桂、公丁、大小回香等十余种中草 *** 材,卤制而成。是一种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的绿色食品。它有3个品种:五香豆腐干、酱油豆腐干、 *** 豆腐干。
相传宋朝长汀满岚岭宝珠峰有座龙庙,天旱求雨时,城乡群众多以糍粑供奉。后来庙内住持也 *** 糍粑 *** 。因糍粑柔韧甜美、价廉耐饱,来往旅客至此多争相品尝,致使满岚岭的糍粑子无人不晓。
米果和糍粑一样,都是汀州客家传统风味食品。米果用大米 *** ,取材便当,工艺简单,物美价廉,因而在汀州城乡食用米果相当普及。
米果 *** 很简单,将糯米在水中浸泡后磨成浆,装入布袋压去水分,再取出蒸熟,然后将蒸熟的米粉倒入臼中舂匀成粘状,搓成圆长条即成。由于色泽洁白,故又叫“白米果”。
在乡村还盛行将灌木烧成灰,然后将柴灰浇上开水沥出灰水,把做米果的粳米浸泡于灰水中,制成米果,由于色泽金黄,称为“黄米果”。
黄米果因为掺和进灰水,因而散发独特碱香,别具风味。吃法可沾上白糖即食,也可将米果切成丁块状或细条状,加上韭菜、肉丝、笋丝,细盐炒食,香气 *** 可口。
仙人冻,在广东梅州客家地区又叫“仙人板”,是闽、赣、粤客家地区十分流行的应时小吃。
*** 仙人冻主要颜料是仙人草,这是汀州山区盛产的草本类小叶绿色植物。用晒干的仙人草 *** 的仙人冻呈黑褐色,而用鲜仙人草 *** 的仙人冻呈绿色。
芋子饺是长汀著名的风味小吃,在许多客家社区也有流传,客家 *** 多住山区,有“无山不客客住山”之说。番薯、芋仔都是山区的主要杂粮,长汀客家人吃杂粮时不断变换口味, *** 出许多独特小吃,“芋子饺”就是其中一种。
即油炸糕,是用大米、黄豆磨成稠浆经油炸而成,形扁圆,中空而隆起,形似两个旧式灯盏吻合一起,故称“灯盏糕”。
又名“簸箕糈”,为长汀城乡传统食品。笼床饧蒸好后,切成片条晒干,加佐料煮食者称“米粉条”,蒸好后整张包入炒熟的瘦猪肉丝、韭菜段、豆芽等卷成筒状,淋上花生油、酱油者称“笼床卷”。
卷饼(春饼):在长汀历史悠久,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风俗的名点。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炰制。
自明代以来,烧麦即为长汀著名的风味小吃。烧麦状似石榴,以皮薄馅爽,芳香扑鼻,令人垂涎而得名为:“三特石榴果”、“三里香”。后人因烧麦皮为面粉制成,吃时又要“赶烧”(趁热吃),便叫“烧麦”。“烧麦”有荤素两种。
明《永乐大典》在记述汀州府的贡品中曾有“栗”的记载。汀江两岸沙滩多种栗树。板栗、毛栗为长汀特产。清代畅销沿海商埠, *** 初年产品已远销海外,深受欢迎。板栗糕为秋令食品,因系全部采用熟果鲜制(外地风干板栗不能使用),故其味特佳。
兜汤哩是长汀的热汤类传统小吃,有猪肉兜汤、鱼肉兜汤、鸡肉兜汤等。长汀方言“兜汤哩”是“端肉汤”的意思。
扁食(馄饨),有史记载在2000年前就已成为中国通食,长汀通称为“扁食”。长汀的“扁食”是以极薄的面皮包馅制成,馅如小指头大,薄皮围边,馅心多种多样,可用猪、牛、鸡、鱼各种肉类或虾仁等分别制茸成馅,但以精猪肉为多。
炸雪薯(炰薯包):又名“炰薯包”,在清末民初就已上了筵席。1941年,国际友人 *** ·艾黎来长汀时,工业合作社百余人,曾在霹雳岩公园“中南旅运社”举行盛大欢迎酒会。席间,炰薯包一菜受到艾黎赞美。亦受到美籍汀人陈鼓应赞美。
六、福建省龙岩 *** 汀县有多少个乡镇,每个乡镇各有多少人啊
全县辖11个镇、7个乡:濯田镇、汀州镇、大同镇、古城镇、新桥镇、馆前镇、童坊镇、河田镇、南山镇、四都镇、涂坊镇、策武乡、铁长乡、庵杰乡、三洲乡、宣成乡、红山乡
全县总人口403121人,其中:汀州镇 55780、大同镇 47178、古城镇 14215、新桥镇 23444、馆前镇 14009、童坊镇 22719、河田镇 50 *** 6、南山镇 31903、濯田镇 39803、四都镇 13865、涂坊镇 20694、策武乡 21608、铁长乡 4708、庵杰乡 7203、三洲乡 10 *** 6、宣成乡 9070、红山乡 7841人、羊牯乡 7509人。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