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宗祠之乡,中国更大宗祠在哪里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2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全国宗祠之乡这个问题,中国更大宗祠在哪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四大石雕之乡在哪里
  2. 中国李氏祠堂在哪里
  3. 列举中国 现存祠堂

一、中国四大石雕之乡在哪里

1.山东省嘉祥——中国最早的石雕狮子在嘉祥------“武氏墓群石刻”。这是 *** 公布的全国之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 *** 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楼兰石狮--推陈出新,威风凛凛,威猛霸气,镇魔驱煞,祁佑生财。

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威严自尊与宏伟大气。它象征着一种富贵吉祥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是每一个有创业进取精神的企业所首选的镇家之宝。经过嘉祥无数能工巧匠的辛勤创造,石狮工艺造型体现出当代艺人的卓越才能。

2.福建省惠安——惠安,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中部,与 *** 隔海相望,是福建着名侨乡和 *** 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隶属泉州市。惠安面积668平方公里,名列全国经济百强县,被 *** 授予“中 *** 间艺术(雕刻)之乡”、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石雕之都”。

惠安雕艺源远流长,源于黄河流域的雕刻艺术融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汲晋唐遗风、宋元神韵、明清风范之精华,形成精雕细刻、纤巧灵动的南派艺术风格,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3.浙江省青田——青田石雕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这已被 *** 冬江西新干县出土的商代文物"玉羽人"得以考证。青田石雕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得金奖、银奖,赢得极高的声誉,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被 *** 和国家入选作国礼赠送外国元首。

19 *** 年国家邮电部专门发行了四枚石雕特种邮票,1995年、1996年青田分别被 *** 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石雕艺术之乡"和"中国石雕之乡"。

4.河北省曲阳——河北省曲阳县4公里长的雕刻路上,两边或蹲或卧的石狮、鬃毛飘逸的石马、神态安逸的长颈鹿等数百万件和类动物石雕作品,件件栩栩如生,仿佛走进了“野生动物园”;漫步在雕刻展销广场上,近10万件石雕、玉雕、风景石、石材等雕刻产品琳琅满目,又仿佛置身于“玉林石海”中。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常用的石材有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质量坚硬耐风化,是大型纪念 *** 雕塑的主要材料。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中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旧、 *** ,石器加工是岭南原始先民谋生的手段。在珠江口的 *** 、 *** 、珠海发现多处岩刻,以复杂的抽象图案为主,采用凿刻的技法,尤以珠海南水镇高栏岛岩刻为巨,更大的一幅高3米、长5米,明文凿刻,线条清晰,从复杂的线条中还可辨认出人物和船刻。

据研究,该处岩刻年代约为公元前1000年,是青铜时代的作品。南越王宫署遗址发现有多根四方基座八角棱柱形石栏杆,是中国建筑史上目前已知最早的石栏杆构件。南越国御苑遗址,以石板作冰裂纹精工铺砌的石池、蜿蜒曲折的石渠、巨大石板架设的石室以及多种石构件,为中国秦汉遗址所首见。

南越王赵昧墓,是迄今所知岭南规模更大的石室墓,墓室巨石重达2.6吨。墓 *** 土的244件(套)的玉器,其中包括71件玉壁以及两件青玉圆雕 *** 、1件浮雕卷云纹的青白玉雕角杯,还有丝镂玉衣、 *** 并体玉带钩,龙凤纹重环玉佩、兽首衔壁,均可谓精美绝伦的珍品,反映了当时加工玉石的高超工艺水平,可见南越国已掌握了开料、造型、钻孔、琢制、抛光、改制等手法以及镶嵌工艺。

在南越王墓中,还发现滑石烤炉、耳杯、猪、枕以及石砚、研石。砺石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等。说明石雕也是被重视的工艺。

从人类艺术的起源就开始了石雕的历史。可以说,迄今人类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中,没有哪一种能比石雕更古老了,也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工巧匠它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万古不衰。

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从那时候起,石雕便一直沿传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新进步。不同时期,石雕在类型和样式风格上都有很大变迁;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审美追赶求,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 *** ,都在制约着石雕创作的发展演变。石雕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更是形象生动而又实在的人类历史。

全国宗祠之乡,中国最大宗祠在哪里-第1张图片-

二、中国李氏祠堂在哪里

李氏宗祠始建于明初的的中国祠堂建筑,属于中国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清代、 *** 及1985年均曾重修。

清雍正、乾隆年代,兑山李氏十四及十五世开始迁入台 *** 北芦山等地,繁衍成为 *** 著名的芦山李氏。位于福建厦门市集美区兑山村,是厦门涉台文物之一。

宗祠坐西南朝东北,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为两进一天井式结构。宗祠内供奉开基祖李仲文及各位祖先的牌位。宗祠是凝聚中国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 *** 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陕西的渭北高原不似八百里秦川旷远辽阔,也不似陕南山地高深空灵,它就像是永远攥紧的拳头,有不绝的内力鼓动其中。亿万年前河水冲刷出的地貌,如今是缺水的地方,土干涸凝固成大地的雕塑。

尧头,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沟壑纵横之间是一排排黄土的窑洞,和这片土地一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量。

2006年5月,尧头窑及手工 *** 工艺被 *** 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经国家 *** 确定李义仓为该文化遗产项目 *** *** 传承人,并被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 *** *** 传承人名单。

李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代中期的中国祠堂建筑,属于李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乌桕坝乡境内,与乌桕坝乡 *** 仅有一墙之隔。宗祠祭典 *** 着中国祖先 *** 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占地面积约有一千五百平方米,外形与结构均为龙南、全南、定南县三县褚祠之冠。整座祠堂分上、中、下三厅,内有两个天井,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祠堂两侧墙上雕有伸出屋檐的龙头。

在青阳县沙济乡上章村。始建于明,重修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至嘉庆四年完工,光绪年间作过修缮,1998年5月4日,被安徽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 *** 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北朝南,面阔17.6米,进深50.4米,建筑面积共887平方米。前后共3进:前厅、享堂、寝楼。圆形木柱,粗可合抱;方形石柱,顶梁而立。

前厅宽敞明亮。其后一长方形天井,经两侧抚廊进入享堂(又称叙伦堂)。享堂为李氏族人聚会之所。享堂后又一天井(后天井),自后天井登石级可达寝楼。楼为李氏族议事之地。楼上为“神堂”,有藏谱室橱。

位于山东省章丘市绣惠镇茂李村村南,于清咸丰初年(1855年)创建,距今已有140余年历史。根据建筑柱础看,现存的建筑体应为清代。

据 *** 十二年(1 *** 3年)修《李氏族谱》记载:李氏元代由河北枣强迁至章丘茂李村。整个祠堂院落南北长100米,东西宽22米,分前后两院。

前院主要建筑为大门和过厅。硬山顶,上施灰瓦,砖、石、木结构,门上悬“李氏先祠”匾1块。过厅居前后院中间,5间,面阔12.4米,斗拱系五铺座单下昂,硬山顶,灰土瓦,砖、石结构,是原来李家用作 *** 的地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福建省厦门市李氏宗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陕西省澄城县李氏宗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西省赣州市李氏宗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省青阳县李氏宗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东省章丘市李氏宗祠

三、列举中国 现存祠堂

又名倪高士祠,元代名画家倪瓒。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后裔孙倪凤来等奉檄建。原祠四间三进,设有敬思堂、后院有池沼、假山、琴房等建筑。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出生于无锡梅里邸陀村,中国绘画史上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世界级文化名人,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成为元代画坛四大名家,他们以简练超脱的艺术手法,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代画风。倪云林的太湖山水画,以简洁凝练,潇洒秀逸的风格盛名于世,突出反映了他只傍青山不染尘的高洁品格。

倪云林在书法、音乐、园艺、美食、鉴赏、佛道等方面都有不凡的成就,为世人所钦佩和敬仰。

2009年6月,祠堂经修复,原貌重现。

唐相陆贽。祠堂始建于宋,由朝散大夫陆元珍建,清康熙四十七年,后裔孙陆慧玉等复建于惠山。毁于 *** 二十六年日寇之炮火, *** 三十五年,1946,无锡陆氏合族公推陆雨生主持筹建修复事宜,当年夏开工,次年春竣工。合族子孙举行春祭典礼,并接受汤恩伯书赠之“帝师祠”匾额。

原有建筑四开间,三进,有戏楼、池桥。现存清嘉庆重修的祠堂建筑二进,门间后为戏楼,下临水池,池上架石桥通亨堂。亨堂为硬山顶建筑,三间两层,1994年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陆贽,唐代 *** 家,文学家,苏州嘉兴人,大历八年773进士。陆贽是唐代贤相之一,他的学识才干和品的风范,尤其是“人君立国,以民为本”整顿吏治,反贪倡廉的治国思想,深得当时和后世赞誉薛中丞祠

清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名医薛福辰,清末外交官薛福成的兄长。咸丰五年顺天乡试第二名举人,任工部员外郎,为治黄、治河作出较大的贡献,授山东济宁泰武临道。

薛福辰精通医书,光绪五年,1879年,慈禧患重病,经御医诊治无效,名医会诊服 *** 也不见起色。次年经李鸿章、曾国荃保举,薛福辰进京治慈禧病,竟然很快痊愈,为名医马培之、汪守直所佩服。受到慈禧赞赏,专赏头品顶戴花翎、亲赐福字,“职业修明”匾额给薛福辰。光绪帝称他是“医国圣手”,赏赐他紫蟒袍、狐裘、如意,并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祠始建于 *** 初年,上世纪50年代起给为民居。2009年2月,经惠山古镇办全面修缮,为三间三进加备弄式样,头进为门楼,门楼后设有照壁,廊轩相连的祠屋间木雕精美,气势不凡。祠屋后院,内植名木修竹,环境幽雅。

位于惠山寺寺门前,右侧为唐“尊胜陀罗尼经幢”,建于唐乾符三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左侧为宋“大白伞盖神咒幢”,建于宋熙宁三年,距今也有900多年的历史。唐陀罗尼经幢高6.26米,宋大白伞盖神咒幢高6.22米,均有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是江南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 *** 地石刻文物。

唐宋石经幢以前由于隐在山门背后,游客不知山门背后有珍宝。在惠山寺古镇的保护修复中,特将古华山门前移,从而更加突出了这唐宋时代珍贵文物的艺术风采,也反映了惠山古街的历史悠久.

俗称“千人报德坊”,坊额正面刻有“人杰地灵”四个字,坊额横梁刻有“中宪大夫福建湖广按察使提学副使邹迪光”。坊额背后刻有“岩壑夔龙”四个大字。

牌坊为明万历年间邹迪光立,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牌坊形制为三门四柱五楼,是惠山古街牌坊中佼佼者。

坊上世纪50年代初因上端石构件严重风化被拆除,构件散埋四处。现在恢复的牌坊,其石柱、石梁都是原来的石构件,十分珍贵。

全国宗祠之乡和中国更大宗祠在哪里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标签: 宗祠 中国 哪里 全国 更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