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蜡烛成语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蜡烛的四字词语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蜡烛成语和蜡烛的四字词语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带蜡烛的四字成语
1.描写蜡烛的四字成语
秉烛待旦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秉烛待旦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四折:“好个古撇先生,还是那壁披衣据床,秉烛待旦哩!”
当风秉烛秉:举着。迎着风举着蜡烛。比喻身陷危险境地。
出处:明·无名氏《勘金环》第三折:“我 *** 命恰便似当风秉烛,恰便似水不浮沤。”
风烛残年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继晷焚膏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偶烛施明偶:双;施:施行。两支蜡烛大放光明。比喻两种事物相得益彰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尧舜之德,譬犹偶烛施明于幽室也,前烛照之,后烛益明,非前烛昧,后烛彰也,乃二烛相因而成大光。”
五侯蜡烛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出处: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
舍己为人、大公无私、舍生取义、先人后己、公而忘私。
意思: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出处:《论语·先进》宋代朱熹注:“曾点之学……初无舍己为人意。”
译文:曾经指点教学。。刚开始并没有舍己为人的意思。
意思: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处理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出处:清·龚自珍《龚定庵集·论私》:“且今之大公无私者?”
译文:而且今天的大公无私的人。
意思: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生命,也是我所要的,正义,也是我所要的,二者不能同时都得到,就选择正义而舍去生命。
意思: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出处:《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译文:孔子说:“君子才立于贱位,就这样还有人潜越君上。”
意思: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出处: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译文:为了国家忘了小家;为了公事忘了私事。
二、五侯蜡烛的意思
1、成语解释: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后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2、成语出处: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
3、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4、成语例句:清·陈维菘《喜迁莺》词:“千载鱼灯,五侯蜡烛,赢得三 *** 短。”
三、形容蜡烛燃尽的成语
1.一抹残烛:形容生命如同渐渐熄灭的蜡烛,残缺而悲凉。
2.暗淡无光:比喻失去希望,如同蜡烛熄灭后的世界。
3.烛火燎原:热情洋溢,如同蜡烛燃烧时的炽热。
4.烛光暗淡:象征悲凉或失去希望的心情。
5.烛焰渐歇:表示一切都将结束,活动落幕的凄凉。
6.烛照千秋:意味着影响力能持久,如同蜡烛的光芒。
7.烛照旁萤:自省光芒之短暂,生命之即将落幕。
8.付之一炬:大势已去,无法挽回的局面。
9.油尽灯枯:力量、财力等完全耗尽的状态。
10.碎灭殆尽:完全破灭,没有剩余。
2.蜡烛将最后一丝光芒献给黑暗。
8.蜡烛守护黑夜的最后一丝光芒。
14.蜡烛火焰减弱,生命即将结束。
四、蜡烛的四字成语是
1.描写蜡烛的四字成语
秉烛待旦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秉烛待旦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四折:“好个古撇先生,还是那壁披衣据床,秉烛待旦哩!”
当风秉烛秉:举着。迎着风举着蜡烛。比喻身陷危险境地。
出处:明·无名氏《勘金环》第三折:“我 *** 命恰便似当风秉烛,恰便似水不浮沤。”
风烛残年风烛:被风吹的蜡烛,容易熄灭;残年:残余的岁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继晷焚膏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偶烛施明偶:双;施:施行。两支蜡烛大放光明。比喻两种事物相得益彰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尧舜之德,譬犹偶烛施明于幽室也,前烛照之,后烛益明,非前烛昧,后烛彰也,乃二烛相因而成大光。”
五侯蜡烛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出处: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
舍己为人、大公无私、舍生取义、先人后己、公而忘私。
1、舍己为人拼音:shě jǐ wèi rén意思: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出处:《论语·先进》宋代朱熹注:“曾点之学……初无舍己为人意。”
刚开始并没有舍己为人的意思。2、大公无私拼音:dà gōng wú sī意思: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处理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出处:清·龚自珍《龚定庵集·论私》:“且今之大公无私者?”译文:而且今天的大公无私的人。
3、舍生取义拼音:shě shēn qǔ yì意思: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73233的精神。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生命,也是我所要的,正义,也是我所要的,二者不能同时都得到,就选择正义而舍去生命。4、先人后己拼音:xiān rén hòu jǐ意思: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出处:《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译文:孔子说:“君子才立于贱位,就这样还有人潜越君上。”
5、公而忘私拼音:gōngér wàng sī意思: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出处: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译文:为了国家忘了小家;为了公事忘了私事。
五、形容蜡烛的成语有哪些
1.石火风烛:比喻生命短暂,像石火一样一闪即逝,风中的蜡烛一样随时可能熄灭。
2.秉烛夜游:手持蜡烛在夜晚游玩,形容夜间活动或探索未知。
3.洞房花烛:新婚之夜洞房中点燃的彩色蜡烛,也用来形容新婚的喜庆。
4.洞烛其奸:形容看穿了坏人的阴谋诡计。
5.风烛残年: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6.炳烛夜游:同“秉烛夜游”,指手持蜡烛在夜晚游玩。
7.秉烛待旦:手持蜡烛等待天亮,形容勤奋或期待光明。
8.洞幽烛远:形容目光锐利,能洞察远事。
9.洞幽烛微:形容观察细致,能发现微小的事物。
10.洞隐烛微:同“洞幽烛微”,指能洞察隐藏或微妙的事物。
11.灯烛辉煌:形容灯火明亮,光彩夺目。
12.当风秉烛:比喻在危险境地中不知回避。
13.风烛草露:比喻随时可能消失的事物。
14.飞蛾赴烛:像飞蛾扑火一样,比喻自取灭亡。
15.风中之烛:比喻年迈体弱,生命垂危的人。
16.风中秉烛:同“当风秉烛”,指在危险中不知自危。
17.火烛银花:形容 *** 或灯火灿烂夺目的景象。
18.火烛小心:提醒小心使用火烛,以免引起火灾,也比喻行事谨慎。
19.秉烛待旦:同“秉烛待旦”,指手持蜡烛等待天亮。
20.炳烛之明:同“秉烛之明”,形容人到老年仍好学不倦。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