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化石之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化石草的 *** 用价值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为什么山西是石头之乡
1、山西有着5000年左右的文明历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山西境内出土了许多的古代遗址与文物古迹,似乎古代遗址在山西各地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但是在山西一县出土的化石的数量、种类以及保存的完整度方面都是世界瞩目,被誉为我国的“化石之乡”,这个县城就是榆社县。
2、榆社县位于山西晋中南部中段,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因为境内西北部的榆社古城而得名,榆社地处土石山区,四周高山围绕,中部为黄土丘陵,只有在淖漳河两岸有狭长的河谷平原,受困与榆社县的地形地貌,所以榆社的粮食生产不发达,大多靠外供给,但是丘陵沟壑地区却是水果与 *** 材成长的绝佳地带,再加上有淖漳河水的灌溉,所以这里的 *** 业非常的发达。
3、榆社县境内出土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是闻名世界的化石之乡,是“古脊椎动物的宝库”,悠久的历史与底蕴深厚的文化造就了这里独具特色的地域民俗文化,还记得小学课本里学过踩高跷的课文,高跷艺术也叫做高跷秧歌,是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踩高跷的人穿着一些特定的历史人物的服装,生动而活泼,是我国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但是大家可能还不知道高跷的发源地就是榆社,晋中榆社县出土的北魏石棺上发现了高跷、杂技的图画。
4、榆社不但是一个历史文化深厚且民风淳朴厚重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个风景秀美的旅游县城,尤其是境内的云竹湖旅游景区,近年来在当地 *** 的支持与建设下逐渐成为了山西人休闲度假不可多得的好去处,云竹湖旅游度假区湖面广阔,边缘蜿蜒曲折,是游客游湖、泛舟水上观光的绝佳去处,这里环境清幽,风光秀丽,湖面波光旖旎,风和日丽,令人神清气爽,流连忘返。
二、如何创建化石之乡
1、首先是对化石的保护余姚意识深入人心,需要村民们把化石资源视为珍宝,精心呵护,向游客讲述三叠纪、鱼龙、鳍龙的地质历史和远古的故事。“化石是宝贝,青山是金山,千万动不得!”成为村民们的 *** 。
2、其次利用化石旅游带来山乡巨变。建设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小型化石展览馆、化石原位展示馆、化石文化走廊、化石文化墙、户外卡丁车场、 *** 场、滑草场、采摘园等多个文化旅游景点和项目。让村民们也积极行动,开办了多个农家乐提供住宿餐饮服务。
3、打造美丽乡村的幸福蓝图。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地质工作者是地球科学的传播者,更是生态文明的参与者。我们愿同乡亲们一起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乡村。”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院长谭文专说。
三、戏剧活化石之乡是哪
1、德江“土家傩堂戏”昔日风光今难觅
2、 03-02-26 10:22
3、近日,从事中 *** 族戏剧研究的刘先生等一行6名专家学者从北京千里迢迢慕名前往具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乡”的贵州德江县采风,转悠了几天,却未见到昔日那古朴浓郁的土家傩堂戏民族文化风情。
4、不过让刘先生一行感到欣慰的是,他们却在贵州安顺、平坝实实在在地欣赏到了“屯堡地戏”(军傩)。
5、傩,在贵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是古代先人戴着各种各样的神 *** *** 集体驱疫逐 *** 的活动,后来在铜仁地区德江、思南等乌江沿岸土家族聚居区出现,元末明初载入史料,清朝 *** 逐渐兴盛,经过不断充实、扩展和完善形成了今天以傩仪、傩戏、傩舞、傩技为主要形式的傩文化。德江“土家傩堂戏”还有许多杂技绝活,如“上刀山”、“下火海”、“刹铧”、“开红山”、“吊碗”、“悬斗”、“过天桥”、“踩九洲”等,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另外,还有近百种不同 *** 、服饰,也是技艺精湛的民族工艺美术品。这种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家傩堂戏”被堪称戏剧“活化石”。
6、1987年11月26日至12月6日,以贵州德江为主体的“贵州民族民间傩戏 *** 展览”在北京隆重展出,共展出傩戏 *** 235面,其中德江占107面,并进行“土家傩堂戏”汇演,引起了海内专家学者强烈反响。中国戏剧家协会 *** 曹禺先生惊称:“中国不但有长城,没想到还有傩戏,是很值得研究和保护的文化瑰宝。”期间全国30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其中《人民中国》、《中国建设》 *** 以“中国德江土家傩文化”为题,并用英、法、德、日等多国文字向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传德江“土家傩堂戏”。
7、昔日享誉海内的德江“土家傩堂戏”今朝为何难觅?据该县有关部门调查,上世纪80年代全县有傩堂戏近100坛,“土老师”400多人,主要分布于稳坪、木叶、新滩、文化、路青、桶井、平原、楠杆、关庄、 *** 、银丝、煎茶等乡镇的土家山寨,由于抢救和保护及宣传力度不够,随着时间的流逝,民间老技人相继去逝,年轻人因种种原因不愿学习,许多口碑、文字等资料已流失于民间,又由于受到现代外界汉文化的冲击,许多有保存价值的东西已“汉化”和“西化”。一些“端公先生”(即傩堂戏中主演员)向记者倾诉,他们很想把这些民族文化瑰宝传授给年轻一代,可他们嫌这些东西土、丑,哪有心思去学?这次,刘先生一行逛遍了德江县城和部分乡镇,均未买到土家傩堂戏 *** 和服饰及书籍等纪念品。
8、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协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及中 *** 间文艺家协会的有关学者专家在考察德江“土家傩堂戏”后都感叹:民间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一样,都是一次 *** 的,一旦毁灭,无法再生。为尽快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德江土家族傩堂戏文化保护圈”,让人们通过对古傩文化的了解,从深层次上挖掘本土文化的内涵,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促进当地文明的发展。
四、云南古生物化石 *** 生物演化之谜的“钥匙”
近日,考古学家在禄丰市金山镇大荒田村发现了一具保存完整度超过70%的8米长恐龙化石。中国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的传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尤海鲁博士也因此重返“恐龙化石之乡”。
作为研究生物起源和演化的科学依据,古生物化石是一把珍贵的“钥匙”。在云南,从元古代到新生代各地质时代的地层皆有。“从寒武纪的澄江动物化石群到泥盆纪的曲靖古鱼、三叠纪的罗平生物群,再到侏罗纪的禄丰恐龙,人类祖先腊玛古猿,第四纪的元谋猿人,云南的古生物化石保存时间线完整、种类多、规模大、多样 *** 丰富。”尤海鲁认为,云南是研究古生物的宝库和天堂。“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无一不在启示生物多样 *** 的重要,保护好生物多样 *** ,对人类生存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了解过去,是了解现在的基础。理解了地球生命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待现在,把握未来。”
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的这一天,澄江市九村镇龙潭村委会路溪勺村村民苏萍刚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回到家就得知了这个消息。路溪勺村位于帽天山脚下,这里特别的地层不仅埋藏着距今5.18亿年前的海洋生物化石,还蕴 *** 丰富的磷矿资源。在没有进行化石地保护前,村民只需将土地出租给矿场开采,就能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
1984年7月1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侯先光在帽天山西坡找到了一块长尾纳罗虫化石,这一锤敲开了一扇洞察寒武纪早期生命的大门。
据介绍,澄江化石地是中国首个、 *** 唯一、全球仅有3处的化石类自然遗产, *** 教科文组织曾评价“澄江化石地众多的地质证据 *** 化石保存的更高质量,展示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完整的记录,是距今5.18亿年前寒武纪早期地球上生命的快速辐射演化的见证,是最早的复杂海洋生态 *** 的记录之一”。
“侯先光发现化石后,到村里找人帮忙采集,那一年我刚刚20岁。”面朝岩层背朝天,许多“挖石工”受不了这份辛苦,纷纷辞工,只有苏萍坚持了下来。“地层里不断有各种各样的虫子被挖出来,专家们就在地里教我辨别。”因为认真严谨的工作,她还被陈均远教授安排到工作室配合化石的修复。
目前,澄江化石地发现的寒武纪珍稀动植物化石分属20个门类、280余种,且80%属于新种,几乎所有现生动物门类的祖先都能在这里找到。在苏萍等人的守护下,澄江化石种类仍在不断地被发现、补充。“磷矿有价,化石无价。澄江化石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要保护好它,让其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据。”苏萍说。
距离帽天山不远处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馆长陈泰敏自豪地向参观人员介绍着镇馆之宝——凤姣昆明鱼。“在生物多样 *** 方面,澄江化石地无可比拟,在这里发现的‘昆明鱼’化石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脊椎动物。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人类终极哲学命题或将从这条化石鱼身上得到解答。”
在罗平县罗雄镇大洼子村附近的一处分岔路口,一侧的山是上石坎罗平生物群地层剖面,另一侧的则是响动坡罗平生物群地层剖面,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就建在两座大山相间的谷地里,火热施工的场面激得漫天尘土飞扬。
2007年10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二级研究院张启跃和地质调查项目组在野外调查时,在大洼子村附近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地层中发现大量保存完好的鱼类化石,随后又发现了大量爬行类及其他动植物化石。“罗平生物群化石种类丰富、规模庞大、保存完整,是世界上目前已知多样 *** 最丰富、化石分异度更高的三叠纪海生化石库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价值。”张启跃介绍,罗平生物群是由多个门类构成的完整海洋生态 *** ,目前已鉴定出8个门类、40属、113种(包括55新种)。
云南龙鱼、节肢动物瘤点云南圆蟹等足目节肢动物白氏原双节虫、罗平云南海胆、罗平中华千足虫……随着埋藏在罗平生物群的化石逐一被发掘、命名,这里拼凑出了一张属于2.44亿年前的生物多样 *** “宏图”,用无声却鲜活的方式,向人们讲述三叠纪的罗平故事。
罗平生物群可以回答什么问题?“这里对生态学、埋藏学、古地理、古气候及油气地质学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价值,包括揭示三叠纪时期罗平生物多样 *** 丰富的原因,以及现在这里峰丛盆洼地形形成的原因等。”张启跃对罗平生物群“答卷”探索充满了热情。
2009年至201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罗平生物群研究团队先后开展了3次化石保护 *** 开采工作,发掘所留的采场构成了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部分和主要景观。沿着山路拾级而上,“就地取材”砌起的石阶,每走几步就能发现嵌在岩层里的化石。上到“一号采场”,成片碳酸盐岩层夹杂着化石,形成的景观蔚为壮观。 *** 岁的大洼子村委会九光村村民方勤林在这里守护了12年,“以前我们挖到有鱼在上面的石头,都不知道是什么,用来建房子觉得美观。现在知道了它们叫做化石,具有很高的价值。”
多年来,在宣传与科普下,方勤林和村里的许多人渐渐懂得罗平生物群的重要 *** ,他们加入化石保护的协会,成为这里的“守护者”。“每天要巡山几次,发现了新的化石就要及时上报。”方勤林的日常生活和化石融在了一起。
“恐龙都去哪里了?为什么我们见不到它们了?”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恐龙谷里,参观的小朋友不时询问着大人。这一问题,恐龙化石研究者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 *** ,“中国恐龙原乡”禄丰成为了最理想的探寻地。
大洼村距离禄丰市区仅十多分钟的车程。这里四周大山纵横交错,原地保存有两个恐龙化石展示厅:一号展示厅内存放着许氏禄丰龙,方正的土坑里,较为完整的恐龙化石“匍匐”于地上;二号展厅存放的是巨型禄丰龙,化石保存度只有50%,但其原始、真实的侧卧埋藏姿态,再现了1.9亿年前的死亡场景。
“1938年,卞美年发现禄丰恐龙化石后,杨钟健教授在 *** 年代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发掘、修理和研究,其中便有我国之一具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也就是后来的‘许氏禄丰龙’。”禄丰市自然资源局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王涛从上世纪70年 *** 始跟古生物化石打交道,几乎参与了云南所有重大的恐龙化石发现,参与挖掘了包括巨型禄丰龙和阿纳川街龙等上百条恐龙。
1958年,中华人民 *** 国邮政 *** 发行了一套3枚古生物纪念邮票,其中一枚就是禄丰龙骨架复原图,这枚邮票也是世界上发行的之一枚恐龙邮票。之后,禄丰相继出土新洼金山龙、禄丰 *** 盗龙、程氏星宿龙和孙氏彝州龙等恐龙化石,“中国恐龙原乡”的名号就此传开。自杨钟健1941年命名许氏禄丰龙至今,在禄丰及其周边地区已命名的恐龙有25种。“禄丰地区富集恐龙骨骼化石,更重要的是还产出了恐龙胚胎、恐龙遗迹化石、鳄类、似哺乳爬行动物和早期哺乳动物等化石,对研究恐龙、鳄类、早期哺乳动物的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王涛介绍。
为了让恐龙化石更好地实现科普价值,禄丰世界恐龙谷应运而生。以禄丰为主,楚雄境内先后出土了百余条恐龙和70余条完整恐龙骨架。园内的主体馆向外界展示了一个1.9亿年前至1.4亿年前真实存在的“侏罗纪世界”,分布着侏罗纪早、中、晚期的恐龙化石及伴生动物群。馆内一侧是20世纪90年代进行发掘时的剖面遗址,原地保存的恐龙化石大约有30多具。
搭乘复兴号自昆明站出发,一个半小时便能到达元谋西站。由此,一些闲余时间较多的人有了另一个“菜市场”: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一年四季果蔬飘香,番茄、洋葱、牛蒡、甜玉米、葡萄、青枣等绿色食品在这片热土上“野蛮”生长,品质优良,备受喜爱,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适应果蔬种植的环境和气候,同时也非常适宜人类居住和繁衍。”元谋人博物馆负责人段梅认为,元谋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不仅孕育出极具竞争力的冬早蔬菜,也是产生和保存170万年前“元谋人”化石的客观条件。
1965年5月1日,原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钱方等在元谋盆地大那乌村作地质调查时,发现两枚牙齿化石,这两枚化石呈浅灰白色,经研究认为同属一个成年男 *** 上内侧门齿石化,定名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简称“元谋人”。
自此,中国人类的起源定义因“元谋人”而改变。“元谋人的发现将中国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100多万年,表明了云南是人类起源的关键和核心地区,为人类起源与发展多中心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支持。”段梅介绍,“元谋人”作为中国人类历史的开篇被写入中国历史教科书的首页。
循着“元谋人”而来的游客源源不断,元谋人博物馆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其中外宾约3000人次。“有的游客会问,到元谋来,就是看这两枚牙齿化石吗?”段梅对此解释,“实际上,元谋出土的化石和文物是一个完整的生存链条,生物的进化链环环相扣,1.5亿年前的恐龙、800万年至600万年前的元谋古猿、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旧石器、中石器、 *** 3个不同时代出土的大量遗址、遗物和遗存使元谋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原始社会博物馆。”
为了充分展示元谋在人类起源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发现与研究成果,认识人类自身起源与进化的艰辛历程,元谋人博物馆以元谋地区出土的古人类、古生物化石和其他文物标本为主线,常设了元谋古猿和元谋人及其文化、元谋古猿、元谋人生活场景生态复原、元谋史前文化旧石器、元谋 *** 暨大墩子文化、元谋恐龙化石展示等7个基本陈设展示厅。目前,馆内收藏展示近4000余件各类珍贵化石标本。展出 *** 各类标本、模型1200多件,珍贵文物有完整的元谋古猿下颌骨、元代青花绳纹火葬罐等。
“自全面完成布展工作并对外免费 *** 以来,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对化石和文物进行保护。但是,在这里,我们没有采用任何的化学手段去保存,化石至今没有出现腐蚀腐烂的情况,完全得益于元谋的气候。”段梅说。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