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拳之乡烟台?海阳螳螂拳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6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螳螂拳之乡烟台这个问题,海阳螳螂拳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烟台 想学螳螂拳
  2. 螳螂拳的 *** 人物
  3. 螳螂拳是谁发明的

一、烟台 想学螳螂拳

1、你好在幸福那儿有一家七星螳螂拳武馆师傅是烟台市七星螳螂拳 *** 传人于天成烟台市十大拳师他的亲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于天路师兄就是李连杰的师傅于海

2、武馆的位置在幸福那儿有个祥和中学就在祥和中学大门正对着南面的那个楼上走过去就能看见非常显眼具体 *** 您就要自己和他们商量了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 *** 也是不同的

3、因为本人从小习武所以我想要提醒您一句武术不是一时兴起就要去学习的要从小开始练习因为小孩骨骼比较软比较好练习如果您现在已经是成年人再开始练习的话如果只是想抱着锻炼身体的目的倒是没有问题如果是想就此成名成家的话年龄上就有点晚了当然这只是个人意见仅供您参考如果您觉得有用的话请给加分啊!!!!!!

二、螳螂拳的 *** 人物

1、修坤善,海阳县东村西河人,生于1861年,卒于1946年,是梁学香晚期徒弟之一,除在本县传艺外, 40多岁时到栖霞等地传艺。

2、孙碤,栖霞县铁口宋家埠人,清武秀才,梁学香晚年时,孙将梁请到家里授拳三年。

3、梁敬川,是梁学香之子,据其后代讲:敬川曾 *** 镖,在北京比过武,考过顶子,先后在莱阳、烟台、北京等地传艺。

4、姜化龙一支的流传情况及 *** 人物

5、姜化龙先生传艺广, *** 多,在当时有威望的为:刘祖源(莱阳北关村人)宋子德,李坤山、、姜东洋、纪雷山、袁子、于振江、崔罗亭等人。目前尚健在的有闫学信和姜化龙的外甥李殿魁。和刘祖源现在莱阳市城乡镇北关村)和刘永铨(现在在 *** 中兴大学教授生化工程学博士后)的孙子刘永仁(

6、宋子德,字耀坤、莱阳赵格庄人。因家庭富裕人称宋二爷,年令与姜化龙相同,卒于化龙之后,宋子德原习猴拳和长拳,后与姜化龙结拜,始习螳螂拳,因其有文化、故对螳螂拳理论上的整理和发展有一定贡献。宋先后在莱阳,烟台等地授拳,培养出一批有名的螳螂拳师,如:王玉山、崔寿山、赵石亭、宋环亭、姜吉和、纪春亭、姜玉龙等。

7、刘祖源,1947年从青岛去 *** 居住台北先后在 *** 东南亚等国家进行螳螂拳传授,其子刘维坦曾是 *** 时期胶东地区著名篮球后卫身高170多受其父影响其球风步伐灵活有无影步和螳螂步之称。刘祖源现在在莱阳还有大量房产, *** 时期称莱阳“北门里之一富家”

8、李坤山,原随父李丹伯习长拳,三合功,后随姜化龙习螳螂拳,任莱阳县国术馆长,曾 *** 山东省参加过1933年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国术国考,国术馆解散后,任过乡校校长等职,后去 *** 。

9、胶东一带对习螳螂拳功夫深并有一定造诣的拳师推举为:三山、两亭、一郝,三山为:李坤山,王玉山、崔寿山,两亭为:宋环亭、赵石亭,一郝为:郝宏,另外,还有铁胳膊姜玉龙。

10、郝宏传艺于烟台等地,技艺好的有其长子郝恒议,二子郝恒禄,四子郝恒信,五子郝恒坡等人。

11、郝恒议,1885年-1 *** 3年,先后在北京、哈尔滨。济南等地传艺,曾任张宗昌部队的武术教官。

12、郝恒禄,字绥唐,号云谷子, 1887一1948年,技艺精湛好交友,好念经,外号人称:郝老道。先后在烟台、青岛、蓬莱、哈尔滨、上海、北京等地授过艺。曾任吴佩孚部队的武术教官和蓬莱县国术馆副馆长,去逝于上海。

13、郝恒信,字绥林, *** 3-1957年,外号人称郝四彪子,为人忠厚老实,以 *** 、硬功著称。在烟台授艺数十年,曾任烟台特区国术馆教员,烟台的郝家拳房为当时烟台的八大拳房之一。

14、郝恒坡,外号人称五猴子,他的功夫扎实,技术精巧,身体灵活,先后在济南、蓬莱,青岛、大连等地授艺曾任青岛市第五十国术讲习所所长。

15、郝宾(又名郝斌),字善卿,1906一1984年,是郝恒禄之子。自幼随父习梅花螳螂拳,曾去大连向纪春亭深造过摘要拳,在梅花螳螂拳的演练与使用上有独到之处。他传艺于牟平、烟台、青岛、东北等地,曾任牟平县国术馆最后一任馆长,现其徒弟众多,遍及国内外。

16、林景山为七星螳螂拳 *** 传人,授业于七星螳螂拳第三代传人范旭东门下,为第三 *** 。林景山的同辈师兄弟有:郭嘉禄、杨维新、罗光玉、迟祝恩、王传义等。林景山自幼爱好习武,但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在他只有十四岁的时候只身来烟台,被莱阳县同乡会会长、烟台天宝恒经理盖先生介绍到南大道永昌粮店打工。当时,范旭东的拳房就在离粮店不远处估衣街,林景山就经常利用闲暇工夫跑到拳房外偷偷看范教武,并凭着记忆模仿着练习偷看来的一招一式,这样日子常了,就引起了范的注意。他将林景山叫到屋里,林景山便将自己的身世经历告诉了范公,一个少年痴心习武的精神感动了范公,范公便叫林景山将学到的套路演练看看,虽然林景山当时演练的套路并不很完整,但动作和功架却很正规。于是范公便将林景山收为门下,其时是一九零二年,从此林景山正式步入武术生涯。

17、 *** ,青岛响虎武术俱乐部总教练。螳螂拳第八代嫡系传人,王教练出身于武术世家,从小受家庭熏陶,八岁时随祖父王玉山习练太极螳螂拳,其祖父王玉山是参加过 *** 国术馆举行的第二届国术国考(擂台赛)并获优胜奖,威震武术界的“莱阳三山”之一。 *** 1977年跟随 *** 王乾、伯父王元亮 *** 习练螳螂拳。经多年的习练, *** 掌握了螳螂拳的基本功、套路、理论及 *** 。霍耀池,广东顺德人,生于 *** 2年,以“金钩手”著称,是广东近代著名武术家,螳螂拳南传广东后的 *** 人物,霍氏为螳螂拳在广州、 *** 等地的传承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8、霍耀池12岁在 *** 跟随山东拳师鲍光英学习螳螂拳,1938年后返回广州收徒,门人众多,曾获当时中国银行副总裁霍宝树先生赠“媲美元甲”称号嘉誉其精湛拳术和爱国热诚。1942年,霍耀池在广州西堤看到数个日本兵正在百般刁难和 *** 几个从北方来的卖艺人,他路见不平,上前去展开拳脚,一跃连出三腿,把 *** 子踢入珠江,从举成为羊城的武林佳话。当时广州西关盛传“山东螳螂霍耀池,始创金钩成 *** ,一跃连出打三脚,身怀绝技鲜人知”,此事使学习螳螂拳顿时蔚然成风。

19、周振东,山东福山人氏。生长于老烟台街,幼时住所周围设拳坊多处,足踢拳扑之声遥可相闻。每每有闲即往,自窗棂空处观摩,心向往之。及稍长,遇螳螂拳老拳师于枝如(化龙)先生,悉心请教,刻苦参学,得偷桃、窥园等三套拳法。于老拳师观师品行卓越,于武学一门尤有悟 *** ,亦全意传授,两年未竟而艺已传罄。后于老拳师鹤驾西归,师行长子礼为师主殡,极尽 *** 之事,为人称道。及师长,得大机缘,遇太极螳螂拳第八代嫡系传人所城张楷堂祖师。张祖所嗣之所城张氏,为烟台邑最早之城市居民,祖上于明朝即为朝廷重臣,于烟台建所,世代抵御 *** ,守卫疆土。至张祖,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张祖受祖上蒙荫,家学渊源,自幼好武,先后师从多人,均得大成就。后延请莱阳太极螳螂拳七祖崔寿山先生至家,厚禄款待,六年而得太极螳螂拳精粹。张祖惜拳如命,授徒尤严,然遇师一见如故,视为己之大 *** 。后师之姐嫁入张家,张祖更为倾囊相授。师亦倍惜机缘,极意参究,日殝化境。张祖尝叹:使崔祖再生,亦当称汝艺之精。及张祖年老,则令师代为授徒,故张祖末期 *** ,与师名为兄弟,实为师徒。师于张祖处先后一十六年,学得大小摔捋、八方、中路翻车、乱接、崩补、梅花路、五段分身八肘、六段摘要等近二十段太极螳螂拳套路,并罗汉拳、太极劈(梅花劈)二节、白猿偷桃、穿技四节等八段郝家梅花螳螂拳套路,梁敬川先生所传之螳螂手一套,及引龙出水刀、螳螂剑、螳螂大枪等器械套路,为螳螂拳一门之集大成者。师之武艺得自张祖,全盘继承内家拳术以内御外之精髓,而又经广泛切磋、实战研讨,纳入现当代技击之术,遂使螳螂手法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古今贯通形成全新风格,甫一出山即名震胶东。海阳陈氏,自幼研习八卦掌,为掌门大 *** 。其师逝后,五日不食不饮为其守孝,之后遍出 *** ,未尝败绩,至烟台不久即震动全邑。烟台武林邀师出面,与约毓璜顶。师有 *** 梁氏名宏伟者,替师出手。陈氏递招辄仆,凡三次,莫名其妙。师念其至孝,悉心为之批解,陈氏心悦诚服而去。李氏,生有异相,高出师一头有余,拳如酒坛,尝于海边捕捞鱼蛎为生,手掌到处,岩崩石裂,蛎壳纷飞,后经高人指点,为烟台武术名家。一日,李氏参与聚会,与师之友口角至于动手,一招即将师之友压于掌下,而睨视师,意在挑衅。师不得已而演手,崩拳一出,李氏直跌出丈余,耳上血流如注,拜倒宾服。师 *** 豪放,任侠仗义,路见不平即出手相助,虽年轻时即义名远播。烟台街高氏,自幼习拳,艺高而德寡,每有心得,或寻人打斗,或踢人武馆,武林人士既怒且畏。后与部分人士相聚,口无遮拦,遍评烟台名家宿辈,且欲与论及长短。师顾及友长名誉,昂然而出,交手三招,高氏跌扑三次,骨折衣破,颜面尽损,从此销声匿迹。师德馨而识广,向不囿于门户之见,每有诚心向学者,均悉心教授,毫无保留。昔者随师习艺者,如梁氏宏伟、赵氏德安,均为一时豪杰。七星螳螂拳门凌老先生,逾七十而遇师,得闻“玉环步”、“ *** 脚”、“蹬踢”之妙;梅花螳螂拳师张氏曾师从螳螂拳郝家,后经师点拨,习得郝家“穿技”绝技。太极螳螂拳师李氏,乃崔寿山先生之师弟王玉山先生一枝后人,闻师之名,事师甚恭,请教多年,受益良多,始振王师威名。如此种种,数不胜数。现师所教授者,大多经历数位拳师,其中不乏名家宿辈,及见师,如久渴而遇甘霖,欣服而入门下。目前,师所教授者遍布海内,远涉欧美,有桃李满天下之誉。师以武为寄,淡泊名利,向不与人追逐。后因同道友徒之所求,宏扬太极螳螂一门之所需,始参与部分活动,然一出动,即为天下所重。师现为中国武术六段,任山东省武协会员、烟台传统功夫 *** 会副主任、烟台武术协会螳螂拳工作 *** 会副主任。近年率 *** 参与国际国内演武比赛,获各类奖项百余个,其中冠军、一等奖、之一名、优胜等荣誉近半数。1998年率团参加中国青岛国际武术锦标赛,师获男子螳螂拳优胜奖;1999年参加第二届中国青岛国际武术锦标赛,获男子螳螂拳优秀表演奖;2002年参加山东省“宝源杯”螳螂拳锦标赛,获个人全能一等奖;2003年参加全国传统武术交流大赛,获一等奖;2005年参加第二届中国烟台国际武术节,获一等奖;同年参加第二届中国烟台国际武术节螳螂拳故乡行活动,获优秀螳螂拳师奖;当年 *** 太极螳螂拳门获烟台市十大拳师称号。其女周蕾自幼与师习武,艺殝成熟,1999年于第二届中国青岛国际武术锦标赛夺得螳螂拳女子甲组之一名,2000年于第三届中国青岛国际武术锦标赛获螳螂剑之一名。丁亥年四月,师应危凤池先生之邀,率团赴 *** 参加首届国际螳螂拳群英大会,太极螳螂拳必因此而进一步播布天下,发扬光大。

三、螳螂拳是谁发明的

1、自明末清初王郎创螳螂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一直以来,对於螳螂拳历史源流,已有众多描述。早年螳螂拳的师承发展只有口头传说,并无史料考证。至真正有螳螂拳文献记载,已是近代莱阳县志所载小赤山李秉霄及世传梁学香之「螳螂拳谱」,另尚有王云生所传之「升霄道人重集一少林真传七星螳螂拳」。有关在祖师王郎之后传至升霄道人、宇宙道人或福居禅师之说,至今尚无资料证实。有感於 *** 及海外螳螂拳史述与发源地山东省差异颇大,故想就螳螂拳近代发展问题表达个人意见,以期望世界各地螳螂拳同门交流沟通,共同探讨。

2、螳螂拳的发源地是山东省烟台地区,最初流行於莱阳、海阳一带。经历代宗师充实发展,逐渐形成了三大古老流派:梅花螳螂、七星螳螂、 *** 螳螂。早年螳螂拳并无门派之分。传说王郎创螳螂拳时只有「崩补」和「八肘」,至李秉霄及赵珠时才创出「乱接」(现也叫 *** ),再传至梁学香才有「摘要」。故螳螂拳的经典套路为「崩补」「八肘」「乱接」「摘要」。其后流传广泛,研习者众多,始分枝成各种流派,套路亦各有发展创新。

3、在此顺带一提,梅花、七星、 *** 三种流派的螳螂拳是各有特点和要求的。其演练风格及技击 *** 均各有偏重,不可混为一谈。同样一套拳,外表结构差别不大,但其身法、步法和劲法却有区别。例如不能用 *** 螳螂的风格去演练七星螳螂的套路就变成七星螳螂,也不能用梅花螳螂的风格去演练 *** 螳螂的套路就变成 *** 螳螂。又如太极拳,发展至陈、杨、吴、孙、武、赵堡等各派,是各具风格和技术特点的,内涵也有很大区别。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将几种流派合而学之而产生另类风格的,这又当别论。有关各派螳螂拳之技术分析,容日后详谈。

4、螳螂拳外传始於二十世纪初叶。当时烟台地区的螳螂拳名师纷纷到外发扬光大。到 *** 传播螳螂拳的主要是七星螳螂罗光玉,太极螳螂赵竹溪,梅花螳螂鲍光英三大名师。传播到东北三省、北京及北方各省的有太极梅花螳螂郝家门,七星螳螂林景山,梅花螳螂(太极螳螂)姜化龙、宋子德一脉以至传人莱阳三山即李昆山、王玉山、崔寿山及纪春亭等名师。到 *** 传播的已是一九四九年以后,有梅花螳螂李昆山、七星螳螂王松亭、 *** 螳螂张祥三。其后亦衍生出八步螳螂、秘门螳螂、长拳螳螂等。由於当时尚处於资讯落后时代,以至其后的历史原因,在几十年的一段长时间内, *** 和海外的螳螂拳与发源地山东省及国内的螳螂拳,基本上是处於隔离状态。所得到的螳螂拳史料、拳谱、拳理、技术特点等资料,主要是言传身教。但这些来自山东烟台地区的名师在语言沟通上是有一定困难,故此就产生了许多对螳螂拳史料、技术理论的不同理解。其传人亦根据各自的悟 *** 去演绎,以至有穷毕生精力研究螳螂拳而其权威 *** 的某些观点,却令山东的螳螂拳同门难於理解和接受。笔者感觉两地对螳螂拳资料各有偏颇, *** 对於螳螂拳南传的同时山东及北方各省螳螂拳发展缺乏资料,而山东地区各派嫡系螳螂拳对外传螳螂拳情况亦理解不足。鉴於此因,笔者希望将两地螳螂拳近代发展慨况提供参考,以利彼此增进了解。正如去年往烟台与市武协及螳螂拳传人的交流中达成 *** ,海内外应加强沟通交流,共同为发扬螳螂拳而努力!

5、梅花螳螂拳(太极螳螂拳、太极梅花螳螂拳)

6、梅花螳螂拳的文献记载始於清代李秉霄。据莱阳县志所记,李秉霄是清朝乾隆莱阳赤山史家河人,是清朝顺治年间兵部右侍郎李赞元第十七代后人。据李赞元的第十五支家谱载:「李姓是从福建迁至海阳县凤城西关,其子则分布莱阳、海阳各地。」传李秉霄於乾隆年间随父宦游南中,有大盗某甲於狱中得危疾,已昏不知人,典狱以告官命出之,秉霄通医理,过试其脉,买 *** 饮之,盗汗出而苏,夜半伺隙潜循。其后大盗将生平所学传授,艺成而盗不复至。而其艺正是王郎所创之螳螂拳,师承过程史无记载。李秉霄原从文考取贡生,后弃文从武,苦练经年而成螳螂拳一代宗师。因其使用双钩出神入化,故人称「李二钩」或「二钩爷」。根据「县志」和「螳螂拳谱」记载及有关传说,李秉霄是螳螂拳的主要传播人。

7、李秉霄传於赵珠,字起禄,清嘉庆年间莱阳赤山村人。赵珠自小攻文习武,文才横溢,武艺超群,尽得李秉霄真传。赵珠的螳螂拳环环相绕,招招相扣,恰似梅花朵朵,瓣瓣相连,故此称为「梅花螳螂拳」。据「莱阳县志」记载:「大赤山赵珠,其(李秉霄)高 *** 也。珠年老,尝跌坐床上。剧盗卫三素耳其名,遽入爪探其睛,珠手挥之,跌床下,不敢少动。」赵珠传艺於梁学香。

8、梁学香,字书圃,海阳县发城乡榆山夼人,生於清道光年间(1810年)。外号「梁一眼」,家中堂号「德顺堂」。其身材瘦小,但极为灵敏,因聪明勤奋,博学多才,故武学造诣非凡。曾在比武中一拳置对方於死地,因此亦有「梁铁锤」之称,并从此声名大振。梁学香半生以保镖为业,凭螳螂拳旗号闯荡 *** 无敌手。梁学香不但精通「梅花螳螂拳」,他对「太极拳」也有极深的研究。他将「梅花螳螂拳」的主要技法与「太极拳」的精要融合,创编了「摘要」拳,「摘要」成了螳螂拳的精华,历代拳师不轻易外传。从此时起,「梅花螳螂拳」又称为「太极梅花螳螂拳」或简称「太极螳螂拳」。梁学香不但将「梅花螳螂拳」技法创新,同时也是「梅花螳螂拳」蓬勃发展的奠基人。他打破螳螂拳单传习惯,传艺极广,先后在海阳、莱阳、栖霞、黄县、文登、芝罘、荣成、牟平等地授徒。其在烟台地区的部分徒弟有:梁敬川(梁学香之子)、郝宏,姜化龙、李明环、孙碤、石古都、王承志、王桂芳、蒋老七、修坤善等人。而据 *** 赵竹溪太极螳螂门人所载,赵竹溪师承迟守进、任丰瑞,而迟、任二人师从孙元昌,而孙元昌正是师承梁学香( *** 记载为梁树香)。由此可见, *** 赵竹溪太极螳螂其源流也是出自梁学香。梁学香将生平所学,写下了「螳螂拳谱」一书,为「梅花螳螂拳」的发展奠下了理论基础。笔者在去年与山东省烟台武术协会的交流活动中,有幸见到了梁学香所写的「螳螂拳谱」。「拳谱」除了论述螳螂拳理外,主要有三套拳谱,就是「棚补」(崩补)、「乱接」、「分身八肘」,从中可以看到梅花螳螂拳发展过程中的根据。自梁学香之后,「梅花螳螂拳」发展至今已如浩瀚大海,传人不计其数。在此谨列山东省郝宏、姜化龙二大主流及赵竹溪、鲍光英南传发展的概况。

9、(一)太极梅花螳螂郝家门(郝宏一脉流传概况)

10、郝宏,字莲茹,(1986-1914)烟台牟平莱山区初家庙后人。尽得梁学香真传,创办「螳螂郝宏」拳坊,是烟台近代极负盛名的三大拳坊之一。郝宏武功超群,在北京比武时,因其枪术出色,人称「神枪郝」。郝宏对「太极梅花螳螂拳」的技术理论进行了 *** 的整理,著有「精神」拳论,精辟地阐述了拳理技法,使之达至完美的极高境界。其子郝恒议、郝恒禄、郝恒常、郝恒信、郝恒坡、郝恒祥俱得父传绝学,武功精湛。郝家兄弟传人极广,桃李满天下,形成了现今山东省、东北各省和海外各国影响极大的「郝家门太极梅花螳螂拳」。

11、郝恒禄,字绥唐,道号「云谷子」,外称「二老道」,是郝宏第二子。自幼随父习武,终生研究武学,在郝家兄弟 *** 力最为深厚。郝恒禄依据螳螂剑法,吸取各家剑法精华,创出饮誉武林的「螳螂达摩剑」,其剑法出神入化,技击 *** 极强,风格独特。郝恒禄生平禅佛修道,悟 *** 极高,文韬武略、博学多才,他在一 *** 六年重修拳谱,发表了「太极梅花螳螂拳论」,奠定了郝家门太极梅花螳螂拳的全面理论体系。郝恒禄曾任吴佩孚部队的武术教官和蓬莱国术馆长,并先后在烟台、青岛、蓬莱、哈尔滨、上海、北京等地授艺,传人多不胜数。其著名的 *** 主要有 *** 亭、宋浩礼、曹德坤、何世光、葛德安及其子郝斌等。

12、郝家兄弟各有传人。长子郝恒议(1815-1 *** 9),先后在北京、哈尔滨、济南等地传艺,曾任张宗昌部队武术教官。其传人主要有贾百胜、贾百龙、张玉成、杨典杰、贾世林、贾其云、贾玉坤、谭炳章等。

13、三子郝恒常,主要传人有孙若康、杨学敏、贾世善、王化亭、毕树财、张瑞卿、邵明光、牟传清、阳玉等。

14、四子郝恒信,( *** 2-1957)外号「郝四彪子」,以气硬功著称,在烟台授艺数十年,曾任烟台特区国术馆教练。主要传人有郝忠岳、苏世昌、刘继须、王明儒、宋肇德、刘忠齐、刘忠训、张思秀、刘吉田、刘封镜、纪忠德、张楷堂、姜沂等。

15、五子郝恒坡,外号「五猴子」,功夫扎实,灵活如猴。先后在济南、蓬莱、青岛、大连等地授艺,曾任青岛市国术讲习所所长。主要传人有郝贡、姜炳祥、陈淑海、周凤岭、腾培熙、张万福、袁惠琴、葛殿升、陈炳超、孟宪云、孙振先等。

16、六子郝恒祥,主要传人有郝永杰、贾世善、姜勤方、姜保方、姜万景等。

17、郝家兄弟一门六杰,由此而衍生的传人不计其数。

18、郝斌,(又名郝宾)字善卿,(1906-1984)是郝恒禄之子。自幼随 *** 、祖父习武,十八嵗时已获山东省国术决赛冠军,终生以授拳为业,是「太极梅花螳螂拳」的 *** 人物。其最擅长「螳螂达摩剑」及「摘要」,精於技击,艺高功纯。生平与人较技无数,未尝败绩。他曾任牟平县国术馆最后一任馆长,并传艺於牟平、烟台、青岛、东北三省等地。他为了发扬中华武学,不辞劳苦走南闯北,毫无保留地言传身教,是武林中的典范。回想当年笔者往烟台拜郝斌为师学艺,千辛万苦历尽艰难,郝斌师父有感於笔者诚意,尽将武功传授,其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刻骨铭心,师父对我可谓恩重如山!郝斌传人不计其数遍及海内外,连续四届的「青岛国际武术锦标赛」,其承办者正是其门下「青岛太极梅花螳螂拳 *** 会」。在历届比赛中,其传人均能勇夺螳螂拳、械冠军。笔者有幸参与近两届赛事,去年取得螳螂拳、螳螂剑及传统拳三面金牌。因参与国家和地区众多,是难得的高水准国际传统武术大赛。为纪念郝斌,青岛孙德龙已开办「郝斌螳螂拳武馆」;烟台曲滋君成立了「烟台太极梅花螳螂拳研究总会」;笔者身为郝斌 *** ,先在广州传播,近年在 *** 发扬光大,已成立了「 *** 太极梅花螳螂拳总会」;南韩金寅来也成立了「韩国梅花螳螂拳总会」。现山东省、东北三省及全国各地和海外传人均以郝家门太极梅花螳螂拳为尚。郝斌声名显赫,威震胶东,一生对螳螂拳作出了重大贡献,是螳螂拳蓬勃发展的历史人物。郝斌传人无数,未可尽录,主要有其子郝维志、 *** 孙德龙、曲滋君、孙德尧、孙德孝、汪宜臣、王聚胜、魏文阜、葛希信、孙宝恩、孙雪坡、陈学昆、张发龙、姜道泉、郑兴书、梁焯忠、关晓文、危凤池等。

19、曹德坤,(1885-1959)是郝恒禄的得意 *** 。於一九一五年由烟台到哈尔滨授艺,是东北三省太极梅花螳螂拳的主要传播人,创有「德坤武术馆」。东北三省螳螂拳的发展是非常蓬勃的,其流行程度比海外甚至发源地山东省有过之而无不及。有所谓「发源在山东,发展在东北」之说,可见东北三省螳螂拳盛况。曹德坤在东北传播数十年,传人多不胜数,主要有齐志岗、张炳熙、张松岺、盛风洲、董子刚、刘占帮、齐立德、顾云召、张迳松、张传进、冯照明、刘长功等。曹德坤的徒孙即张炳熙之子张同滨,在哈尔滨创办「梅花太极螳螂拳武术馆」;曹德坤的另一 *** 刘长功在东北也成立了「梅花太极螳螂拳 *** 会」。至今, *** 、东欧各国相继邀请其传人出外教授螳螂拳,使螳螂拳的发展走向另一高峰。

20、郝宏一脉的「太极梅花螳螂拳」,至今也称「梅花螳螂拳」,又名「梅花太极螳螂拳」。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已形成非常庞大的体系,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在螳螂拳的历史里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螳螂拳之乡烟台?海阳螳螂拳-第1张图片-

21、姜化龙,(1855-1 *** 4)山东莱阳黄金沟人,深得梁学香真传,是「梅花螳螂」 *** 的另一主要传播人。在清末民初年间,世有「打得硬姜化龙」美誉,为当时山东武林泰斗之一。据莱阳县志载:「化龙身不满五尺,又痴肥,若 *** 者,及试其技则灵巧若猴。」姜化龙三下沧洲无敌手,名震武林。其时,莱阳有习罗汉拳和地功拳的名师李仲祥、字丹伯,他和姜化龙交流武艺,互补长短,将其精要纳入螳螂拳,为螳螂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姜化龙授拳足迹遍及胶东,晚年在烟台、莱阳设馆授徒, *** 众多,有名望的主要有宋子德、李昆山、刘祖源、姜东洋、纪雷山、袁子、于振江、崔罗亭。

22、宋子德,字耀坤,莱阳赵格庄人,生於一八五五年,与姜化龙同龄,卒於姜化龙之后。因家境富裕,人称宋二爷。宋子德原习猴拳与长拳,后拜姜化龙门下研习螳螂拳,与姜化龙和李丹伯结义为兄弟,情同手足。宋子德全面继承了姜化龙武学,并遍阅各派武典,访友论武,吸取各派武学精华,对姜化龙所传「梅花螳螂拳」进行充实发展,从而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太极螳螂拳」。其传人亦确定为「太极螳螂拳」始於宋子德。宋子德富有文采,故能对姜化龙所传梁学香的拳谱重新整理,形成了理论体系更为完整的「螳螂拳谱」,对螳螂拳的发展贡献良多。螳螂拳在姜化龙、宋子德时代盛况空前,其开设的武馆遍布胶东及以外地区。宋子德武功超卓,相传与人过招,对方鲜有能挡其锋者。宋子德先后在莱阳、烟台等地授拳,其主要传人都是名震一时之辈,如:王玉山、崔寿山、赵石亭、宋环亭、姜吉和、纪春亭、姜玉龙等。

23、李昆山,字进玉,( *** 0-1982)莱阳县沽汇乡由各庄人。十二岁时随伯父李丹伯习长拳,至十七岁时李丹伯感染沉疴,弥留前将其托咐结义兄弟姜化龙。李昆山拜姜化龙为师,苦练六年,将「梅花螳螂拳」中精华「摘要」六段、「八肘」、「 *** 」、「梅花路」等尽得真传,而姜化龙所精擅之 *** ,如「达摩易筋经」、「 *** *** 」及「三回九转内功」等,均能承继衣钵。一九三三年春天,先与同门王玉山、刘祖远、宋举龙共四人往济南参加山东省国术 *** ,李昆山获长兵组之一名。同年秋天赴南京参加国考, *** 连胜,最终获得长兵组冠军。李昆山先在李景林於济南所创办的山东国术馆任教,后返莱阳,筹组莱阳县国术馆。当时李昆山曾任黄县 *** 队长,认识了黄县首富也是 *** 螳螂拳名家丁子成,其后武馆就设於丁子成所开但已歇业的北当铺内。不久,参加了 *** 战争,后来随军到了 *** ,成了 *** 「梅花螳螂拳」的开山始祖。李昆山在 *** 的主要传人有李登五、孙鹤丰、李鸿杰、于峨一、李纯德、崔维国等。在莱阳传人有张寿山、张继先等。张寿山再传张炳斗,张炳斗是李昆山外孙,得到真传,后曾跟螳螂名家王玉山深造,著有「太极梅花螳螂拳体用全书」及长篇小说「螳螂拳史演义」,一九八二年担任山东电视台「武松」电视剧武打设计;一九 *** 年开办「青岛市莱西市昆山武术学校」,培养出不少人材。

24、崔寿山,字彭年,( *** 0-1969)莱阳诸陆人。师承宋子德,主传烟台一脉。其对螳螂拳造诣颇深,他的更大贡献在於重新编写「螳螂拳谱」,该谱一脉相传,是螳螂门的武学经典。崔寿山曾任教於莱阳国术馆,后到大连传播,三十年代初到烟台设馆授徒,晚年回家乡莱阳。其主要传人有张楷堂、孙相庭、曲伸、徐凤岐等。张楷堂,烟台所城里人,曾师承烟台武林赫赫有名的郝恒禄、郝恒信兄弟习「郝家梅花螳螂拳」。三十年代初拜师崔寿山学「太极螳螂拳」,苦练六年尽得真传。张楷堂卒於一九九三年,终年八十三岁。继承其衣钵者有周振东,现在烟台发扬光大,是崔寿山一脉「太极螳螂拳」的嫡系传人。另徐凤岐有传人孙德等,也在烟台传播。最近出版了不少「太极螳螂」的影碟,对发展螳螂拳作出了贡献。曲伸,辽宁大连人,出生於一九一九年,原师承赵培起、王子章习秘宗拳,一九三四年拜崔寿山门下习太极螳螂拳,主传东北吉林省一脉。

25、王玉人,莱阳崔疃人,( *** 2-1976)宋子德之得意 *** ,武功超卓,享有盛名。主传青岛一脉,有太极螳螂青岛派之称,其武馆设於青岛,传人遍布胶东。他两个儿子王元亮、王元乾尽得真传,在青岛、莱阳设馆授徒,桃李满门,主要传人有吕国堂、刘美杰、李飞林等。王家兄弟在日本、 *** 等国家也有传人,其日本 *** 有「螳螂拳大要」巨著问世,是之一部由海外讲述现今山东省太极螳螂拳 *** 的 *** 作,内容丰富精彩,可见其日本传人研究螳螂拳已达至登峰造极之境界。

26、袁子(址),字绍周,师承姜化龙,是「梅花螳螂」传播东北三省的另一支脉。主要传人有顶门 *** 李端禄以及女儿袁侠。现今辽宁省丹东传人最多。在二零零零年山东青岛国际武术锦标赛,笔者亲眼目睹袁侠前辈下场表演,果然老当益壮,功力深厚。其主要传人有衣海峰、王宝吉、徐再兴、王孝东等。

27、姜化龙一脉的「梅花螳螂拳」或名「太极螳螂拳」,在近百年的发展中是非常蓬勃的。教授螳螂拳的武馆遍布山东,名声远播,流传极广,成为山东省之一拳种。经历几代名师的努力,写下了螳螂拳发展的光辉历史!

关于螳螂拳之乡烟台和海阳螳螂拳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海阳 螳螂拳 烟台 螳螂 拳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