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美丽的瓷都之乡的问题,以及和景德镇瓷都作文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景德镇的变迁史,是从“瓷都”变为一个工业城吗
1、虽然说江西人目前经常自嘲本省在国内“存在感不高”,但江西省内却存在一个世界范围内知名度极高的地方,这就是“瓷都”景德镇,这里自宋 *** 始就是中国制瓷业最重要的中心,而瓷器在古代则是中国出口贸易的“拳头产品”之一,深受海外市场欢迎,也因此,景德镇的名气也是享誉世界。
2、但是,今天江西的景德镇其实和大家脑海中的景德镇还是有相当的区别,首先,景德镇现在并不是一个镇,它是一个地级市;其次,目前景德镇虽然也打“陶瓷文化”来开发旅游,但景德镇目前的主要经济产值和财税来源不是陶瓷产业,而来自其它工业。
3、从“镇”到“市”,这不知道升了多少个等级,那么古代的景德镇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4、古代景德镇——瓷都兴起
5、制陶,这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工业活动,景德镇地区的制陶历史相当久,从乐平地区考古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陶片可以推断至少有2万年历史,之后这一地区的手工业不断发展,后来竟发展成有相当规模的陶瓷业,至于景德镇何时有大规模制瓷业目前仍然没有定论,目 *** 古发现也不多,仅仅在乐平发现有唐代窑业遗存,产品品质不高,但乐平目前虽在行政上属于景德镇,但实际是从上饶划来的,是并不是传统的景德镇地区(珠山区、昌江区和浮梁县),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不晚于宋代,景德镇就开始成为知名的陶瓷生产基地了。
6、现在的景德镇不是一个镇,是一个城市
7、但是,景德镇只是一个镇,这在古代是个很尴尬的情况,封建时代,国家权力一般只能下放到县一级,之下的村落等地一般是乡绅自治,所谓“皇权不下县”,国家只会委任县令,不会委任什么镇长,可景德镇毕竟不是一般的地方,这个地方国家当然不可能不管,所以元朝开始景德镇就有特殊机构进行管理,元朝 *** 设有“浮梁瓷局”,主管全镇的陶瓷生产。
8、这里的浮梁是什么呢?浮梁就是当时管理景德镇的县,当是有关景德镇最早的地名是来源于东晋,叫新平镇。唐代称谓几易其名,621年置新平县,716年设新昌县,又称昌南镇,742年新昌改名为浮梁。此后景德镇一直属浮梁县管辖。
9、不过,景德镇虽然是浮梁县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但并不是浮梁县城所在地,这在中国古代是极为罕见的。
10、那“景德镇”的地名是由何而来呢?目前有一个流传极广的说法:北宋时期,昌南镇瓷器深受真宗皇帝喜爱,后来此地生产的瓷器 *** 朝廷使用,为了给予此地荣耀,宋真宗于公元1004年,特以其年号“景德”重新命名。实际此说可信度不高,因为中国瓷器年号做款不早于明初。
11、还有关于另一个传说“中国”的英文“China”源于景德镇的旧名“昌南”,也不太可信,因为14~15世纪英语“元音大推移”之前,昌南的读音和China并不像。
12、但“景德镇”在宋代是相当辉煌,宋时所产的青瓷和白瓷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和历史价值,是景德镇打出名声的历史起点,“景德镇”之名的确是来于宋代,但具体因何得名不详。在景德镇南郊的湖田窑遗址(现为景德镇湖田古窑遗址博物馆)发掘的宋代时期的青白瓷文物,证明宋代景德镇的制瓷水平已相当成熟。2007年在中国广东省海域打捞出水的宋代商船“南海一号”,就装载有景德镇的青白瓷器,这说明宋代景德镇的瓷器已经通过海运外销国外。
13、在元代,景德镇成功成为全国制瓷技艺更高的窑场,由于元朝是中国疆域最辽阔的朝代,这使景德镇瓷器的销售范围空前扩大,瓷器销量也较之前的宋代大大增加。景德镇元代所产的瓷器花色以青花和釉里红为主,但以“元青花”(文物、古董收藏界习惯元朝所产的青花瓷器称为“元青花”)最为著名,2005年7月12日,景德镇产的元青花瓷《 *** 谷下山》罐形器物在英国伦敦拍卖,其成交价高达2亿3千万人民币,创世界陶瓷产品拍卖价的历史更高记录。
14、元代是景德镇的巅峰,也是青花瓷的巅峰。明清时期,景德镇的陶瓷生产更加完善,成为朝廷宫廷用瓷的重要生产基地。
15、中国制造瓷器的地方并不只是景德镇一处,为何景德镇后来能“一骑绝尘”呢?这其实是因为一种特殊物质——高岭土,这是一种含铝的硅酸盐矿物,呈白色软泥状,颗粒细腻,状似面粉。其化学成分相当稳定,被誉为“万能石”。为制造瓷器和陶器的主要原料,景德镇附近盛产优质的高岭土(英语名称“Kaolinite”源自于中国江西省景德镇附近的高岭山),这为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而景德镇附近又多山林,能为烧窑提供木材。
16、注:浮梁县也是著名古县之一,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浮梁县衙是中国仅存的四处古县衙之一,1987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景德镇过于特殊,所以浮梁县城在古代一直都很尴尬,一直到1916年,浮梁县县治从旧城迁到了景德镇,这才让浮梁县的经济中心和 *** 中心合二为一。
17、清代前期,景德镇瓷业发展到炉火纯青。如《陶录》所述:“陶至今日,器则美备,工则良巧,色则精全,仿古法先,花样品式,咸月异而岁不同矣。而御窑监造,尤为超越前古。”
18、但是清中期开始,景德镇明显衰落,这是为什么呢?
19、要说这个,咱们先来看看景德镇的人口规模,景德镇在古代的城市规模可以说是相当之大,据记载,清嘉庆年间,景德镇街市的扩展已“自观音阁江南雄镇坊至小港咀,前后街计十三里”,人口竟达二十五万!
20、这是个什么概念?工业时代之前,城市人口一般都很小,因为农业生产根本承载不起过多的非农业人口,以江西另一个著名城市九江对比,九江府城在明清时期人口一般只有2万,清末因为九江开埠的原因飞速发展,到 *** 鼎盛时期人口也才有8万,而景德镇一个镇子竟然有25万人!这已经是省府南昌的水平了,
21、这显然不正常,景德镇并不是交通便利的农业地区,它完全是靠传统手工业发展起来的,虽然有个“人类之一个工业城市”的标签,但实际很危险,因为大工厂机器生产的工业时代一来,这种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会被碾碎。
22、从清代乾隆后期开始,景德镇衰落已有征兆,清《陶雅》记述:“乾隆初年,去雍未远,倡条治业,不乏奇丽之观。中叶以后,深厚固不如康熙,美丽也不及雍正,惟以不惜工本之,犹足以容与中流。嘉道以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
23、这个原因不难推测,景德镇根本就不是通过正常经济规律兴盛起来的城市,它就是生产奢侈品的,乾隆后期,清王朝国力衰落,经济形势不好,皇室贵族需求小了,瓷器自然卖不出去,而随着国家 *** 机能下降,景德镇无法得到正常管理,自身水平也是渐渐丧失。
24、近现代景德镇——瓷都地位衰落,工业城市元素逐渐强化
25、咸丰五年(1855年),景德镇御窑厂停止生产,直至同治五年(1866年)后才逐渐恢复。
26、江西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重灾区之一
27、但虽然恢复了,实力也大不如前,道光年间景德镇虽已经有些迟暮,但开工的窑数仍有280个左右,但1866年恢复时只剩20—30个瓷窑开工,景德镇工业不行,市镇也开始破败,大量熟练的陶瓷工业者远走广东等地,使得景德镇的水平进一步下降。
28、而且,此时的中国已经纳入了世界整体的经济体系当中,已经获得原料配 *** 外国 *** 开始制造陶瓷,管理粗犷,技术水平没有更新,还停留在小作坊时代的景德镇根本不是外国工厂的对手,使用机器生产的欧美厂家在19世纪后期就把景德镇挤出了国际市场,而到了20世纪,日本陶瓷业崛起,不仅冲向海外,甚至国内也遍地日本陶瓷,其实日本陶瓷的质地是不如景德镇生产的,但 *** 极为便宜,而景德镇长期以来服务于皇室或者外商,几乎没有开拓基层市场,这使得景德镇在国内都站不稳。
29、尽管 *** 时期,各方也在努力提振景德镇经济, 1 *** 9年,江西省 *** 成立景德镇陶务局,次年该局职能江西省工业试验所取代,1932年成立景德镇陶业实验所,1935年设立景德镇陶务管理局,但受制于实力不行,措施均不明显,1934年,景德镇只剩下5万人,不过这也算一个大城,要知道现在的江西第二大城赣州,在当时人口也只有4万。
30、 *** 二十四年(1935年),江西省第五行政区 *** 专员公署从鄱阳县(旧饶州府府城)迁至景德镇,景德镇成为赣东北中心,这也为后来以它为核心成立地级建制埋下了伏笔。毕竟,景德镇隶属于一个县实在是不合适。
31、1949年4月29日,新 *** 将景德镇从浮梁县分立(浮梁县城又回到了原处,也就是现在的浮梁镇),1953年,其成为为江西省的省辖市,随后将浮梁县并入市辖范围。按照惯例最初确立的城市名称为“景德市”,但“景德镇”之名要是丢失就太可惜了,于是改叫景德镇,后来在80年代部分县市从上饶划入,景德镇便有了今日的行政格局。
32、这个时候开始景德镇的陶瓷终于有了恢复,在国家的支持下,1950年完成国营景德镇建国瓷业公司的筹建并开始陶瓷产品生产,1953-1957年景德镇的陶瓷产值为人民币5938万元,超过历史更高水平。1958年,专门培养陶瓷人才的陶瓷学院在景德镇成立。1965年,提升陶瓷生产产量和品质的“隧道窑”试制成功,这是景德镇瓷器烧造技术的历史 *** 突破,计划经济时期,景德镇重新恢复到了“瓷器重镇”的地位,但和古代一样,这毕竟不是正常市场竞争所形成的。
33、注:人民、东风、建国、光明、红星、为民、宇宙、曙光、景兴、红旗,号称景德镇“十大国营瓷厂”,图为光明磁场生产的瓷器。
34、而且此时的景德镇已经不仅仅是陶瓷生产中心了,还是江西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尖子城市,除了大量国有瓷厂得到组建外,还有大批北方军工电子企业来到景德镇落户(现在景德镇直升机工业的基础),“三线建设”期间更是如此,于是景德镇竟然发展 *** 口30万的江西第二大工业城市(当然现在已经不是了),今天的景德镇整座城市虽然仍然“瓷味”十足,就连城市街道两侧粗大的路灯杆都用陶瓷做成,但这只是表象,现在的“陶瓷业”只不过是景德镇的副业,现在的景德镇更像一个纯粹的工业城市:机械、电子、家用电器制造、飞机、汽车、能源、食品加工、茶叶加工、制 *** 等,这些产业才是景德镇的经济支柱。
35、景德镇是中国唯一的直升飞机生产基地,图为景德镇研制出来的直-8直升机
36、但是,对于“瓷都”这个称号,景德镇也是不希望他人染指的,2004年4月12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中国瓷都”的牌匾授给了广东省的潮州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景德镇陶瓷的产值与潮州相比,相差甚远),景德镇全市大震,当地律师团甚至要向授予牌匾的两个协会 *** ,当然,此事虽然不了了之,但景德镇的“瓷都”之名,全国上下也都是认的,毕竟历史文化上,这里影响实在太大。
二、作文《瓷都的雨》
1、终于可以如愿以偿,回到我久别的故乡——景德镇。
2、来这里已有一个星期了,整日的上班、下班,难得盼到休息日,可以看清楚这熟悉而陌生的城市,但偏偏却让我沉静在无奈的相思中啦。清早起床蒙蒙的细雨已在窗外稀稀沥沥地下个不停。我就开始为这日的闲游担心,到后来雨又大了,瓷都的一切被蒙蒙的细雨笼罩着,一丝的朦胧,一丝的神秘。
3、朦胧中的景物是美丽的,她对我更具媚丽。
4、在雨中,古老名都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绿树成荫,天空是新的,大地是绿的。窗外,百年老屋沉睡的里弄依旧依偎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旁,让初入些地的人一看便可明了这里昔日车水马龙的辉煌。
5、街道两旁粗大的法国梧桐,在夏日的斜风细雨中轻扬,美丽的陶瓷之乡现在是个什么模样?古老的御窑还在吗?长廊上重修的龙珠阁是否还有昔日风采,让人满怀思古悠情?湖田古窑,她演绎了古陶瓷艺术从五代到明清的悠久历史,那古老的作坊、原始的工艺,包含了多少传奇的故事,如今是否依然能在世人的眼前再现?高岭古矿,这产生陶瓷的圣土,你曾经、现在仍在继续创造那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艺术佳作……
6、记忆中一切的景物,她离我这么近,又那么远。为什么让我来到她的身边,却又不让 *** 近?
7、瓷都的雨,那么扑朔 *** ,那么心存希冀。
三、陶瓷之乡在什么城市
德化县(泉州府德化县)是隶属福建省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总面积2232.1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4.1万截至到2018年,德化县下辖10镇、8乡。县 *** 驻浔中镇凤池街10号。
1996年被 *** 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2003年又被称评为“中 *** 间(陶瓷)艺术之乡”,获“中国瓷都·德化”之称,2015年被 *** 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首个“世界陶瓷之都”称号,为中国古代三大瓷都之一。
德化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陶瓷产品80%以上外销,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福建省十大重点出口县(市)之一、全国更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先后荣膺“世界陶瓷之都”、“中国陶瓷之乡”、“中国电子商务百佳县”、“中国更佳生态旅游县”、“中国小水电之乡”、“中国瓷都·德化”、“中 *** 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早熟梨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竹子之乡”等称号。
德化的瓷业,历代烧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确实壮观,从人口密集的城关到偏僻的山村,从田野到丛山密林,经常可以发现古瓷片和古瓷窑的遗址,白莹莹、花艳艳的瓷片,象颗颗星斗撒在人间,似片片白玉镶织大地,把青翠翠、绿葱葱的山乡点缀到更加美丽。
全县已发现的唐、宋、元、明、清至 *** 的窑址达238处,全县十八个乡镇都有古窑址分布,其中“屈斗宫德化窑址”(包括浔中、龙浔、三班、盖德,4个乡镇宋至明代的窑址)1988年被 *** 颁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化早在 *** 原始社会后期即开始生产和使用陶瓷。至唐代后期,德化三班、泗滨一带制瓷业已开始发展。唐末五代出现陶瓷专著《陶瓷法》、《绘梅岭图》。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