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甘孜是什么之乡和甘孜是什么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甘孜是什么之乡以及甘孜是什么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四川甘孜十大旅游景点有哪些
四川的甘孜州是一处拥有众多美景的地方,并且今年关闭已久的色达佛学院也已经 *** 了,除此之外,在甘孜可以观赏的美景众多,那么四川甘孜十大旅游景点有哪些,具体的景点详情介绍如下。
都说最美的风景都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来到稻城亚丁你就会深刻地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这里美得太过梦幻,看见它的之一眼,仿佛堕入童话世界,让人沉醉。
五色海、牛奶海和珍珠海三个风格迥异的海子在高原雪山间散落。
其中被雪山围绕的牛奶海,从远处看过去就像是一块巨大的蓝宝石般靓丽醒目,走近一看牛奶海边缘的湖水果真像牛奶一样纯洁。
康定情歌景区又叫木格措,木格措拥有难得的纯净自然之美,而作为西北更大的高山湖泊,湖面如镜子般清澈,宛如仙境瑶池。
湖景更是一日多变,清晨,雾锁海面,银龙般的云雾在水面翻卷,午后微风拂面时,海面上“无风三尺浪,翻卷千堆雪”,夕阳西下,余辉洒满海面,流金溢彩,水天一色,群山沉寂,碧海静谧。
贡嘎神山下的海螺沟,一到秋冬就美得如诗如画。海螺沟身处山脚,周围有海拔6000米以上的卫士峰45座,峰上 *** 积雪,银光闪烁。
每日清晨,太阳初起时,万道金光从长空中直射雪峰,光芒万丈,瑰丽辉煌。
红石滩延绵几十公里,形成一条红石景观分布带,红石与冰川相生相伴,每一块石头都披上了一件美丽的红色外衣。
对于每一个爱旅游的人来说,318国道是这辈子必去的地方。这里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惊、险、绝、美、雄、壮。
墨石公园就在318国道核心区,是去往海螺沟稻城亚丁的必经之路,这里到处都是墨黑色的奇石,连绵凸起,仿佛大自然苍劲有力的笔锋。又像是置身在一个外星球的异度空间,神奇而魔幻。
眺墨石公园,观山中存海,波涛万顷;近墨石公园,仰山石竦峙,变幻雄奇;入墨石公园,现世隐退宛如异域,唯星空依旧。
新都桥位于川藏线交叉口,是一个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被称为“光与影的世界”这里有绝美变化的光影,连绵起伏的山峰,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随处可见星星点点的 *** 。
而其中位于新都桥鱼子西村山顶的鱼子西更是360度无死角的观景台,在这里可以看到日出、夕阳、星空和雪山,这里还能户外露营、仰望星空。
人死后不一定去天堂,但活着的时候一定要去一次色达。色达县历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已有人类繁衍生息于此。
这里有千上万的红色僧舍,让每个行走至此的人,都能感觉到一份人间最纯净的温暖,这片佛国净土,是比 *** 更能净化人心灵的地方。
色达的冬日风朗风朗气清,天高云阔,天气晴朗的日子里,色达日出时的景色极美,朝阳会把天空、云朵和山峰都镀成了纯正的金色,又让红色僧舍呈现出了红铜一般的色彩,仿佛接受着大火熔炼的金属。
莲花湖位于康定县普沙绒乡苦西绒山谷中。夏季如镜的水面倒影着森林和天空,宁静而致远,湖泊周围如翡翠般碧绿的草坪,成群的牛、羊如珍珠般撒落在草原上。秋季,满山色彩绚丽,多姿多彩的群山像淋透了颜料,红色、 *** 、青色、绿色,映衬蓝蓝的天空。
无数人穿行在318国道,或徒步,或骑行,或自驾。不管是什么季节,国道两旁的景色,都曾醉倒无数路过的行者,独独却忽视了离巴塘仅40多公里的措普沟。正是由于行者们的忽视,使一个原生态的措普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它美得让人窒息,美得让 *** 连忘返,美得至今都难以忘怀,历历在目浓缩了整个藏区最美的景色,包括雪山,草原,湖泊,寺庙等。
位于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境内,“甲居”,藏语是百户人家之意。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向上攀缘,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将田园牧歌式的画卷展示在人们眼前,以一种艺术品的形态存在。
冷噶措是贡嘎雪山脚下的高山湖泊,湖泊不大,却给人很多惊喜。
冷噶措倒映着贡嘎的各色美景,或是白雪皑皑的山头,或是美不胜收的日照金山,雪山映在明镜般的湖面上,更显“蜀山之王”的霸气。
二、甘孜县有几个片区包括哪些乡镇
1、截至2019年2月,甘孜县有5个片区,包括全县22个乡镇。
2、甘孜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雅砻江上游,地处东经99°08′—100°25′,北纬31°24′—32°54′,县城驻地甘孜镇。
3、全县行政区划分为5个片区,即城关片区、拖坝片区、东谷片区、绒坝岔片区、达通玛片区。辖22个乡(镇),分别为甘孜镇、斯俄乡、拖坝乡、庭卡乡、色西底乡、下雄乡、四通达乡;
4、泥柯乡、夺多乡、南多乡、呷拉乡、来马镇、仁果乡、昔色乡、生康乡、南隆乡、卡攻乡、扎科乡、大德乡、查龙镇、茶扎乡、卡龙乡。
5、甘孜县古为白利摸徒部落牧居地方。隋为附国地。唐、宋属吐蕃。元属朵甘思宣慰司都元帅府辖地。
6、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漠西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占领康北,封蒙古族王子七人于孔撒、麻书二安抚司,白利、东科二长官司。
7、乾隆五十七年(17 *** 年),孔撒安抚司升为宣抚司。同治元年(1862年)置麻书汛。宣统三年(1911),置甘孜 *** 会。
8、 *** 二年(1913年),置甘孜县。1935年红军长征路经甘孜,建立了县的博巴 *** 和白利、绒巴岔、孔萨区的博巴 *** ,以及贡萨、林冲、着洛乡的博巴 *** 。
9、 *** 二 *** (1939年),属西康省第四行政 *** 区,为专员公置治地。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90年全县5区、1镇、21乡。
10、参考资料来源:甘孜县人民 *** —行政区划
三、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位于哪里
甘孜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雅砻江上游。地处东经99°08′——100°25′,北纬31°24′——32°54′。“甘孜”为寺庙名称,意为洁白美丽的地方,拥有1300年建制史,因五世0 *** 霍·曲吉昂翁彭措在此创立之一座格鲁巴寺庙而得名。上下 *** ,纵古论今,甘孜得“天时,”拥“地利”, *** 多娇,英雄辈出,人杰地灵。内连康定、成都、外连青海、 *** 、甘肃,作为康北交通枢纽,历来商贾云集,生意兴旺,堪为康北经贸中心。甘孜幅员辽阔,土地肥美,牧场无垠,水丰草茂,五谷丰登,羊肥马壮,堪称“雪域明珠”。
“甘孜”藏语乃洁白美丽之意。那里自然风光绮丽,良哥山、巴颜额拉山、果拉狼山、沙鲁里山巍峨四周,雅砻江像一条碧绿的飘带缓缓流过广袤肥沃的田野。这里有景色秀美,相传是莲花生 *** 在藏区点化的24座神山之一的奶龙神山和充满神秘色彩的扎日拥康神山,有探险旅游的好去处扎曲河,更有广阔无垠、牧歌悠扬的达通玛草原风光。
甘孜人杰地灵。千百年来,世代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用他们惊人的智慧,超常的创造力谱写了灿烂辉煌,值得整个 *** 族骄傲和自豪的历史。古朴庄严的甘孜寺、大金寺、德贡波、东谷寺等43座古刹名寺,为甘孜这块灿烂的明珠更加增彩溢辉;五大 *** 齐全的藏传 *** 、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民间建筑以及藏画、手工艺品、古朴风韵的民间舞蹈、文学艺术等,特别是名扬天下的甘孜踢踏为甘孜奠定了厚重的文化底蕴,甘孜堪称文化之都。
甘孜人才辈出,群星灿烂。那里有格萨尔的传奇故事和古老遗迹。那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曾孕育了噶玛噶举 *** 的创始人都松钦巴,倡建霍尔十三座寺庙的哲蚌寺法王昂翁彭措,著名爱国人士阿旺嘉措,著名 *** 爱国人士五世格达-,并谱写了-总司令与五世格达-之间“军爱民、民拥军”的千古颂歌。甘孜县还诞生了新中国培养的之一位藏族将军——杨世喜将军,孕育出了之一位藏族博士——格勒博士。
觉安钦巴,意为“十五供品”,亦称“酥油花”。它是以酥油为原料,以人物、花卉、飞禽、走兽、树木等人和事物为主题的一种高超的手工油塑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文成公主与第三十二代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时,藏族人民为了表示敬意,在文成公主从京城长安带来的一尊十二岁 *** 像前供奉了一束酥油花,从此,相沿成了藏族人民的习俗。酥油花初期以莲花为主,题材较为单一,后来,这种习俗传到各大寺庙,酥油花的题材和工艺又有了新的发展,成了藏区各大寺庙独有的一种高超的油塑艺术。
甘孜县酥油花的 *** 在藏区可谓独树一炽,其 *** 工艺精湛、考究、造物形象逼真,表现形式多样,涉及人物、花卉、佛像、树木、飞禽、走兽等无所不包,且讲究年年内容翻新,用各种造型组成各种故事情节,集艺术 *** 、欣赏 *** 、故事 *** 、趣味 *** 为一体,堪称藏区一绝。
每年春节前一个月, *** 酥油花的艺人们便将纯净的酥油揉以各色染料,开始 *** 酥油花,到了每年-正月十五日灯节会上,艺人们便将精心 *** 的酥油花在寺庙的大经殿前的院内展出,一年一度,成为盛会。由于这些酥油花造型生动,神态逼真,花样新颖,色彩绚丽,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藏戏是藏族人民以歌舞形式表现文学内容及现实生活的一种综合表演形式,它是在藏族 *** 仪式和酬神醮 *** 、民间歌舞、说唱表演等不同艺术土壤上形成的。
一、藏戏的萌芽、雏形、复兴与普及过程
据藏史资料记载,吐蕃王朝建立以前, *** 出现了最早的原始 *** ----笨波教。从其内容上看,它是一种万物神灵的 *** 。活动主要是通过巫师作为神灵的化身,是沟通百姓与神灵关系的中间媒体。巫师通过舞蹈的方式使神灵赐福于众生,禳祸免灾。这样就构成对神灵祈求的如祭祀、祈祷、巫觋之术等各种教仪,巫师自然就成了笨波教举行 *** 仪式和占卜祈祷的舞蹈家。随着社会的前进和 *** 的发展,已进入奴隶制的藏族民间艺术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如与舞蹈相结合的“鲁”体民歌和笨波教“摇鼓作声” *** 祭神法舞“巫舞”不断地发展、变化、形成了以娱神驱 *** ,禳灾迎祥的“羌姆”。总之“羌姆”是在 *** 原始 *** “笨波”祈庆媚神,摇鼓作声的巫师仪式的基础上,吸收民间土风舞演变而来的 *** 舞蹈。
八世纪吐蕃王朝的赞普赤松德赞(公元718-----785年)派大臣前往阿富汗迎请高僧莲花生 *** 入藏宏扬佛法,于-土羊年(公元779年),在山南建造了 *** *** 之一座寺庙-----桑耶寺。莲花生 *** 到藏后,大力推行 *** ,竭力把 *** 和笨教相融合,根据佛经故事将 *** 教义和笨波教义巫师祈神仪式以及土风舞相结合,改编成一种新的 *** *** 祭神舞蹈形式。这种 *** 舞蹈虽然带有相当浓厚的 *** 仪式 *** ,但它是当时百 *** 的若干思想情感和愿望的生动体现,是藏族民间歌舞和民间表演形式的最初 *** 形式。在《莲花生传》中记载;“译经师(莲花生)在桑耶寺慈氏洲译经竣工后,由长老手持译经绕务孜殿三周,排成行列,戴上假面,击鼓跳舞,为所译经典开光。”之后,这种仪式便沿袭下来,形成了现在藏族寺庙举行的所谓“跳神”。藏史《巴协》中记载;“吐蕃赞普赤松德建筑桑耶寺,莲花生 *** 为调伏恶 *** 所行轨仪中,率先应用了一种舞蹈”。这就是藏族跳舞“羌姆”的兆始。这些舞蹈形式和内容在第司.桑吉嘉措的藏医著作《亚色》中有记载;“在桑耶寺落成典礼上,臣民们进行‘卓’、‘鲁’、‘协’等文艺活动。‘卓’是戴 *** 的鼓舞;‘鲁’是只唱不舞;‘协’是即唱又舞。”这时的演员全是僧人,表演时有时配上诵经为伴唱,这就形成了哑剧 *** 的跳神颂佛祈愿的新形式。
在藏史《萨迦世系史》中记载:“-木狗年(1034)年时,卓地(现 *** 萨迦寺附近)有大庙会,往观焉,百技杂艺之中,有巫师多人,自在女二十八人,戴 *** ,手持兵器,另有长辫女击鼓,随之而舞,至为奇观......。”这就是说在十一世纪以 *** 祭神法舞为主的艺术形式中,掺杂了百技杂艺等内容,还正式出现了男女合舞的场面,并出现了自在女、巫师等形象的戏剧人物了。这进一步说明了“羌姆”已由单纯的 *** 仪式发展为既媚神又娱人的艺术形式,更加接近了世俗化。
相传十四世纪,噶举派僧人唐东杰波(1385----14 *** 年,后藏地区民间出现的传奇人物)是藏戏的 *** 者和创新者,他把“羌姆”等 *** 仪式由寺庙引向了民间。唐东杰波一心想为众生谋利,立志在雪域各条江河建造铁索桥。为建造铁索桥募捐集资,他吸收了当时各地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并邀请了山南穷结县一户叫白拉家的七位能歌善舞的姊妹组成演出班子,二人扮猎人,二人扮王子,二人扮仙女,一人击钹,唐东杰波亲自编导节目,设计唱腔唱词,利用寺庙里活动的跳舞神舞蹈形式,以穿 *** 佛“本生”的故事和民间传说为内容,编排了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到各地村场小巷卖艺募捐,并教化众生。七姊妹组成的“宾顿雪巴”就是最早的藏戏白 *** 派,这就使过去较为单纯的跳神舞“羌姆”逐渐戏剧化,在哑剧 *** 的情节化舞蹈中开始出现了说和唱。随着表演手段的不断加强,使这一新生的艺术表演形式逐渐从 *** 仪式中分离了出来,形成藏族戏剧艺术的雏形。这一 *** 顺应了时事,受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从而使 *** 后的艺术表演形式流行更为广泛,彻底实现了藏戏由寺院走向民间,并使之完全成为藏区世俗化的一种歌舞艺术。
五世0阿旺.洛绒嘉措建立甘丹颇章(当时藏区地方 *** ),统一 *** 后,拉达克地区曾派一支歌舞队前来 *** 祝贺,那翩翩舞姿,悦耳的音乐,使0如痴如醉,便遴选十二、三岁的男童(小扎巴)派往拉达克地区学习歌舞。五世0在北京觐见大清顺治皇帝时,经常出席宴会,游乐观戏,从汉族戏剧艺术和宫廷歌舞中受到一定启发。返藏后五世0在藏族民间小戏的基础上,对藏戏内容和表现形式都进行了丰富和完善,使藏戏成为一种 *** 于 *** 活动及各种民间艺术之外的,具有一整套独特演出形式的 *** 族表演艺术。为使藏戏表演职业化,五世0把演员从寺院中分离出来,成为专职艺人,并组成西-史上之一个职业藏戏班子----觉木隆。同时,把艺人所用唱本由叙述体发展为代言体,这便形成了后来所见的演出“脚本”。并使藏戏表演在前后藏地区和山南发展普及以后,各地职业剧团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出现。据藏史记载,当时每年参加噶厦组织雪顿节的献演剧团达十二个,从而形成了早期藏戏的白、蓝 *** 两派。
甘孜县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能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会跳舞”,是对能歌善舞的甘孜人民的真实写照,县内藏戏表演十分普及。目前,县境内的藏戏可以分为羌姆、阿姐拉姆、协、夏卓等,简述于后;1.羌姆:意为寺庙跳神。它是 *** 意识与民间舞蹈相结合的产物,来源于藏族早期笨波教的祭礼舞蹈,甘孜各 *** 的羌姆大约在公元八至九世纪由 *** 传入。跳神的时间和次数根据各寺的具体情况而定,地点一般在寺院内大殿前的广场上,是属一种具有严密程序的舞蹈艺术,无论提动作的组合,还是队形的变化,各寺都有一定的规范程式,通过专门负责舞蹈训练的舞师,依照跳神舞谱的指点和自身的言传身教而代代相传。乐器主要有大鼓、钹、长号、海螺、法铃、唢呐等。击鼓是舞蹈中最为重要的节拍指示,从舞蹈的内容表现形式大体可以分为驱邪禳灾舞、0保佑舞、赐福消祸舞、祭祀娱神舞,神鸟仙兽舞等。2.协:又叫“弦子”。在甘孜县境内有孔萨协钦、仲萨协、格达协,郎扎协等,其中白利寺五世格达-创建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格达弦子尤为著名。起初用此歌舞祭祀亡魂、超度灵魂、免荒灾。以后逐渐丰富其内容而流传于民间。表演时无伴奏乐器,起舞时,男女两队轮歌共舞,围成圆圈,相对而立,男演员抬头,女演员低头,沿着弧线,先慢后快,边歌边舞,舞蹈的脚步动作矫健,带有“夏卓”的风韵。据说格达-写了二十四首诗歌,并教演员唱,这样就形成了独特的格达弦子有唱跳的民间舞。3.夏卓:俗称“踢踏舞”。甘孜踢踏舞更先是由 *** 传入的一种舞蹈形式。大约在300多年前由甘孜寺、大金寺僧侣从 *** 日喀则学回。最初其内容主要是以诗歌的形式赞颂上师、父母、地方官和祈求吉祥等为主。夏卓传到甘孜之初由寺庙掌握,表演者皆为男 *** ,一般都在每年秋季进行表演,后来流入民间后则无时间和 *** 别的 *** ,踢踏舞表演,不限人数,少则一人,多则数百人,表演时舞者身着盛装但不佩腰刀,脚或腰部需挂1串响铃,以增添音响色彩。解放后,踢踏舞经过业余和专业舞蹈工作者继承借鉴,广采博收各种踏步的节奏长处,形成了“甘孜踢踏”优美的踏步旋转,侧身腾跃等独特的技巧动作,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甘孜踢踏”。甘孜踢踏舞曾于19 *** 年应邀赴京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会演,获得了优秀节目奖;1980年参加全国农民业余文艺调演,获得了优秀节目奖;1990年,参加全省首届少数民族艺术节,获得表演一等奖;还获得州、县颁发的多项奖。4.阿姐拉姆:即甘孜藏戏。-铁鼠年(1780年)从 *** 传入,当年,甘孜寺阿巴扎仓嘎洛勒巴去 *** 日喀则噶丹寺学习“迥巴”派藏戏,带回剧本和“嘎尔”(祭祀舞)的乐谱及 *** 精致形象逼真的 *** 工艺,并把所学的藏戏艺术使授给甘孜寺阿巴扎仓藏戏团,次年,地方-认为这种行为泄露了天机而勒令藏戏团停演。-铁狗年1790年),甘孜寺第三世郎扎-.向巴克珠又重建了剧团。-水猴年(1932年),日嘉-接管了剧团,并表演了藏戏剧目《郎萨雯波》,从此,藏戏在甘孜得到了发展,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甘孜藏戏。解放前,每年的-7月,在甘孜寺举行大型佛事活动后,该寺的泽尼扎仓剧团和阿巴扎仓剧团分别以八大藏戏为内容演出3至7天藏戏。
甘孜藏戏在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甘孜,每逢佳庆节日的文娱活动中,藏戏都是必演的剧目之一。甘孜藏戏除在本县城、乡村的演出外,还参加了多次省内外的演出:
1986年,甘孜藏戏参加了甘孜州“ *** 山之秋”文艺调演;
*** ,甘孜藏戏应邀参加了“中国上海国际舞美艺术”演出;
1990年,在甘孜州第二届文艺调演及建州40周年庆祝活动中,甘孜藏戏演出队以出色的表演,赢得了广泛赞誉;
1991年9月,甘孜藏戏参加了中国四川国际电视节演出;
1993年8月至10月,甘孜藏戏演出队在北京八达岭等地演出,历时两个月。
1994年,甘孜藏戏参加四川省第二届少数民族艺术节演出;
1995年6月至11月,甘孜藏戏在北京,北戴河等地演出;
1996年6月至10月,甘孜藏戏参加大连和自贡市艺术节演出。
甘孜藏戏演出队每次都以其独特、精彩的表演,获得了很高的荣誉,并得到了国内外、省、州以及兄弟县来宾和观众的好评和赞扬。
达通玛大草原位于甘孜县城西北部,那里天高云淡、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恰似蓝天下的一块巨大的绿毯。成群的 *** 恰似点缀其上的朵朵鲜花,那种辽阔悠远的美丽,令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大草原除景色美丽外,还有著名的古刹奇观、神秘的 *** 习俗和鲜为人知的民间习俗等,等待人们去发掘和探索。
由于达通玛地处川藏高原腹地,千百年来与外界交往较少。因而, *** 活动在这里发育十分完整,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老而神秘的 *** 文化。达通玛草原的著名寺庙扎拉寺是目前甘孜县境内十一座宁玛教(红教)寺院中最著名的一座。该寺坐落在达通玛区查龙乡 *** 所在地,海拔3980米,距县城100公里,有甘达公路相通。
扎拉寺名的来源为达通玛境内有达、扎两条沟,而寺庙就建在扎沟中的支沟内,由此得名“扎拉寺”是“支沟寺”之意。根据《甘孜州藏传 *** 寺院志》记载:在达通玛境内有一座噶嘉圣山,圣山的顶上修建了两座笨波寺(黑教)。一座叫德拉寺,另一座称扎饶忍扎噶寺,后一座寺庙是由凯珠强波郎觉(1130年圆寂)的 *** 曲杰玛创建,当时的施主是苏日戈巴(蒙古族,至今达通玛辖属还有苏日戈巴家族的后裔)。-弟五胜生火猪年(1287),-益西贡波把扎饶忍扎噶寺改宗为宁玛教(红教),并迁址到现在的地方,命名为“扎拉寺”,从那时起,扎拉寺寺名沿用至今。
1、寺庙建筑庄严巍峨。该寺坐落在一片绿色的草滩之中,寺庙金碧辉煌,神殿内塑有一尊莲花生 *** 像,高约五米,呈金 *** , *** 神态端庄肃穆,面略带微笑。庄重巍峨的莲花生 *** 像坐落在净土铜色山宫;寺内还设有密显教修习讲授院,其金顶和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大殿周围经旗杆、转经房和僧舍林立,寺庙周围还建有大量的佛塔,散布着上百顶牧民帐篷,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寺庙后的神山上 *** 满了无数经旗,微风吹动,经旗猎猎,给人以气势磅礴和庄严肃穆之感,使之不由得肃然起敬。
2、红教经典来源及教义特点:从经典来源来讲,宁玛教可分为两种。一种叫作“噶玛”,又称为口传,这种口传经典主要是根据公元八、九世纪以来翻译的 *** 经典,在民间由父子或师徒相传而沿袭下来的。另一种叫“德玛”,又称伏藏,据说是八世纪末莲花生 *** 等人把 *** 经典埋在地下,几百年后被人挖掘出来进行传授的。奇特的教义:宁玛派修习的教义主要是0,主张人的心体是纯净的,心体本质是“远离尘垢”的;重密轻显,苦修净心-。在修习 *** 上显得十分特别,他们习惯在深山密林里搭棚或选僻静的岩 *** 独自修习密法。他们练 *** 以把握心体,以气养身,并逐月缩食,力图练就仅在口内含数粒青稞就能维持生命的境界。此外,修习者还有意在隆冬雪地和酷暑烈日之下赤身-,苦练把心安住一境的功夫,摆脱各种 *** 和心意,以求达到0法的成果。
3、独具风格的佛事活动:达通玛宁玛教 *** 内容除了僧人集中在大殿念经以外,还组织僧人跳神。跳神是为配合经典内容说教的舞蹈,同时,也是 *** 和民族风俗习惯相结合的节庆活动,跳神的僧人主要是年轻的僧人,并提前在本寺专门训练。有成套和 *** 的舞蹈动作和准确鲜明的舞蹈语汇。跳神时要戴上马、牛、鹿、猴、大鹏鸟、狮子等家畜和野兽的 *** 。每年-六月十日至十五日在大殿前跳神,由寺庙的乐队伴奏,主要乐器有白螺,大号、小、唢呐、锣、鼓、钹等。“桑东”在藏语中是烧香的意思,-六月十日至十五日,扎拉寺特别热闹,漫山遍野 *** 缭绕,人们头顶蓝天,面向神山,燃起放在柏树枝青稞、酥油、大米、糌粑等物的火堆,其含义是向神供奉,祈求神灵保佑平安吉祥。善男信女仿佛看到了神灵的威严和天地的庄重,此时此刻神灵的力量仿佛取代了个人的意志,在广阔的草原上,在这样一种特有氛围中人们实现了心理上平衡和满足。藏传 *** 跳神不仅是 *** 活动,也是一种民俗节日。当吉祥的节日来临之际,人们便络绎不绝地向寺院汇集,善男信女点起酥油灯,烧香拜佛,捐钱赠物以求神灵保佑吉祥。稍后,寺庙将举行跳神舞会,善男信女静心观赏,身心全部沉浸在那情节起伏跌宕的剧情当中,这时,随着剧情中善恶美丑的撞击,人们的心灵真正受到了一次洗礼和净化。跳神活动期间,青年男女身着艳装,谈情说爱,结交情侣,成为跳神会上的又一亮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 *** *** 已注入新的内容,它不但是一种 *** *** ,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喜爱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
二、保佑平安的嘛呢石堆、经幡、经墙
当你来到达通玛大草原上,你就会发现到处都会遇到刻有藏文的石堆,藏语叫“嘛呢”。它是藏传 *** 六字真言“奄嘛呢叭咪哞”的简称。据说经常默念六字真言可以消灾免祸、一生平安。因而,藏族人不管走到哪里,都要表示这种心愿,于是形成了藏区处处有嘛呢石堆的 *** 景观。人们为祈求平安都会主动刻嘛呢石,并将它们堆起来,这样通过一代又一代虔诚信 *** 的堆积,嘛呢石堆越堆越大,平时人们经过石堆时都要主动添加石头,伴以口诵六字真言,并自左向右绕行数圈,可以说嘛呢石堆已成为藏族群众从事日常佛事活动的场所。经幡:在达通玛大草原深处的青山绿地,圣湖清溪之滨经常可以看到数不清的经幡在飘扬。特别是在扎拉寺背后神山阳坡上重重叠叠地 *** 满了数以万计的经幡。在嘉仁塘的经墙 *** 绕着的这些经幡都用多条牦牛绳或尼龙绳支起,几十层挂满经幡的环状绳索将经墙的周围紧紧地围住,形成了一个由经幡组成的大金字塔。在茫茫的草原上,出现这样一个经幡飘扬的庞然大物,自然使游子心情震撼,假如你来到这里挂上一张经幡,你就为自己许下一个祈祷平安的心愿。站在经墙或神山的经幡下,人们似乎感受到了一种神秘莫测力量的存在。
-,其来源说法不一,普遍认为是一种人生献身精神的体现。-台是藏区人死后用来举行葬礼的地方。-台一般设在高山阳坡之上。四周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志,它是人生的最后一站,死者将被送到这里,-会念经为死者指明天堂之路,不久,作为神仙化身的秃鹫纷纷结队飞来,将死者 *** 食尽,然后飞向遥远的天空,相传这样能将死者带入天堂,并使自己的灵魂进入来世的领地。而达通玛的-台却与众不,-台坐落在离扎拉寺1公里的南端,距山脚有350多米高的一片绿色山坡之中,浓密的青草和各色野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这里空旷幽静,庄严肃穆。这里的经幡堪称藏区之最,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遮天蔽日。条形的嘛尼经墙、呈金字塔形的经幡、灵塔仿佛造就了一个极乐世界,使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从今生到来世的畅想,这是游牧文化的古老遗风。
牧民的藏衣,一般都具有长袖、大襟、腰宽等的特点。根据用料的不同可分为羊皮藏袍,皮毛藏袍和布料藏袍等三种藏袍。皮毛藏袍是用老绵羊皮鞣好逢制的,缝制好的皮袄叫“杂巴”。女式皮袄衣襟边用三种纹式的氆氇缀装饰,氆氇上镶有红、黑两道平布。穿着皮袄时,袍内配穿一件半高领、斜开衣襟的锦缎锁边的夹衬衣,衬衣多半以紫红色、咖啡色、 *** 和白色绸缎缝制。腰系长长的红色茧绸,身后打一个结,腰带的侧旁佩挂一个嵌有珊瑚的银制奶钩,奶钩最早为劳动工具,后来逐渐演变为装饰品。羔儿皮藏袍是把小羊羔皮鞣好后加工缝制,衣面一般都配红、黄、绿等色的锦缎料子,这种缝制好的藏袍叫“查日”。女式藏袍沿边镶以水獭皮边。男式藏袍沿边镶以虎皮或豹皮。看起来既美观又大方。布料藏袍有单、夹两种,根据气候变化随时更换,系上腰带后,使腰际形成大行兜囊。 *** 配穿一件白色或其它颜色的衬衣,天气暖或劳动时,即把袖子束在腰上,极为方便。牧民男女夏天都头戴宽边礼帽。冬天一般戴狐皮帽,狐皮帽呈圆筒,帽后开叉,帽沿上翻,皮毛外露,顶部用彩缎 *** 。戴上以后,尽显草原牧民洒脱剽悍。牧区妇女一般将头发梳成数百根细辫子,下接黑色丝线,上面饰有玛瑙、琥珀、珊瑚、松耳石等珠宝。
牧民平时多以糌粑、酥油、牛奶、酸奶、牛肉、奶渣等为主食,茶是不可缺少的饮料,每餐都离不开茶。牧民热情好客,客人到了就可以就餐。以酥油汤和人参果、酸奶中加白糖、包子、藏八宝粥、酥油茶或牛奶等可口食品款待贵客。遇重大节日和各种礼仪时,用新鲜酥油、人参果、黄糖合并做成方块,用酥油镶色做成各种吉祥图案,藏语称“体”,作为款待和馈赠贵宾的珍贵礼品。
每年的 *** 活动是达通玛最主要的群众 *** 娱乐活动,牧民认为 *** 活动是免灾解难,六畜兴旺,保佑平安的一件大事,因而都踊跃参加, *** 开始前,骑手们要牵马绕柏枝堆转三圈,同时,口诵祝愿-,高呼“拉索罗”、“扎西德勒”以示祝福。骑手一般是十五岁左右的少年。主持-的长者把马及骑手引向 *** 场跑道的起点上,排列整齐后,一声铃响,骑手们各自快马加鞭冲向终点。 *** 获前三名的骑手将获得一根哈达和不同数量的大茶,其余骑手也将获得表示祝贺的哈达一根,并口呼吉祥如意。-上还将举行在马背上射击和拾哈达等高难度动作的比赛。比赛期间,还要举行牦牛舞、狮子舞、摔跤、拔河、举重等演出的体育比赛。 *** 是草原牧民体现自己骁勇的盛大活动, *** 期间,整个草原都将沉浸在热烈、吉祥、欢乐的气氛中。
达通玛草原有虫草、贝母等名贵 *** 材。色须塘,藏语为“金盆宝地”之意,这里黄金储量丰富。辽阔的达通玛草原上还栖息着马熊、獐子、磐羊、鹿、黄羊等野生动物,有“棒打獐子,瓢舀鱼”的美称。
2021年4月,甘孜县入选2021第二届中国文化百强县。
2021年4月,甘孜县上榜2021 *** 美食百佳县市榜第97名。
2021年1月,甘孜县被认定为第三批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
2020年6月,甘孜县列入第二批 *** 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二方面军)、长征片区(红四方面军))。
2018年2月,甘孜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文章分享结束,甘孜是什么之乡和甘孜是什么的 *** 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