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不认同的成语(不认同的雅称)

牵着乌龟去散步 成语 36

大家好,表示不认同的成语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不认同的雅称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表示不认同的成语和不认同的雅称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形容“非常认同”的成语有哪些
  2. 形容“点头认同”的成语有哪些
  3. 表示忌讳的成语
  4. 表示不赞同可以用哪个四字词来表示
  5. 描述一个人的理念或者观点不被认同的词语过成语。
  6. 比喻不认同的成语

一、形容“非常认同”的成语有哪些

1、释义:一个人呼喊,马上有很多人响应。

2、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五卷:“当前快意,一呼再诺者,人隶也。”

3、释义:指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

4、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然则他何不一开口就照在青云山口似悬河的那派谈锋?也不愁那姑娘不低首下心的心服首肯。"

5、释义:和:呼应,附和。一人首倡,百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6、出处: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惠周惕》:“郢书燕说,一倡百和。”

7、拼音:[ yáo xiāng hū yìng ]

8、释义:遥:远远地;应:照应。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

9、出处:清史稿·许友信传》:“且郑成功出没闽、浙,奉其伪号,遥相应和,声势颇张。”

10、释义:呼应:彼此声气相通。泛指周围、各地。形容各方面互通声气,互相配合。

11、出处:余秋雨《寂寞天柱山》三:“我认为,天柱山之所以能给古人一种居家感,一个比较现实的原因是它地处江淮平原,四相钩连,八方呼应,水陆交通畅达,虽幽深而无登高之苦,虽奇丽而无柴米之匮,总而言之,既宁静又方便。”

二、形容“点头认同”的成语有哪些

【拼音】: diān tóu bō nǎo

【解释】:点头晃脑。多用以表示赞同、赞赏。

【出处】:《英烈传》第十九回:“马上说同心,止不住颠头播脑。”

【拼音】: diǎn tóu zhī jiāo

【解释】:指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之一部:“少说也有百儿八十,点头之交,那就数不清了。”

【拼音】: xīn fú shǒu kěn

【解释】:指心里信服,并点头同意。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然则他何不一开口就照在青云山口似悬河的那派谈锋?也不愁那姑娘不低首下心的心服首肯。”

【解释】:然然:是的;可可:表示准许,可以。对什么都点头称是。比喻处世的态度唯唯诺诺。

【出处】:《庄子·寓言》:“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拼音】: shǒu kěn xīn zhé

【解释】:心里佩服,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之至。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回:“便一五一十,把谭孝移品行端方,素来的好处,说个不啻口出。东宿闻之,心折首肯。”

三、表示忌讳的成语

1、【百无禁忌】:百:所有的,不论什么;禁忌:忌讳。什么都不忌讳。

2、【百无所忌】:百:所有的,不论什么;忌:忌讳。什么都不忌讳。

3、【不避子卯】:子、卯:古人认为子日和卯日为恶日。不回避子、卯等不吉利的日子。指不迷信,没有忌讳。

4、【不干不净】:指不洁净,肮脏。也指因忌讳而感觉不洁净。也可形容语言不文明。

5、【不讳之门】: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6、【不拘禁忌】:拘:拘泥,拘束;禁忌:忌讳。不拘泥于忌讳。指不受约束。

7、【出言无忌】:出言:说话;忌:忌惮。说话没有忌讳。

8、【触禁犯忌】:禁:禁令;忌:忌讳。触犯了禁令和忌讳。

9、【顾彼忌此】:顾:顾虑;忌:忌讳。顾虑这个,忌讳那个。形容作事顾忌太多,放不开手脚。

10、【论甘忌辛】:说到甘甜的就忌讳辛辣的。比喻有所好而偏执。

11、【青口白舌】:指说话不知轻重,触犯忌讳。

12、【入门问讳】:古代去拜访人,先问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谈话时避讳。也泛指问清楚有什么忌讳。

13、【童言无忌】:旧俗迷信于新年时厅堂多贴此四字,意指孩子说话不必忌讳,即使说了不吉利的话也无妨碍。

14、【以言为讳】:人们把说话当作忌讳。形容 *** 阶级对言论箝制之严。

15、【正言不讳】:说话爽直,毫无忌讳。

16、【转喉触讳】:指一说话或一写文章就触犯忌讳。

四、表示不赞同可以用哪个四字词来表示

1、一、不以为然 bù yǐ wéi rán

2、【释义】: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3、【出处】:《史记·魏世家》:“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解释: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同意或否定。

4、二、不敢苟同 bù gǎn gǒu tóng

5、【释义】: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6、【出处】:出自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

7、三、不置可否 bù zhì kě fǒu

8、【释义】: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

9、【出处】:清·李宝嘉《 *** 现形记》第五十六回:“温钦差听了一笑,也不置可否。

10、四、嗤之以鼻 chī zhī yǐ bí

11、【释义】:指用鼻子轻蔑地吭气,表示瞧不起。

12、【出处】:《后汉书·樊宏传》:“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解释:尝想做器件物件,要先种梓漆树,表示瞧不起。

五、描述一个人的理念或者观点不被认同的词语过成语。

1、【解释】:怀:怀藏;才:才能。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多指屈居微贱而不得志。

2、【出自】: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一个个出身显通,享用爵禄偏则自家怀才不遇。”

3、【示例】:高曾祖考,俱是~的秀才。

4、◎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之一回

5、【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郁郁不得志

6、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郁郁不得志

六、比喻不认同的成语

1、一、不以为然2113 bù yǐ wéi rán

2、【释义】5261:指不认为是对的。4102表示不同意或否1653定。

3、【出处】:《史记·魏世家》:“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以为然。”解释:谋士苏代听了这些话,很不同意或否定。

4、二、不敢苟同 bù gǎn gǒu tóng

5、【释义】:不敢随便地同意,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6、【出处】:出自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苟同这一看法。”

7、三、不置可否 bù zhì kě fǒu

8、【释义】: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

9、【出处】:清·李宝嘉《 *** 现形记》第五十六回:“温钦差听了一笑,也不置可否。

10、四、嗤之以鼻 chī zhī yǐ bí

11、【释义】:指用鼻子轻蔑地吭气,表示瞧不起。

12、【出处】:《后汉书·樊宏传》:“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解释:尝想做器件物件,要先种梓漆树,表示瞧不起。

13、【释义】:一肚子都是疑惑,形容疑虑很多、极不相信。

14、【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之一百十六回:“宝玉满腹狐疑,只得 *** :‘姐姐说是妃子叫我,那妃子究竟是何人?’”

表示不认同的成语(不认同的雅称)-第1张图片-

15、六、一无是处 yī wú shì chù

16、【释义】:一点对的地方都没有:要全面看待一个 *** ,不要因他有缺点,就把他说得~。

17、【出处】:明·张岱《与胡季望》:“是犹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错,烹饪燔炙,一无是处。明眼观之,只发一粲。”

18、【释义】:非常错误;完全不对。谬(miù):错误的。然:对。

19、【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解释:因此求亲于媚的主上。然而事乃有完全不对的人。

20、八、大错特错 [ dà cuò tè cuò ]

21、【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25回:“如今想来,真是大错特错!”

22、【不以为然】“然2113”的5261意思是:对;不认为是对的.不认为是对的

23、【大谬不然】谬:4102荒谬,错误1653;然:如此,这样.大错特错,完全不是这样.

24、【百无一是】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指对人对事的全盘否定.

关于表示不认同的成语,不认同的雅称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认同 雅称 成语 表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