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白云贡鹤之乡这个问题,白云风景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白云湖镇的建制沿革
白云湖镇于1985年9月撤区并乡时由原宁家埠区的白云湖乡和原水寨区的高桥乡合并而成,当时命名为白云湖乡,1996年10月,经省 *** 批准,撤乡设镇,改为现称,并沿用至今。白云湖镇位于章丘市西北部,东依宁家埠镇,西临历城区,南靠龙山街道办事处,北与水寨镇、 *** 寨镇接壤。距市治明水19公里,距济南机场10公里,潘王公路、济青公路与济青高速公路出其左右、穿其肘腋,镇内有“三纵五横”的硬化路 ***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
全镇镇域面积56.04平方公里,境内有白云湖,湖区面积17.4平方公里,水面面积7.5平方公里,水深1—3米,容量8000余万立方米。镇 *** 驻地牛码村,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季风区中的 *** *** 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历年平均日照2 *** 7.6小时,平均气温12.8℃,年均降水量600.8毫米,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无霜期1 *** 天。白云湖镇自然资源丰富,以广阔水面为基础的水产养殖发展迅猛,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白云湖镇是山东省规模更大的淡水养殖连片开发基地和济南市旅游开发重点乡镇。
2006年,全镇辖石珩、苏码、高桥3个办事处,22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8544户、3.29万人,境内财政收入38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50元。在市委、市 *** 的正确领导下,全镇紧紧围绕打造现代生态旅游名镇的目标,坚持树立和落实 *** ,团结带领全镇人民,突出新农村建设、都市农业、 *** 引资、旅游开发、城镇建设、班子建设六个重点, *** 创新,跨越发展,全镇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科学和谐发展格局已经初步构建。关于白云湖的由来,有一段凄婉感人的民间传说。王母娘 *** 小女儿在人间游玩,无意间丢掉了一支金簪,被当地一青年书生捡到,归还了她。在交往中,公主对书生心生爱慕,后情深意笃,结为夫妇。后来书生考取了功名,回故乡做官,将乡邑改为“下配城”。公主下嫁违犯天条,早晚会被王母获知,在生育了儿女,享受着天伦之乐的同时,他们内心时常浮现隐忧。在一个阴沉的傍晚,有位先知扮作卖油郎,扯着嗓子叫卖:“卖油喽!一葫芦四两,四葫芦半斤。”满城人纷纷来买“四葫芦半斤”,只有公主买“一葫芦四两”。卖油郎对公主说:“你心眼真好!”“三天后这座城将会塌陷。”公主已有预感,但她留恋人间的 *** 生活,始终不肯离去。
三天后,全城的人都逃亡了。王母娘娘带着天兵天将把公主捉回了天宫,又命土地下陷了“下配城”,这里就变成了一片 *** 。公主的丈夫和孩子思念亲人,不忍离去,日夜在湖边守候。后来丈夫化作了垂柳,一双儿女化成了芦苇和荷花,一代代在此生长繁衍。因湖的上空常有白云悠悠飘过,人们说,那是公主前来看望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以后此湖便名为“白云湖”。白云湖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沛,各种农作物适应 *** 强,是黄淮海平原重要的农业开发区和全市主要产粮区,以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苗木种植、畜牧为主。大力加强以黄淮海平原开发和世行 *** 项目二期工程为主的农田综合治理,20年间开发节水高产粮田1.6万亩,铺设地下管道100公里,铺设田间生产路20公里,植树4.5万株,基本实现林、田、井、渠、路、房六配套,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2006年,全镇耕地面积2406公顷,良种推广面积达到1333公顷,有大中型农用拖拉机200台,联合收割机5台,农业机械总动力4.14万千瓦,粮食总产2.38万吨,其中农业总产值29198万元,农业增加值15155万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10.3倍、11倍。
1985年,撤区设乡,原宁家埠区白云湖乡和水寨区高桥乡合并成立白云湖乡。时境内有乡办企业5家,即造纸厂、两处磷肥厂、建筑队、预制厂。乡办企业职工265人,年产值300万元,利润30万元;村办企业16家,职工210人,年产值400万元,利润40万元。1986年,全乡工业总产值800万元,其中乡办企业6家,从业人员302人,年产值400万元。1988年,全乡工业总产值980万元,其中乡办企业产值500万元,村户企业产值480万元。 19 *** 年3月,乡 *** 委、 *** 制定《绩效工资制实施意见》,实行按劳取酬。1993年,乡 *** 委、 *** *** 《村办企业年实施方案》,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村办企业发展。章历村拔丝厂、韩码村轧钢厂、牛码村面粉厂等一批村办企业相继建成。是年,全乡工业总产值1100万元,其中乡办企业产值600万元,村户企业产值500万元。 1994年,乡 *** 委、 *** 制定《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经济的意见》,鼓励、支持、促进个体 *** 经济发展。是年,全乡完成工业总产值1350万元,其中乡办企业产值650万元,村户企业产值700万元。 1996年,乡办工业企业4家,村办工业企业14家,户办工业企业118家,从业人员939人,工业总产值821.7万元。2002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59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59万元。
1997年,撤乡建镇,镇 *** 委、 *** *** 《关于引办企业的暂行规定》。对引办者奖励措施、投资者优惠政策作了明确规定,引进引办工作成为全镇发展工业的中心工作。1998年,镇办工业企业以破产改造和引进引办为重点,对长期负债经营的8处镇办企业依法实施破产,减负 1860万元,盘活存量资产 *** 0万元,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 《关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引进实行优惠政策的暂行规定》,在 *** 、融资、用电、用水等方面提供优惠,加大 *** 引资力度。是年,有镇办企业11家,村户企业349处,工业总产值12410万元。2000年,村办企业7家,户办企业306家,从业人员960人,工业总产值8000万元。2002年,确定以引进引办为总抓手的工作思路,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参加各种形式的洽谈会、 *** 会、博览会,全年引进资金1400万元。引进山东光合科技有限公司种苗生产基地、济南森泰公司生态林基地,进一步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立足绿色环保,引进济南金土地科技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利用原造纸厂和织布厂闲置车间厂房,在原造纸厂基础上引进济南佳融化工有限公司,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被批准为限额以上企业,填补了该镇限额以上企业的空白。在原织布厂基础上,从哥伦比亚引进了一家外商独资企业——济南希布罗日用品有限公司,实现全镇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零的突破。 *** 《关于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奖励政策的规定》,把全年引进引办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位,落实到人;并制定奖惩政策,推动引进引办任务的完成,调动起了全镇引进引办工作的积极 *** ,形成了“千军万马 *** ,千方百计 *** ”的工作局面,加快了全镇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年,引进工业项目2个,利用闲置厂区引进项目4个,改制企业1处。全镇共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760万元,增加值720万元,利税450万元,利润183万元,出口总值25万美元。是境内资源优势之一,1987年,实施 *** 粮食计划署水产开发项目(WFP—中国2814项目白云湖分项目),共建成鱼池666.67公顷(属白云湖566.67公顷),建成了全省更大的淡水鱼 *** 。1988年建成长达15公里的引黄东干防渗渠,黄河水流入白云湖。1997年,实施治涝工程,疏浚引排水渠17条、20公里,新建、修复桥涵20座。实施“上粮下渔”工程,投入“两工”288万个,搬运土方959万方,改造涝洼地6300亩,建成 *** 0个精养鱼池。2001年,大力实施了“双增”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43万元,新建成了一处占地面积1500亩“上果下鱼”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新改建甲鱼池10 *** 亩,挖树穴88000个,栽植各类果树88000棵,栽植花卉3010株,整修项目区内道路12410米,清除淤泥14万方,较好地实现了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双增”目标。2005年,投资215万元,建设了“高效渔业开发示范园”,可实现年纯收益420万元,使园区内农民年增收14000元。建立了淡水水产研究所、特种 *** 、白云湖特种水产品有限公司、渔业协会,促进了全镇水产养殖业整体实力的提升。2006年,全镇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51万亩,水产总量7163吨,渔业总产值1.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5%;单位面积增加值1450元/亩,是种植粮食作物的5倍;渔业贡献的人均纯收入1.24万元,是全镇人均纯收入的2.16倍。大力发展苗木种植业,明确了以苗木花卉为主攻方向的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路子,2002年引进了山东光合公司格林生态园,2003年引进了山东省 *** 苗木花卉园,育植各种苗木花卉1500万株,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涉及70个科、658个品种,几乎包含我国北方所有的园林绿化优良品种,同时也带动了石珩、石东、石西、石北一批苗木花卉种植专业村。2006年,全镇农田林网面积2325公顷,林木覆盖率达25%。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2003年,建设了杨南、陈家、韩码三处奶牛养殖小区,三处小区占地150亩,奶牛存栏量480头,可吸引400名农村劳动力,年均收入1.1万元。2006年,全镇大牲畜存栏6555头、生猪23512头、羊13722只、家禽171536只,畜 *** 总产值0.4亿元。大力发展蔬菜果品业,2005年,蔬菜总产1.1万吨,比1985年增长1.8倍;果园面积80公顷,果品总产量1300吨,分别比1985年增长6.67倍、52倍。
该公司位于白云湖镇郑码村,注册资金50万元,占地350亩,其 *** 种水产养殖150亩,是白云湖镇淡水鱼高产技术研究和新品种引进、繁育、示范、推广基地。现有鱼池37个,建有高标准温室大棚4个,职工3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人,技术员4人。主要生产甲鱼(2.5万斤)、河蟹(1万斤)、黄颡(1万斤)、草鱼及其他鱼类共28万斤。“白云湖”牌甲鱼、草鱼,在2003年,经 *** 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检验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有力得促进了市场销售,年收入150万元,年利税在30万元以上。白云湖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气候宜人,为黄淮海平原农业重点开发区。白云湖水域广阔,淡水养殖业发达,建有1.51万亩鱼池,年产各种鱼类7000吨,是全国首批无公害渔业生产基地和全省更大的内陆淡水鱼连片开发基地。特色湖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注册了“白云湖”牌鱼产品、“百脉泉”牌湖产品商标,涉及水产品、禽蛋产品、莲藕产品等多个系列。引进山东省光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333公顷,育植各种苗木花卉1500万株,涉及70个科、658个品种,包含中国北方所有的园林绿化优良品种。建有再生资源市场,是省内更大的再生资源集散地,可同时容纳8000人进市交易,年交易额达1.5亿元左右。白云湖自然风光独特,文化底蕴丰厚,是济南市唯一一处天然湿地,湖区内有千亩红莲、千亩芦苇荡,动物有11种鱼类、62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东方白鹳,二类保护动物有灰鹤、大天鹅等多种鸟类。白云湖风景区由白云湖公园、白云湖乐园和沿湖20公里的柳堤及立体农业观赏园等组成,先后被评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等级旅游区(点)A *** 景区,旅游收入近千万元,旅游业已成为全镇更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优美的自然风光,便捷的交通条件,优越的社会环境和区位优势,为有志之士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 1、水产品白云湖水产品主要由中华绒螯蟹、红螯螯虾、野生甲鱼、淡水白鲳、南美白对虾、南方大口鲶、黄河鲤鱼等30余种。养殖面积12000余亩,总产量达70000kg。因湖水水质优良,环境独特,无污染,所产各类水产品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2、蛋制品蛋制品主要有五香咸鸭蛋、无铅松花蛋、松香泥蛋、王中王鹅蛋、怪味鸭蛋、“十八滴油”等鸭蛋系列产品。各类蛋制品均由独特工艺制成,味道独特,品优价廉,是使用和馈赠的佳品。
3、莲类产品白云湖莲藕类产品集观赏、食用于一体,主要有野生荷花、盆栽荷花、睡美莲、美食避暑荷花、白云莲子、白莲藕、莲蓬、野生荷叶等,已成为深受欢迎的文化精品,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美誉和盛名。
4、芦苇制品苇编类制品是白云湖的传统产品,包括苇席、苇箔、苇帘等,用途广泛,是农家不可缺少的工艺制品。
二、远上白云间的文还有哪些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整首诗的原文如下: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5、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6、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7、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 *** 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8、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9、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只好无功而返。
10、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11、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12、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 ***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 *** cm厘米)。
13、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何须:何必。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14、度:吹到过。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5、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呼,此指突厥首领。拂云堆:祠庙名,在今 *** 五原。
16、春风: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17、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1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19、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画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20、“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因为“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别离的时候折柳相赠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就提到了行人临别时折柳。这种折柳送别风气在唐朝尤其盛行。士兵们听着哀怨的曲子,内心非常惆怅,诗 *** 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戍边的士兵,只能说,羌笛何必总是吹奏那首哀伤的《折杨柳》曲呢?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里的。既然没有春风又哪里有杨柳来折呢?这句话含有一股怨气,但是又含无可奈何语气,虽然乡愁难耐,但是戍守边防的责任更为重大啊。一个“何须怨”看似宽慰,但是,也曲折表达了那种抱怨,使整首诗的意韵变得更为深远。这里的春风也暗指皇帝,因为皇帝的关怀到达不了这里,所以,玉门关外士兵处境如此的孤危和恶劣。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21、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笔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22、这首诗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 *** 之间的关系,诗中牵涉到唐玄宗对待突厥问题的一些历史事件。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突厥首领小杀曾乞与玄宗为子,玄宗许之。又欲娶公主,玄宗只厚赐而不许和亲。后小杀问唐使袁振,袁振说:“可汗既与皇帝为子,父子岂合为婚姻?”后小杀遣其大臣颉利发入朝贡献,颉利发与玄宗射猎,时有兔起于御马前,玄宗引弓傍射,一发获之。颉利发下马捧兔蹈舞曰:“圣人神武超绝,人间无也。”后来玄宗为其设宴,厚赐而遣之,最终不许和亲。诗中的后两句通过突厥首领心理活动的微妙变化赞颂了唐玄宗的文治武功,说明其威势足以震慑周边少数民族,对于他们的无理要求坚决按原则办事,决不肯对之妥协以求苟安。
23、这首诗,从侧面赞颂了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关系上的有理有节,借突厥首领求和亲的失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强大,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24、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 *** 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