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颐气成语,以及颐指气使 四个字是什么成语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颐什么气什么成语
1、颐指气使。颐为腮帮子的意思。指为指示的意思。气为神气,使为指使的意思。颐指即为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的意思。气使即用神情气色指使人的意思。颐指气使的意思为不说话,但是只用面部表情来示意的意思。用来形容有权势者指挥别人的傲慢神气的态度。
2、近义词有盛气凌人,趾高气扬,神气活现和如臂使指。反义词有唯唯诺诺,低三下四和奴颜婢膝。用法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有贬义即指态度傲慢。
二、颐指气使成语
1、颐指气使,汉语成语,拼音:yí-zhǐ-qì-shǐ,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贡禹传》。颐指气使的意思是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2、《资治通鉴》记载,唐昭宗天祐二年(905年),身为节度使的朱温杀了宰相崔胤以后,强迫昭宗 *** 。但是,朱温还不放心,让他的心腹李振去洛阳监视唐昭宗及其臣僚。李振是怎样一个角色呢?据史籍记载,“李振屡举进士,竟不中第。
3、故深疾缙绅之士”。原来这是个不好好读书一直考不上功名,从而特别痛恨读书当官的人的人。后来,他投靠了朱温,一步登天,竟成了监察皇上和百官的朱温 *** 人。朱温自己也常以天显异象来彰表威望,传说朱温出生的那天晚上,天显异象,“所居庐舍之上,赤气上腾”,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一片红光。
4、邻居都以为朱温家宅失火了,纷纷提着水桶,端着脸盆,赶快到朱家救火。不料跑到朱家门口一看,一切平静如常,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说是天显神灵,朱家必旺。
5、其心腹李振更是卖力地宣扬,他媚上欺下,对人刁滑无礼,下属一见到他都缩紧了头颈,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李振这可得意了,“振每自汴至洛,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资治通鉴》昭宗天祐二年)后人评论说,“以颐指麾,以气使令,言其怙朱全忠(朱温)之劫而肆其骄豪也”。
6、生活中,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大多数情况下,语言谦和的人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而那些说起话来总是颐指气使的人,人缘往往很差,而且他们的意见或者建议,也很难让人接受。
7、这是因为人们的骨子里都是崇尚 *** 的,更不愿意被他人指挥。从这个角度而言,如果你想让其他人接受你的观点,或者按照你说的去做,那么千万不要命令或者指挥他人,而是要采取恰到好处的方式表达你的观点,从而尽量减少他人的排斥和抵触。
8、与他人说话的时候,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总是对他人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假如我们能够与他人更好地交流,采取平等的姿态对待他人,那么他人一定会乐于接受我们的建议,也会认真斟酌我们的话,最终理智思考,得到好的结果。
三、气使指颐的成语
1、气使指颐,汉语成语,拼音是qì shǐ zhǐ yí,意思是用神情气色指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出自《汉书·贡禹传》。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需要使用成语来表达某些含义的情况。成语“气使指颐”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用面部表情示意而不说话。
3、这个成语的出处是《汉书·贡禹传》。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贡禹是一个有权势的大臣,他的地位和权力使得他可以指挥其他官员。因此,当贡禹用面部表情示意他人时,其他官员会立刻明白他的意图并按照他的意愿行事。这种傲慢的态度和指挥他人的行为就成为了这个成语的象征意义。
4、除了在历史文献 *** 现外,“气使指颐”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也经常被使用。例如,在 *** 或职场中,有些领导或权威人物会用面部表情和手势来示意他人,而不愿意亲口下命令。这种情况就可以用“气使指颐”来形容。
5、另外,“气使指颐”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不礼貌和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当一个人用面部表情或手势来指挥他人时,会让人感到不被尊重和受到歧视。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这种行为来对待他人。
6、总之,“气使指颐”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它不仅可以用来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他人的傲慢态度,也可以用来形容不礼貌和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他人并尽量避免使用这种不礼貌的行为。
四、指气颐使 四个字是什么成语
1、指气颐使意思是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2、颐指气使,汉语成语,拼音:yí zhǐ qì shǐ,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贡禹传》。颐指气使的意思是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3、生活中,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大多数情况下,语言谦和的人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欢迎,而那些说起话来总是颐指气使的人,人缘往往很差,而且他们的意见或者建议,也很难让人接受。这是因为人们的骨子里都是崇尚 *** 的,更不愿意被他人指挥。
4、从这个角度而言,如果你想让其他人接受你的观点,或者按照你说的去做,那么千万不要命令或者指挥他人,而是要采取恰到好处的方式表达你的观点,从而尽量减少他人的排斥和抵触。
5、与他人说话的时候,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总是对他人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假如我们能够与他人更好地交流,采取平等的姿态对待他人,那么他人一定会乐于接受我们的建议,也会认真斟酌我们的话,最终理智思考,得到好的结果。
6、《资治通鉴》记载,唐昭宗天祐二年(905年),身为节度使的朱温杀了宰相崔胤以后,强迫昭宗 *** 。但是,朱温还不放心,让他的心腹李振去洛阳监视唐昭宗及其臣僚。
7、李振是怎样一个角色呢?据史籍记载,“李振屡举进士,竟不中第。故深疾缙绅之士”。原来这是个不好好读书一直考不上功名,从而特别痛恨读书当官的人的人。
8、后来,他投靠了朱温,一步登天,竟成了监察皇上和百官的朱温 *** 人。朱温自己也常以天显异象来彰表威望,传说朱温出生的那天晚上,天显异象,“所居庐舍之上,赤气上腾”,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一片红光。
五、什么指气颐使的成语
1、颐指气使
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2、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六、气的成语
1、饮气吞声:指不喘气,不做声。形容忧惧惶恐。
2、有气没力:形容说话声音微弱,作事精神不振。也形容体弱无力。同“有气无力”。
3、有气无烟:形容家中非常贫困,无米下锅。
4、有声没气:形容说话无精打采。同“有声无气”。
5、有声无气:①形容人气息奄奄。②形容说话无精打采。
6、意气自如: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7、怨气满腹:胸中充满了怨恨的情绪。形容怨愤之气极大。
8、妖里妖气:形容女人装束奇特、举止轻狂而不正派
9、心浮气躁:形容人 *** 浮躁,做事不踏实。
10、心高气傲:心比天高,气 *** 骄傲。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
11、下气怡声: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
12、心粗气浮:粗:粗疏,轻率;浮:浮躁。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13、虚骄恃气:虚骄:虚浮而骄矜;恃气:凭着意气。虚浮骄矜,意气用事。
14、小家子气:小家子:旧指出身低微的人。形容人的言谈举止及做事不大方。
15、下气怡色:形容气色和悦,态度恭顺。同“下气怡声”。
16、仙风道气:犹仙风道骨。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17、祥云瑞气:旧时认为天上彩色的云气为吉祥的征兆,故称祥云瑞气。亦作“祥云瑞彩”。
18、心浮气粗: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同“心粗气浮”。
19、心浮气盛:形容人 *** 浮躁,态度傲慢。
20、窝火憋气:把屈辱或恼怒强压在心底,不敢或不能发泄。
21、五陵豪气:指高门贵族的豪迈气概。
22、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23、天行时气:行:流行;时:季节,气候;气:疫气,疾病。因气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
24、天朗气清: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