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吴川粤剧之乡?广东粤剧一团吴川

牵着乌龟去散步 之乡 12

大家好,关于湛江吴川粤剧之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广东粤剧一团吴川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湛江吴川历史往事
  2. 吴川文化与湛江经济建设
  3. 吴川的历史文化

一、湛江吴川历史往事

早在 *** ,吴川的先民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吴川在唐虞时代属南交,禹贡属荆扬南裔,殷、周属南越,周末属百粤,秦时属象郡,西汉初年属南越国地,三国至南朝宋、齐时期,吴川先属广州高凉郡高凉县;424~453年(宋元嘉年间)始置平定县(吴川县前身),隶高凉郡;5 *** (隋开皇九年)废平定县设置吴川县,唐属邕管都督府罗州招义郡;五代南汉属罗州,公元982年(宋开宝五年)废罗州属广南西路辩州;982年(太平兴国五年)改辩州为化州,吴川随隶化州;1377年(洪武九年)改属高州府,清沿明制仍属高州府,至今1400多年历史。

2000年,吴川市辖5个街道、12个镇,总人口822482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2年,吴川市辖5个街道(梅菉、博铺、海滨、塘尾、大山江)、12个镇(兰石、覃巴、吴阳、中山、黄坡、振文、樟铺、板桥、塘㙍(㙍字为“土、叕”两字合为一字)、长岐、浅水、王村港),159个村委会、28个居委会;截至2005年12月31日,吴川市辖5个街道(梅菉、博铺、海滨、塘尾、大山江)、10个镇(兰石、覃巴、吴阳、黄坡、振文、樟铺、塘土叕(“土叕”两字合为一字)、长岐、浅水、王村港),其中黄坡镇合并了中山镇,塘土叕(“土、叕”两字合为一字)镇合并了板桥镇。

吴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 *** ,吴川的先民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吴川在唐虞时代属南交,禹贡属荆扬南裔,殷、周属南越,周末属百粤,秦时属象郡,西汉初年属南越国地,三国至南朝宋、齐时期,吴川先属广州高凉郡高凉县;424~453年(宋元嘉年间)始置平定县(吴川县前身),隶高凉郡;5 *** (隋开皇九年)废平定县设置吴川县,唐属邕管都督府罗州招义郡;五代南汉属罗州,公元982年(宋开宝五年)废罗州属广南西路辩州;982年(太平兴国五年)改辩州为化州,吴川随隶化州;1377年(洪武九年)改属高州府,清沿明制仍属高州府,至今1400多年历史。

2000年,吴川市辖5个街道、12个镇,总人口822482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2年,吴川市辖5个街道(梅菉、博铺、海滨、塘尾、大山江)、12个镇(兰石、覃巴、吴阳、中山、黄坡、振文、樟铺、板桥、塘㙍(㙍字为“土、叕”两字合为一字)、长岐、浅水、王村港),159个村委会、28个居委会;截至2005年12月31日,吴川市辖5个街道(梅菉、博铺、海滨、塘尾、大山江)、10个镇(兰石、覃巴、吴阳、黄坡、振文、樟铺、塘土叕(“土叕”两字合为一字)、长岐、浅水、王村港),其中黄坡镇合并了中山镇,塘土叕(“土、叕”两字合为一字)镇合并了板桥镇。

古代 *** 杰出人物:陈兰彬(1816~ *** 5)晚清时期大臣、学者,首任中国驻美公使。

近代杰出 *** 人物:李汉魂( *** 4-1987),字伯豪,号南华,汉族,广东吴川人。现代杰出 *** 人物:刘华秋,1939年11月生,广东吴川人。

国家级历史名人:元代吴川人(生卒年月不详)。元朝末年任江淮指挥使。

*** *** :庞雄,( *** 1-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广东吴川人。引进外来粮食作物之一人:林怀兰,中国引种番薯之一人,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梅菉镇人,于明万历年间由 *** 将番薯种带回中国。

经济人物:许世勋(1 *** 1—)男, *** *** 。祖籍广东湛江吴川坡头。

吴川(1940.8—)福建泉州人。擅长漆画、版画。 1965年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到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漆画创作至今,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漆画研究会副会长。漆画作品曾参加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30周年全国美展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展。1993年被轻工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 *** ”荣誉称号。《草垛》获中国漆画展优秀作品奖并为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吴川市(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属湛江市管辖,东接茂名市,北接化州市,西接湛江市,濒临南海,风景秀丽,是镶嵌在祖国南海之滨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吴川美誉:吴川市2004年被国家轻工部授予“中国羽绒之乡”,2007年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塑料鞋之乡”,被国家体育局授予“体育之乡( *** 、游泳)”,梅菉镇被 *** 命名为“中 *** 间艺术之乡”,黄坡镇被 *** 命名为“中 *** 间文化艺术之乡”,吴阳镇被 *** 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8年被广东省授予“诗词之乡”,还被世人们誉为“建筑之乡”、“粤剧之乡”、“网具之乡”、海产品加工中心”、“糖酒机械设备制造基地”"中国月饼之乡"等。

吴川,名人才俊辈出。既有 *** 人墨客,也有仁人志士,如粤西唯一的状元林召棠,中国首任驻美大使陈兰彬,清代诗翁李文泰,还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庞雄, *** 爱国将领张炎将军, *** 爱国将领李汉魂将军。

吴川,文化底蕴深厚。有闻名遐迩的吴川八景;有 *** 梧山岭贝丘遗址;有晋代茂山书院;有唐朝吴阳古船、止寮港遗址;有宋朝梅录祖庙、极浦亭;有明朝吴川县遗址、吴川学宫、双峰塔、巷门寨东炮台遗址;有清朝状元林召棠故居、吴川县城南门、陈兰彬故居;有 *** 名将李汉魂故居、张炎将军故居等。吴川的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泥塑、飘色、花桥被誉为“吴川三绝”。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楼主您好!-------------------------------------------------------------------------------------------------------------------------------------------- *** 9年,雷州府遂溪县东部沿海(今湛江市区)被法国“租借”,当时名字叫“广州湾”,对外贸易曾繁盛一时。

1943年,广州湾为日军占领。 1945年日本投降后,于9月21日从日本侵略军和法国殖民者手中接收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

因历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东海岛曾设椹川巡检司,因而得名。据现存的地方志记载,古“椹川”亦有称为“湛川”的。

今湛江辖地远在4000年前的 *** 晚期(约夏、商之间),就有人类居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湛江辖地归属象郡。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闻、海康、遂溪三县属交趾部徐闻县;北部吴川、廉江两县分属交趾部高凉县和合浦县。以后,南部三县先后属交州、合州、南合州、东合州,至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统管雷州半岛三县,直至清代;北部两县先后属广州、罗州、化州,至明清属高州。

1911年10月起,五县先后属广东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区、南区善后 *** 会公署、南区绥靖公署; *** 25年(1936年)起,南部三县先后属广东省第八区、第十四区行政 *** 专员公署;吴川县先后属第七区、第十三区行政 *** 专员公署。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 *** 国成立,中国人民***陆续解放湛江全境。

此后,五县先后属广东省南路区行政 *** 专员公署、高雷区专员公署、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区与湛江市合并,五县划归湛江市。

湛江市区历史上属遂溪、吴川两县。隋至唐初,郊区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铁耙县、遂溪县县治;南宁景炎三年(1278年),宁帝禺即位于市区硇洲岛,升硇洲为翔龙县;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椹川巡检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事件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 *** 9年11月)法国胁迫清***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 *** 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 *** 总督管辖。 *** 32年(1943年)2月,复为日本侵略军所占,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 *** 。

*** 34年(1945年)9月21日,由我国收回,以广州湾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 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为省辖市,并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 *** 专员公署。

*** 37年(1948年)3月改隶属第八区行政 *** 专员公署。 *** 38年(1949年)5月,改隶十四区行政 *** 专员署;公署设于湛江。

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为省辖市。 1952年11月起,先后归属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9月地区与市合并为湛江市,为省直辖市。现湛江市共辖二县:遂溪县、徐闻县,四区: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坡头区,代管三个县级市:吴川市、廉江市、雷州市。

二、吴川文化与湛江经济建设

“忽如 ***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 30年来,我的故乡吴川与全国一样, *** 、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发生深刻变化,取得了巨大进步。其中,吴川文化就是一个亮点,光耀四方。

吴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人物中,有奋发进取,严谨治学,为人厚道,清正廉明的粤西唯一状元林召棠;有中国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有不畏艰难,不顾个人安危,之一个把蕃薯引进中国的林怀兰;有中国十大机智人物排行之一的麦为仪;有报效国家,报效民族,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积极 *** ,维护国家 *** 和 *** 完整,力挫日寇,屡建奇功的 *** 爱国将领张炎将军、李汉魂将军等仁人志士。他们各有个 *** ,各有抱负,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爱国、爱民、爱家。他们的光辉业迹,不朽人生,崇高风范,象一种薪火,传承了吴川后代,形成了吴川人精神。如今,在全国各地创造奇迹的吴川人,如刘华秋、张莹、李贞、陈华、林上观、龙观生、龙庆棠、宁永杰、陈登、李建伟、陈阳华、李若怀、曹成鹏等等,他们敢为天下先,在 *** *** 的浪潮里,敢于拼搏,善于创业,乐于奉献,没忘记回乡投资开发和扶贫、助学、支持公益事业。无论身处何处,不管工作多忙,都想方设法“常回家看看”。这就是名人效应,这就是吴川人精神。

吴川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吴川人喜爱民间艺术的习惯悠来已久。早在晋代,吴川民间就有了演“紫薇降貔貅”、“舞六将”辟邪祈福的习俗,至唐宋期间,多了奏“十番”、“捏泥人”、“击陶鼓”、“舞二真”,再到明清先后出现了“舞狮”、“舞龙”、“唱木偶”、“逛花桥”、“游飘色”等民间艺术。发展到今天又多了“对唱山水歌”、“弹唱木鱼”、“曲艺私伙局”、“电动彩塑”、“舞貔貅叠罗汉”、“花塔”等,凝聚了历代无数艺人的心血,经历了时代的洗礼。在 *** *** 的今天越发显得别具特色,独领 *** 。其中,传统的民间艺术“三绝”——飘色、泥塑、花桥巧夺天工,以其精、巧、奇而闻名遐迩。1996年,梅菉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2000年,国家 *** 命名梅菉为“中 *** 间艺术之乡(飘色、泥塑)”,广东省文化厅命名黄坡镇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飘色)”及命名黄坡镇大岸村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5月广东省人民 *** 入编《吴川飘色》为之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吴川飘色被列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川泥塑2007年11月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川飘色名声在外, *** 先后三次向海内外播放《广东梅菉三绝(飘色、泥塑、花桥)》专题片。2005年12月,吴川飘色《康熙皇朝》参加广东(中山)首届飘色大赛获银奖;在’2006“鼎龙杯”中国(吴川)首届飘色大汇演,获三个金奖和四个银奖,一个铜奖;2006、 2008年,吴川飘色《 *** 过海》、《游湖借伞》及《六国封相》、《 *** 英雄》分别获得第七届、第八届中国飘色(抬阁)山花优秀入围奖、山花十佳创新奖及山花金奖、山花银奖。

湛江吴川粤剧之乡?广东粤剧一团吴川-第1张图片-

为充分挖掘和利用吴川泥塑这一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市 *** 于2006年2月12日兴建吴川民间雕塑园。中国著名雕塑艺术家、全国雕塑艺术 *** 会副主任潘鹤为雕塑园题写:“吴川民间雕塑园”园名。 *** *** 、国家 *** 原副部长艾青春亲临雕塑园开园剪彩,称赞我市建设民间雕塑园是弘扬民间艺术的重要举措,还挥笔为雕塑园题词“生正逢时”。

文化亮点之三——吴川南派粤剧艺术

吴川的南派粤剧艺术是与吴川粤剧团连在一起的。吴川粤剧团的前身是吴川光艺粤剧团,于1953年成立,到1967年至1978年文化 *** 期间,更名为“吴川县 *** 思想宣传队”,当时只是排演《沙家浜》等 *** 现代样版戏。 *** *** 后文艺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传统古装粤剧得以恢复,1979年,“吴川县 *** 思想宣传队”又改名为“吴川县粤剧团”。该团在粤剧“南派”艺术传人林国光的带领下,继承传统,博取众长,革新创造形成了粗犷豪放、古朴刚劲,又有温婉柔情的艺术表演风格。唱做念打功艺独特,故具传统 *** 。我国著名戏剧家、中国剧协 *** 田汉观看该团演出的《搜宝镜》,对该团精彩演出赞赏不已。广东省文化厅对吴川剧团长期坚持的“南派艺术”表演非常重视。于2003年以粤文艺[2003]43号文批复,正式确立吴川剧团“南派艺术”的地位。

2002年和2007年,吴川粤剧团应邀分别到 *** 和 *** 演出。2006年7月16日,中国 *** 委托 *** 戏剧学院、广东省文化厅、 *** 来我市拍摄吴川粤剧团表演的《杀妻》、《表忠》、《乱府》等精彩排场录像, *** 粤、港、澳粤剧艺术向 *** 教科文组织申报粤剧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13日至20日,应新加坡牛车水人民剧场基金邀请,一连九场演出,上座率之高前所未有。吴川市粤剧团获得了新加坡艺术界的广泛赞誉,新加坡国际艺术节组委会授予吴川市粤剧团“南派粤剧,星耀狮城”牌匾,国外传媒对吴川粤剧团南派艺术表演予以祥细的报道。粤剧南派艺术已成为吴川一个响亮的品牌,名扬海内外。

吴川人历来就有做“年例”的习俗。特别是 *** *** 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年例”越演越烈,互相攀比,都有很大的阵仗,请名班、搞球赛、放焰火、搞书、诗、画、摄影展。请“吃年例”酒席越来越丰盛,“吃年例”的人越多,越引以为荣。吴川有句土语“爽过做年例”,可见“年例”的吸引力。最有影响的是两广百多个粤剧团、三十多个歌舞、杂技团驻足吴川“闹年例”。

梅菉的“年例”,正月十四“财神”出游,十五逛花桥,十六、十七睇巡游。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披红戴绿,闪亮迷人的灯饰,随风飘动的彩旗,雄伟的牌楼,多层的花塔,金碧辉煌的花桥,栩栩如生的泥塑,风格各异的书画摄影展,使游人目不睱接。正月十六、十七两天,分别由梅菉街道的梅岭、坡心岭、菜园、蔗坡、瓦窑、梅菉头、黄竹尾等社区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大巡游。百数板飘色簇拥着彩旗、仪仗、宫灯、八宝、罗伞、花蓝、鱼灯、八音队、十番队、武术队,穿 *** 着醒狮、貔貅叠罗汉、陶鼓舞、舞二真、舞六将、奏十番、龙公龙母舞、车色、地色、彩车、锣鼓喧天,规模巨大,气势磅礴,风格独特,艺术高超,秩序井然。白天看巡游,晚上看演出、赏花桥、泥塑、水上彩塑。不分白天黑夜游人如潮,水泄不通。前来参观的国内外观众达80万人次。

十多年来,吴川市委、市 *** 利用“民俗文化、经济贸易”这一版块,举办“一节一会”,以“ *** 搭台,文化、经贸唱戏”,推介吴川,广交朋友,拓展商机。“一节一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吴川文化和经济建设的成果,营造欢乐祥和的浓厚节日气氛,构建了人际、物业、资金、信息流通的高效平台。

三、吴川的历史文化

1、 *** *** 后,市场经济发展,文化呈多元化, *** *** 环境宽松,原有民俗民风、理想信念、 *** *** 受到冲击,形成新思想、新文化、新时尚。外地外国传入的礼仪习俗,与原有思想、原有文化、原有时尚,互相交融、共存共荣。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生老婚丧祭、岁时节日喜庆、社会礼仪习俗、生产生活习俗、陋规陋习恶习等,既受到严重冲击,又与新思想、新文化、新时尚共存。人们碰到相对应的事,往往既行旧礼、沿袭旧俗,又行新规,开创新时尚。

2、吴川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县委、县 *** 重视开展文化活动,形成了文艺辅导、图书阅览、有线广播、粤剧演出、民间文艺大巡游等多元化文化发展格局。 *** *** 后,群众文化活动更多姿多彩,形成了美术、书法、摄影、诗歌、文学、民间文学等创作热潮,创作出一大批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发表和展出。

3、民间艺术推陈出新,传统的泥塑展,除了在梅菉头展出外,解放路、沿江路、海港大道、江心岛都有展出。每年正月十五晚,隔海花桥万人游,十六、十七梅菉头、梅岭、隔塘、瓦窑等地居民都装饰飘色、舞狮、舞龙、舞貔貅出游。

4、吴川三绝(飘色、泥塑、花桥)、吴川元宵享誉海内外。1987年2月,美国华盛顿大学音乐系民族音乐博士孙旦礼到吴川考察戏剧和民间艺术。1988年3月8日晚, *** 首次播出吴川元宵民间艺术活动实况专题节目。吴川的飘色、花桥、泥塑、活动彩塑、花塔于1990年应邀赴广州参加“中国首届旅游艺术节”。吴川境内有土白话、东话(黎话)、海话等几种口音。土白话又有吴阳口音、梅录口音、塘缀一带口音的差别。吴川讲吴阳口音的人数最多,以靠近湛江的吴阳、黄坡一带口音最为正宗。吴川话一般泛指吴阳、黄坡一带的话音。

5、吴川话更大一个特点就是古味浓重。融合了高阳片粤语、闽语、俚僚古越语的特殊混合型语言,某些发音至今还保留着闽语的特征。后来由于受高州府白话的影响,逐渐白话化,然而其始终与其他白话保持着巨大的差距,与其他白话分支皆无法沟通。吴川话属于粤语吴化片,也是吴化粤语的 *** 方言之一。发音上,吴川话平平仄仄极为协调,全国少有。

6、对亲人的称谓上,吴川话则颇具古意。如称呼 *** 为爸或老窦,也有称叔、称哥的;称呼母亲为妈、娘或娜;称呼 *** 的大姐为(杯奶),称呼大姐为(女甫)。称呼祖父为亚爹,祖母为亚奶,曾祖父母为公祖、婆祖;媳妇称丈夫的 *** 、母亲为家君爷、家婆;称媳妇为新妇;称外祖父为外公,外祖母为外婆;称母亲兄弟的妻子为妗,祖母的兄弟和妻为舅公、妗婆;称儿子为仔儿或马骝仔等。

7、吴川境地除土白话之外还有东话(即雷话)、海话(吉兆话)。

8、一类是以梅录话为 *** 的土白话,有梅录口音、塘缀口音、长岐口音之分。梅录口音主要通行于梅录街道;塘缀口音主要通行于西北部的塘缀区;长岐口音主要通行于北部的浅水区和长岐区,和相邻的茂名、化州白话口音接近。另一类是以吴阳话为 *** 的“土白话”(当地亦称为黑话)。它通行于吴阳、黄坡、塘尾、振文等镇街。据统计,讲吴阳话(黑话)的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0%以上;今坡头区属湛江市,旧属吴川县辖, *** 的居民也是讲吴川话。梅录话、吴阳话都属白话,具有白话的共同特征,大体上可以互相交流。比较之下,梅录话跟“广府话”稍接近,吴阳话跟“广府话”有明显不同,这就是所谓“土”。

9、东话即黎话,也叫雷话,和雷州、徐闻一带的雷话很接近,都是属于闽语方言。它主要分布于兰石、王村港、覃巴等镇。据估计,说东话的人数近十万人。这几个镇地理位置上正好位于吴川市东部,且与邻近电白县水东镇相连,电白县把水东镇的话叫“东话”,吴川的东话也因此得名。

10、海话也叫吉兆话,分布在吉兆一带,这是一种濒危语言。【元宵风俗】

11、农历正月十四至十七日,吴川元宵节热闹非凡,梅菉街道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游人如潮,好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元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栩栩如生的泥塑和电动彩塑,有竹木搭造高高耸立的五级牌楼和花塔,有五光十色的花桥,有浩浩荡荡的大 *** 。 *** 时锣鼓喧天,舞火龙、舞狮子、舞貔貅、舞二真、舞六将、踩十番、吹长笛,玩陶鼓,有各式各样的彩车、“地色”和精彩巧妙的“飘色”,还有多姿多彩的花簇队、彩旗队、仪仗队和武术队,全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尤其是飘色、泥塑、花桥,被为誉为“吴川三绝”,吸引万千海内外人士前来观赏。

12、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元宵节期间,直接参与艺术活动的人数达十万人,前来观赏元宵的游客达100万人次。 *** 和广东电视台曾先后几次向海内外播放《广东吴川三绝》和《吴川元宵节大巡游》专题片,赢得了很高的声誉。2000年,吴川市被国家 *** 命名为“中 *** 间艺术之乡”。2002年,吴川市把元宵节正式定为“吴川元宵民间艺术节”。

13、广东湛江的吴川市的飘色、泥塑、花桥被誉为“吴川三绝”,吴川飘色19 *** 年和1997年两次进京参加 *** 春节联欢晚会,2003年吴川飘色造型作品晋京参加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既民间工艺品展,荣获金奖;2000年,国家 *** 命名吴川市梅菉为“中 *** 间艺术之乡(飘色、泥塑)”,广东省文化厅命名黄坡镇为“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飘色)”;2006年5月广东省人民 *** 入编“吴川飘色”为之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吴川飘色被列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川泥塑2007年11月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2009年7月,吴川飘色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支受邀队伍参加了“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节”。2009年10月,吴川泥塑应邀参加无锡全国泥人精品展,泥塑作品被中国泥人博物馆收藏。2010年6月,吴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 成立。

15、吴川飘色始于清代,以儿童乔装各种人物,站或坐在“色板”上面,在 *** 时手舞足蹈,飘飘如仙,惊险美妙,被誉为“隐蔽艺术”和“东方飘游艺术”。2003年9月,吴川飘色造型赴京参加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展,荣获金奖,被专家学者誉为“独具中国岭南民间艺术风格”。2005年,吴川飘色成为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作。2006年6月,应 *** 人民 *** 驻香 *** 络办公室邀请,吴川飘色参加了7月1日在 *** 举行的 *** 各届庆回归暨特区 *** 成立九周年庆典大巡游活动,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评, *** 各大报刊、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2006年元宵节,吴川举办全国首届“鼎龙杯”飘色大汇演,吴川飘色3套获金奖、4套银奖、1套铜奖。

16、泥塑源于唐代。泥塑人物造形千姿百态,逼真动人,思想 *** 艺术 *** 很高。吴川民间雕塑园是我国首间民间雕塑园。中国著名雕塑艺术家、全国城市雕塑艺术 *** 会副主任潘鹤,为雕塑园题写“吴川民间雕塑园”园名,园内已塑造一批泥塑艺术品,供游人欣赏。梅菉街道素有“泥塑之乡”的美誉。据传梅菉的泥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泥塑的兴起、发展,与梅菉发达的陶器砖瓦业有关。据传唐朝末年,有一年元宵节,梅菉瓦窑村一个制陶艺人闲着无事,随手用陶泥捏起人像来,吸引了许多人来观看。这样一来,别的制陶艺 *** 都来捏泥人,无形中形成了元宵节的泥人展览。以后,瓦窑村人便捏泥塑像庆元宵,逐渐形成地方习俗,繁衍开来,泥塑艺术也就播及周围村庄,如梅菉头、窑地等村庄都深受影响。每逢元宵佳节,在梅菉的大街小巷和附近村庄都会展出像真人一般大小的泥塑。2000年,吴川市梅菉镇被 *** 命名为“中 *** 间艺术之乡”,能获此殊荣,吴川泥塑功不可没,只要说到泥塑,人们就会想到吴川,泥塑为吴川增加了知名度。

17、吴川花桥始于明代。它横跨河流两岸,桥上面高盖布棚,挂满五光十色的灯笼、彩旗、彩带、气球;桥两侧各种鲜花争奇斗妍,诗画琳琅;桥头有大型泥塑“仙女散花”,雕刻精细,巧夺天工。夜色的花桥,彩灯闪烁,清波流华,有如彩虹横空,极为壮丽。【菜式 *** 】

18、吴川菜属于粤菜 *** ,与广州菜是一脉相承的。吴川菜承继了粤菜之传统,汲取了粤菜之精华。什么是现代粤菜流行的风味?用“清、鲜、嫩、滑、爽、香”六个字可以做概括,这六个字也可以用于概括吴川菜的特点。吴川的街头小炒的特点是重香味,求镬气。吴川街头小炒重香味,但只用少量的姜、葱、蒜茸做“料头”爆香,而较少用辣椒、胡椒、八角、茴香等辛辣 *** 的味道较浓重的香料做佐料,因而味道不会太过浓重。吴川菜香而不浓,是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镬气指用武火把镬(炒菜的大铁锅)烧热,加油,把油烧开后,放下少量姜、葱、蒜泥爆香,然后猛火快炒,炒出来的菜特别香。这样炒出来的菜称之为有“镬气”,也就是火候恰到好处的意思。

19、吴川喜宴的菜式丰富,邻近县市的喜宴一般为十三道菜,其中一汤一糖水,而吴川喜宴有十六至十八道菜,一般十八道菜最常见,因为吴川人喜欢“十八”的谐音为“实发”,也就是“一定会发达”的意思。

20、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吴川人摆酒请客,都很多人喜欢在家里摆,有的甚至临时借用街道,在街道旁搭起棚架垒起灶,酒肉满街飘香。左邻右里,三姑六婆,一起来帮忙,劏鸡杀鸭,洗锅涮碗,搬台摆凳,忙得不亦乐乎。现在有了专业的家庭宴席队伍,主人家只需点好菜,其余的一切工作和杂务全部包给了专业队伍。比起在酒店办宴席,在家办宴席既省钱、菜式也丰富,家里还可以热热闹闹,亲朋挚友一片喜气洋洋。

21、吴川人对于别人请自己赴宴,一般是逢请必到的,这是对请客的人的尊重,除非很特殊的情况才不到,但就算人不到礼金也必到。

22、吴川,物华天宝,资源丰富。这里气候温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盛产稻、糖蔗、花生、黄麻、西瓜、柑橙、龙眼和北运菜等农产品。万亩生态保护区,是各种珍禽、候鸟的天堂,有“天上人参”之称的禾花雀就是云集于此。水产品以海蜇、沙螺、米蟹著名。矿产资源有石墨矿、钛铁矿、黄金矿以及石英、花岗岩、高岭土、玻璃砂等。

23、吴川美食闻名四方,旅游文化美食节更是吴川的特色和品牌。吴川饮食文化发达,闻名遐迩的沙螺、中国四大名蟹之一的芷寮膏蟹等都久负盛名。除了大型宾馆酒楼外,小型饮食档遍布大街小巷,各种风味小吃通宵营业。吴川美食之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下面主要列举几种比较普遍的美食。烂镬炒粉

24、吴川炒粉以“坡尾炒粉”最出名。坡尾人炒粉的镬并不用完整的镬,而是先去掉两个镬耳,再把镬沿削小,戏称“烂镬”。据说烂镬炒粉火匀、火旺、粉香,有“镬气”。炒粉时,先把镬烧旺,下花生油,再下猪油,放蒜子爆香,再下粉丝猛火急炒,接着下酱油、白糖、味精,搅匀后再慢火炒至 *** ,最后撒下葱花或芫荽,即可上碟食用。在梅菉,街头、巷尾、小食店,甚至高档酒店都有烂镬炒粉 *** 。烂镬炒粉是吴川美食之一大名片,享“吴川之一炒”之美誉。

25、吴川地处海滨,水产品极其丰富,其中沙螺、海蜇和芷寮蟹蜚声遐迩。沙螺,学名为尖紫蛤,又名西施舌,吴阳沙螺在清朝为贡品,因产于鉴江河与海水交汇地方,咸淡水交融,其肉雪白清脆,其汤甜润可口,吴阳沙螺粥尤为美味。

26、芷寮蟹,因其产于芷寮海域而得名,芷寮村位于鉴江出海口,水中浮游生物多,蟹体肉质嫩美,顶部膏结如子,有“米蟹”之称,每年农历二月为更佳,故有“正月沙螺二月蟹,不羡山珍羡海鲜”的名句。吴阳海蜇

27、海蜇,原名水母,吴川人俗称海蜇为“捞”,吴阳沿海的海蜇最为出名。海蜇的营养极为丰富,加工后的产品,称伞部者为海蜇皮,称腕部者为海蜇头。

28、粉皮经济、美味可口,但随着 *** *** 的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此项纯手工作坊技艺几乎失传。现今粉皮食品成了广大百姓的早餐消夜的首选和至爱。粉皮因为凝聚了风土人情,也蕴藏着厚重饮食文化。

29、吴川粉皮 *** 极其简单:将大米去净杂质,用清水浸泡1小时,磨成稀粉浆,取适量的粉浆倒在罩有薄布的竹箕内,放进大锅沸水上,加盖用旺火蒸熟。取出后反倒在准备好的木板上,揭下薄布则成。

30、吴川粉皮皮薄,韧而爽滑。因此,它的吃法多种多样:可捞,可汤煮,可炒。捞粉皮是一种既简单又实惠的吃法。粉皮现在在吴川的农村很少见了,在梅菉、塘尾、吴阳、黄坡等市场里倒有不少。吴川的粉皮,当数塘尾市场的粉皮最有历史,把成块的粉皮卷成卷条状,切段,浇上酱油、芝麻等便可食。

31、吴川蟛蜞汁清香可口,消滞化积,是当地人极喜爱的佐餐酱品小食,也是馈赠远方亲友极富地方风味的珍稀礼品。吴川蟛蜞主要繁殖于吴阳的芷寮、限口和黄坡、中山沿海一带的滩涂或毗接的水稻潮田中。

32、每年春耕的田野上长满灰绿色的田艾,一般采摘顶部田艾芯,然后晒干制成田艾绒,用煮好的田艾绒红糖水和米粉搓成皮,然后包上白糖、花生、椰丝等做成甜味的田艾米乙,香味的则用新鲜虾仔、生葱、瘦肉等作馅。吴川田艾米乙尤以黄坡出名。还有番薯饼、虾饼也非常美味。

33、吴川八宝饭于1 *** 2年在吴川梅菉镇创制的。参照宫廷八宝饭,根据吴川的物产条件,结合当地群众的口味习惯,创制出吴川风味的八宝饭,按吴川的风俗习惯,多数宴席都要上八宝饭。

34、黄坡镇位于鉴江平原,具有 *** 蒜头特厚的天候。腌制的蒜头选用黄坡镇出产的优质白蒜,去掉须根,放置大缸内,倒入浓醋、盐,浸三四天,然后捞起另置缸内放淡醋、红糖、白糖浸十几二十天。成品呈灰绿色,有光泽,蒜辣醋香扑鼻。

35、吴川糖果生产中的独特名优产品,成品粗如甘蔗,长7~8公分,中空充满泡沫,入口松脆香甜,是糖果中佳品。麻通的 *** ,在吴川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其 *** 技术长期秘传,直至60年代才公开。吴川瓦煲狗肉

36、狗肉是驰名粤西的风味食品,吴川的瓦窑煲狗肉,更以其独特的香滑味浓而压倒同行。吴川瓦窑煲狗肉历史悠久。俗话说:“狗肉滚三滚,神仙企唔稳。”

37、“吴川番薯贵过米。”这是许多人熟知的一句俗话。吴川长岐镇苏村种植的番薯尤为出名,是吴川特产之一。苏村的地理环境独特,这里的土壤属粘质土,含各种微量元素,其中土壤里各种钙化合物含量很高,加上有光照,雨量充足,番薯高产而且味道独特。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吴川 湛江 粤剧 广东 剧之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