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盘门景区导游词?盘门三景导游词 - 好玩 -

苏州盘门景区导游词?盘门三景导游词

牵着乌龟去散步 好玩 7

大家好,关于苏州盘门景区导游词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盘门三景导游词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苏州概况导游词
  2. 苏州枫桥景区导游词怎么写
  3. 苏州盘门三景导游词_盘门景区导游词

一、苏州概况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有鱼米之乡美称的苏州。古语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到苏州旅游,不仅可以领略吴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一步一景的奇妙幽情,还可以尽情。

苏州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 *** 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时代的原址上,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境内文物古迹有487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01处。辖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人口583.9万人,其中市区212.4万人。

苏州是东方水城还是园林之城。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五分之四的水域在其境内,东山、西山、光福、石湖、虞山、尚湖等风景区分布其间,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市内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现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有60余处。苏州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被誉为“人间天堂”。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中国更大的工业、金融和贸易中心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现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太仓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

苏州是一座传统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也是个古典与科技交相碰撞的城市。古典的苏州体现在苏州的方方面面,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苏州居民楼房的颜色,基本都是一白一黑,显得对比强烈又十分淡雅。苏州园林也同样如此,粉墙黛瓦的建筑风格色彩,温婉脱俗,清淡素雅,体现了东方造园艺术精华,所以被誉为“园林之城”。

中国四大名园中拙政园和留园就占了两处,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 ***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文坛贤能辈出,绘画、书法、篆刻、诗文流派纷呈。评弹、昆曲、苏剧被誉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昆曲是“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 作”;苏绣、缂丝、玉雕、泥塑、宋锦和木刻等精湛工艺品享誉海内外;古寺、古塔、古桥等古典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从泰伯起十九传至寿梦继位称王(公元前585年),吴国始有确切纪年。随着吴国的崛起,梅里的都城已日益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了,而位于太湖东北岸的苏州,由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正式将都城迁至苏州。由于史籍没有记载,当时城址已无从查考,所以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国。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后越国灭吴,并于公元前379年将越国都城迁到姑苏。

战国时期,公元前248年,楚国春申君受封于吴,并以苏州(吴墟)为首邑,为苏州的发展作出贡献,苏州至今有地名黄埭和位于苏州古城王洗马巷内的春申君庙纪念他,并把他作为苏州的守护神供奉在城隍庙内。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公元5 *** ,隋改吴州为苏州。

公元778年,唐朝设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名称被固定作为通称。公元1113年,宋改苏州为平江府。综合历史变革,苏州有很多的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又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

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 *** 斧神工”。

二、苏州枫桥景区导游词怎么写

苏州枫桥景区导游词怎么写

枫桥景区距苏州古城3.5公里,占地面积10公顷。景区历史悠久,隋唐以来由古运河孕育出繁荣的枫桥古镇;始建于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续至今;唐代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描写出这里空灵而阔大的意境,使景区成为中外游人向往之地;明代抗击 *** ,留下遗迹铁岭关、成为苏州西大门的一道屏障。

枫桥景区距苏州古城3.5公里,占地面积10公顷。景区历史悠久,隋唐以来由古运河孕育出繁荣的枫桥古镇;始建于梁代的寒山寺香火延续至今;唐代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描写出这里空灵而阔大的意境,使景区成为中外游人向往之地;明代抗击 *** ,留下遗迹铁岭关、成为苏州西大门的一道屏障。

苏州盘门景区导游词?盘门三景导游词-第1张图片-

近年来景区又恢复了唐灯、明清街坊、江枫草堂、惊鸿渡等旧观;增添了古戏台、渔隐村、听钟桥等民俗建筑;“漕运展示馆”利用先进的光影技术、四十多只船模和图文,介绍和展示了漕运历史文化;“苏艺名人坊” *** 了苏州十几位民间艺术 *** ,展示作品并表演技艺;以红枫等百余种树木营造出富有诗意的自然风光。现已形成规模较大、历史遗迹众多、吴地风味浓郁、文化内涵丰富、观赏趣味 *** 较强的风景名胜区,是解读苏州的更佳选择。

枫桥景区从1986年开始规划建设,被国家 *** 纳入国家旅游发展计划。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旅游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具有江南水乡古镇风貌的风景名胜区。现 *** 景点有枫桥苑、枫桥铁铃关、特色旅游项目“枫桥古镇水上游”、枫桥书场等。

枫桥苑是一座古典庭园式建筑,陈列展示了枫桥景区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共分3个展室:“枫桥五古”、“枫桥胜迹”、“远景规划”。其中《枫桥胜迹》立体微缩景观,全长20米,艺术地再现了明末清初姑苏城外枫桥一带的繁华景象和民俗风情。坐落在庭院中的唐代诗人张继的青铜像,神态端庄,仿佛正在凝神计数使人摆脱烦恼的寒山寺108下钟声。庭院后集字恢复的宋代宰相王《枫桥夜泊》诗碑,为“张继诗之一石”,极具欣赏价值。

由寒山寺门前向北,穿过工艺古街寒山寺弄,步行几十米就到了枫桥铁铃关。

枫桥,在寒山寺北,距山门不过百步之遥,犹如一弯新月横跨在枫江之上。枫江,又称枫桥塘、枫里星河,南接胥江、越来溪,是苏州古城和太湖的另一条北上水道。南宋范成大《吴郡志》曰“枫桥,在阊门外九里道傍,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末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张祜的《枫桥》(一作杜牧《怀吴中冯秀才》)也是广为传诵的佳作,诗云: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忆重游岁月遥。

惟有别时因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当年投笔从戎,西赴巴蜀,途径苏州,深感任重道远,写下了思虑深沉的《宿枫桥》,诗云: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风月末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

历代文人雅士的吟咏之作不胜枚举,明人高启在《泊枫桥》中发出这样的感叹:

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

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

枫桥,旧又作封桥。北宋朱长文在《吴郡图经续记》中指出:普明禅院,在吴县西十里枫桥。枫桥之名远矣,杜牧诗尝及之,张继有《晚泊》一绝。孙承祐尝于此建塔。近长老僧庆来住持,凡四五十年,修饰完备,面山临水,可以游息。旧或误为封桥,今丞相士郇公顷居吴门,亲笔张继一绝于石,而“枫”字遂正。

文中提到的“今丞相王郇公”,就是宋仁宗时大学士王硅,曾书写《枫桥夜泊》诗碑,立石寺中。王硅和朱长文都认为桥名当作“枫桥”。但是,明初卢熊在《苏州府志》中则有不同的见解:枫桥,去阊门七里。《豹隐纪谈》云旧作封桥。王郇公居吴时,书张继诗,刻石作“枫”宇,相承至今。天平寺藏经多唐人书,背有“封桥常住”四字朱印。知府吴潜至寺,赋诗云“借问封桥桥畔人”,笔史言之,潜不肯改,信有据也。翁逢龙亦有诗,且云寺有藏经,题“至和三年曹文乃所写,施封桥寺”。作“枫”者非。熊尝见佛书,曹氏所写,益可信云。

其实,在苏州古地名中,歧文异字是常见的现象。据《吴郡图经续记》、《吴郡志》载,“阊门"又作阊昌门”,“匠门”又作“将门”,“葑门”又“封门”,都是信手拈来的实例。“枫桥”与“封桥’,大概也只是正称和俗称之别。

枫桥是苏州有名的古迹,始建年代不详。当年张继夜泊时所见的唐代古桥早已不存,现在的这座半圆形单孔石桥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的。桥长三十九点六米,宽五点二七米,跨度十米,东堍与铁铃关相连。游人可乘坐画肪,穿行桥洞,在水上饱览古桥、古关、古镇、古刹的清幽景色,领略《枫桥夜泊》的意境。

铁铃关,又称枫桥敌楼。据方志记载,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 *** 烧阊阎门枫桥一带,“焚掠殆遍”,“积蓄纤悉无遗”。一年后, *** 又自浒墅关窜犯枫桥。经苏州军民英勇奋战,终于全歼寇贼。明人郑若曾在《枫桥险要说》中记载:“天下财货莫盛于苏州,苏州财货莫盛于阊门。 *** 垂涎,往事可鉴。枫桥北近射读、长荡,南通齾塘、太湖。寇之所热中者,城内十一,而此地十九。”为了加强金阊一带的防卫,枫桥敌楼拔地而起,“方广周十三丈有奇,高三丈六尺有奇,下垒石为基,四面瓷砖,中为三层,上覆以瓦,旁置多孔,发矢石铳炮”。平时可以登高僚望,巡视戒备,战时可以举烟报警,藏军固守,与关前的河道、桥梁构成一道扼守苏州城西的重要军事屏障。

铁铃关与枫桥相依,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是苏州人民抗击 *** 留下的惟一较为完好的遗迹,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关上楼阁是1987年重建的,下部基台仍是明清古物。铁铃关是古驿道和古运河进入苏州城的水陆交通要塞。桥关相连,是江南古关隘的典型,至今已很少见。登关远眺,枫桥古镇傍水而筑,蜿蜓曲折,粉墙黛瓦,错落有致。俯视运河,客船渔火,舟楫往来,古镇风貌尽现眼前:小桥流水相依,古塔石桥相映,酒肆茶楼相倚,吴歌丝竹相闻。

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关楼重修。次年,巡抚陶渤将其改建为文昌阁,以昌文运。现在铁铃关上的楼阁是1987年重建的,但下部基台仍是明清故物。当年与枫桥敌楼同时建造的还有葑门敌楼和木渎敌楼,葑门敌楼早己废毁,木渎楼的残基也于五十年代拆除。因此,铁铃关就成为苏州惟一保存较为完好的抗倭关楼遗迹。

铁铃关与枫桥相连,桥蕴姑苏水乡之秀,楼显古道关隘之雄,刚柔兼济,堪称江南绝景。清人吴照《寒山寺题壁》诗云:

漠漠云低水国天,吴江风景剧可怜。

铁铃关外烟如画,人立枫桥数客船。

“朱楼映绿水,画舫泛碧波”,在枫桥堍游船码头,游客可乘坐古画舫,在古运河上饱览古桥、古关、古镇、古刹的清幽景色,领略《枫桥夜泊》的意境。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从水路到达虎丘、盘门三景、西园寺等旅游景点。

枫桥书场在寒山寺弄紧靠铁铃关一侧,是景区内又一颇具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风貌古朴,环境典雅。游客可在此品茗休憩,听一曲吴侬软语的弹词开篇,丁丁冬冬的弦索之声,使你沉浸在浓浓的小乡风情之中。

三、苏州盘门三景导游词_盘门景区导游词

盘门三景是苏州古城的名胜区,有来自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作为导游,也要做好盘门三景的解说词,介绍给旅游了解。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苏州盘门三景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盘门三景”是雄踞苏州西南的“盘门”水陆城门、横跨运河的“吴门桥”、临流照影的“瑞光寺塔”,由滔滔大运河把三景连结在一起,成为苏州古城的名胜区。

“盘门”始建于春秋吴国阖闾元年***公元514年***。虽经历代多次改筑,但位置基本未变。由于吴国在辰位,越国在已位,因此刻林木作蟠龙镇北,面向越国,以示吴国 *** 越国之意,故名“蟠门”。后因水萦回交错,改称“盘门”。历史上盘门一带的繁华仅次于阊,胥二门。盘门是苏州仅存的古城门遗迹,其水陆城门并存在全国已绝无仅有。今城垣是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所建。相传,义大利的马可波罗曾绕城巡视,并登城楼眺望。

“盘门”水陆城门并峙气势雄伟。陆城门分内外两重,内外两道城垣构成迷长约20米的方形瓮城。古时战守,诱敌至城下,从城上放箭、坠石,宛如“瓮中捉鳖”,全歼入侵之敌人,内城门北面左侧有和条坡度约为20度的城墙 *** 道,直抵城墙顶上的一座由巨砖铺铺成的宽阔平台。在此能看到整个陆门、水门、瓮城面区和结构的全貌。为适应古代防御战而设定的锯齿形雉碟、女墙、射孔、闸口、关石、开井***防火用的设定***及眺望台俱在。正在的城楼是1986年重建,飞檐翘角,巍然耸立。城楼前方。架著三尊 *** 。重现昔日吴都的风貌。

与陆城门毗连的两道水城门,是沟通西南角城内外的唯一水路通道。内外两道水城门全用花岗 *** 构筑,高大的城门洞,可容两船并列而过。每重门都在巨型闸门以控制水流。不难想象,当年盘门双重水陆城门照临大运河,车马出入城关彩幡飘扬,船只进出水门扳舵击桨的繁盛景象。“盘门”水城门遗迹是研究我国古代政防工事极在价值的实物资料,是一座适应水乡城市的 *** 建筑。

“吴门桥”傍近“盘门”,始建于北宋。今桥为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重建,因此处水陆要冲,有吴中门户之意,而为桥名。桥横亘于波滚滚的大运河上,桥洞高大,木船可扬帆而过,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大型单拱石桥。,由盘门水城门而出的一支水流经“水关桥”进入宽阔的大运河,此处北面城墙高耸,下临深渊,水流湍急,形势险要,古名“石家汇”,是古代舟师出没之所。在东面不远处,扼运河与大龙江交汇的岔道口上,有“兴龙桥”飞架,轻盈飘逸,举目水环水,桥接桥,河道纵横,水流盘缠,绿浪环抱,如置身“船在波上游,人在画中行”的画卷。

“瑞光寺塔”始为三国时代吴国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孙权在“普济禅院”内所建造。宋宣和间***公元1119-1125年***修建时,朱励把塔改建成13层的“天宁万寿宝塔”。因塔现五色光,易寺名为“瑞光禅寺”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改建为七层。寺毁于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仅存“瑞光寺塔”傲然耸立。

“瑞光寺塔”的砖砌塔身高44、42米。为八面七层,形体古朴,是砖木结构阁楼式塔的典型建筑,塔顶有层檐。塔由外壁、回廊及塔心组成。塔体由下向上逐层收缩,使轮廓微成曲线,古朴秀隽,储存了唐宋多层塔的风格和结构特点。现已完成复原 *** 整修。

从塔的第二层塔心的窖穴发现的文物中,在年号题记的下限是北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可以肯定,现存“瑞光寺塔”一至三层地塔身是北宋初期遗物。

“瑞光寺塔”傍近“盘门”和“吴门桥”,大运河之滨,日夜照影于东流的大运河上。曙光初临,万道霞光齐射塔身,还是暮色苍茫,落日余辉照映塔顶,“瑞光寺塔”都是灿烂辉煌。如循梯登塔,临空远眺,天际白云悠悠,大地碧绿如海,江南水乡风景如画,吴中风物尽收眼底。

今天,是我们学校秋游的日子。同学们非常兴奋,像放飞的小鸟,一路高歌来到了盘门景区游玩。

来到盘门景区,首先,我看到的就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塔。它历史悠久,是国家重点文物,名叫“瑞光塔”。瑞光塔有7层,呈八角型,非常漂亮!我看这塔,不觉感叹古人真得很伟大,用当时的技术能造出如此漂亮的宝塔!

然后我们去了一间陈列室,在那里我们了解了很多盘门三景的历史故事,使我们对景区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盘门景区是由瑞光塔、吴门桥、水陆城门三个部分组成。所以又称“盘门三景”。

接下来,我们走过一条小桥,来到了景区的花园,那里有很多的植物,还有一片草地。同学们迫不及待地铺开了桌布,拿出了美食,开始了野餐。我看着干枯的树叶铺满草地,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刚学的一句诗词“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最后,我们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水陆城门“盘门”。我们登上城楼,看到城楼上的牌匾上写着“水陆萦回”。盘门主要由水门和陆上两个城门组成,是我们苏州储存最完好的水陆城门。看着那城门,我眼前就会浮现当时打仗时,守军艰守姑苏城的景象。站在城楼上放眼远眺,只见一座石拱桥横架在运河之上。那就是最有名的吴门桥。

这次秋游,使我们了解了姑苏城的历史,也使我们放飞了心灵,感受了自然。

濛濛的细雨撤在沥青大路上,笆爸妈妈和我一起去姑苏名胜一盘门始览。

我们钜著,走着,来到一条乡间的小路上,路两旁田野里的小麦碧绿碧绿的,青菜是绿油油丨的, *** 一条绿色的大绒毯,我不由地唱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小愉,看城门广嘿丨这样雄伟的古成门,我还是之一次看到。据说这座巍哦的城门是春秋时建造的,我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连雨伞也不要撑了,一口气奔到城塘边,看丨多髙的城楼啊!听丨多美的瘅水声啊!我真要把瘅迷人的景色看个眵。这时,笆笆妈妈也气喘吁吁迪赶上来了。我们一起越过葙离的台阶梯,来到城头的平台上,一望,真有点长城的气魄,这城门可有趣呢!城塘有许多处呈凹形丨据说这是打仗射游的地方。我伸出头往赂一看,啊,好一条大河呀1河水哗哗地流漪。妈妈说彳这是古代人民为保卫城市而建的,凡是城门,外面都有一条河。”我们走下城头,来到一块整方的大平地,大平地前后有两扇牢固的大城门呢I我奇怪地问爸笆/为什么要用两扇门呢?”爸爸说:“这就是有名的‘双城0,啊I”我一想对啦1如果之一道门被敌人打进来了,还有第二道城门呢丨妈说:“还有,可以诱敌入门,然后把两扇门关住。

这样敌人就似笼中之鸟,在城墙上射箭,放枪,敢人就走投无路,全军覆灭了。”我简直听呆了,古代的劳动人民真聪明啊!这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I“小愉,快来看水城门广啊!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走过来。原来陆城门旁边还有两道水城门。水城门下正停故著一只小船,船上堆满了西瓜。锕!水陆两城门的设计多巧妙啊!

盘门城、瑞光塔、吴门桥,组成了驰名中外的“盘门三聚”,秀丽如画,庄重雄伟,真是名不虚传。在濛濛的细雨中,我站在旲门桥顶上,髙声赞叹,“***!”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签: 盘门 导游词 苏州 景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