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艺术歌曲集(舒伯特艺术歌曲特点) - 歌曲 -

舒伯特艺术歌曲集(舒伯特艺术歌曲特点)

牵着乌龟去散步 歌曲 24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舒伯特艺术歌曲集,以及舒伯特艺术歌曲特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舒伯特的简介
  2. 舒伯特的作品有哪些
  3. 舒伯特音乐作品有那些

一、舒伯特的简介

1、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又译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籍Ger *** nen(日耳曼人),作曲家。

2、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

3、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4、他为不少诗人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如约翰·沃尔夫冈· *** 、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病逝世,享年31岁。

5、他的歌曲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 *** 的爱 *** 曲,也有民间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 *** 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狗》(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

6、《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主要有3部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弗朗茨·舒伯特

二、舒伯特的作品有哪些

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1828年11月19日卒于同地。 *** 是农民出身的小学教师,母亲是厨子。自于生活贫困,他们所生的14个孩子,只养大了5个。

生平舒伯特小时由 *** 教他小提琴,由哥哥伊格纳茨教他钢琴。11岁进当地的神学寄宿学校读书,开始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特殊才能。现在世界各国音乐会上经常演唱的歌曲《夏甲的悲叹》(1811),就是舒伯特在这所学校时创作的。

1805年和1809年, *** 的 *** 两次入侵维也纳,奥地利人民英勇抗击,1809年5月2l~22日,在维也纳多瑙河东岸的阿斯珀恩大败 *** 。这一年奥地利西部阿尔卑斯山区的蒂罗尔人民,也在 *** A.霍费尔的领导下发动 *** 。当时舒伯特还只是一个12岁的少年,但从这时起,舒伯特的幼小心灵,已经孕育了反对 *** 热爱祖国的思想。1813年初,舒伯特离开寄宿学校不久,就由他的同学J.N.施保恩介绍,认识了青年爱国诗人T.克尔纳。克尔纳就在这一年参加了A.F.von律左将军领导的义勇军,献身于民族解放斗争,同年8月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克尔纳的遗诗由他 *** 整理出版后,舒伯特在1815~1816年,为其中的15首爱国诗歌谱写了歌曲和重唱曲,包括充满战斗热情的《战斗中的祈祷》、《律左的野猎队》和《剑之歌》。1813年10月, *** 在莱比锡会战中遭到毁灭 *** 打击,舒伯特满怀热情,创作了《歌颂德国胜利》的合唱曲。1814年3月,联军进入巴黎,舒伯特又写了《欧洲的解放者在巴黎》的男声合唱曲。然而,正如 *** 所说:“对 *** 的胜利就是欧洲的君主国对法国 *** 的胜利。”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恢复了殴洲各国旧王朝的 *** *** 。梅特涅使奥地利帝国成为“各民族的监狱”。舒伯特在这种令人窒息的 *** 气氛中,写下了大量作品,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痛苦心情和美好理想。

1814年,舒伯特在 *** 的学校里当助理教员。这期间他废寝忘食地从事创作,仅在1814~1815年就写了140多首歌曲。其中包括《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魔王》、《野玫瑰》、《迷娘之歌》等杰作,1816年舒伯特摆脱了助理教员的职务,和朋友F.von朔贝尔住在一起,忍受着生活的煎熬,专心从事作曲。朔贝尔是瑞典籍的业余诗人,舒伯特用他的诗写过12首歌曲,《致音乐》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1816年6月,舒伯特为H.瓦特罗特教授的命名日写作的康塔塔《普罗米修斯》,是他之一次从作曲中取得报酬的作品。像他这样在世时没有出名的作曲家,是当时出版商残酷剥削的对象。舒伯特赖以维持生活的稿费,是非常菲薄的。像《流浪者》这样举世闻名的歌曲,舒伯特当时只拿到两个古尔盾(每个约合1.69马克),而出版商在40年间,却赚取了27000个古尔盾。

在梅特涅 *** 的 *** *** 下,维也纳流行着适应 *** 阶级 *** 人民需要的轻浮、庸俗的娱乐音乐。一些憎恨梅特涅 *** *** ,要求 *** *** 的诗人、画家、剧作家和音乐家则组成各种小组,从事于和这种庸俗艺术针锋相对的活动。舒伯特是其中一个小组的中心人物。这个小组经常举行交谊会,演出歌舞、音乐和戏剧。这个小组共有40多人,其中的主要人物有研究法律和音乐的J.von施保恩、诗人J.迈尔霍费尔和朔贝尔、画家L.库佩尔维泽尔和M.von施温德、音乐家弗勒利希三姊妹作曲家A.许腾布伦纳、著名的男中音歌手J.M.福格尔,后者是舒伯特许多著名歌曲的最早的演唱者。

舒伯特艺术歌曲集(舒伯特艺术歌曲特点)-第1张图片-

1819年8~9月,德意志各邦君主 *** 在梅特涅主持下, *** 于卡尔斯巴德,通过了 *** 一切 *** 主义思想和 *** *** 运动的卡尔斯巴德决议。1824年,在 *** 密布、特务横行的日子里,舒伯特在这年除夕所写的《战士之歌》,流露了对民族解放战争胜利成果为封建 *** 势力所篡夺的无限愤慨。他的许多最成熟的交响曲室内乐和歌曲作品,都是在卡尔斯巴德决议以后最黑暗的 *** 年代里写成的。

舒伯特十分崇敬L.van贝多芬,1822年曾把自己所作的法 *** 曲主题四首钢琴变奏曲奉献给他。1827年贝多芬病危时,舒伯特两次探望他,3月29日,舒伯特举着火炬参加了贝多芬的葬礼。1828年11月18日,舒伯特病得神志 *** ,还发出呓语说:“贝多芬不是睡在这里吗?”第二天,舒伯特就离开了人间,年仅31岁。他的哥哥费迪南德按照舒伯特要求葬在贝多芬墓旁的遗愿,在维也纳的韦灵公墓安置了他的坟墓,与贝多芬的墓地相毗邻,1888年,舒伯特和贝多芬的墓一起迁葬到维也纳的 *** 公墓。原来的韦灵墓地,成为舒伯特公园。

创作在短短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舒伯特写了遍及各种体裁的大量音乐作品,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他为J.w.von *** (72首)、迈尔霍费尔(47首)、F席勒(46首)W.米勒(44首)等诗人的作品(主要是抒情诗)写了大量的歌曲,把音乐和诗歌紧密地结合起来。他用富于表现力的旋律与和声来表达诗的境界。在他的歌曲中,抒情歌唱 *** 曲调占有重要地位,但富于语言表现力的朗诵调,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叙事歌曲《魔王》和戏剧 *** 歌曲《普罗米修斯》里。舒伯特歌曲中的钢琴伴奏,不仅对旋律起了陪衬作用,而且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一种重要手段。舒伯特的歌曲和奥地利、德国的民间音乐语言有着血缘关系,他的《野玫瑰》、《鳟鱼》、《 *** 树》等歌曲,后来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

舒伯特在1823年所写的《美丽的磨坊女》和在1827年所写的《冬日的旅行》都是以失意的流浪者为题材的声乐套曲,歌词作者都是诗人米勒。失意的流浪汉,是舒伯特作品中的重要形象。两首《流浪者》、《流浪者对月抒怀》、《流浪者夜歌》等歌曲以及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也都是这一类题材的作品。在当时的奥地利,人们虽然生活在故乡,却感到自己是举目无亲的异乡人。舒伯特的这些作品,正反映了这种残酷的现实。舒伯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年(1828)为德国诗人L.雷尔斯塔布的9首诗谱了曲。舒伯特死后,他的朋友们把这9首歌曲中的7首,连同舒伯特为H.海涅的诗谱写的6首歌曲和其他1首歌曲合为1集出版,名为《天鹅之歌》,意思是“最后的杰作”。它与《美丽的磨坊女》和《冬日的旅行》鼎足而三,是舒伯特歌曲的3本专集。

舒伯特的10部交响曲中,比较重要的有c小调《第四交响曲》(别称《悲剧》交响曲,1816)、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1816)、b小调《第八交响曲》(别称《未完成交响曲》,1822)和c大调《第九交响曲》(别称《大交响曲》,1828)。b小调《第八交响曲》是1822年舒伯特寄寓朋友朔贝尔家时写的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只写了两个乐章就没有再写下去。它的手稿是在埋没了40多年后到1865年才被发现的。c小调和b小调交响曲都反映了悲剧 *** 的现实生活。但c小调表现得比较软弱,b小调的内容则要深刻得多。舒伯特用歌曲型的主题,表现了悱恻动人的悲剧 *** 形象,同时又热情洋溢地表现了英雄形象和悲剧 *** 形象之间的冲突。1828年所作的c大调《第九交响曲》又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从昂奋的第1乐章,倾诉般的第2乐章,活力充沛的第3乐章,到气势磅礴的第4乐章,贯穿着一种发扬蹈厉的精神。特别是第4乐章,充满了英勇豪迈的气概,标志着舒伯特创作的高峰。1825年8月,舒伯特和福格尔一同从萨尔茨堡到巴德加施泰因去旅行,在那里写了1部交响曲,但稿本已经散失,没有能够传世。舒伯特的著名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1824)、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

三、舒伯特音乐作品有那些

《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普罗米修斯》、《魔王》、《鳟鱼》、《 *** 树》、《天鹅之歌》、《未完成交响曲》、《死神与少女》、《鳟鱼》、《冬之旅》、《流浪狗》等等。

美丽的磨坊少女叙述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天真少年对爱情的憧憬与幻灭的过程。流浪的少年在河边磨坊邂逅了磨坊主人的女儿,因着她的美丽,他不再流浪,期盼这份蕴藏在心中的情感有个美好结局;怎奈这份憧憬却让一个突然到来的猎人粉碎。

痴情少年抱着患得患失、又爱又恨的复杂心情开始放逐自己,他沿着河岸走下去,爱情的幻灭让他痛不欲生,最后只好殉情,投入小溪流的怀抱中。舒伯特笔下的乐声,便把这出精致的“歌曲小说”经营得非常感人。

舒伯特在创作之时,赋予每一个角色固定的调 *** 。例如小溪流用G大调表示,这条溪流引他进入一个爱情的漩涡,听过他的低声细诉,也提供他生命的最后归宿。心情愉快时表现磨坊用C大调,哀伤时则用C大调的关系小调A小调。描述爱情的幸福时一定是A大调,猎人的出现则用C小调。

《死神与少女》(亦称《d小调第14号弦乐四重奏》),一部由奥地利作曲家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创作的弦乐四重奏,共分为四大乐章。这首四重奏,d小调,作品编号D810,因第二乐章主题旋律与舒伯特1817年创作的歌曲《死神与少女》类似而具标题。作于1824-1826年,1826年2月1日在维也纳约瑟夫·巴尔特的家中首演。

舒伯特的《冬之旅》是德国艺术歌曲文献中最重要的连篇套曲,其在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声乐与钢琴的相互补充、音乐优美与深度兼顾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顶峰。

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美丽的磨坊女》和舒曼的《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和《连篇套曲Op.39》,但在规模上都不如它庞大丰满。为了表达原诗的情感,作曲家在节奏、旋律、织体、调 *** 方面都根据原诗的情绪进行了处理。使其在情感上产生更强的感染力。

舒伯特根据 *** 的同名诗所创作的叙事曲。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著名的浪漫乐派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歌曲,开创了艺术歌曲发展的新 *** 。《魔王》作为他重要的 *** 作品,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试从多个角度讨论作品中各音乐要素的特点,浅析该作品创作的风格特征。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根据 *** 同名诗创作,作于1815年。当时作者只有18岁,这首叙事曲被编为作品第1号。全诗的故事情节: *** 怀抱发高烧的孩子在黑夜的森林里骑着马飞驰,森林中的魔王不断引诱孩子,孩子发出阵阵惊呼,最后终于在 *** 怀抱中死去。

歌曲采用通谱手法,一气呵成,气势宏大。诗歌中叙述者、 *** 、孩子及魔王四个不同角色由不同的音调体现出来。作者充分展示了戏剧 *** 的情节,如钢琴伴奏模拟马蹄疾奔的节奏贯穿全曲,低音奏出的风声描绘出夜幕中的森林冷风飒讽、咄咄逼人的情景,烘托出沉闷恐惧的气氛。作者还以小二度上行模仿孩子的惊呼,形象地刻画出孩子愈加惊恐的神情。

《鳟鱼五重奏》,"歌曲之王"舒伯特在1817年创作了著名的艺术歌曲《鳟鱼》。这部为钢琴与大、中、小提琴和低音提琴所做的作品共分五个乐章,以第四乐章最为著名。在原作的歌曲中,作者先以愉快的心情,生动描绘了清澈小溪中快活游动的鳟鱼的可爱形象;

而后,鳟鱼被猎人捕获,作者深为不满。作者用分节歌的叙事方式表达了他对鳟鱼的命运无限同情与惋惜的心情,揭示了歌词深刻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伪与 *** 所害。

舒伯特这首A大调五重奏与通常的钢琴五重奏不同,不是那种钢琴加弦乐四重奏的标准形式,而是钢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这样四件弦乐器的组合,亦即比标准形式少了第二小提琴,而以低音提琴取代。再者,这首曲子有五个乐章,这一点也与众不同。因为第四乐章是采用舒伯特本人的歌曲《鳟鱼》的旋律而作主题与变奏,所以此曲俗称《鳟鱼五重奏》。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舒伯特艺术歌曲集和舒伯特艺术歌曲特点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舒伯特 歌曲集 艺术 特点 歌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